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学学习技巧分析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教学学习技巧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中地理相较于其他学科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较多困扰,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技巧得到完善和升级也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地理比较法的优势、类型以及如何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大学生教学学习技巧分析论文 篇1:

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 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摘 要] 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其意义十分重大,它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性化,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时代发展的使命感。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部分领导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部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不足、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更加重视“课程思政”教学,高校要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对待“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从而使“课程思政”教学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困境;对策

[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目前,虽然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但是仍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相关教学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入手,了解到“课程思政”教学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性化、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师自身政治素养、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时代发展使命感等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而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在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开展的必要性。

(一)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性化

在增强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性化方面,“课程思政”能够产生重要作用。一是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潜在思政理念挖掘出来,使它们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充实自己的思想世界。同时,有助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健全与完善,把文字化、语言化、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声乐、图画和影视等艺术类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了解从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转变,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能力和育人能力。二是通过对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方案和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通过运用“情景带入”“艺术家状态带入”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于生活。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更加趋于多元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感性化。

(二)逐步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师自身政治素养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一是在教学上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上,通过给学生准备培养计划,挖掘其专业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提升。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上,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其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活动,比如进行音乐鉴赏、影視表演和艺术展览等多方面教学。对此,教师在寻找两者之间联系的时候,自己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高校艺术类专业课教师申报“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课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即专业课教师可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些交流。对此,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挖掘其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也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艺术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升。

(三)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时代发展的使命感

新时代,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新变化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都会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就是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以专业课堂为途径,把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送入脑中,使得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合,不断开阔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时代发展使命感。二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对于国家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推动国家传媒、影视、戏剧等多领域发展的时代新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发展使命。因此,通过对其开展科学的、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课程教学,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促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消化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困境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着问题,如部分领导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部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存在认识偏差、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一)部分领导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不够

“课程思政”教学在各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怎样,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而地位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对该类课程的重视度。虽然部分高校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在各种会议和场所都强调“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却往往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对艺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准备不足,使艺术类专业课教师没有较多的资源用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因此,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部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解有偏差。他们只重视自己的专业课程,觉得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准备“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计划。还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职责范围,而作为专业课教师只要完成自己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即可。因此,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也存在不足。由于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各有其特点,艺术类专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身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现象。他们的,专业学历高,专业技能扎实,但是如何将他们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在吸引学生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方面不足,尤其是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这一点更为突出。即便是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他们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知识培训,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储备上也存在不足,这都会影响到他们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部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艺术类专业培养的对象多数是“00后”的青年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教学资源多样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新世纪。他们大多数人接受能力强、思维反应能力强、渴望独立愿望强烈,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外界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专业课的学习比一般人快,但是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给予他们更好地引导。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存在内容呆板和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抬头率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也就高。再加上长期受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课程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出现轻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培养等问题,因此造成“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得不顺畅、效果不理想。

三、高校艺术类专业走出“课程思政”教学困境的对策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即在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扩大到艺术类专业课程当中去,逐步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趋于科学化、普遍化。相关教育部门要更加重视“课程思政”教学,高校应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对待“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切实提高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

(一)相关教育部门要更加重视“课程思政”教学

首先,省市各级教育机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学者精心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不断改善这方面的工作。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其内容应该紧扣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任务,真正做到让思政理念融入艺术类专业课的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同时,要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与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我们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其次,教学方式的改革也需要相关教育主管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共同组织和实施。同时要注意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角度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区别。因此,必须找到其相应的规律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科研机构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资金投入。最后,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快“课程思政”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列入高校和地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中。这样对于提高艺术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基地也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提供较多的从事科研的机会,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进行,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并且较快地将智力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工作的理念和方案。

(二)高校应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课程育人方案。高校要按照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学习培养方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方案,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标准,一体化设计艺术类专业课程、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在艺术类专业课程领域构建起一个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次,高校应该增设一些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社会科学课程,这样才能实现艺术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文化艺术平台开展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例如:承办红色文化画展、音乐演唱会和影视戏剧表演等活动,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同时,它也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渠道,这样能够使校园思想文化氛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最后,针对艺术类专业课程和学生的思想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保证“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效果。通过“情景教学公开课”“写生路上的思政课”等教学实践活动,发挥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对待“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教学并科学认识其作用。“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育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二者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任务完成好。其次,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教学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也是不断更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中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是不会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所含的思政元素是固定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地将自己和他人在专业课程中发现的思政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学不是纯粹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性和理论性与其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专业课知识时,给予学生以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做到寓思想性于艺术类专业知识之中,方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随着电子、通信和信息的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多种教学基地和平台也发展起来,加上有许多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的公开,也给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运用得当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影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完善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

“美育可以侵入人的心灵,在学习技巧的同时,更是在向内心叩问,完善人格,塑造心灵。”首先,要改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重视“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占比,从而把“课程思政”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光靠学生自身是不够的,要靠艺术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其次,艺术类专业学生要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艺术类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融入专业课学习中,然后传递给学生,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此同时,要深入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和价值导向,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其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共鸣和价值共鸣,从而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

总之,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和科学解决所遇到的相关难题,找到正确的实现路径,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牢记嘱托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中央美术学院: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N].人民日报,2019-08-17(1).

(责任编辑:王义祥)

作者:乔湘平 杜宏任

大学生教学学习技巧分析论文 篇2: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高中地理相较于其他学科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较多困扰,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技巧得到完善和升级也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地理比较法的优势、类型以及如何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比较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阶段学生具有更明显的学龄特征,他们已经逐步有了一些知识储备,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只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才会有所减少,应用知识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地形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会有什么区别等。对此,地理教师也在不断摸索、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比较法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

一、地理比较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好处

(一)巩固所学知识

比较法是指通过知识点的对比来分析其中的异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讲解等温线时,教师可以将降水线和等高线等知识点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三个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等温线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对比的过程也是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对比可以巩固旧知识,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情况出现。教师要通过不断分析对比,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

深刻[1]。

(二)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大部分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而高中教学除了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得到优化和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地理这种文科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学习技巧,除了要加强理解,还需要学会联系,否则会造成知识点块状分布在学生的记忆区,加大学生的记忆压力,导致学生在不断背诵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通过地理比较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如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因素,除有所在纬度的因素外,还有高度和地形地势等因素。从一条主线出发,不断扩展和延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同时所有知识点都从一条主线展开,也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建立相应的学科自信。

二、地理比较法的主要类别

(一)类比法

类比法,指分析两个知识点的共通之处,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大类型,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回忆学过的类似知识点。如在讲解纬度气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热带有什么气候特点,在学生分析之后,问学生除了热带有这种气候特点以外,还有哪些区域也是如此。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会发现,亚热带和热带在气候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背诵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就可以将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放在一起对比着记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将两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混淆,同时也减轻记忆压力[2]。

(二)图表法

图表是地理学习中的一种常见工具,通过绘制图表,可以简单明了地展现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将较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如讲解承压图时,由于承压图的相关知识较抽象,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仅凭口头讲解显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加深学生对承压图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潜水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图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三)概念对比法

很多学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学习也不例外。加之学生的课业压力本就繁重,需要背诵的内容也相对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将相近的知识点混淆。如学习“气候”和“天气”两个知识点时,学生可能会在脑海中将两个知识点区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实际表述中仍旧难以准确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为此,教师可以将两个知识点单独拿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经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区别,加深记忆[3]。

(四)综合比较

综合比较相较于概念比较和图表比较而言更加全面,需要全面分析其中所需要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整合,促进理解和认识。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球公转的内容,让学生将自转和公转两部分内容作综合性比较分析,从原理入手,分析影响自转和公转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區别。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将自转和公转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减少学习中的障碍。

三、地理比较法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学生的掌握和学习

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学习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不仅需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并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中加以应用,以发挥地理比较法的实际作用。除了应用于地理学习,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学会应用和探索,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应用比较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凸显比较法的作用和影响,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认识比较法,了解比较法,应用比较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与比较法相关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比较法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应用比较法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4]。

(二)比较后进行分析

引入比较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异同,通过分析不断将知识联系起来,由原来的分散记忆逐渐转变成整体记忆,使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仅单一的使用比较法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比较之后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断分析的过程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知识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可以灵活应用。如果在理解上都出现问题,那么学生在应用上也会面临重重困难。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比较后的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先将问题抛给学生。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地球自转和公转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暂不提出自转和公转两个知识点,而是在公转学完、讲述完自转之后问学生:“自转和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点相似?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呢?”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讨论。这时学生就需要翻阅书籍,查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分析得出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自转和公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当如何应用?在背诵和学习时有什么技巧?”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让小组代表回答,通过讨论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不断分析、讨论的过程也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促进其应用的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如何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5]。

(三)注意选择合理有效的比较方法

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方法类别相对较多,而每一种比较方式都有独特的作用,所以针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应用不同的方式。如学习纯理论性的内容,可以使用概念比较法,从概念入手,分析异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理比较法的應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知识点间的联系更明显。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常用的地理比较法有类比法、图表法、概念对比法、综合比较法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对于地理比较法这种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比较中学会合理使用比较法。

【参考文献】

[1]郑桂芳.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切入点创新探索[J].神州,2020(27).

[2]丁慧,王玲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20(16).

[3]刘兴兵.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北桥,2020(8).

[4]杨海.运用地理比较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J].写真地理,2020(5).

[5]王正淑,胡万均,牟方青.地理校本课程渗透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地理教学,2020(18).

作者:马桃桃

大学生教学学习技巧分析论文 篇3:

竞赛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摘要:篮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强健大学生体魄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模式,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转变以往大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对竞赛教学法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分析竞赛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竞赛教学;高校;篮球教学;篮球策略

篮球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项非常出名的球类运动,甚至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运动,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最常见的运动项目。随着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篮球教学主体地位更加明显,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篮球教学立德树人与身心健康,所以篮球教学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竞赛教学法概述

一是竞赛教学法的内涵。竞赛教学法具体是指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比赛等教学形式,让大学生掌握篮球学习技巧,深入体会体育竞技精神,从而获得更加完整、全面的篮球学习效果。竞赛教学法用于篮球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发现自己的缺陷,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全身心投入提升[1]。在竞赛教学法中,体育教师要扮演好引导和辅助角色,及时改进竞赛组织教学方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法,不断增进大学生篮球水平。

二是竞赛教学法的特点。首先是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传统篮球教学以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为主,过于重视学生技能性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篮球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被动灌输式的学习无法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引入竞赛教学法可深入挖掘学生篮球学习的潜能。其次是突出教学目标的导向性。竞赛教学法形成了双向评价机制,转变以往以单向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单一评价的体制。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自主意识,而受到个体差异、评价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篮球学生的评价并不全面、到位,而竞赛教学法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手段之一,并且突出教学目标。

二、竞赛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竞赛教学法重视学生篮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讲述完篮球标准技能后,向学生做出示范,然后开始进行分组竞赛。例如传接球竞赛,体育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约为7-8人,然后指挥每小组分列纵队对面站立,相互传球后跑到对面队伍的队尾循环往复。竞赛形式可以按照时间比较哪一队传接球的时间短,完成快或者观察哪一组首先完成100次传球,根据比赛规则评定名次。同时教师为了增加竞赛的趣味性,可以让小组变化三角形、五角形等花样比赛,每小组两个人跑动 中完成传、接球动作至另一端线。

(二)组织投篮竞赛教学

投篮比赛分为原地投篮和往返运球投篮两种形式,首先原地投篮比赛在教师传授基本的运球技术后,站在不同得分线上,引导学生根据正确姿势投篮,双手持球基本同双手胸前传球,两肘部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前,目视瞄准投篮点,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学生姿势准备完好后让每个小组学生轮流投掷,投篮时,一定要蹬伸踝、膝、髋等部位,双手用力均匀,手腕外翻,手指拨球[2]。其次在往返运球投篮竞赛中,教师提前制定好奖惩措施,采用全班分組投篮,竞赛规则是哪个小组投篮命中率更高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完成的投篮次数多,做好小组内学生投球的衔接,以免耽误时间,但是禁止让组内固定成员一直投篮。

(三)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养成

篮球运动本质上是一项团体运动,在竞赛中也是依靠团体的力量才能获胜,哪个团队合作默契,队友配合熟练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竞赛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不仅在操作技术上给予指导,同时要求场上同学默契配合,在传球过程中彼此磨合[3],制定好作战策略,感受体育竞赛中永不言败的精神。竞赛教学法不仅是激发学生篮球学习兴趣,锻炼实践能力,同时还有比赛抗压能力的锻炼,即使面临困境仍然要努力拼搏,永不放弃,一点一滴地追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竞赛教学法在大学生篮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竞赛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球技战术水平,通过竞赛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水顺.比赛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5-158.

[2]孙羽枫.高校篮球教学中竞赛教学法的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82-84.

[3]太来提·热合木吐拉.竞赛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18,No.585(11):182.

作者:陈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麦绥莱勒版画的艺术语言论文下一篇:档案工作中保密工作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