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教案范文

2022-06-03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楹联知识教案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楹联知识教案范文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 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

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

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

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

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

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

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字联。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知行合一,有教无类;

修治省三,见贤思齐。

贵校校门联,上下联各八字,字句对等。上联的意思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下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本副联意境很好。

但还有一种极个别的情况例外,就是有意追求“字数不等”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如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四川某人做的“挽联”: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上联六字,下联五字。由于把千古和万岁看作是对仗,便有个“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依然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否则,怎么会对不起呢?

第二要素:词性对品。

所谓品,就是类。就是要求在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类属性相同。词性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在现代汉语中,汉字总体上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

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的文字词性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诗句中“白日”对“黄河”两个名词相对,其中“白"对“黄”是两个颜色词相对,“依”对“入”是动词相对,“山”对“海”是名词相对,“尽”对“流”是动词相对。两句诗构成了一副对联,描写了壮丽的景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明 .金 声 前一个分句是熟语相对,“有志者”与“苦心人”,“事竟成”与“天不负”,属对皆十分精良。中间分句,“破釜沉舟”与“卧薪尝胆”成语成对,既自对相对,工稳如铸。“百二”对“三千”,精巧的数字对。“秦关”与“越甲”之对略有不工之处,系专有名词加普同名词之对,亦工。“楚”与“吴”为专有名词相对。整体而言,此联对仗工整,几乎无可挑剔。

联律通则考虑到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间的差异,词性对品这一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异类词相对的,范围大致包含:形容词对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休息、咳嗽、游泳、交际、玩耍、鼓掌、道歉、开幕、睡觉等不能带宾语,也不能受‘很’修饰,如不能说‘很休息’、‘很睡觉’。)方位词对数目词;数目词对颜色词;同义词对反义词;副词对连词;介词对助词;某些成序列的名目,两种序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五行,十二属相等。

第三要素: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彼此对应平衡。从语法结构角度讲,就是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而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楹联在大的语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写对联的难点所在。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要素,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基本形式,需要精心组织。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精密复杂得多。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偏正词组,“白日”对“黄河”,主语对主语,“依”对“入”,谓语对谓语。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清、郑板桥

此联对仗工整 。“室”、“花”为名词对;“雅”、“香”为形容词对;“何须”与“不在”,皆为副词;“大”与“多”,又皆为形容词;“大”与“雅”修“室”,“多”与“香”修饰“花”照应得当。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与“事”、“难”与“可”、“胆”与“心”,皆为名词相对;“到”与“当”、“放”与“平”,皆为动词相对:“万”,数词;“两”,虽然不是数词,但表示“二”的意思,“万”对“两”也算工;“须”和“要”,连词相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与“学海”皆用比喻,系名词相对,“山”与“海”属对工整。“有”与“无”、“为”与“作”,皆为动词相对;“路”与“涯”、“径”和“舟”都是名词相对;“勤”和“苦”都是形容词相对,而且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对仗工而且巧。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这联对仗颇有特色,“删繁就简”和“领异标新”属于成语对,“删繁”“就简”“领异”“标新”都是动宾词组,而且“繁”与“简”、“异”与“新”都是反义词,这样即形成句内自对,也使得上下非常工整的相对;“三秋”与“二月”,“树”对“花”,都无可挑剔。整体而言,这是一副在对仗上十分出色的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中,“从”与“自”为介词相对,“磨砺”为并列结构的动词,“苦寒”为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形成自对。“出”为古入声字,系仄声,与“来”皆为动词。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清、林则徐

“天”和“我”之对属于名词与代词相对,属于工队范畴。整联无一字不对仗,非常工整。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清、粱同书

“能”与“肯”皆用作动词;“受苦”“吃亏”都是动宾结构词组。“方为”与“不是”都是副词动词相对,“志士”“痴人”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虚心”“傲骨”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属于偏正短语结构,“心”与“骨”属对精巧。“低头”与“仰面”都是动宾词组。整联无处不对仗,甚为工整。

第四要素: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中语流节奏要一致。节律也就是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事物都具有节奏性的,如海潮的涨落、人脉搏的跳动、走路时的脚起脚落等等,都是有节奏的。节律可以产生快感和美感。楹联和诗词一样可以吟咏,具有音乐性,就是因为它有节律。所谓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节奏确定,可以按节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第五要素:平仄对立。

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种类,是我国传统的格律文学形式之一。是供人们实用的欣赏的文学艺术。它自然具有格律文学的共性。即保持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还十分讲究用字的平仄,所以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着一种音乐美。因此,它要求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通过相反和交替构成和谐。楹联是讲究声律的。声就是指声调,也就是平仄。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要想把楹联写好,就必须弄懂声律的基本知识。

平仄交替和平仄对立就是单边要按照节奏点安排平仄交替,在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一定要安排平仄对立。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单句节奏点“日”仄“山”平,单句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日”仄、“河”平、“山”平、“海”仄、“尽”仄、“流”平,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对立。

一句之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交替,则为失替;对句之间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相对,则为失对。有失替、失对现象便为出律。 多句长联除单句符合平仄交替,对立原则,还应注意句脚安排,传统对格,句脚安排格式。

1、平仄单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一平一仄交替方式。明代李开先多采用,因此叫李氏规则,即鹤步格。

2、平仄双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两平两仄交替的方式。这种“平顶平,仄顶仄”的双交替的格式,清代被引入长联创作,当代人称之为长联句脚的“马蹄韵”格式,运用最为广泛。

3、多平一仄式:上联除句尾为仄外,所有句脚均以平收,下联相反。因出于朱恂叔的传授,当今联界习惯称为“朱氏规则”,即龙形格。

目前在对联创作中,平仄声采用的办法,在不排斥旧四声的前提下,积极试用新四声,或者宜古宜今,双轨并行,同联不混用。这种双轨并行的办法即利于旧四声的创作和古联的鉴赏,又利于现代青年的创作,适应普通话的推广。作为初学对联的青少年学生,第一步理所当然地要选用现代汉语四声来定平仄搞创作。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后,也不妨再回过头去了解一些旧四声的知识。

新声依照汉语拼音所标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

一、二声作为平声,

三、四声作为仄声。

旧声依照《平水韵》(平水是指平阳府城,即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宋代江北平水人刘渊集前人韵书之大成,将平、上、去、入分为106韵;平声仍称平声,上、去、入三声合起来称为仄声,经过皇帝御批后,八百多年来沿用至今。

中华国粹网平仄查询,输入提交后,平、仄重字就出来了,很方便。实行双规制,但同副联新旧声不能混用。如:

爆竹声中除旧岁; 梅花香里庆佳节。

新旧声混用,古入声转今平声的“竹”按仄声处理,“节”却按平声处理 了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六要素:形对意联

对联不仅要求形式对举,而且要求意义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联的语义相关,上下联表达的表达内容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一轮落日向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尽头渐渐落下,而滔滔的黄河水则永不停息地向着大海奔流。上下联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色,上联末“尽”字是仄声,下联末“流"是平声字,所以是有情的对仗句。

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联界称为无情对即羊角对。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无情对的故事:清代内阁学士张之洞与工部侍朗李文田在北京陶然亭会饮。张以“陶然亭”出句,李之田对张之洞,众大笑。张之洞为人名,而陶然亭是建筑物,二者无任何关联,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张,陶为姓氏,之,然为文言虚词,洞与亭为景物相对,字字对仗工妙,实为无情巧对。

张之洞; 陶然亭。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电影院中看电影; 图书馆里读图书。

以上这些联上下联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一个主题。所以人们不把它称为对联,只称为对语。

综上述,对联是由两行有情的对仗句组成的独立文体。以上我们已了解了对联的六要素,但要写好对联必须避忌三点:

1、忌合掌。把左右手合起来,掌心对掌心,指尖对指尖,指根对指根,称为合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联大忌。 烈士丰功垂万代; 英雄伟绩著千秋。

这里的万代,千秋都是虚指时间久远。所以判定为合掌。 诸葛相祠垂万代; 三苏文苑溯千秋。

这里的万代虚指时间久远,而千秋是实指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这里是一虚一实相对。所以不仅不合掌,而且显得很工整。

2、忌不规则重字。

一副对联中无规则地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汉字,即为重字。与这种无规则的重字相对应的若是另外一对重字,这称为规则重字。例: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德如善水承先道; 道若崇山继古德。

有规则重字体现了对联的对称美,增强了修辞效果。

不规则重字破坏了上下联之间的对称法则,属于对联文体中严重的形式缺陷。例:

年丰人寿花如海; 柳暗花明春似潮。

上下联不规则重“花”字。

3、忌尾三仄,尾三平。例: 美酒千盅辞旧岁; 梅花万树迎新春。

下联收尾“迎新春”为尾三平。

爆竹随心伴笑语; 春风得意谱欢歌。

上联收尾“伴笑语”为尾三仄。

除了以上避忌的三点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两点:

1、避免重音字。

例:青山跟清水

“青”、 “ 清” 读音相同,同一副联里出现称重音字。

2、避免上强下弱,在对仗中应当注意词语的份量,成联后,要注意上下联气势上的匹配,做到旗鼓相当。宁可下联略强些,不可以出现上联气盛,下联气弱,虎头蛇尾的毛病。

朱元璋在禁中观猎,看见马儿飞奔而过,风吹马尾,尾毛飘舞,于是便出联试探儿孙的才能与抱负,出句为:

风吹马尾千条线; 长孙 朱允炆先对曰: 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 对句:雨打羊毛一片毡。

若只从文字、结构、修辞上看,对得也工整,可惜立意不高,朱玩璋听后眉头微皱,心中不悦。朱元璋的四子朱棣稍作沉思,在旁应对: 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 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

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常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颜、龙体、龙廷、龙袍。朱元璋听朱棣所对后默然。

朱元璋儿孙应对的句子,从对仗来说,两人的对句都很工整。但两相比较,却大为悬殊。

孙儿朱允炆所对“雨打羊毛一片毡”,与出句文字结构相应,属对工整,但立意选材一般,显得内容消沉、情感抑郁,难怪朱元璋听后心中不悦。而朱棣的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内容积极、感情激扬,在立意、气势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侄朱允炆;取材、比拟,胜过其父朱元璋。朱元璋用“千条线”来比喻奔马那被风吹散、细丝飘飘的尾毛,形象鲜明;而朱棣用“万点金”来比喻游龙那迎晶生辉、金光闪闪的鳞甲形象,自然贴切,又具有帝王气度。这两个对句有差异,既缘于应对二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有别,也显现出两人的性格、气质,胸怀、志向的不同。

下面再谈一下写对联地创作过程:一是先提炼所要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罗列出那么几个词汇或者意象;二是进行排列组合,让他们成为句子;三是本着文辞最佳的原则进行修改,修改要按照格律、意境双重标准进行。如此,大体就能写出来一副对联。如果再细化,我将这些概括为十个步骤:1是下笔扣题、2是深入构思、3是行文语势、4是长短布局、5是词语推敲、6是语言修饰、7是平仄调整、8是局部工整、9是增删修剪、10是后期调整。

许多人写了很多联,意境也很好,但格律不怎么讲究。作为初学者,我想说对于格律一定要严格坚守。刚开始确实不适应,但写得多了,肯定会轻车就熟,不会形成束缚。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大家一定要严于律已,一起步就高标准、严要求,将来必将受益。我们知道,前人有说过“不以律害意”的话,但那是相对的,许多人都理解成绝对的话。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对联不是散文,它是格律文学,对仗统一的格律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如果不遵守格律,那本身就不是写对联。既然写对联,格律是不可违背的。基本和格律要求都要达到,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较好的词汇,一些特殊的地方,因为意境营造的需要,才可以适当放宽。当然,再宽也是宽对。这时才叫做“不以律害意”。所以不要被一些说法迷惑。有些人说,“我以我笔写我心”,管他什么格律。这话没错,可那时你写的就不是对联。对联他就是既对又联,格律就是不能违背。对联写作入手时最要注意什么?我认为入手时,注意的很多,但最应注意的还是“浮躁”。要能静下心来,肯下功夫去读书,去练笔,然后去构思,去修改。倘若浮躁了,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无济于事。其次要多读勤读多练。多读好的对联,就能增强语感,吸取优点。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但真正实践过你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啊。古人教育孩子,都从背诵起;如今许多人学英语,也是先背会再说,这都是有道理的,语感对写作来说很重要,而背诵,包括熟读的意义不仅是语感,还包括很多层面。天下没有不累人的学问,要想出真知,见水平,就要板凳座上十年冷,不下苦功夫不行。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以一副联作为结束语。

对立统一,为宇宙万物之普遍规律;

联绵成双,乃乾坤众生的共同因缘。

马萧萧

第二篇:楹联教学教案

1、教师: 同学们好,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

(1字句相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行对意联)

2、教师:其实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好多对联的,只不过我们在没有接触对联知识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一副对联而已,大家看看这样的几副对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3、教师:其实对联无处不在,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古诗当中,大家再看看这样的两幅对联。一起读一读

成功花朵亮明艳

奋斗芽儿浸泪泉

刻舟求剑,教条主义。度势审时,辩证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对联与哪篇文章有关吗?是的,这两副对联啊,是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其实我们对联创作的天地可广阔了,其作用也很多,像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从两首诗中提炼出的中心思想。

4、我知道同学们刚接触对联,让你们去创作对联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有简单的入手,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精心选择了这样的几道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对联的规则,看看怎么做?

 改革吹 (

),和谐奏凯歌(新曲

新声)  窗前莺对语,帘外燕(

)(飞舞

双飞)  四时花似锦,(

)皆春。 (万里

祖国)  一轮秋夜月,(

)晓天星 (几点

几颗)

5、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的对联规则,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了,真的很好。看来这样的选择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接下来,老师给你 1 们再来点稍难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啊 补充完整

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

)  (

)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6、教师:同学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看看这样的一道连线题,看看你能连对几道题? 一线之缘

连句成联

 祖国山河美

歌人寿年丰  晚霞明似锦

喜气到人间  竹影摇风雨

人民力量强  同心兴大业

春雨细如丝  春光回大地

携手振中华  庆民安国泰

花溪入画图

7、教师:看来老师真的低估同学们的智商了,老师真的要加难度了啊。 有没有信心挑战?下面,我们再来点有难度的创作  上联: (

);

弃之可耻。  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

8、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了感谢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几个对联趣事。

(一)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 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二)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三)

2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四)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 观者为之捧腹。

9、布置作业

“施耐庵收徒”。

 话说明朝时候有个姓刘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

 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公施耐庵大人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县城里,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去拜师学艺。

 施公见了刘家这三条汉子就说,想跟我求学不难,但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谁够聪明,我就收谁做学生。

 说罢,施公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 

“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

 接到卷子后,老大泼墨挥毫做文章,老二摇头晃脑赋诗文,老三一动不动坐桌旁。不多久,施公命人来收考卷,老三这才提笔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算是交了张“白卷”。

 结果,施耐庵反倒只收了老三刘斌当学生。  请猜一猜,施公凭什么认为刘斌最聪明?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对联课。我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3

第三篇:三年级楹联教案

第一课

有趣的平仄

(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 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2、说一说——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3、认识对对子:一字对,二字对,三五对,对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这些是相对的。

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生:二月对九秋,柳对莲。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

师:大家对语言很是敏感。请再读一遍这朗朗上口的对韵歌。

二、识对联。

师:刚才我们读的是对韵歌,下面我们朗读的是什么呢? (出示阅读材料,生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迎新春春春,春光明媚 辞旧岁岁岁,岁月红火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春意布满大地 阳光普照人间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学生读完后异口同声地说“是对联”)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对联,那么谁能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咱们还是分组讨论,3分钟后再交流。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幅对联。) 师:有什么想法分享一下。孩子们! 生:字数是一样的,而且字与字是相对的。

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上联与下联之间是有联系的。上联说了一件事,下联继续讨论这件事,只不过角度是不同的。

师:对了,上下是有联系的,意思是相关的。(板书:意思相关) 生: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就是相反的。对联可以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 师:这也是上一个特点,意思相关。那么除了这三大特点以外,对联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我点拨一下吗?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称为音韵相谐。上联一般贴在右边,下联一般贴在左边。上联的第一个字是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第一声或第二声。引出对联的平仄知识。

二、 平仄音在对联中的体现

1、 平仄相对

2、 标一标平仄音

3、 对一对词语

四、总结拓展。

师: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的有关特点。(读板书中的内容)打开对联的大门,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在对联的世界尽情徜徉。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一课

有趣的平仄

(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

第四篇:楹联教案1-2[最终版]

《第一课 对联的起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的历史,丰富知识储库; (2)学会读懂对联及其欣赏;

(3)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联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对联常识的介绍以及兴趣的激发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教师: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2、教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二)说一说——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三)看一看

(一)

1、妙句何妨少

2、长养浩然气 静言岂在多 根除市井风

----《弟子规》对联·信

(二)

1、惜时晨起早

2、盥浴精神爽 拒老夜眠迟 卫生体质强

----《弟子规》对联·谨

(三)

1、冠正身心美

2、袜贴求雅气 衣端气质高 履切尚文明

----《弟子规》对联·谨

(四)读一读

1、教师:现在我们来大声地朗读这几个对联。

2、学生尝试分析、欣赏。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大家其实都已经知道关于对联的一些小知识了,一个暑假过去,希望今天的这节课大家对于对联可以更加了解,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一样,先看他的整体,再去了解她。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这部分吧!

《第一课 对联的起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的要求,丰富知识储库; (2)学会读懂对联及其欣赏;

(3)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联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对联要求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导入对联——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

2、同学举手回答,并尝试分析。

(二)说一说——对联的要求

1、教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一阶段以来的学习,已经把创作对联的基本要求多多少少地学习了一些,现在归纳一下,有下面几条:

第一条、字句相对。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相对。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联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2、学生尝试举例说明,教师一一指导。

(三)听一听

1、对联小故事

名人巧对动物联

唐代诗戴叔伦,年少聪颖,先生甚是喜欢他。一天,先生带他到郊外一个叫白店的地方游玩,恰遇一只白羽公鸡伸长脖子啼鸣,先生灵感顿生,作了一上联要戴叔伦对:白店白鸡啼白昼;戴伦一下子被难住了,他苦夺思索,还对不出。直到日头偏西,师生两人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突然一只黄狗窜出追着两人狂叫。戴叔伦触景生情,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先生一听,“村”对“店”;“犬”对“鸡”;“三黄”对“三白”。对得工整,真是妙极,很是高兴。(选自《民间对联故事2010年第一期》)

2、学生尝试分组讨论。

(四)读一读

学生大声朗读所举例子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对联有了简单的了解了,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下次我们也将继续复习对联的另一个部分——一字联。今晚大家回去好好的复习一下。

《第二课 一字联的复习巩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2)积累相关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3)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

(4)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字联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一字联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先前知识,吸引注意

1、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对联的历史,有同学可以来介绍下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致的复习。

(二)读一读

优对劣,凸(tū)对凹(āo),翠竹对黄花。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赏美景,度良宵;甘蔗对辣椒。 秋风吹落叶,时雨润新苗。

(三)讲一讲

一字联(即一个单音节词对一个单音节词;多音节词不能拆开使用。上联仄声,下联平声。) 举例:

海对山(仄对平,名词对名词);万对千(仄对平,数词对数词)

假对真(仄对平,形容词对形容词);个对双(仄 对平,量词对量词)

看对听(仄对平,动词对动词);去对来(仄对平,反义词成对) 望对瞻(仄对平,近义词成对);俱对才(仄对平,副词对副词)

(四)练一练

1、教师:了解了一字联知识,我们现在来练一练。

2、练习:照样子对对子 按词性填词成对(平仄要相对)

雨对( ) 画对( ) 日对( ) 吏对( ) 死对( ) 减对( )

(五)布置作业

横对( ) 送对( ) 哀对( ) 重对( ) 水对( ) 叶对( ) 寒对( ) 闭对( ) 城对( ) 户对( ) 殿对( ) 剑对( ) 金对( ) 丝对( ) 剑对( ) 舞对( )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一字联,大家今晚要拿起书本好好的复习一下。当然还要认真地完成作业。

《第二课 一字联的复习巩固》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2)积累相关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3)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

(4)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字联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字联的相关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先前知识,吸引注意

1、教师:上节课我们我们已经复习了一字联,现在我们也来对一对?

2、同学举手回答。

(二)读一读

(一)

1、饮食勿过无择拣

2、诗书养志趣 穿戴应洁莫比攀 烟酒损身心

----《弟子规》对联·谨

(二)

1、冠服应定位

2、穿戴须循分 物品莫杂堆 饮食要称家

----《弟子规》对联·谨

(三)讲一讲

1、楹联小故事

秀才醉对县老爷

从前,江南有一秀才整天喝酒,嗜酒如命。一天醉倒在县府门前,县老爷命人将他提到衙门,厉声训斥道:“你身为秀才,乃饱学之士,今日烂醉如泥,成何体统?本该重责,念你是秀才,今我出几副对联让你对,若对得上,就宽饶你,你意下如何?”秀才听罢,叩谢:“遵命!”

县令便出上联:好男儿要学文习武;秀才答道:真才子会划令猜拳。 县老爷摇头晃脑道:读书习字;秀才对曰:推杯换盏。

县老爷慢条斯理地又出上联:五经四书百家论;秀才喜形于色答道:头曲三花二锅头。

县老爷听他所对的尽是喝酒,不由叹气道:唉,朽木不可雕也!秀才以为是上联,马上对曰:嗨!美酒焉能醉乎?

县老爷听罢,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拍案喝说:一派胡言!秀才吓得战战兢,叩头忙对:两坛老酒!

县老爷勃然大怒,高喊:“给我打!”秀才一听喜出望外,忙说:“谢老爷!再打四两就好!”

县老爷被对得气也不得,笑也不得,又挥挥手说:“快退堂!”秀才踉踉跄跄离开,临行还对上:“将进酒。”

2、学生尝试分析。

(四)记一记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 ,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五)练一练

富对( ) 喜对( ) 读对( ) 看对( ) 都对( ) 似对( )

(六)布置作业

沙对( ) 清对( ) 云对( ) 桃对( ) 绿叶对( ) 鸟语对( ) 古镇对( ) 山清对( ) 千山对( ) 春风对( )

(七)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一字联以及一字联的对法,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了一字联,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趣、精深。今晚要认真地复习一下这节课的内容,以及预习二字联。

第五篇:中华楹联2018年第1期楹联新作选登

楹联新作选登

丁武成

云南曲靖 裕后光前,历史英雄书历史; 开天辟地,人民领袖为人民。

王雪源

黑龙江牡丹江

霜色之于秋色浓,只谓初心驿动,赤心激荡,德比开天功盖世; 恩情自比诗情重,犹因壮志常酬,矢志堪寻,思由向国月萦怀。

陈平平

湖北广水 题武胜关

千重紫气,北锁中原,南屏湘鄂,天下雄关无愧首; 万里群峰,青分楚豫,气贯嵩衡,人间隘道有其名。

李广志

黑龙江大庆 题修养

名利无求,风霜坦荡,何必经年多感慨; 心胸笑慰,宠辱不惊,谁同阴雨转苍凉。

米宽鲁 山东宁阳 赞青岛好军嫂李烨

女儿生,父去世,两地分居单个挺; 孩子病,母求医,一人护理满腔情。

王旭升 湖南新化 题新居

礼赞春天,阳光普照,照入高楼舒望眼; 安居盛世,捷报频传,传来喜讯乐开怀。

刘铁跟

河北石家庄 题包公文化园

执法如山,敢得罪皇亲国戚; 爱民似子,总关心河务田耕。

陈艳华

黑龙江肇源 贺肇源县第五次文代会召开

纷飞瑞雪,东风浩荡山河焕彩; 绽放红梅,紫气升腾文苑繁荣。

李正己

河南济源 题党风建设

正党风,倡廉风,顺民风,春风化雨百花艳; 立志气,舒浩气,接地气,紫气迎祥万事荣。 楼晓峰

浙江遂昌 题中国空军

飞东洋,宝岛闲庭散步; 令汉贼,英文恶梦寒心。

张强

黑龙江哈尔滨 题手机

目入彩屏,两耳不闻身外事; 指发微信,一心全在手中机。杨亨苗 福建尤溪 题杨氏三祖“英兜堂”

祠堂喜重修,清新雅致,且俱隆情酬先祖; 裔孙欣得福,富贵荣华,欲将盛德荫后昆。

胡盛海

湖北鄂州 题反腐倡廉

以德惠民,和风劲拂送温暖; 从严治党,利剑高悬惩腐贪。

陈万锋 福建龙岩 题湿地公园

柳径长廊,和风过,匆匆掠影; 荷池小榭,暖日烘,隐隐浮光。

孙福奎

黑龙江双鸭山 题华阴老腔

带大河韵,气势磅礴,携雷檀板激西岳; 含黄土情,声威豪壮,出嗓高腔绕华阴。

张义和

河北巨鹿 题新时代

开启大时代,日丽风清,万里祥云环宙宇; 描绘新蓝图,民安国泰,一星紫气绕神州。

宋林保 江西樟树

题老年公寓

入住挺舒心,喜眉笑眼夸公寓; 倾情做养老,舜日尧年伴夕阳。

肖建新

湖南新化 题学校自习课

夜幕降临,潜心攻理化; 晨曦初露,开口读诗书。

吕英

四川成都 题喜剧《家有儿女》

梅开二度,儿女和谐友好; 海纳一生,夫妻幸福温馨。

张启侠 湖北武汉 题医院

救死扶伤,济世仁心倾大爱; 消灾去病,回春妙手撰宏篇。

段允生

河南济源 题人生感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善蓄薄金,方能应万急。

黄已力

广西岑溪 题雪松

高大株型,栽植路旁成甬道; 园林树种,壮观枝干长不枯。

冯晓峰

贵州遵义 题赤壁

赤壁风流,裂岸惊涛,浪花卷走兴衰事。 东坡韵至,生花妙语,笔墨道来成败人。

陈文强

河南扶沟 题大国重器 北斗嫦娥问讯长空,探秘苍穹有我; 蛟龙航母扬威大海,劈波浩域无敌。

吴克丰

江西鄱阳 贺江西鄱阳田畈街通火车

经几度沧桑,破雾穿岩,壮志催腾圆梦至; 看千秋伟业,扬眉吐气,笛歌唱响伴霞飞。

白定稳

河南内乡 题敦煌

咽喉锁钥,沙鸣阵阵,伴千佛像万仙人,诉阳关往事; 荒漠绿洲,风语声声,歌月牙泉岩壁画,唤古路新生。

-个人图书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警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廉政提醒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