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

2022-10-31

第一篇: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

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

文言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

左右欲刃相如。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 判别:

(二)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比喻)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方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

卒廷见相如。(处所)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时间)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趋向) 判别:

三)

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汗牛充栋 判别:

(四) 译法:

例句:鱼肉百姓

粪土当年万户侯

稍稍宾客其父 判别:

二、动词活用

(一)

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判别:

(二)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卒廷见项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判别:

三、形容词活用

(一)

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将军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判别:

(二)

例句: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山多石,少土。 判别:

(三)

译法:

例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足以荣汝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判别:

(四)

译法:

例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邑人奇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判别:

四、数词活用

数作动

例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判别:

五、动词名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名词带宾语,表示为宾语怎样。 译法:

例句:等死,死国可乎?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名我固当。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 规律:

实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刽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规律: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规律:

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规律: 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规律: 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二、疑问句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曷、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如: 谁为哀者? 且焉置土石?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

壮士,能复饮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规律:

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规律:

例如: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规律: 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规律: 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5.规律: 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四、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 出入( )乱尸中。

五、变式句

所谓变式句,是比照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句子的语序多有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2.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沛公安在? (在安) 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规律: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得双石于潭上。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六、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山峦为晴雪所洗。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如: 如太行、王屋何?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虽然有国君的命令,干嘛那么飞快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 相„„)何„„为(为什么„„呢)。如: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日饮食得无衰乎?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 词类活用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必修二 《离骚》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 (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 (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 (名作动,流眼泪) 10.哀:哀民生之多艰 (为动用法,为„„悲伤) 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 (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 (形作动,崇尚,喜爱)

13.群:鸷鸟之不群兮, (名作动,合群) 14.屈:屈心而抑志兮 (使动,使„„受委屈) 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使„„步,缓行) 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高,加高 使„„长,加长) 《兰亭集序》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赤壁赋》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游褒禅山记》

(一)

(二)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④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赤壁赋》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游褒禅山记》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 ②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必修三 《蜀道难》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昌咨嗟(名词作状语) 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 《琵琶行》 1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 《寡人之于国也》

(一) ① ② ③ ④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二)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劝学》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③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过秦论》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④ ⑤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形容词的活用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师说》

(一)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⑥ ⑦ ⑧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赵王鼓瑟(鼓,弹奏)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②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张衡传》 1.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 2.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4.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三)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滕王阁序》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③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逍遥游》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第三篇:文言词类活用教案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者”

例:红装而蹇者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 名词+“之”

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

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③代词前的名词 ④名词后的名词 ⑤副词后的名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名词放在动词之前不作主语就作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一般而言,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带宾语“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

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例:“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凄神寒骨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 以为„„美丽

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数词的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2、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第四篇: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 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惊天动地 ⑨可烧而走也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 ⑪既来之,则安之。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一般有“而”字在动词和谓语之间作标志。 例如:

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九、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⑨常在于险远。 ⑩圣益圣 ⑪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高其直

<促织〉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十

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十

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十

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

五、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名词)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一、 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秋毫不敢有所近: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秋毫:比喻细小东西。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5)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九月联考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 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

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2.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

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

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4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5.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6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7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业管理员工作内容下一篇:物业公司成立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