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素养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言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加强语言素养的提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文章认为,提升语言素养的途径是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良好的语感。关键词:语言素养写作能力培养策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交际工具,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中,语言文字既是表达工具,又是思维工具。

第一篇:语言素养论文范文

基于语言运用 提高语文素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小学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涉及字词句理解欣赏、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向小学生传授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语文教育的持续改革,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对语言运用训练也更加重视,将其贯穿语文教学始终,旨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积极转变思想,重视语言运用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例如,生字、词语、句子的识记、背诵、默写等是教学重点,而对语言的运用不够重视,甚至忽略,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虽然背诵了大量词句却不会运用,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此,要想以语言运用为出发点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和认可语言运用的作用及地位,明确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有教育学家指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运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实践等的制定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将语言运用列为教学的重难点来把握和攻克,指导学生不断思考创新,掌握科学的语言运用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凸显学生地位,自主语言运用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表面,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倡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探索。因此,在语言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语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时,课文中描写黄山奇石的特征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语言运用技巧,在学习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讲解出其中的技巧和方法,由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语言运用的内容,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构建教学情境,深化语言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运用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只有处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脱离语言情境的语言运用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会讲解字词的含义、用法和造句等,没有语境的支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理解难以深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中开展语言运用训练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语言情境的构建,为学生感受、思考、表达和应用语言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语言的运用情境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和语境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根据语言特点构建符合小学生兴趣和认知的教学情境,提高语言运用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等理解语言运用的精确度和深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巧妙设计问题,指引语言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准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语言运用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不可忽視的,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指引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重视语言运用,提升语言运用的训练效果。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单纯追求活跃课堂气氛或语言知识掌握,设计的问题与语言运用关联并不大,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语言运用为出发点和目标,通过问题指引学生进行科学的语言运用训练。以《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提问: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在描写他们的特征时,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些问题可以指引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五、开展分组讨论,交流语言运用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小,对语言运用的知识、技巧等了解不多,在日常的语言运用训练中,小学生如果仅靠自身已有的知识来解读和掌握语言运用往往较为困难,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学习效果不佳,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在语言运用训练中引入小组学习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平行的讨论小组,教师指定具体的文章或段落作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对文章或段落的语言运用技巧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众多学生掌握的语言运用知识和智慧得以集中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语言运用情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每人负责分析一个段落的语言运用知识和技巧,如比喻、排比、拟人等写作手法,一个成员分析时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进行补充和纠正,最终通过交流讨论,形成完整的语言运用分析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大大增多了学生分析和探究语言运用的机会,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进行日常练笔,练习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的知识和技巧包含很多内容,小学生在学习之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练习和巩固,很容易会使这些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日常写作练笔是巩固语言运用技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言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笔,将所学语言运用技巧应用到其中,真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练笔,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先从仿写、续写等形式入手。例如,在学习《葡萄沟》一课时,有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模板仿写“春天,公园的花开了……”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和应用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用“好像”等词语造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故事续写也是很好的日常练笔方式,乌鸦喝水、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都可以作为续写的素材。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平时多写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七、组织课外活动,实践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书面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由此切实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因此,课外实践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运用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各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开展语言运用训练,如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和准确的修辞来描述景色。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同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想转变、方法创新和练习实践等各种途径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兆菊.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2]胡晓萌.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运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

[3]曾军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J].亚太教育,2016,(05).

[4]李德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2).

[5]王达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4,(08).

(责任编辑 冯 璐)

作者:黄顺谋

第二篇:提升语言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摘 要: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加强语言素养的提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文章认为,提升语言素养的途径是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 语言素养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交际工具,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中,语言文字既是表达工具,又是思维工具。可见,语言活动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余秋雨先生曾说,我们教学写作课,不是仅仅让学生会写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想对外部世界进行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这是一个人、一个现代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今天,我们虽然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把大学生的语言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写作教学当中。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对写作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大学生对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还把《写作学》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由于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一些大学生即使学了写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普遍缺乏应有的写作能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学生的信息量是成倍增长,面对写作,根本的问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会表达、不能表达。根据2005年教育部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调查显示:众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评价不高。这一现实正触及大学写作教学的痛处,暴露了大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欠缺的问题。不少大学生的文章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句不通,逻辑混乱,辞不达意,错别字连篇。

写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写作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培养大学生的表达水平和交流能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在培养语言素养、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努力追求。

一、语言素养的内涵与作用

语言素养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运用语言文字的素质修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感能力和语言风格,是人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

传统的写作理念,非常强调语言素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而语言的素养,就在于把文章写得文辞优美,富有文采;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语言严密,无懈可击,既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能达到修辞审美的最高境界。

写作离不开语言。无论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用形象、贴切的语言来表现。语言运用得好,就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更好地达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播信息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就能把思想情感表达得更有条理,更有感染力;语言表达能力弱,就很难把思想情感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因此,培养语言素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语言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问题,实际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问题。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语,是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掌握词语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莎士比亚的作品影响广泛,享誉全球,这和作品词汇丰富有密切关系,据统计,他的词汇量达20,000—25,000个。这个数字远远超过1611年《钦定圣经》所用的6568个单词和以后弥尔顿诗歌所用的8000个词汇的数字。

语言的贫乏是写作的致命伤。在写作实践中不难发现,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写作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写作理论的传授便成了“空中楼阁”,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提高语言素养就要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和充实语言仓库。加强语言积累的途径很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1.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写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因此,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生活的历练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认识事物的水平就会提高,语言素养就会增强,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喷涌而出”,妙笔生花。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丰富、最生动的,是一切文学语言的原料。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就是向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口头语言。群众的口头语言具有词汇极其丰富、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善于形象比喻和经常运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特点。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曾下苦功向生活学习语言。周立波说:“在农村和工厂,我常常留心倾听一切的人的说话,从他们的口里,学习和记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还要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深入到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去,在思想感情上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学到语言。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明白了车夫的生活,才能发现车夫的品质、思想与感情。这可就找到了语言的泉源……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的说到根儿上,话跟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语言积累也和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

2.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法国教育家阿兰曾说:“怎么学习语言?向大作家学,别无他法。”这是至理名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向大师学习语言,向书本学习书面语言。优秀的文学作品即文学名著对写作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具有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能启迪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多方面的修养,这是写作的基础。同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名著是用最典范的书面语言写成的,通过阅读名著积累文学语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积累语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多读书、多吸收别人的写作成就是培养语言素养、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应当说书读得越多,写作才能越有灵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作家都是通过阅读他人作品走上创作道路的。阅读和写作在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阅读侧重于语言的解读,那么写作则侧重于语言的运用。理解是运用的前提,运用则是理解的深化。因此,大量的阅读对培养语言素养、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阅读,学生既能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又能丰富语言库存,提高写作能力。

3.在写作实践中积累。

语言积累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环境,一旦离开了实践环境,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对于写作来说,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流和运用。在写作实践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努力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写作。“熟能生巧”,只有不断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才通真正培养语言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在写作实践中积累语言,方法是多写多改。多写,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多改,则有利于提高语言的鉴别和选择能力。所谓多写,就是要通过多次的写作实践来积累词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写作中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中学习语言文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语言文字知识和理论的掌握上,更要重视运用语言文字的艺术,将知识、理论转化为技能、技巧。而且非要多练苦练才能学会学好,才能运用自如,使语言文字成为写作时得心应手的材料和工具。所谓多改,就是要通过多次的修改,来斟酌文字,推敲语言,以达到炼字的目的。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品·含蓄》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的就是对语言的锤炼问题。锤字炼句,就是反复掂量和挑选,力求把最恰当的词语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来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二)培养良好语感,强化语言能力。

所谓“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这是对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语言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和吸收各种语言,并按照写作需要创造性地表达语言和运用语言。可以说,语感在语言素养中居核心地位,是一个人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趣、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培养良好的语感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掌握和使用的一种内在感觉。这种对语言的直觉,更多的是对语言经验的总结。布洛赫指出:“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因此,敏锐的语感来自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多听、多读、多用,久而久之,语感能力自然会提高。

1.多听:从生活经验中培养语感。

生活表象是生成语感的物质基础。培养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在与夏丏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一书中写道:“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情味,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可见生活经验与语感培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奥地利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生活经验愈丰富,生活表象储存愈充盈,语言符号向意象的转化就更迅捷。只有经常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留心生活中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品味语言的精妙,鉴别语言的优劣,才能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语感能力实际是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一种经验性思维,要以“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累积量为其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材料积累愈丰厚,思维的直觉透视能力愈强。所以,强化语感能力,一定要多听。听话对积累生活经验培养语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生活中竖起耳朵来听,调动起各种手段多听。在听的实践中,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的口语规律以知识的形式内化,转换为自己的“内在模式”。久而久之,语感也就形成了。

2.多看:从阅读经验中培养语感。

广泛的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它存在于人脑中,来自遗传而又为人类所独有,个体通过接触看似杂乱无章的语言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借记忆的存储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多看、多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实践表明:大凡爱读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阅读有利于学生存储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注脚。阅读活动是一个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语言的精髓,从而形成自己的良好语感。

3.多练:在写作经验中培养语感。

在写作的训练中可以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地练习写作也能转化语感。首先可以训练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仿写、改写和扩写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和扩写能拓展思路,锻炼想象思维,增强语言鉴别能力。其次可以训练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培养语感,如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交叉训练,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表达方式是文章形式的构成要素,表达方式的熟练运用是构成写作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学生对表达方式掌握的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为语言的运用能力,总是从一定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去体现的。离开了对表达方式的真正掌握,头脑里对语言就不可能有敏锐的感受。由此可知,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语言素养,乃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素养是一个人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语言素养的提高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艰苦学习和自觉感悟才能获得和掌握。只有加强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不断的实践,才能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子淳.试谈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写作能力[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5):85-88.

[2]徐玉英.写作能力的智力结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2):50-53.

[3]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4.

[4]段轩如,杨杰.写作学教程[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

作者:罗长金

第三篇:借时尚教学语言 育政治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进行[1]。文章就如何增强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时尚性,使政治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政治课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学语言;核心素养;时尚性

一、政治课堂引入时尚教学语言的必要性

时尚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使用的与时俱进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又具有一定价值引领作用的工作语言。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的教师,字字珠玑,引人入胜。传统的政治课堂给人的印象总是枯燥乏味说教的。如何改变这一刻板印象?引入时尚的教学语言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1.引入时尚教学语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隨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从“工业文明”过渡到“信息时代”。网络、电视和手机等媒介中,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新时代的学生可以说是在时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并且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直观、形式多样的传媒手段接受文化的熏陶。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时效性极强的高中政治课来说,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善于利用信息时代的“时尚语言”,那么政治课堂必然不被学生“喜闻乐见”。

2.引入时尚教学语言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差距,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代沟尤其表现在语言体系上。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越大,这种语言体系上的差异越明显。这种巨大的差异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交流上的障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所以,增强政治教学语言的时尚性,使政治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借时尚教学语言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探索

1.用时尚教学语言启迪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2]。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和现实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信息、观点各异的论调。如何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持对各种论调的理性判断,是青少年急需提高的一种媒介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一直是思想政治课堂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语言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讲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时,笔者结合最新的社会热点“天价片酬事件”设置了一个辩论环节:正方观点:天价片酬是合理的;反方观点:天价片酬是不合理的,引发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有人愿意出这个价,说明演员值钱,无可厚非。”笔者点评道:“套路很深啊!还运用了经济原理来分析,厉害。”经过这句“时尚语言”的点拨和刺激,反方学生也不示弱,说:“如果从制片方来讲肯定不愿出那么多钱,因为这会降低他们的利润,从观众角度来讲会增加观影成本,只有演员希望高片酬而已。”“此处应该有掌声!”笔者继续用学生心领神会的语言烘托课堂气氛,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讲得太好了,他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出发得到对‘天价片酬’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回答:“因人而异!”笔者继续引导道:“正方又该你们了,怎么没人回答,难道用尽了‘洪荒之力’了吗?”……这种时尚语言互动形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他们辩证地看问题,理性做出取舍的科学精神。

2.使时尚教学语言体现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堂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时尚的教学语言要能传递给学生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当然,这种培养不是空洞地说教或简单地灌输,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运用好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语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在讲授“辩证的否定观”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用毛毛虫“化茧成蛾”的例子,然后又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师:“鸡蛋从外部打破会成为什么?”生:“食物。”师:“鸡蛋从内部打破会成为什么?” 生:“新生命。”师:“是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突破是成长!你们觉得对吗?”生:“对!”师:“好!让我们一块干了这碗‘鸡汤’好不好?”生:“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时会心地笑了。通过这样时尚而真情的语言互动,学生会更自然地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把一种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其中,体现了对自强不息伟大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心灵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也增强了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借时尚教学语言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政治课堂是培养未来公民法治意识的主阵地,可以说任重道远。如何使法治意识的教学更具实效?方法和形式的改变固然重要,时尚清新的教学语言更是必不可少。时尚的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讲授“民主选举”时,笔者强调了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进行选举。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村选村长时,谁给发东西就选谁!”这个问题很意外,也很有价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笔者故作惊讶状:“宝宝震惊了,真有这样的事!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们哄堂大笑并认真地听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有的学生说:“是村民不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另一位学生说:“是候选人贿选,这种行为是违法的!”經过讨论之后,学生对合法的村民选举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由此可见,时尚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4.引时尚教学语言激发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师就需要搜集和运用时尚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因为教师和学生不熟悉,教师为了课前暖场说:“同学们,有幸能从你们的生命中路过,也有幸你们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很有诗意,有的学生听了有点害羞,有的学生会心地笑了。教师接着说:“你看,还不好意思地笑了,微微一笑很倾城!”顿时班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亲近感。从这位教师和学生简单的沟通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亦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爱心又细心关注生活的教师,真正做到了“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到教师的功底和魅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经过这样诗意而幽默的对话,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合作就更加自然而流畅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教学语言艺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政治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使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课堂合作学习为起点,慢慢拓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三、借时尚教学语言育核心素养的实践意义

时尚的教学语言源自教师对生活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对社会的观察,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时尚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增强教学语言的时尚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政治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绽放异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王鹿,王小鸥.讲好课堂故事 提高课堂效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王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税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教研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