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022-09-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成功的上好一堂课的充分条件。只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时机, 就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 巧用信息技术呈现的动画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动机和兴趣。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 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 并展现“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的动画情境, 把原本静止的图片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又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这一内容时, 可以把教材呈现的看图思考,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编成“开心乐园——自选自配”虚拟情境, “配餐点、配餐具、分座位、选路走……”用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贯穿整节课。

1.2 适时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 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

数学知识都是一些线条、公式、条条框框的学习, 比较抽象, 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通过模拟演示, 突出实际操作过程, 使学生能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 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 再引出两条射线,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 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 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 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3 适度发挥信息技术处理材料的功能,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为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经常要-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 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 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 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 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 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 而是物体的一部分, 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 (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 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 , 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课堂上,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 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接着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 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 “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 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2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嫁接

在教学的好多领域, 传统教学手段虽然与现代信息技术无法相媲美, 但它教学某些内容时, 往往显示出难以替代的优势。因此,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嫁接, 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2.1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 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 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 感知成为蜻蜓点水, 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因此, 不能因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开展而削弱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应该选择那些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容为题材。如“角的度量”的教学, 学生和教师都难以通过实物操作把18个小角继续细分成180个小小角,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实现这一操作过程, 并且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对其他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环节就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手来, 自主探索出量角的方法。

2.2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板书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 不能因为运用代信息技术而丢弃了课堂板书, 应把课件演示得到的结论及时进行板书。这样, 学生才能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感悟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体系, 有助于巩固记忆。

2.3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动笔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动笔练习是数学课堂重要的练习巩固方式, 我们不能单一地使用“精美”、“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只有把动笔练习和多媒体演示有效结合, 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3 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思维强度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作用于数学课堂, 决定了它必须为数学课服务, 必须为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认识服务。课堂上, 对传统手段无法达到领悟层次的概念与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 明确知识的根源,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课件设计得不能过于“细致”, 只要学生看课件就能知道结果, 人为地降低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度。应该做到设计得体,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带着对数学问题的关注融入数学活动, 从中思考、探究, 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总之, 客观合理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高效地服务于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才是现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从能做的做起, 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而不懈努力。

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课程改革以来,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怎样把握使用时机, 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嫁接, 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思维强度的关系, 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整合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Z].

[2] 顾万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护地土壤环境问题与调控措施下一篇:“条件实战”练习在散打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