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的真相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还原历史的真相范文

还原真实的历史:关于诸葛亮,你必须要知道的8个真相

94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且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发明家。可是现在人们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洗礼,对于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面目,早已变得模糊起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纠正一下,那些《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不符合史实的事迹吧。1.火烧博望坡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把火烧博望坡写成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件功劳。可实际上,“火烧博望坡”和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这场战斗其实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三国志》记载,刘备投奔刘表后,便屯兵新野,和曹操的军队在博望坡对峙,刘备在道路两旁埋设好伏兵,然后自己烧掉了驻扎的营地,假装逃走,结果曹将夏侯惇不知有诈,领兵前去追击,被伏兵扑了个正着。而且最主要的是,博望坡战斗发生在公元202年,而诸葛亮直到207年才出山。94版《三国演义》刘备剧照2.草船借箭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使用过“草船借箭”,真正使用这个计策的人是孙权。《三国志》上记载,在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5年后,曹操平定了关中地区后,又率军南下,准备伺机进攻孙吴,东吴军队和曹军在濡须口对峙。一天,孙权借江面有雾,便亲自派遣出小分队,乘坐战船,前去靠近曹军水军阵地,打探军情。后被曹军发现,因为江面有雾,曹操不敢派军出战,就下令射箭退敌,孙权的船上很快就被射满了弓箭,因为一面受箭,重心不稳,就在快倾覆的时候,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船恢复平衡后,便划着小船大摇大摆的离开。孙权本意并没有想借箭的意思,不过这笔意外之财还是让人很惊喜的啊,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孙权所乘的船就是特意制作的草船。94版《三国演义》孙权剧照3.借东风《三国志》里在描写赤壁之战的时候,确实提到了用火攻,不过这个火攻和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借东风,史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最后认定,赤壁之战的战场发生在今湖北省,时间是冬天,而湖北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季基本上吹不了东风。所以借东风也是作者为了凸显诸葛亮能力而虚构的。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战前为孙刘联盟建立的奔波上。94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4.三气周瑜第一气是孙刘为了南郡这个城池而发生的,小说上说,诸葛亮用计策占领了南郡,气坏了周瑜,而事实上,是赤壁之战后,孙刘继续联合力量抗击曹操,孙权作为一名合格的盟友,为了让刘备的势力变得稍微大一点,可以面对曹操,而主动把南郡交给了刘备,小说中所讲的“借荆州”其实只借了一个南郡而已。第二气是关于刘备和孙尚香结婚的,原著的内容我们就不多赘述了,真实的历史是,当时刘备已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孙权十分顾忌刘备的力量,于是把妹妹嫁给刘备,希望巩固一下孙刘联盟。现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猜测当时孙权的真实目的了,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孙权当时是真的想跟刘备联姻的,而非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第三气直接要了周瑜的老命,小说上讲是诸葛亮将周瑜围困,以至于周瑜气急攻心,旧伤复发,吐血身亡。而真实的历史是,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请求发兵攻蜀,然后率兵走到了巴丘这个地方,自己病逝的。94版《三国演义》周瑜剧照5.八阵图关于八阵图,读者应该一看就可以感觉出来是杜撰的,摆了几块石头,竟然让刘备七百里连营都打不过的陆逊退兵了,实在是太扯了。后来进入阵中的陆逊出不来,还被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给领了出来,我们细想一下,马谡丢了个街亭就被杀,而黄承彦放出了敌将,还安然无事,情节上很明显不严谨。所以关于八阵图,我们看着乐呵乐呵就可以了。94版《三国演义》陆逊剧照6.七擒孟获关于七擒孟获,《三国志》中有简要的记载,但是现在史学家们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七擒孟获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更有人认为,七擒孟获就是完全的虚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丰富其人物形象。就连到底是否有孟获这个人存在,也一直都充满了争议。至于为什么史书中会有记载,通过研究,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史书收录了地方传说而造成的。94版《三国演义》孟获剧照7.空城计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斗了,很可惜的是,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发生空城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28年,当时司马懿还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当都督,怎么可能跟西城的诸葛亮对峙呢?也许你会问,那或许是和别的魏将对峙呢?很可惜的是,根据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的考察分析,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一带抵抗过魏军。而诸葛亮当时见街亭丢失,就急忙撤军回到汉中了。94版《三国演义》司马懿剧照8.死诸葛走活仲达《三国演义》中写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死了的消息高兴坏了,立刻亲自上马前去追杀,结果半道上发现已经死了的诸葛亮竟然又出现了,以为自己中了埋伏,掉头就跑,跑了老远,才问手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还在脖子上。关于这个情节,史书中都有过记载,我们也可以认定,它肯定是发生过的,可是和小说中描写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司马懿率军前去追击撤退的蜀军,遇到了蜀军后,蜀军将领杨仪鸣鼓立旗,摆出准备跟司马懿大干一场的架势,司马懿多疑,又不知道虚实,担心有伏兵,只好下令退兵。而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撤兵是因为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当我们观看完精彩的《三国演义》后,一定不要把它和历史弄混淆哦。

第二篇:要求还原事实真相的报告

敬爱的领导:

我叫谢三玲,系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城东乡五里牌村民,身份证号是430511197904200020。

2012年8月,我的丈夫陈文海与胡后军合伙购买湘EB1252号重型半挂牵引车跑长途运输业务。因两人都是司机,经常交替驾驶该车辆,2012年10月29日下午4时9分,由胡后军驾驶的该车辆在广西河池六河高速公路侧岭隧道内,由西向东行驶,由于路面积水湿滑,当时的车速是108km/h左右,已经超过该隧道限速80km/h,导致该车辆右轮猛烈撞击隧道南侧下水道水泥墙体,将躺在驾驶楼卧铺上的陈文海抛出车外,同时挂车与拖车分离,拖车左轮继续运动,右轮几乎不动,导致拖车尾部旋转,在极短的时间内,挂车撞击拖车驾驶室,将发动机和驾驶楼撞开,同时拖车将正准备爬起来的陈文海撞向隧道北侧下水道水泥墙体,陈文海因头部撞击水泥墙体又被墙体弹回1米左右,因颅脑内出血过多,当场死亡。

事发后,河池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卢明、蒙卫德对现场拍照,调取当时监控录像,进行现场勘测、问话笔录等相关处理,认定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是由陈文海驾驶的,陈文海应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我作为当事人的妻子,在收到河池市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第二天,向河池市交通警察支队提出复核申请,理由是:①事故发生后第二天,胡后军妻子打电话告诉我事发时是胡后军驾驶该车辆

②从事故现场陈文海双脚未穿鞋子的尸体,棉被与事故车辆驾驶楼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当时陈文海是睡在卧铺上。

③从河公(交)行授法技伤鉴字2012号第058号法医鉴定书可知。胡后军:①T12及l3骨折并脊髓损伤。②肋骨骨折并肺挫伤。③头皮挫裂伤。从这些伤情完全可以判断,当时胡后军是受到方向盘的挤压才造成的,可见胡后军是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

河池市交通警察支队在收到我的申请后,于2012年12月24日寄给我河公交复字【2012】第102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结论认为河池市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在此起交通事故认定中,认定车辆驾驶人证据,不够确定充分,责令二大队在规定期限内对该事故重新调查认定。

2013年元月7日,我只收到了二大队河公交证字【2012】第2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二大队重新调查后认为,在该案中,既无充分确实的证据证实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是陈文海驾驶的,也无充分确实的证据证实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是由胡后军所驾驶的,对于这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我认为对于乘车人陈文海还是不公平的。

从河池市交警支队第二大队给我的三个洞内摄像视频和图片可以清楚知道一下内容:

(1) 胡后军在洞内的行驶速度是108km/h左右,理由是该车进

入侧岭隧道YK1709+734m处摄像头的时间是下午4时9分

05秒,进入侧岭隧道YK1710+34m处摄像头的时间是下午

4时9分14秒,见截面图。在这300m的路程,用的时间约

为10秒,所以当时车速约为108km/h。

(2) 如果陈文海在拖车第一次猛烈撞击南侧隧道壁当场死亡,他

的尸体应该抛在隧道的南侧,会被拖挂车扎碎,现场图片证

实陈文海的尸体在隧道的北侧,且他的头部撞击北侧水泥墙

体并被弹回,请看下面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明显可以看到死者左右手上有水泥灰,证明陈文海被

抛出车外时,手心接触过地面碰碎的水泥灰,他第一次被抛出车外试图爬起来,不料接着第二次碰撞,将他从南侧摔向北侧,由于第一次落地时是裹着被子,被子与地面摩擦大,所以被子离驾驶楼位置近,陈文海与被子的摩擦力小,所以陈文海尸体距驾驶楼的距离远。如果陈文海不是因撞击北侧水泥墙而弹回,陈文海的衣服不会是向上翻的,不会暴露肚皮。

(3) 从挂车货箱上的油布位置,可以判断事发当时一定是雨天,

油布从低于前节20cm的货台抛上前节,是由于挂车再次撞

击拖车驾驶楼,油布由于惯性被抛上前节货台的,因此陈文

海的死亡原因是,拖车猛烈撞击南墙时陈文海被抛出驾驶

楼,陈文海准备爬起时,挂车撞拖车,拖车再次撞击陈文海,

陈文海头部撞击北墙,因颅脑大出血而死亡。

(4) 河池市交警支队二大队,重新调查认为陈文海不是事故发生

时肇事车辆的驾驶人,车辆上只有两名驾驶员陈文海和胡后

军,所以可以确认胡后军是事故发生时的驾驶员,陈文海是

乘车人。

为此特向广西省交警总队提出申请,还原该起交通事故的真相,以慰死者的在天之灵,我代表我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深深的感激你们。

申请人:谢三玲

2013年2月2日

第三篇:储蓄存款“消失”一万 监控录像还原真相

发布时间:2014-06-24

09:17:16

法制网讯 记者吴亚东 通讯员陈立烽陈春生 6月23日,福建省连城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银行的监控录像成为定案证据,法院以事实为依据判决驳回原告罗某要求被告连城县某银行支付存款1万元的诉讼请求。4月25日,罗某持卡到连城县某银行存款9万元,银行向罗某出具了一张9万元的存款凭证。几天后,罗某在取款时发现卡上只有8万元存款。为此,罗某多次与银行交涉要求赔付1万元,但无结果,遂将银行起诉至法院。

法院开庭后查明,当天罗某办理存款业务时,的确向业务员交付了人民币9万元,但由于该业务员工作疏忽,把前一笔业务的1万元人民币留在点钞机内未取出,而将两笔款项混在一起清点,造成刘某多交1万元人民币的假象,业务员当场将误认为多收的1万元人民币退回,导致银行实际只收了罗某8万元存款,但却交付存款凭证9万元的情形。

事后,银行发现这一情况后,采取冲销罗某所持卡上账务存款9万元,补记存款8万元的方式,轧平当日账务,只是未将这一事实告知罗某。

法庭上,银行方面提供了一盘监控录像带作证,录像中可以清晰看到罗某将九捆1万元钱交付柜台后不久又收回一捆的情况。罗某对录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经法院委托司法鉴定部门鉴定,未发现录像带存在剪辑处理痕迹,录像带所反映的情况与银行所述一致。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第四篇:让历史还原真实的鲁迅

我对鲁迅一直很好奇。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人是毛泽东。” “半个人”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沉吟片刻后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说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在文革时期,“批林批孔”的前夕,毛泽东在武汉接见曾思玉等军区领导人时又说:“中国的第一等圣人是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能上毛泽东的封神榜,并被抬得如此之高,鲁迅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了。这是我的第一个好奇。

北大有位叫孔庆东的教授,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直系传人,师从红色理论家钱理群,潜心研究鲁迅思想,很有心得,曾被央视请去“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并感情真挚地写过一本《正说鲁迅》的书,但我很奇怪,在礼教中看到了“吃人”的鲁迅,对孔教授的先人孔夫子,一直是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的态度,鲁迅的 “学生”毛泽东,更是把鲁迅的思想发扬光大,差点没把曲阜孔家夷为平地。而这丝毫不影响孔教授为鲁迅歌功颂德、吹鼓抬轿。由此可见鲁迅的魔力,这是我的第二个好奇。

新月社的干将,曾在美国研究心理学的肖云山说:“鲁迅其实是个精神病患者。鲁迅的杂感来源于他的多疑、敏感、自恋,而这些都是偏持狂的特征。也是之所以在鲁迅的眼中,满世界都是敌人的原因。”鲁迅竟有精神病症,这是我的第三个好奇。

身为一代新文化主将,平生致力于唤醒国民,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懂中国”的“第一等圣人”鲁迅。头顶上有着无数眩目的光环。但我更想知道,在这些光环背后,鲁迅是如何给我们展现民族“导师”的一面,而这不得不从鲁迅的生平聊起。

闲来无事聊聊鲁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改字为豫才。鲁迅家本是世家大族,在其祖父周福清手上时,周家还有千亩良田和多达几千平方米的宅院,按建国后的阶级划分,周家是典型的大地主剥削阶级。不难想像鲁迅当年的富贵。

更加了不得的是,祖父周福清于1871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贡士,殿试获得第三甲第十五名,被钦点定为“翰林院庶吉士”。在明清时期,这可就相当于拿到了登堂拜相的准入证。可惜周福清受孔夫子的毒太深了,没能跟上时代变化,仍然满嘴的仁义道德当清流派,因此在官场很吃不开。几年下来,只混到个七品知县的小官,不久还被人参了一本,连这小官都丢了。回家后周福清痛定思痛,思想有了大飞跃,变卖家中田产,不惜重金,捐了个内阁中书。但捐来的官没能马上上任,称之为候补,这一候就候了九年,最后终于当上了这个以抄写为职的七品京官。

1894年周福清的母亲病故,周福清回家守制,正好这一年浙江举行乡试,主考又是周福清的同年。当地的五个富户跑来找到周福清,想通过这位京官打通关节、贿赂主考,给

自家子弟谋个功名。周福清想想自己的儿子周伯宜(鲁迅的父亲)只是个秀才,一直都过不了乡试关,于是与这五家一起给主考送去了一万两银子。这其中周福清出了多少银子,史料有点争论,一说他一毛没拔,只是顺带写上了儿子的名字,一说周福清也凑了份子。不过这个分歧无关宏旨,这里主要写鲁迅不是写他爷爷。

不想这事计划周密,却实施不严,曝光了。案情通了天,光绪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下旨严惩。幸好周福清得到消息快,马上跑去主动交代问题,有了这个投案自首、坦白从宽的情节,再加上浙江官员的求情开脱(当时的中央权势减弱,地方渐有了拥权自重的诸候态势,朝廷也不得不重视地方意见),最后判了个斩监候(死缓),秋后再决定斩不斩,三年不斩就转为无期。

这一来周家倾刻走向没落,三年间每到秋后斩杀犯人的时候,周家就得大把撒银子,到处打点,以求推后周福清的行刑。还好周家底子厚,终于熬过了这三年,周福清转为无期徒刑,7年后,刑部大赦,65岁的周福清终于释放回家。这里之所以对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加以介绍,原因是每次读到周老太爷的事迹,老让我看到鲁迅的影子,而且这也是鲁迅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无法忽略。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这场变故中被革去了秀才功名,周伯宜心理承受力较差,内火攻心,外加惊吓,竟一病不起。随着周家的败落,亲友邻居唯恐避之不及,周家所有的重担,骤然压到了十三岁的鲁迅肩上,照应狱中的祖父,照料病中的父亲,成了鲁迅的基本生活内容。少年鲁迅过早的感受了世间的人情冷暧,无疑这种经历是非常痛苦的,成年后,鲁迅不无恨意地写道: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周家的败落远没有鲁迅表现地那样沉重,家里大宅依旧,还有几十亩良田,若干仆人,其中就有他念念不忘地长妈妈。三兄弟不用为生计奔忙,都能安心于读书。鲁迅二十九岁从日本回国后,才开始挣钱养家,这期间,母亲还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可见周家并没有脱离原有的阶级成分。坦白地说,鲁迅的痛苦更多的来源于,周家大少爷的风光不再,突然之间受了以前从没受过的白眼和冷遇。

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就读南京水师学堂,数月后鲁迅又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清末政府逢战必败,时人总结教训,认为是国人崇文而不善武的结果,于是洋务派在全国大肆创办军校,以图武力兴国。但在当时一帮顽固派的反对下,深恐丢了祖宗的法宝,中西体制的争论一直很激烈,这类军校大都办得四不像,挂羊头卖狗肉。

在此期间鲁迅的学习认真刻苦,毕业时考了前三名,成为公派留学日本的五个人之一。甲午战争后,国人很奇怪日本的迅速崛起,也把留学日本作为学习先进知识的去处,这想法

无疑是正确的,远比时下“逢日必反”的论调高明许多。向敌人学习没什么可耻,最可怕的是沉迷于盛世遗梦,对他国毫不知晓。反观日本,因白江口之败,全面学习唐朝。被美国打败,就全力学习美国。这种观念对比映衬了现在中日两国的差距。

1902年鲁迅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不久加入光复会。一次,光复会派鲁迅回国持行刺杀任务,鲁迅断然拒绝,理由是家中还有老母要养,随即退会。在此之前鲁迅还写诗,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看来也不过说说罢了。但后人硬要认为这诗是鲁迅一生战斗的开始,不免就有点讽刺的味道了。

两年后鲁迅转科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之所以去仙台学医,按鲁迅自己的说法是:

“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不过很快鲁迅又改变了学医的想法,按鲁迅的解释,是因为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在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了国人“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决定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鲁迅唤醒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宣言。但让人奇怪的是,鲁迅并没有愤而回国从事他的文学“呐喊”,却在日本又呆了

五、六年。主要翻译外国文学作品,间或写些练笔的文章,但这些作品,与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实在靠不上边。1909年回国后,鲁迅还是没有拿起他的“匕首和投枪”,而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读佛经,抄写古碑贴,练起了书法。

直到1918年受钱玄同之邀,才为《新青年》写下了他正式出山的作品《狂人日记》。从立志到出手,鲁迅用了十三四年之久,这时间长得让人匪夷所思。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正是中国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期间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发生。鲁迅却没有丝毫举动,只是当了个麻木的“看客”。显然,鲁迅看幻灯片而立志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鲁迅低估了学医的难度,凭其能力根本无法完成学业。当然无论如何,弃医从文对于鲁迅来说,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只是下决定的理由,没他自己说得那么伟大罢了。

在出国前,母亲鲁瑞为鲁迅定下了一门亲事。亲家姓朱,是绍兴城里的一户殷实人家,祖上也有人做过官,与周家刚好门当户对。朱家的这位姑娘叫朱安,是一个深受礼教熏陶的女孩,裹脚不识文字,且比鲁迅大了三岁。

对这门亲事,鲁迅的态度暧昧。之前只提出让女方“放足和读点书”,而没有表现出斗士的一面,严词拒绝这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式”婚姻。出国后,鲁迅在与日本下女的接触中眼界大开,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对家中的这门亲事有了些牢骚,为此还写诗送给老友许寿棠:“灵台无计逃神矢”。

不久,鲁迅与日本下女厮混的事迹,渐渐传到母亲鲁瑞的耳中,老太太甚为焦急,于1906年谎称自己病重,将鲁迅骗回家中,与朱安完婚。回国前鲁迅已有所预感,果然,回来后周家张灯结彩,上上下下都在为周大少爷的婚礼奔忙。鲁迅不置可否,必竟从没见过新娘朱安的样貌,心中尚存一丝夙望,如若对方美若天仙也未尝不可。

大喜之日,鲁迅打扮一新,还特意为一头短发接上了假辫子。在母亲的操持下,婚礼按部就班的进行,鲁迅的表现也中规中矩。及到进入洞房,掀起新娘的头盖时,鲁迅才如坠冰窟,妻子朱安小眼大鼻、身材干瘪毫无女性美感,这让鲁迅悔恨不已。春宵之夜,新娘几次前来请安,鲁迅竟不答理。第二晚开始就不再进入洞房,几天后鲁迅与一班同学返回日本,临走时丢下一句“母亲娶媳妇”,而后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自此,朱安开始了漫长地,在一心救国救民、要“血荐轩辕”的斗士鲁迅身边的守活寡生涯

三年后,鲁迅回国到绍兴的两级师范学堂教书。1912年受时任教育总长的同乡蔡元培邀请,进教育部任职,同年随部迁往北京。祖父做官的经历是面镜子,鲁迅深以为鉴,总结出“三不”原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如此这般果然官运亨通,不久就官居教育部佥事。

但很多事并非当个乌龟就能躲过去,在大变局时期,检验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道德水平的机会实在太多。1915年,趁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逼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这条约等同于卖国,袁世凯老奸巨滑深知其中利害,责任不想一个人担,于是让政府公务员集体签名同意,不签名的就要辞职走人,鲁迅毅然签下了大名。多年后鲁迅的论战对手陈源(陈西滢),对此不无嘲讽的说:“鲁迅爱国?他爱的是日本国吧!”。鲁迅说“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袁世凯一心想过皇帝瘾,下令教育总长汤化龙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因鲁迅一贯表现良好,被委任小说股主任一职,负责把关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的指示。对此事,按鲁迅的说法,他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抵制,最后还因此被免去了主任。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鲁迅被免职是袁世凯当上皇帝以后的事了,为袁世凯称帝吹喇叭抬桥子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而且在此之前,鲁迅所谓的“抗争和抵制”竟然一直没被上锋发现?及时把这块反骨撤换,这就让人奇哉怪哉了。之后,鲁迅还脸不红心不跳地领取了几个月洪宪皇帝发放的俸禄。

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袁世凯称帝八十三天后,不得不下令恢复共和。但已于事无补,心腹亲信纷纷倒戈,不久袁在一片骂声中暴亡。因此前的种种表现,鲁迅开始成为教育部的边缘人物,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官场中站错队、押错宝是要付出代价的,鲁迅完全明白其中的游戏规则。于是干脆摆出一付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样子,看见不顺眼的就破口大骂,给人取外号。

表面的狂放,掩盖不了内心的颓废。不到四十,鲁迅就自称“老头子”,以“枯坐终日,极无聊赖”来消磨时光,自己曾写道:

“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

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1918年,同在日本留学的老友钱玄同(中国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父亲),跑来看望鲁迅,此时钱玄同还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见鲁迅闲极无聊地钞古碑贴,于是力劝鲁迅为杂志投稿,以解苦闷。鲁迅答应了,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不是出于十几年前,就定下的要拯救国民精神的豪情。

同年5月15日,以“鲁迅”为笔名写成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上,这部被后世无限推崇的开山之作,其实是抄袭而来的。无论小说的手法,体裁,以及结束语“救救孩子”,甚至连文章名字,都一字不差的,与俄罗斯讽刺作家果戈里作品《狂人日记》如出一辙。抄文章抄得如此彻底,我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从深层次来看,这篇文章是鲁迅仕途不畅、前路渺茫,内心迷茫彷徨的写照,把矛头直指整个体制,正是发泄满腹牢骚的结果。同时这也为他后面的作品,打下了 “粗疏、枯燥、荒凉、黑暗、脆弱、多疑、善怒”的基调。但这“大破”的思维很对当时愤青们的口味,文章一发表就反响热烈,无疑这对鲁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试试看”不想试出了另外一片天地。老友许寿棠说“此前是周树人,之后才是鲁迅”。由此可见“引路人”钱玄同的劝进之功。

然而鲁迅对这个恩同再造的老友钱玄同的态度如何呢?后期,鲁迅的偏激愈演愈烈,钱玄同多有劝导,鲁迅不听,破口大骂钱: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脸皮厚”。

“盖此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而其字实俗媚入骨,无足观”。

“疑古玄同,据我看来,和他的令兄一样性质,好空谈而不做实事,是一个极能取巧的人,他的骂詈,也是空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的话,世间竟有倾耳而听者,因其是昏虫之故也”。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甚至连结集出版《呐喊》的序言中,“引路人”钱玄同的名字都被改成了金心异(今心异)。

1919年12月,鲁迅回绍兴把全家迁来北京。在家已独守空房十三年之久,年已四十的妻子朱安,得知大先生(鲁迅)要回来,本已死寂的内心升起一丝希望。每天必到大门口翘首以盼。这天终于看到鲁迅进门了,连忙上前打招呼,接行李,鲁迅用鼻子“哼”了一声,而行李并不交给朱安。当晚鲁迅仍然坚持独住,让朱安一个人在房中以泪洗面。

在北京的住处位于西直门内的八道湾,是个有三进院落的大房子。二弟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住最里面,第二个院子给母亲和朱安,最外面的由鲁迅一人居住。平时吃饭也是分

 开的,鲁迅与周作人夫妇在后院吃,母亲与朱安在第二个院子里吃。如此安排是因为朱安是“母亲娶的媳妇”,不是鲁迅的。这种形同陌路拒人千里的态度,对于谨守三从四德的朱安而言是何感受,我想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难想像的。

相反的是,几个月以后,三弟周建人的学生许羡苏来北京求学,经周建人安排住进了鲁迅家中,对这个十九岁的小姑娘,鲁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许羡苏考上北京女师大后,因短发不能入学,鲁迅为其多方疏通,生活上倍加照顾,毕业后还介绍许去一中学当教员。以至许羡苏视鲁迅为“我的监护人”,内心渐生情萦,以鲁迅家人自居。前后在鲁迅家住了六年之久,期间鲁迅与周作人交恶,搬离八道湾,许羡苏为鲁迅四处找房子,并随同一起搬入新居。“3-18”惨案后,鲁迅躲进日本医院,许羡苏还天天去探视。

但这段引来很多非议的交往并没有结果,因为鲁大文豪移情别恋了。老友孙伏园对周建人说,鲁迅最爱“长的那个”,因为“他是爱才的,而她最有才气”。这个 “她”就是许广平。此女性格叛逆,放荡不羁。在家时就是男人婆,对男女之事采取革命态度,很放得开。在认识鲁迅之前,有个叫李小辉的情人还因她而死。

许广平从天津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师大后,对鲁迅的“不幸”婚姻有所耳闻。长得人高马大的她,听鲁迅的课却偏偏喜欢坐第一排,时不时举手提些古怪的的问题,一次在课堂上给鲁迅画漫画,还有意让鲁迅发现。1925年3月,许广平主动给鲁迅写信,许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在无可救药的赫赫的气焰之下,先生,你自然是只要放下书包,洁身远引,就可以‘立地成佛’的。然而,你在仰首吸那醉人的一丝丝的烟叶的时候,可也想到在虿盆中展转待拔的人们么?

先生,可有什么法子能在苦药中加点糖分,令人不觉得苦辛的苦辛?而且有了糖分是否即绝对不苦?先生,你能否给我一个直切的明白的指引?

现在的青年的确一日日的堕入九层地狱了!或者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每星期中一小时的领教,可以快心壮气,但是危险得很呀!先生!你有否打算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先生!你虽然很果敢的平时是;但我现在希望你把果决的心意缓和一点,能够拯救得一个灵魂就先拯救一个!先生呀!他是如何的 ‘惶急待命之至’!”

----------------文由 汇安人才网 策划部小马整理

汇安人才网招聘信息|长安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网招聘网|东莞长安汇安人才网|长安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市场|汇安人才|汇安人才市场招聘汇安人才网招聘信息|长安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网招聘网|东莞长安汇安人才网|长安汇安人才市场|东莞汇安人才网|汇安人才市场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 白金双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

一、 引言

随着教学课程和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过去的教学以老师的灌输式教和学生的强迫性学为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历史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 问题的提出

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电视和电影普及的今天,这些影视节目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古装剧,会给学生一个误导,把历史剧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而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造成困难。过去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最后做出评价,这样的传授方式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学生过后就会忘记,而且起不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比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教学时我就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整体安排

(一)课前安排

为教学需求,我以座位为依据,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

第1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过书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查找完毕后本组学生把汉武帝的故事用历史话剧编练出来。

第2组,查找整理资料,从正面评价汉武帝。

第3组,查找整理资料,从反面评价汉武帝。

第4组,在

2、3两组评价汉武帝的基础上,结合第1组的表演,论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课堂安排

第一步,由第1组的同学表演历史话剧——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第二步,由第

2、3两组的同学轮流发言,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汉武帝。

第三步,由第4组的同学归纳概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

汉武帝:诸位学者大师,我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可是国家的政权并不稳固,思想还不统一,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想大家征求治国方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董仲舒:陛下,臣认为儒家思想很适合当今的局势,可以把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汉武帝:为什么? 董仲舒:陛下,儒家主张贵贱有序,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只有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另外,我朝刚见立六七十年,前几代皇帝实习修养生息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虽然国富力强,但是还应该继续实习与民修养生息政策以安民。

汉武帝:恩,董卿家的意见很好,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大家一定记得先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大部分同性诸侯王的势力大为消弱,可是还对我朝江山构成严重威胁,诸位爱卿有什么良策解决这一问题呢?

主父偃:陛下,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行否?

汉武帝:爱卿请讲。

主父偃:可以通过“推恩令”消弱诸侯王势力,让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的土地和人民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分出的列侯归郡管辖,列侯继续“推恩”,这样王国的实力就会不断消弱,而且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受恩者还对陛下感恩戴德,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武帝:恩,这个策略很高明,就按这个方法来执行。这样一来王国问题解决了,可是各郡的长官并没有人监察,他们会不会也和原来的诸侯王一样发展成和朝廷对抗的势力呢?

大臣:陛下,臣以为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监察区,然后陛下您挑选一位官员对地方大员进行监察,这些官员由中央委派,不过不能给他们大权,但是能代表中央监察百官,当发现问题是随时向朝廷回报,这样就会避免这些地方官员发展成与朝廷对抗的势力。

汉武帝:爱卿的这个建议很有道理,那就这样执行。诸位爱卿的治国方针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个地方,爱卿们辛苦了。

(第二步)

组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虽然这一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组2: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组3:虽然在实行推恩令的时候没有流血,可是在后来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利用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一案,下令尽捕他们的党羽,牵连致死的多达数万人。

组2:汉武帝针对臣相权利过大的问题,特意从出身低微的士人中选拔人才,担任国家中枢机构主要的决策,分弱相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分弱相权虽然有有利的方面,可是汉武帝再为期间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儿这12人中,只有4人正常死亡,其余均是被汉武帝以各种原因处死或被逼自杀身亡的。政府高级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密度如此之大,在历史上时空前的。

组2:汉武帝设置刺史,监察百官,有小大互相制约,内外互相协调的优越性。

组3:刺史制度的确是一个很高明的政策,可是汉武帝在用这些有效的政策让国家发展起来后不是继续实行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是连年向匈奴发动进攻,战争不断,给两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组2:虽然攻打匈奴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可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保证中国北方农耕生产的正常进行。最终在霍去病和卫青的带领下,打败匈奴,保障了北方生产的安全。

组3:他晚年迷信方士神巫,偏执多疑,喜怒无常,轻信江充,制造了“巫盅之祸”,都城长安在这次政治东**中指死者数以万计,导致了汉王朝统治上层严重的政治危机。

组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破格用人,一些直言极谏之士被任用,寒庶之士也可以凭借孝廉入世,促进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组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喜欢巡游,而且次数也有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 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在武帝刚即位时,由于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国家还很富足,但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国库已经快要空虚了。

组3:虽然他晚年犯过一些错误,可是在“巫盅”逐渐显世后,他发布轮台罪己诏,以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追悔,虽然不能挽回过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将颓之局。

组2:汉武帝时代确立了一些新的经济制度, 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比如整顿货币,实现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虽然实行了货币统一,可是他实行官营盐铁,利润归国家所有,禁止民间自由买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组2:汉武帝还实行均输与平准,整顿全国的运输和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他采取“算緍”和“告緍”,直接打击大商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第三步)

组4:我们在看了第1组的表演和听了

2、3两组同学的发言后,认为他们的表演和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结合他们的表演和发言,我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最终认为在评价汉武帝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历史原则。也就是说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论,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历史人物都是“过去”的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汉武帝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一个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第二,把握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应看他们的大节,看他对历史的贡献。汉武帝虽然晚年犯过一些错误,但为中国封建社会所做的贡献,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第三,把握阶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历史人物总是处于特定的阶级关系中,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汉武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他不可能跳出地主阶级的范畴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我们摘录了几条对汉武帝的评价,供同学们参考:

(四)、教学效果的自评

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气氛很好,学习的效果也很好。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表演组学生的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反组的同学集体辩论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

能达到的。

(五)反思与讨论

1、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舍弃常规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历史情景再现”这一新颖的教学新式,使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活而有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参与面,课堂教学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加入课堂,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感受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就容易建立起来,容易消除后顾之忧,就敢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注意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注意带着尊重、带着赞赏走进学生,我收获了许多惊喜——学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课堂就会动态变化,富有新意。

3、实现历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得紧密结合,凸显历史对现代人类活动的借鉴指导功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汉武帝时,可以把他实施的一些政策和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容易理解和记忆,也会提升他们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他实行统一货币这一政策时,可以把这一政策与欧元结合起来,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实行统一的货币,大大地方便了商业贸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做到深入浅出,变抽象为直白,有利于教学。

4. 这节课效果非常好,但是上这么一节课,不仅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要花大量时间。老师花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应该的。但学生由于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准备这么充分。而且花大量时间在搜集资料上,会导致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影响了考试成绩。成绩是当今教育体制下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希望广大同仁在出成绩的同时能坚持新课标、新理念,从而实现国家新一轮教改的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候选人投票表格范文下一篇:候选人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