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0

随着国家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 计算机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越发显现出来。职业学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而设置的, 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近几年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各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类课程不断的增加, 涵盖了教学的各个层次和专业。表面看来,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已经非常成熟。但事实上, 由于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理解困难,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很难提高。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弊端的分析, 提出了改革的策略。

1 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独立构思或集体合作,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具体项目的研究分析, 开阔学生的思路与创造才能, 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首先了解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再将其应用于具体的项目中, 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的现状

(1)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文化素质也不高, 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情况看来, 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计算机教学设施不完善的的农村中学, 对计算机的认知度很低, 根本谈不上运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 只是盲目的追求对计算机进行快速操作, 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事实上, 由于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理论知识是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的基础, 往往造成了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的局限性, 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而对于需要以计算机原理、进制的转换及编制程序等理论为指导的实际操作, 他们则显得无能为力了。

(2) 教材、教法的现状。

计算机教材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若沿用编写多年的教材, 则内容过于陈旧, 计算机技术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 若教材年年更新, 则会使多数院校出现硬件环境告急的情况。教材更新的速度不及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 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陈旧,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如果教材的更新速度过快, 则会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 造成教材与教学严重脱节, 同样也不会使教学良性发展。教学方法上, 职业教育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因此不能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 实际操作中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 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 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的现状。

(1) 教学原则, 中职计算机课程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 以课程为中心的观念。课堂中, 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不利于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2) 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习惯于单纯的靠教师组织课堂内容, 备课, 然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学主体, 忽视了学生的反应, 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环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单一、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3) 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 在一定程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只是从形式上做改进效果是不显著的, 更应该注重实质上的突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才是根本。

3 应对措施

对中职基础教育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并就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

(1)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促进其学习。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并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加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促进智能的发展, 也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职学生的不足之处。

(2) 对于中职学校教材选取的问题, 应该从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要求出发, 还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职业教育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 但面临着就业问题。因此, 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 找准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范围, 作为教材选取的依据, 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导向, 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 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应用方向有感性的认识, 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而加强了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2)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应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应该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 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情况, 提高自身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提前培养了岗位的综合适应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讲、练、看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具体项目,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演示,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分析与调试过程中, 在调试过程中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国家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实用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 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显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有关学生、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教育问题,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招启东.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教文汇, 2008.

[2] 王静波.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3] 杜泽民, 高天月.浅谈职校计算机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 2007.

[4] 期刊论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5] 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型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化工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