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土耳其总理奥托尔在1984年首创,主要功能是融资、建设与经营、风险分担与转让。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1:

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研究

摘要:从1999年起,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BOT模式是中国很多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BOT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必要补充,尽管实施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BOT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BOT;高校;公寓;管理;研究

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学生公寓的兴起

从1999年起,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育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663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1]。

1999年高校扩招后,制约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后勤保障问题最为迫切。随着高校学生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与学生床位资源相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后勤社会化、特别是学生宿舍(公寓)的社会化管理是一大趋势。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都开始考虑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1999—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武汉、西安、北京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

二、BOT模式与高校学生公寓建设

为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这改变了高校后勤建设资金来源和建设模式单一的局面。BOT模式就是中国很多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1.何谓“BOT”?BOT的概念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2]。BOT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主要特点是利用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到高校后勤领域,BOT则指地方政府或高校特许授权协议,授权企业承担高校基础设施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限内,企业拥有其投资建造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允许企业向高校(或学生)收取适当的费用,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2]。

2.BOT模式在高校学生公寓建设中的积极意义。BOT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的必要补充,尽管实施时间不长,但实践证明,BOT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尤其是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公寓建设面积有了巨大增长,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扩招后的学生的住宿问题,保持了高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据1999年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宿舍总面积仅为3 160万平方米[3],而从1999—2009年,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这一数字已变为162 311 411平方米,增长了413.64%,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生宿舍系采用BOT模式建造[4]。第二,全国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实现了“管人”与“管物”的分离。在BOT模式下建造的学生公寓,往往位于学校周边地区,与主校区有一定的距离,学校的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各高校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第三,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能按企业化或准企业化运作,有的还注册成独立法人实体,实现了运行机制的转变。长期以来,高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小而全”的后勤服务,许多本该由社会办的事情也由学校包揽。自1999年11月起,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深入,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纷纷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以资产多元化组合为纽带,以标准化规范管理为桥梁,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集团,承担区域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第四,校外学生公寓的建造和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校外学生公寓及超市、食堂、医院等后勤配套设施的设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入住校外学生公寓后,改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有利于社区人文环境的改进。

三、BOT模式与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

(一)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殊性

1.BOT模式下建造的高校学生公寓一般都建在校外,使得学生住宿与学校教学、科研场所相对分离,学生从宿舍到教室、实验室的距离加大,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学生公寓建在校外,使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不健康的。社会上各种新生事物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别是社会上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观念的形成。

3.BOT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公寓,开发商往往采用商业运作的思维来管理学生公寓。开发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一切服务均是收费交易,这与学生头脑中教育是公益事业的传统理念相冲突,也容易导致学生与开发商、服务商之间的矛盾。

4.学生公寓建在校外,远离学校行政办公部门,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一种距离感,加之独生子女入学后自律意识差,自律能力低,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BOT模式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两种模式

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由以往的单纯靠学校管理变为由物业公司管理或两者共同管理。目前大体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实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二是由学校聘请的物业公司主要负责物的管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

1.校方统一管理。传统的学生公寓一直沿用的是校方统一管理的方式,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日渐减少。这种由校方统一管理的模式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模式,其实质是高校组建后勤服务企业,事企分开。

2.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政治辅导员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化物业管理三结合的模式:即各校分别选派优秀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公寓开发单位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完成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成立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组织,积极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

(三)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1.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厦门理工学院现在学生公寓分四期建设而成,共16栋楼。这些公寓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投资方自己管理,如二期公寓;二是由学校委托后勤集团代为管理,如三期公寓;三是由学校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如一期、四期公寓。

2.厦门理工学院现有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公寓是采用BOT模式建造的,根据当初的协议,学生公寓的管理权由开发商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急于获取回报的利益动机驱动着管理者时刻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社会企业由于受其经营观念、经营思想的制约,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他们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常感力不从心,对管理、服务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多数不是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从学生身上找理由,找借口。

四、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

1.理顺关系,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不论是用什么方式建造的学生公寓,科学管理应是一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要贯彻物业部门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可以由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部分(单位)管理,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和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公寓,学校应在公寓管理体制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处理公寓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问题上,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学校要主动关心公寓的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2.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陈至立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5]。

第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公寓党团组织建设。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按学生人数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道德规范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积极促进党团组织进公寓,扩大党团组织的辐射面、影响力。第二,要加强公寓学生自律队伍建设,强调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作为一支由学生代表组成,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指导的组织,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建设。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是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公寓管理员对学生生活的接触最深入,对学生生活了解最全面、最及时。公寓管理员通过自身积极的工作,可以影响和教育在思想、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第四,要加强公寓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稳定,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正常的教育秩序。一旦发生社会闲杂人员到学校或者学生公寓寻衅滋事,公寓安全保卫人员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7/21/content_11741791_1.htm.

[2]赵桂燕.BOT——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研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陈至立.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zhuanti/houqin/7.htm.

[4].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49610459599815&infoid=1249444101124351&title=校舍情况

(总计).

[5]陈至立.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1-12-26.

作者:董立功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后勤改革中应用BOT模式研究

摘 要: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 经营—— 转让,是土耳其总理奥托尔在1984年首创,主要功能是融资、建设与经营、风险分担与转让。它是指政府给项目发起人建设和经营特许权,由项目发起人负责修建、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的设施,并向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用以回收项目的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取得一定回报收益;合同终了将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BOT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后勤改革 BOT模式 实践和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商品性”和“生产性”基础之上的,只有具备了这两种特征的经济活动,才可能获得资本投入或融资资格,而高校后勤建设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为BOT投融资进入高校后勤创造了条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兴起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集体和私人财富有了很大积累,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市场,而高校是尚待开放的投资市场,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馆、澡堂、车队营运、饮用水(直饮水工程)等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已从高校建制剥离,便于BOT项目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建设所需投资规模也不是很大,价格、市场等商业性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稳定,激发了BOT投资商的投资热情。

1将BOT模式引入高校后勤优势

在高校招生规模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高校后勤服务的规模自然地也要扩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投资规模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国家财政拨款,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集团公司投资、服务收入及学费收入),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BOT模式的出现为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提高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措施。资金市场化配置为高校后勤建设融资提供了平台。资金的市场化配置高校后勤建设资金提供了一个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商品性”和“生产性”的基础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的经济活动,才有可能获取资本投资和融资资格。在高校后勤建设的过程当中,为BOT融资进入高校后勤创造了条件。

(1)能够在高校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水平。笔者G省的某高校为例,该校在建设新校区时,由于资金预算有限,引入了BOT融资模式,将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学校后勤设施(包括学生公寓、食堂、超市、运动场等),以BOT融资模式的途径进行建设,建设质量合格,有效地缓解了该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资金运转困难的难题,而且很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2)高校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提高。引入BOT模式,高校后勤服务完全被社会化。这是因为,BOT模式的原则之一就是允许投资方在特定的年限之内对其投资建设的相关设施进行经营,这就将高校的后勤保服务推到了社会化的门口边,让投资方或者与高校平等的地位,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来展开竞争。社会化之后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会对高校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集成下来的体制进行剥离和颠覆,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体制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在降低高校后勤运行费用的同时,也可以显著学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引入BOT模式后的高校后勤服务显然比传统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供模式”更加高效,管理也更加科学。这是因为,BOT模式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下的后勤服务体系,不同于事业编制下的后勤服务体系(学校所有制、行政任命制等),它没有管理机构臃肿的问题,不仅服务效率高,而且服务管理成本较低。综合看来,BOT模式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有非常大的潜力成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

2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分析

2.1 风险分担

规避风险最为常用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便是采用风险分担的方式。将BOT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中,其投资的项目公司可以将自己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其他的具有融资能力的项目公司,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来规避投资以及日后的经营风险,还能够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增强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利率风险方面,也建议采用风险分担的方式。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第一,采取利率调期方案,具体说来就是投资者中的一方直接或者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介机构间接向另一方支付该方所承担的借款的利息和成本;第二,采用风险共担的方式,详细说来就是,高校与项目投资方共同承担利率风险,即在一定比例之内的利率变化由项目参与方承担,但在利率变化超过此比例之后,由高校补贴项目公司的损失。

2.2 经营风险的规避

从本质上来讲,投资方与高校在高校后勤方面的目的是有根本区别的,投资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额度的经济利益,而学校在高校后勤方面的态度则是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因此,投资方在项目的论证和后续的施工建设中具有先天的优势,而高校则在充分发挥高校后勤服务优势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因此,只要双方摒弃自己在本质目的方面的差异,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将双方的矛盾差异转变为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最终实现双方的双赢。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协调双方目的差异性,规避工程建成之后的经营风险。首先,双方在经过充分地协商之后,签订明确规定BOT项目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在日后严格遵守。第二,高校充分参与到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当中,另外,高校为了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自筹部分资金共同参加项目投资方的融资、建设和经营活动。第三,项目建成之后,经营管理的权限可以交由校方掌管,但是定期或者定额想投资方交付一定数额的项目收益。

2.3 避免资金回笼风险

只有让BOT项目正常良好地运行,才能让高校后勤服务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因此,一定要保证投资方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商业性投资都是获得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投资方向内在驱动力的。这要求投资方和高校都要树立“双赢”的意识和观念,在综合考量地区发展、市场变化、项目资金成本、资本市场体系动态、价格承受、经营风险以及项目难度的基础上,合理确定BOT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投资回报率、资金回笼时间等。其次,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财务状况来合理控制融资规模,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投资规模的失当,造成高校财务的负担,最终得不偿失,阻碍高校的长远发展。

3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引入竞争机制

选择社会企业时,高校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了解合作者的资信状况,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合作商。经营者确定之前,要针对实体管理的各项权利反复协商,在确定让渡的项目、程度与比例之后,签署尽量完备周详的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为了防止或减少垄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对于学生公寓、食堂、超市、运动场馆、澡堂、车队营运等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项目,应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适度竞争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3.2 防止学校内部人“寻租”

经营者进入后,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利用一切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很可能向管理者行贿,如果机制不严密,制度不严格,就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现象,利益链的增加只会嫁接到学生身上,增加学生负担而致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受损。

3.3 选择和培育市场主体

在BOT特许经营期间必须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原则精心选择经营人。这些经营人作为市场主体自然要追求营利,但同时要结合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社会公益性质,经营人应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责任感。

总之,BOT模式既有优势,也存在着各类风险,高校和投资方应该学会趋利避害,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真正发挥高校后勤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文清,马小丽.浅议高校后勤设施BOT模式的风险管理[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8).

[2] 刘瑞波,赵国杰.BOT项目融资—— 高校新校区后勤设施建设中资金筹措的新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3] 王凤荣.BOT模式高校应用实践分析——关于金融学院后勤经营模式的分析[J].网络财富,2009(13).

[4] 章振东.高校后勤BOT投融资模式的运作及制度效应[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7).

[5] 潘伟.论BOT投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21).

[6] 宋世军,樊敏.高校基础设施建设BOT项目研究[J].四川建筑,2008(3).

[7] 任志国,逄杰文,薛爱萍.对采用BOT投资方式建设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7(11).

[8] 王加林.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建设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2008(12).

作者:赖文渊

BOT下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的思考

BOT是一种由业主特许投资人建设、经营,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建设项目无偿移交给业主的项目融资模式,又称为特许经营权融资模式。我国一些高校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并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对后勤设施建设采用了BOT融资模式。实践表明,高校后勤建设引入BOT模式对解决高校建设资金短缺、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重要作用,也完全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一、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的优势

1. 是在资金短缺情况下迅速改善后勤服务条件的有效途径。如河北金融学院在启动新校区建设时,将8万平方米、投资近亿元的后勤项目建设,全部通过BOT模式进行建设,建成了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池、超市等各种后勤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 完全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由于高校后勤建设引入BOT模式, 是以特许社会投资者在一定年限内经营其投资项目为条件的, 因此这些相关的后勤服务必然是完全社会化的,高校与投资经营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逐步剥离计划经济体制积淀下来的庞大的行政后勤系统,实行市场经济下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以减少投入,提高效率,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从这一目标来看,BOT模式下自然形成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比自供模式即高校自办实体具有更大的效率优势。因为,自供模式下后勤实体的学校所有制、管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员工身份的复杂性(事业编制、合同工、集体工、临时工),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多、各种连带费用高,服务成本通常也远高于社会企业。

二、高校后勤引入BOT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和培育市场主体。 在BOT特许经营期间必须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原则精心选择经营人。这些经营人作为市场主体自然要追求营利,但应有较高的社会经济责任感。

2. 设计合作模式。在设计合作模式时,高校要充分调查、分析学校所处环境对学生就餐、住宿的影响,了解校内具有的固定资产、资金资源、消费资源及管理者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我们掌握的权利与利益按照重要与可能的程度实行有条件的让渡。首先,对于进入退出权、采购定点权、销售价格权、环境控制权、竞争引入权、补贴分配权,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不可过多让给企业。如果校园周边服务业十分发达,则校内竞争程度可以降低;相反,如果学校处于郊区,周围没有服务业或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校内竞争就要加强。在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时期,可以减少学校的收益, 较多地给予学生直接的现金补贴, 同时控制价格上涨幅度,保证质量不降低。而对于人员选择权、经营控制权则要更多地让渡给经营者。 这样既利于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利润,又可减少学校的管理成本。

3.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进入退出条件。对BOT模式引入投资者时,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资质条件,如企业(个人)注册资金、资质、技术等级,行业从业时间及荣誉,风险抵押金,经营承诺等。一般来说,门槛越高,可能进入的企业(个人)越少,但其资信可靠性和合作诚信度越大。反之,对于不能守法经营、履行合同或者发生了严重责任事故的商家,学校可以要求他们提前退出。同时,还要建立商家正常退出机制。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其经营成功的程度:人员素质越高,工作胜任度越大,成功几率越大,风险越小。高校对进入者都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相应的标准。 同时, 在BOT模式下,还应当关注并督促经营者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杜绝因劳资矛盾引发的恶性事故。

4. 引入竞争机制。选择社会企业时,高校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了解合作者的资信状况,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合作商。经营者确定之前,要针对实体管理的各项权利反复协商,在确定让渡的项目、程度与比例之后,签署尽量完备周详的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为了防止或减少垄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对于学生食堂、宿舍等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项目,应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适度竞争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5. 防止学校内部人“寻租”。经营者进入后,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利用一切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很可能向管理者行贿,如果机制不严密,制度不严格,就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现象,而致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受损。

6. 日常管理。BOT模式下的特许经营期时间长,不可预见因素多,无法将所有可能性及其解决方案都准确、清楚地写在合同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合同中约定的条款,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管理日志、采购台账、销售明细账目,加强生产销售及环境现场监督,逐日登记检查情况,杜绝采购、保管、生产、销售、储存过程中的风险。二是管理者应该随时保持对物价涨跌情况、师生满意度、经营者与员工心态的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适时适当地给予权利或经济利益的让渡,维持经营者正常的利润和员工良好的工作心态,确保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达到“零风险”的管理目标。

作者:王凤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事诉讼法理论性论文下一篇:商务交际中的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