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规划过程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理论和方法

2022-09-12

1 区域规划的要点

全球时代是竞争的时代, 而在当今的城市世纪则表现为城市竞争, 然而, 当前的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 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因此, 城市区域是全球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当前, 在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构筑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也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为适应上述形势, 各类城市区域规划, 例如广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都市区规划, 江苏苏锡常、南京、徐州的都市圈规划, 浙江的杭嘉湖绍、宁舟、温台等城市群规划等在我国蓬勃兴起, 而从广州兴起的都市区概念规划可以作为新时期城市区域规划的代表。

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研究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 信息化、高速化、郊区化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扩展和重构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变革, 家庭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 使城市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发展成为可能, 也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出现明显的松散化倾向。城市新区沿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速干道的交叉点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开始从单核心型向多核心城市形态过渡。对一些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地区而言, 中心城市出现郊迁扩散现象, 城市新区和开发区建设成为主流。与此同时, 随着高速公路等区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也出现新型企业、大型购物中心、高档别墅区沿高速公路向城市边缘地带某些节点扩散并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郊区化”现象的结果是:中心商业区衰退, 大型工业区郊迁, 郊区大型平价商城建设, 高档别墅区和远郊度假区在郊区出现。

在这些背景之下, 在区域规划过程中重组空间结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城市和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2.2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重组

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是区域规划结构的两个核心内容, 是互动的两个方面。不同的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布局要求, 产业结构不同, 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格局自然也不一样, 空间景观差异很大;反之, 空间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产业结构。陆大道 (1991) 认为, 产业空间积聚趋势的扩大产生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积聚效果导致产生的膨胀, 使经济水平高特别是基础设施发达的地区愈来愈发达, 相应地, 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 产生了谋求区域平衡发展的任务;其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负荷之间的不适应。针对这两个问题, 要求调整不合理的空间结构, 解决过密和过疏的问题。

区域空间结构是在区域内外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区域产业结构重构对空间结构重组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连续的、渐变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 但区域空间结构一旦形成, 即会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当区域内外条件发生重大转型时, 区域空间结构才会缓慢地调整, 形成新的空间格局, 空间结构自身的这种结构转型功能可以称为“自组织功能”。尽管区域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功能, 但空间结构的重组总是滞后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陈旧的空间结构不能按照新的资源空间配置逻辑组织和分配资源, 反过来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起阻碍作用。这样, 就对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空间结构的转型提出了要求, 这就是科学地、有意识地引导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意义所在。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初探, 陈修颖, 2003)

2.3 行政区划调整与空间结构调整

首先, 并镇后, 各街镇的发展定位更为明确, 资源利用更为科学, 各镇的地产布局更为合理。全国五金之都永康市曾早在2001年时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 将原来的22个乡镇调整为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方岩风景区。撤消原古丽镇, 把芝英镇整体并入市区。市区设立东城、西城、江南、芝英4个街道办事处;重新组合成龙山、古山、花街、石柱、象珠5个镇;同时, 根据永康实际, 设立方岩风景区。

其次, 由于行政区域的扩大, 发展机会也多了, 进入的发展商将会更多, 必然带来新一轮的竞争。

最后, 并镇后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版图架构下, 现有的地产分布结构将会做出调整, 地产商的排行座次也不断发生变化, 产业结构重组是必然的事情。而且重新划分之后, 产业分工更为明确, 两地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产业布局在空间上形成新的组合形式。美国学者厄儿曼 (E.L.Ullman) 认为地域之间的此种互补性增大了两地之间的流动量, 导致了货物、人口和信息的移动和流通。

3 区域规划过程中空间结构重组的方法

空间结构重组主要包括要素重组和状态重组两部分。要素重组从节点、通道、流、网络和等级五方面进行;通过调整各组成要素的比例和相互关系, 充分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状态。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素优化, 主要是调整优化空间结构的各个组成要素, 使之达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佳要求;二是状态调整, 主要是调整各组成要素的“配比”和相互关系状态, 使之发挥最大的整体协同效应。

空间结构重组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而产业空间结构重组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线形规划方法实现。投入产出模型是进行系统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可以详尽地描述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应用领域也已从单纯的经济分析转向能源、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的综合系统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实际上是以满足区域在目标年实现经济最优增长为基准而进行的。

空间结构重组的过程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企业是实现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真正主体。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资产经营实现产权重组和空间重新布局, 从而最终实现空间结构重组, 并最终呈现出新的空间结构景观。通过资产经营, 促进企业的跨区域整合, 以实现区域企业组织方式的两个转变:由“共和式企业网络”向“王国式企业网络”转变;由水平式重复布局模式向垂直式价值链分工模式转变。其最大的效应是促进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呈现依价值链而分工的空间格局, 通过企业集团的运转自动地链接了各次区域空间。而共和式企业网络则导致企业重复布局、规模狭小、区域间恶性竞争等。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化的多重压力, 优化区域资源要素, 进行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显得迫切、重要。本文尝试性地探讨区域规划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理论和方法, 以指导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 并简要分析了杭州市空间结构重组要点。

关键词:区域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空间结构重组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区域响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3) :8~12.

[2] 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2.

[3] 陈修颖.空间结构重构的效应及地域性策略[J].财经科学, 2003, 6.

[4] 陈修颖.转型时期中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论[J].经济经纬, 2004, 6.

[5] 张魁伟.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学家, 2004,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智能时代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下一篇:怎样才可以在机电工程系统当中实现智能化应用这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