抗美援朝烈士名单

2022-07-21

第一篇:抗美援朝烈士名单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名单

1、齐进虎——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79师侦察队长。山东省莱城县崖(头)区前圩村人,1925年生,1945年入伍,1953年(1950年)12月牺牲。一级人民英雄

2、刁仁忠——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侦察科长。山东省昆俞县人,1919年生,1942年入伍,1951年8月17日牺牲。一级人民英雄

3、刁子仁——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3营7连连长。山东省昆俞县长山村人,1919年生,1945年入伍,1951年9月14日病逝于前线。二级人民英雄

4、何玉兴——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1营卫生班长。山东省临朐县水崖村人,1929年生,1944年入伍,1950年12月牺牲。

5、纪序祥——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138团司号长。山东省昆俞县白露区冢子庄人,1929年生,1945年入伍。三级人民英雄

6、王长息——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148师442团参谋长。山东省文登县大河区团山村人,1917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3年4月12日牺牲。

7、王凤来——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371团参谋长。山东省平原县崔家寨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4月6日牺牲。

8、李锡臣——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后勤部管理科科长。山东省复程县青集北区单店村人,1911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3月12日牺牲。

9、孟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3师7团副团长。山东省聊城县孟庄村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1月牺牲。

10、郭忠素——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山东省鱼台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6月11日牺牲。

11、赵吉祥——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参谋长。山东省莒县人,192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2年6月牺牲。

12、张志宏——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6团副团长。山东省南皮县潞灌区凤翔家村人,1925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10月10日牺牲。

13、林基坦——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后勤部干部处副处长。山东省文登县章村区蔡官屯村人,1922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52年牺牲。

14、陈琦——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8团副团长。山东省宁津县三区陈村人,1926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2月牺牲。

15、朱德昌——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3分部12大站分站站长。山东省单县辛庄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5月28日牺牲。

16、乔华春——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后勤卫生部医政科科长。山东省文登县大河区河东乔家村人,1921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1年4月6日牺牲。

17、于守恒——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1团3营政治指导员。山东省昌邑县夏店区铁匠庄人,1926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1950年12月1日牺牲。二级人民英雄

18、范万章——空军第3师7团飞行员。山东省栖霞县公山区十里铺村人,1927年生,1945年参军,1952年8月8日牺牲。

19、丁庆枝——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江苏省铜山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在朝鲜战场病逝。

20、王守正(炮兵乙级战斗模范)——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7师21团1营3连排长。江苏省宿迁县上岭区路墩乡玉皇村人,1924年生,1943年入伍。。

21、贾广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5师43团团长。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3年2月牺牲。

22、李克——中国人民志愿军29军8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江苏省如东县掘范区虹元乡人,1924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52年8月10日牺牲。

23、张和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6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江苏省灌云县响水口村人,1919年生,1951年3月牺牲。

24、许洪斌(特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21团副排长。江苏省新沂县炮车区炮车镇人,1925年生,1946年入伍,1952年8月8日牺牲。

25、车元路——钢铁勇士,山西晋城县常家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7团3营7连连长。生于1929年,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经历20余次战斗。曾立过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钢铁勇士”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立三等功一次,在1952年开展的 “冷枪运动”中,他击毙敌人80余名。于1952年11月在朝鲜文登川战斗中光荣牺牲。

26、王贵文——一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5团排长。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七区西义村。1949年入伍,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率一个班在三台洞阻击敌人,坚守一昼夜,打退敌人一个营的七次进攻,歼敌200余人,荣立一等功。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1952年12月27日,在朝鲜883.7无名高地反击战中光荣牺牲。

27、史怀珍——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司令部管理科科长。长子县人。

28、张振一——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卫生部部长。汾西县三区伏珠村人。

29、侯衣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后勤处副处长。榆次县人。

30、郭占荣——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汾西县郭家庄人。

31、李宝珍——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4分部参谋处处长。原平县八区东社区人。

32、宋文海——中国人民志愿军西康省公安纵队政治部主任。长治县人。

33、李生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5分部秘书长。永济县张营乡长处村人。

34、吕景文——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10大站政委。稷川县人。

35、赵文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6团团长。山西省岱县五区黑山庄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在朝鲜前线牺牲。

36、刘光义——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后勤处副处长。山西省应县三区南应村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1年9月27日牺牲。

37、张茂生——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196师586团参谋长。山西省定襄县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0年10月牺牲。

38、邢桂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21线路团副政委。山西省定襄县城关区人,1922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6月6日牺牲。

39、焦骥——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64师611团副团长。山西省临晋县大杨村人,1919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1年8月牺牲。

40、张明——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政治处主任。山西省介休县二区南庆村人,1923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1年11月23日牺牲。

41、赵大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4师12团团长。山西省太安县南关大街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51年7月9日牺牲。

42、樊玉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5师45团团长。河北省灵寿县人,1926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53年6月22日牺牲。

43、徐林书——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8师562团参谋长。河北省蠡县四区耿家庄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2年8月10日牺牲。

44、曹国英——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25师104团团长。河北省安国县崖章村人,1916年10月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3月22日牺牲。

45、魏永文——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578团团长。河北省房山县(现属北京)二区西庄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1年牺牲。

46、纪晨辉——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司令部通讯科科长。河北省饶阳县三区南李岗村人,1925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7月30日牺牲。

47、郭文仲——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后勤部秘书科科长。河北省定县六区北杨村人,1914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5月27日牺牲。

48、王 瑞——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副团长。河北省涞源县一区北屯村人,191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11月22日牺牲。

49、康育同——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609团参谋长。河北省满城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7月牺牲。

50、张学智——63军188师教导队副指导员。河北省安新县张家村人,1926年生,1945年参军,1951年9月病逝

51、吴志洲——40军120师360团3营8连排长。河南省舞阳县人,1925年生,1947年参军,1952年6月牺牲。

52、倪祥明——39军115师343团副班长。河南省杞县聂家寨村,1925年生,1949年入伍,1952年7月牺牲。

53、刘凤勇——12军35师103团2营排长。河南省正阳县李堂乡小刘庄人,1927年生,1952年10月6日牺牲。

54、曾南生——40军118师354团4连2排排长。湖南省邵阳县人,1932年生,1949年参军,1952年10月牺牲。

55、金耳世——炮兵第7师20团电话员。浙江省平湖县人,1923年生,1949年入伍,1952年10月19日牺牲。

56、许洪斌——第7师21团副排长。浙江省新安县炮车区炮车镇人,1925年生,1946年入伍,1952年8月8日牺牲。

57、毛杏表——溪口镇岩头金竹地村人。1942年10月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营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战场。 时年仅34岁。

58、黄继光,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59、杨根思(1922~1950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战斗中牺牲。

60、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61、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6

2、杨连第(1919~1952)原名杨连弟,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第二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感

我于2015年2月3日参加班级组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动,一进烈士陵园,就有一种严肃的气氛。我深有感触。

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

军战士铜像。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2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 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基地。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

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

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县王官司乡杨伙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幼年当过地主家的“牛倌”、资本家的童工。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先后被地主、资本家害死了,仇恨的种子深埋在心中。他发誓要报这血海深仇,要打碎吃人的旧世界。

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里的树木高大威猛,四季常青。那一棵棵树木就像是一位位战士英灵的守护者,赞扬了他们就不屈精神,为了革命斗争事业,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他们就像这些树,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还是一动不动的屹立着。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是伟大的,崇高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座座的墓碑,就是一份份的忠诚。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

拯救祖国,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没有他们,哪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来如今的富裕生活?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斗争而光荣殉职,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的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代表,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他们是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与革命先烈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先烈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新世纪的新一代将继承你们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去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会认真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们安歇吧!我们会努力的,我敬爱的烈士们。

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我们民族的坚强堡垒;你们,用不屈的灵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们,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自己生命的壮歌!

我们缓缓离开烈士陵园时,发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八

个字更加光彩夺目,我再一次向革命斗争中的英雄献身的先烈们默默致敬,安息吧。死难烈士们,你们没有死,你们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已在我们后人的心灵上播种,开花,结果。

第三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感(推荐)

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感

我于2011年9月3日参加班级组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动,一进烈士陵园,就有一种严肃的气氛。我深有感触。

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

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2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 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基地。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县王官司乡杨伙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幼年当过地主家的“牛倌”、资本家的童工。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先后被地主、资本家害死了,仇恨的种子深埋在心中。他发誓要报这血海深仇,要打碎吃人的旧世界。

1944年2月,杨根思报名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第1纵队第1师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副连长、连长。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次作战中,他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是全国有名的战斗英雄。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率连队跨过鸭绿江,走上了朝鲜战场。他率队入朝后,开始了艰苦的行军。11月的北朝鲜,天寒地冻,气温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可战士们仍头戴大沿帽,身着薄棉衣,脚穿胶鞋。在冰天雪地里冻伤的战士越来越多。杨根思发动大家想办法,战胜严寒,解决防冻问题。

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了。志愿军第9兵团在朝鲜战场东线担任作战任务,发动对进至长津湖地区的美海军陆战1师、步兵7师的分割围歼战。杨根思奉命率本连第3排战士执行攻占并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31高地东南——小高岭阵地的任务。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惟一通道,也是志愿军必守的要地。出发前,营长对杨根思说:“你们连守住了这个阵地,就打破了敌人的突围计划。要记住,你们3排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坚决把敌人消灭在小高岭阵地之前。”杨根思领受任务后带第3排战士出发了。那天下着鹅毛大雪,西北风呼呼地叫,雪花直往脖子里钻。他们协同第6连很快拿下了小高岭,并对固守小高岭作了周密的部署 。

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里的树木高大威猛,四季常青。那一棵棵树木就像是一位位战士英灵的守护者,赞扬了他们就不屈精神,为了革命斗争事业,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他们就像这些树,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还是一动不动的屹立着。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是伟大的,崇高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座座的墓碑,就是一份份的忠诚。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拯救祖国,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没有他们,哪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来如今的富裕生活?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斗争而光荣殉职,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

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的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代表,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他们是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与革命先烈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先烈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新世纪的新一代将继承你们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去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会认真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们安歇吧!我们会努力的,我敬爱的烈士们。

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我们民族的坚强堡垒;你们,用不屈的灵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们,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自己生命的壮歌!

我们缓缓离开烈士陵园时,发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八个字更加光彩夺目,我再一次向革命斗争中的英雄献身的先烈们默默致敬,安息吧。死难烈士们,你们没有死,你们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已在我们后人的心灵上播种,开花,结果。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03班 姓名:张俊杰

第四篇:抗美援朝的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情况下,国际反华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当时美国军队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封锁台湾海峡,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朝鲜处境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直接出兵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推迟解放台湾,调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决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杨根思坚守阵地,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孙占元双腿被打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严守潜伏纪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家富单身完成15次连续爆破,歼敌200余人,打退敌人7次反扑;胡修道孤胆奋战,击溃敌人41次冲击,一人歼敌280余。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掘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和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卓越地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光荣和骄傲,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我们国家、我国军队、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志愿军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洗去的是百年来蒙在整个中华民族身上的耻辱,捍卫的是整个民族的尊严,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应得到全民族最崇高的敬意,理应得到永远的纪念。 通过学校这次组织的扫墓活动,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为我国赢得的荣誉和地位的这场战争,更多地了解参加这场战争的“最可爱的人”,激发我们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忱。帮助我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远大理想,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引导我们全身心投入,学好理论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切实提高了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报效祖国,争做“四有”新人上来。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抗美援朝烈士况重晚:18封战地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况重晚写给家人的18封战地家书(部分) 江西省高安市档案馆藏他叫况重晚,一名普通的抗美援朝战士,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留下任何遗物,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于1952年7月20日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成为一名精忠报国的烈士。从此,他与家人阴阳两隔,永无再见之日,这也成为他儿子况建国心中永远的痛……今年清明前夕,随着况重晚写给家人的18封战地家书被各大媒体披露,人们都被信里那浓浓的亲情和家国情怀所深深打动。虽然这些信件大多数时间不详,有的甚至残缺不全,但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那么,况重晚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参军的?他在部队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牺牲的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赴江西省高安市寻找答案。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在况重晚儿媳况嫦娥和表侄张晓斌的倾情讲述中,烈士的形象渐次清晰起来……重情重义

替兄从军走他乡况重晚儿媳况嫦娥 秦海庆 摄况重晚191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县(今高安市)汪家圩一个名叫团山杨林的小山村。据村中的老人讲,青年况重晚虽身材魁梧,力大如牛,但从不欺负弱小,而且为人耿直,脾气温和,人们都很喜欢与他打交道。在那样一个乱世,况重晚原本兄弟6人,其他4人在日军扫荡中相继遇难,只剩下他和兄长况重日相依为命。不料,1946年底的一天,当地恶霸来村里抓壮丁,就在这危急时刻,况重晚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替哥哥去从军。记者在况重晚的老宅前见到了其儿媳况嫦娥,她对记者介绍说:“我公公况重晚是一个有情义的人。虽然我和丈夫况建国都没见过他一面,但常听村里的老人讲到他的为人,并根据我们当地的情况和习俗推断,他替哥哥况重日当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他已结婚,妻子已经怀孕,自己有后了,而哥哥还没有组建家庭。谁知,公公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我丈夫从小落下了一个‘病根儿’——不看军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怕触景生情。每到父亲的祭日时,我们也只能在老宅门前的地上画个圈烧些纸钱来祭奠。”况嫦娥说得没错,况重晚的确与哥哥手足情深,在这18封战地家书中,有16封是他写给哥哥况重日的。参军后,他几乎在每封信中都对家里的情况仔细问询:“前二周之间接得你的来信,内容尽知。家里一切事我都很了解,接信后我当天回信,不知兄长收到了吗?近来你的身体很好吗?精神很愉快吗?全家平安、生产很好吗?因我去信没有看见回音心里十分挂念……”“弟自被国民党压迫离家已有数年之久,并未见面谈心,弟自前年在沈阳被人民解放军解放过来至今已有二年了,因为越境不可以通信所以没有去信问候,抱歉的很。今去信没别事,弟现在队中身体强壮,不必吾兄远念。但不知家中情形如何,生活怎样,老少均安否?来信把一切事情言明……”在信中,况重晚不仅表达了对兄长及家中情况的牵挂,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贴补家用,还把自己在部队的感想讲给哥哥听:“接防过来我才知道,从前当兵是当扶(糊)涂兵,现在当兵毛主席领导下到了青天白日、社会民主世界。就是我现在抗美援朝,一心一意保家卫国,帮以前受了压迫的自己报仇,使(所)以当兵也是光荣的……”“至现在,有开原邮局将救济金,即是东北流通券捌拾伍万元,弟自己津贴费也是东北票壹拾伍万元,共计壹佰万元,即当代关内的中国人民票拾万元由邮局转汇票壹张到本县银行对(兑)中国人民票拾万元,切切忽误……金钱虽少,作用很大,我希望你在家多多生产,多多劳动,最后生活为较好不为困难,但是你的身体好好爱护……”从这些信中,不难看出兄弟两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张晓斌对记者说:“经过当年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信还能保存得如此之好实属不易,这也足以说明况重晚在哥哥况重日心中的分量。”铁汉柔情

思妻念儿常挂牵况重晚的妻子何仙花出生于1928年8月,两人于1946年3月25日结婚,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15岁,但这并没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况嫦娥说:“我公公当兵走后,婆婆何仙花于第二年生下了我丈夫况建国。后来迫于生计,她改嫁给了本村一户姓徐的人家,但我清楚的记得她给我讲过,‘况重晚人很好,不但脾气好,对人也很体贴,很会照顾人’。说这些时,她的语气中总是充满了遗憾。”铁汉柔情的况重晚自从参军后,对妻儿的思念更是溢于言表。他在给妻子的两封信中,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思念之情:“这次来信非无别事,就是夫妇至久为(未)有见面,但是意思不能分别,我在外时常挂念你的身体如何,照应家事怎样。计划止(几)项事最要留心注意些:一希望自己身体好好爱护;二家事一切更加注意之;三我在外不须(需)要记念,见信即如见面,以后将你自己的心意写信说明,以免我在外挂念……”“我自从军,至久未有来信对你说明道理,对你帮助不够,这系我的缺点。由于我出军的时候你也清此(楚),不是我故意脱离家庭,由于这时候不是青天白日世界,受到地方黄香零、朱文彬、盛本遗这些恶霸压迫,没有办法才去帮蒋介石一些大封建官僚资本当兵……你在家要听我兄的言话指教……要好好保护贵体健康,全家幸福……”这些朴实的话语现在读来仍能让人从中体会到温暖和感动。况重晚不但对妻子牵挂不已,对自己未能见上一面的儿子况建国更是时时不忘,在给哥哥的信中,每每必会问及儿子的情况,并拜托哥哥悉心照料:“现在秋天的时候气候不平,要我内(妻)好好照应建国小儿莫受风寒。好好操持饮食,切切做到由于村子前后或山上或水沟,要加紧照顾……”“兄的困难弟也净(尽)知,以后回信你要说明家庭生活各种不同的情况……再说建国内侄小儿现年五岁,身体强壮,性情非常零(灵)变,也要望兄好好照顾维持才然长大……”况嫦娥说:“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我公公是一个很细心体贴的人,特别是1951年8月29日这封信中,不但提到要注意防风寒和调节饮食,还交代怕小孩不懂事会跑到山上或水塘边玩耍,注意看管。虽然我丈夫建国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一面,但他只是把对父亲的敬重和想念深藏于心底,很少表达。他被伯父况重日抚养成人后,被政府安排在高安县均山煤矿子弟学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况重日把这18封家书传给了他,被他像‘命根子’一样锁在抽屉里珍藏着,从不让人动。直到2016年6月他去世后,这些家书内容才被家人知晓。从我公公的信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军人,他不但爱国,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儿。”精忠报国

勇捐身躯赴国难况重晚表侄张晓斌 秦海庆 摄

按辈分算,张晓斌应该是况建国的表弟,他从军队转业后,被安排到高安市直机关工委工作。2016年况建国病重期间,张晓斌前去探望,在聊天中,况建国谈及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回父亲的遗骸,愧疚得很。此后,张晓斌也加入了和况建国子女一起寻找况重晚遗骸的行列。张晓斌对记者说:“也许是工作的敏感,本想以这些战地家书来作为教育党员的事例,没想到,仔细读来,伯父信中写下的字字句句,融家国情怀于平淡隽永,令人动容。我从这些信件和其他资料中了解到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况重晚是1948年11月参加革命的,中共党员,系中国人民志愿军54部2大队步4部队2中队4分队战士(入朝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野38军113师337团2营4连战士),1950年入朝参战,1952年7月20日牺牲,葬于朝鲜,时年39岁,1954年2月21日经志愿军113师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这些都为日后寻找况重晚遗骸提供了重要线索。”况重晚于1946年被抓壮丁替兄从军后,先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兵,在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战败,当时,况重晚可以申请回老家,但他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他的思想进步很快,这在他的信中也多有体现:“现在无产阶级也翻了身,(没有了)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权,无另(论)及(什)么人干事都有顶到的目标,使以弟非常高庆(兴),一心一意替党与人民服务到底,永远不变……”“弟由七月廿二号在河南省息县奉命坐火车开至东北安东凤城县,驻扎一个星期以后开到辽北省开原县,在此学习军事、练好本领。现在我们是国防军,要服从命令,保卫我们最重要的祖国边疆安全……”“这一笔钱是全体人民与共产党关心照顾我们穷人,吃水别忘了淘井人,吃食别忘了毛主席的恩,我们应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积极生产,搞副业,努力支援朝鲜战争,争取当模范军属。弟在前方多杀敌人,把美国鬼子消灭在朝鲜,保卫我们祖国……”接着,张晓斌拿出其中一封家书对记者说:“其实,在况重晚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立过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说明他在部队进步很快,虽然家书中没有细说,但也有提及。”“现在我们驻军河南省息县新铺村,来信写部队番号可也,如果有人来时带信可以。弟现在也为人民出一点力,但上级批准一大功奖状没有来到,弟没有把奖状邮到家去……”关于况重晚在朝鲜战场上作战的情况,18封家书中没有任何线索和信息,他是怎样牺牲的更是不得而知。经过努力,张晓斌终于找到了337团原政委魏长城的子女,对方提供了魏长城1990年整理出来的一份回忆文章,其中,不少地方提到了况重晚所在的4连,时间也十分吻合:“1952年7月志愿军司令部对各军正面防御部署作了新的调整。我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奉命接替了39军部分阵地,与当面之敌美45师(后由美17师接替)相对峙。”在同年10月初的一场关于强攻石岘北山的任务中这样描述:“战斗结束负责打扫战场抢救伤员的四连三排,在本排伤亡十三人的情况下,奋力抢救

八、九连伤员……”在这篇文章最后部分魏长城这样写道:“抗美援朝已成为历史了,但在那场战争中的我军优秀儿女,特别是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吃苦在先,冲锋在前’的献身精神,谱写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凯歌,这曲凯歌的强音,在今天仍将起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张晓斌说:“魏长城所说的‘优秀儿女’和‘共产党员’里就包括况重晚以及无数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烈士们。”今年4月初,经况嫦娥与子女们商量后,一致决定,把这18封沾满硝烟的战地家书无偿捐献给高安市档案馆。这18封革命烈士的家书将承载着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跨境电商发展状况下一篇:科目一易错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