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的怀疑论及其教育意义

2022-09-13

在人类理性泛滥的长河中,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是曾经努力修正人类崇理的哲学的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1740年发表的《人性论》, 对唯理主义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批判, 对抽象人和人的完全理性表示怀疑, 提出自己对人性以及人的理性的看法。

1 抽象人的怀疑

休谟重新建构了人的概念。他推翻了形而上学的抽象、神性、以及纯粹理性的人, 赋予人的强烈的现实性, 人是日常生活中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我们必须“在世人的日常生活中, 就是人类的交往、事务、娱乐中去取得试验材料。” (1) 也就是说要在现实生活中研究人。休谟的人是生命意义上的人, 是禀赋自然的, 不仅和神性和理性相对抗, 这里人更多的包含的是本能、习惯、情欲、信念的内涵。休谟认为, 人之所以为人的三个要素:一是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能够判断, 推理并努力理解各种现象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在社会中生活, 在人与人之间交际, 并在交际中发生各种社会关系;三是人是活动的动物, 人工作、劳动, 为社会而操劳, 从事一定的职务和事务。休谟把“理性”、“社会性”、“活动性”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 三者互相依赖, 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人具有“理性”、“社会性”和“活动性”, 所以人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 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人是由一个人的视觉、触觉、爱欲和憎恨等活动所构成的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人, 正是这些具有具体运动的人构成了日常世界。在日常生活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行为的“习惯”, “我们的绝大部分推理, 连同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感情, 竟会只是由习惯和习性得来的。” (2) 休谟将习惯称为“凡不经过任何新的推理或结论, 而单是从过去的重复所产生的一切。” (3) 习惯是人的一种本能, 是不需要深思熟虑和谨慎推理的, 只要我们有过去的经验, 那么我们就可以重复以往的经验。既然人的行动和感情是由习惯得来的, 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去探讨什么上帝纯粹理性和物质实体等形而上学的东西了, 我们只要认识和研究人的本能运动就可以了, 这些本能运动就是以往的经验和习惯。

2 理性的怀疑

休谟对理性的怀疑, 首先基于他对经验的认识。他认为, 只有经验才是认识的源泉, 反对“天赋观念论”, 认为不存在与生俱来的, 不摹写感觉经验的先天观念。“思想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 (4) 人类的观念不是“天赋的”, 反对任何脱离特殊而存在的抽象概念。但是这里休谟的经验不是纯粹的经验, 如果推崇纯粹的经验, 其本质就是将经验形而上学化了, 这和休谟反对形而上学的初衷相违背。这样的经验必须是人实践、生活中的产物, 所以休谟的经验有着自己的人的内涵在里面, 而不仅仅是和理性相对立的经验或纯粹的经验。

其次在于他对理性的认识。休谟认为, 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因为理性不是人的本性, 人除了理性之外, 还有很多的禀赋, 如情感、欲望、信念等等。如果人仅仅用理性来认识世界, 那么就会犯很大的错误, 而且当人们发现现实中的社会与自己所坚持的理性相违背的时候, 不会去仔细寻找是不是自己的理性出了问题, 而是牵强的认为现实中的社会不是真实的, 他们没有意识到既然你原本认识的社会是虚假的, 那么你原来的理性也就不能够认识世界。休谟认为, 一个人要认识世界就必须综合人的所有禀赋, 必须将人以往和现实中的经验转化为理性, 并且和感情欲望等一起相互作用, 才能尽可能的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理性必须是来自于经验的理性。其实休谟也没有彻底否定理性, 休谟认为经验和理性在一定程度是上相通的, 理性必须是从经验中来的, 只要是这种理性是从人的实践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就可以仍然作为经验。

3 怀疑论的教育意义

中国过去僵化的教育体制和工具化的培养机制, 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求知欲望。新时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新时期也是独立自主的时代。学生们毫不费力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想把知识固定在某个框架内是不可能的学生从内心中渴望自主的行为, 想逃脱一切束缚。残酷的现实逼迫中国的教育突破传统的课本教育, 引导学生对于课本的怀疑, 培养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怀疑。这种怀疑本身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怀疑, 就是要使其不盲从权威并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人格精神。

休谟的怀疑论中关于人性是理性情感欲望等综合体, 以及理性来自于经验和习惯等观点对于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现实性, 注重让学生从经验以及习惯中自己抽象出知识,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和填鸭。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情感上的热爱, 不断消除强迫对于学生的反感。关键的一点仍然是让学生知道看待世界以及社会运动, 不仅仅需要理性, 也需要情感。理性的认识和情感的冲突的结合方能认清世界。

总之, 让学生学会怀疑, 学会自主的学习, 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升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应该注意的是, 教会学生学会怀疑并不是什么都怀疑, 要对怀疑一切导致虚无主义的倾向保持警惕;教会学生学会自主, 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了, 要将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同学的帮助结合起来。可见在引导学生怀疑和自主的过程中, 度的把握恰恰是对每个老师的真正要求。

摘要:休谟是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的怀疑论在当时理性泛滥的年代是一面异端的旗帜。本文就对休谟的怀疑论进行梳理, 认识到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怀疑的巨大意义, 同时休谟的怀疑论对教育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怀疑论,经验,理性,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英) 休谟[著], 关文运[译].人性论 (上) [M].北京:商务印书局, 1982.

[2] (英) 休谟[著], 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局, 1982.

[3] 李淑丽.休谟怀疑论的认识论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 1999 (4) .

[4] 张超.重建“真正的形而上学”——论休谟怀疑主义哲学的目标[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5] 孙建英.休谟怀疑论的性质和历史地位[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3) :13~15.

[6] 高红燕.浅论休谟怀疑论的性质和积极意义[J].宿州师专学报, 2000 (2) .

[7] 杨玉成.论休谟怀疑论哲学的目标[J].晋阳学报, 1996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单位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下一篇:谈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