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2023-04-26

第一篇:厦门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厦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厦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18)

前 言 ................................................... 1

一、现状与机遇 ........................................... 2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

(二)厦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3

(三)厦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 4

二、原则与目标 ........................................... 6

(一)基本原则 ........................................ 6

(二)发展目标 ........................................ 7

三、主要任务 ............................................. 8

(一)实现电子商务普及深化与促进就业 .................. 8

(二)加快形成平台型电子商务产业经济 .................. 8

(三)建设优良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 .................. 9

(四)推进海西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建设 ................. 10

四、重点举措 ............................................ 10

(一)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 10 1.推进制造业优势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 10 2.促进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 11 3.深化旅游和会展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 11

(二)推动重点电商平台建设 ........................... 12 I 1.建设区域特色的供应链与跨境电商平台 ............... 12 2.发展网络零售和民生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 13 3.健全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第三方服务平台 ............... 13

(三)优化电子商务产业环境 ........................... 14 1.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 14 2.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 15 3.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 15 4.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 ............................. 16

(四)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引进与培育 ..................... 16 1.加快形成区域电子商务总部经济 ..................... 16 2.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17 3.发展电子商务结构性产业增长点 ..................... 17 4.支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 18

五、保障措施 ............................................ 18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保障 ......................... 18

(二)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 ....................... 19

(三)落实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 ....................... 19

(四)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 ..................... 20

前 言

电子商务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企业 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新途径,成为 消费者获取多元商品、减少购物成本、提高消费便利的新选择, 成为政府部门拉动内需、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抓手。厦 门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民生 和促进就业的必然选择,对于增强厦门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 办发„2005‟2 号)、《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 办发„2006‟11号)、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 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1‟463 号)、

《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 375 号)及《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商电 函„2013‟911 号),并结合《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厦府„2011‟97号)和《厦门市电子商务 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编制,规划期为 2014年—2018年。

一、现状与机遇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全球电子商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 局面。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国家,是全球最大的 电子商务市场;欧盟电子商务起步较美国晚,但发展速度快,已 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先地区;亚太地区将成为驱动未来全球电子 商务增长的最大力量,尤其是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商务市场。

中国电子商务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 心《2013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截止 2013 年底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 10.2万亿元,同比增长 29.9%;B2B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 8.2万亿元(占全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 的 80.4%),同比增长 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 1.88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42.8%。根据 CNNIC 发布第 33 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 达到 6.1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358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较 2012年底提升 3.7个百分点。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都在积极 探讨和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 B2B、B2C呈现快速增长的 势头。根据艾瑞咨询《2012—2013 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 告》,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为 2.3万亿元,同比增 长 32.0%,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到 2016年将达 19.0%,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6.5万亿元。

(二)厦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厦门电子商务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厦门网络零售 B2C电子 商务产业从 2008 年的 3000 万元零售总额开始,2012 年突破 50 亿元,2013年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 60亿元,众多知名品牌 B2C 电子商务运营总部落户厦门,“淘宝特色〃厦门馆”于 2013 年 6月上线正式运营;2013年厦门企业 B2B年交易额估算达 500 亿元,企业 B2B应用积极性较高,B2B电子商务应用呈现良好发 展势头;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已有 4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 付牌照,“e 通卡”应用发展迅速,已累计发行 e 通卡近 500 万 张,充值网点 800 多个,消费网点 2200 余家,每天有超过 200 万人使用 e通卡消费;厦门网商企业品牌初具影响力,涌现出一 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品牌,如“万翔网络”、“名鞋库”、“美 图网”、“美柚”等。

尽管厦门的电子商务取得较大发展,但与电子商务发达的地 区相比,仍然存在诸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缺乏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尽管厦门网络零售发展迅速, 网络零售企业数量较多,但仍然缺乏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 当当网等有巨大影响力的网上购物平台,也还未形成诸如阿里巴 巴、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B2B平台,在 电子商务产业链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二是产业集聚区建设相对滞后。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是城市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厦门尚未形成能够有效降低电商 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 聚区),不利于厦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根据灵狐科技电商研究 中心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2012》,厦门目前 还没有进入全国 50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三是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尽管厦门已建立多个现代 物流园区,但针对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目前还 没有专门用于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的载体平台,专业化服务能 力较弱,城区物流配送(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还没有得 到较好解决。截止 2013年底,厦门共有各类物流企业约 3500家, 但小规模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

四是人才短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厦门的电子商务企业普遍 反映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 现代商贸实务的复合型中高端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和社会机构的 人才培养与培训,在数量和结构上均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企业 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厦门也缺乏有 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沟通交流平台。

(三)厦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与创新发展,厦门电子商务将迎来 加速发展并形成优势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术进步与商业变革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型业态的 形成,厦门有机会在这些新型产业形态中努力形成自身的创新优 势。移动电子商务已成为极具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 将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环境,推动商业模式创 新;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导致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和产业链发生颠覆 性的变化。

二是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发展机遇。厦门的区位优势日趋明 显,在 B2C产业链中,厦门有机会成为区域性电商运营总部的集 聚地;厦门电子商务衍生服务外包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而促 进大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在 B2B产业链中,国内尚 未完全形成由少数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厦门有机会在原有行业 垂直 B2B以及会展业基础上,跨界发展大型 B2B平台。

三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随着 2013 年 8 月商务 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 见》的出台,以及国内“自贸区”的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将 迎来爆发式增长。厦门在对台合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加快建 设两岸贸易中心;以对台贸易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加快建设跨境 电子商务园区和物流园区,力求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 先机。

四是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发展机遇。线上线下融合的 O2O模式 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主要趋势之一,并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商 业行为和消费者习惯。厦门的 O2O 发展并不落后于国内其他地 区,特别是在本地生活服务 O2O行业,在以电子商务惠及百姓民 生这一战略思路的指引下,厦门的生活服务便民电子商务将进入 高速发展时期。

五是互联网与金融业跨界发展的机遇。目前,不仅传统金融 机构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发展,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 业也正在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厦门已有四家企业获得第三 方支付牌照,在 P2P网贷、众筹融资、手机理财 APP等方面已有 一定基础。随着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落成, 厦门的互联网与金融业跨界发展将进一步获得良好机遇。

二、原则与目标

(一)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与统筹协 调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 位,构建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协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商业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创造优良的创新环境,鼓励在 战略合作、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多层次协同 创新;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商业创新的推动作用。

示范引领与拓展应用相结合。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 基地、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推动电子商务普及 应用与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电子商务惠及百姓民 生。

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 中提升”的发展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 2018 年,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国内领先,涌 现出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和服务品牌。推 动我市成为电子商务人流、物流、资本和信息汇聚的区域枢纽, 确立并稳固厦门作为海西“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地位。

具体目标:

产业发展水平全省、国内领先。到 2018年,厦门市电子商 务年交易额力争突破 4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当年全市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2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 务衍生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在旅游、会展、 金融、电子信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基本普 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 95%以上;中小企业电子 商务普及应用比率达 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实现进出口贸易的 占比达 30%以上。

电子商务平台型产业初步形成。建成 3个较大型的电子商务 产业园区(集聚区);建成 1 个以上的大型供应链 B2B 电子商务 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 300亿元以上;建成 1个以上的大 型网络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规模 100亿元以 上;打造 1个以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年交易 额 500亿元以上。

支撑体系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 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完善电子商务认证体系、信用管理体 系、交易监管体系,维护网络公平交易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健康 有序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实现电子商务普及深化与促进就业

引导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大中型企业间业务流程和 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全程电子商务 运营。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 购、销售、结算等电子商务应用。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鼓励建立社区便民电子商务服务 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 道。充分发挥网络就业方式灵活、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为更多 普通人群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支持网络创业的就业方式, 在促进就业的同时提升厦门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形成平台型电子商务产业经济

加快发展平台型电子商务,支持供应链、网络零售、民生服 务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和 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跨区域要 素聚合、跨产业链对接,以及多样化市场资源整合配臵等方面的 积极作用。 推进旅游、会展、贸易、服务外包等行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平 台建设,支持大型企业自建能够影响并主导供应链的核心电子商 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 台转化。推动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促进原有垂直型 B2B 平台的转型升级。推动金融资本支持并参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 设。

(三)建设优良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支付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 系、质量体系、监管体系,创造安全可信的交易环境。加快电子 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无线城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等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电子商务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新型业态。在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新 型业态中获得创新优势,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 加强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 对电子商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电子商 务应用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推进海西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建设

依托美丽厦门、宜居厦门的优势,发挥厦门作为海西政治、 经济、文化的区域中心,以及人流、物流、资本和信息的枢纽作 用,将厦门建设成为“海西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在海西电子商 务发展中发挥先行先试和龙头示范作用,有效增强区域中心的整 合与服务功能,提升厦门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整体实力和竞争 力。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衍生服务业,推进厦门作为海西电子商务 运营总部的建设步伐;通过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提升对海西 乃至全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整合能力;促进大型企业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海西供应商、渠道商、零售商的有效整合; 发挥厦门作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贸易口岸的优势地位,建设海西 电子商务物流载体平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四、重点举措

(一)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1.推进制造业优势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给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推动电子 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提高产业组织 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臵方面的作用。推进电子商务 在食品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工业、水暖及厨卫产业、钨产业、 橡胶制品业、工程机械产业、汽车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 平板显示和电子元件制造等厦门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拓展电子 商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 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厦门潜在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 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2.促进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推进电子商务与服务业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带动服务业发 展。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动信息服务、物流服务、设计研发、 金融保险等服务的在线购买、交付和使用。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 推动餐饮住宿、家政娱乐等网上预订和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 推动水、电、气、公交等网上缴费,以及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 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快应用电子商务。 鼓励和扶持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 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标准、定制的信息 化与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批发、零售、外贸、 服务等电子商务业务,提升厦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鼓励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 服务计划。

3.深化旅游和会展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深化电子商务在旅游、会展等厦门特色产业领域的应用。(1) 旅游电子商务:支持厦门旅游服务机构优化升级旅游在线交易系 统,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O2O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发展;通 过平台化、网络化、移动化,重构旅游产业价值链,优化旅游产 业的生态环境和运行体系。(2)会展电子商务:规划建设厦门会 展门户网站,使之成为为广大会展服务企业、参展商、会展观众 等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专业会展网站 依托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建设行业垂直型 B2B交易平台。鼓励线 下实体展会开拓网上会展业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贸易招商招 展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网上展会,形成线下线上立体 展销交流平台。

(二)推动重点电商平台建设 1.建设区域特色的供应链与跨境电商平台

鼓励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结 合厦门产业发展的特色以及现有产业基础,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 托,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或居于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企业,整合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设计研发、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售 后服务等方面,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为目标,建立链接供应链主 体和资源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大型供应链 B2B电子商务平 台。大力推进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支持生产资料经营企 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

积极推动解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 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性问题,实现保安全、快通关、能 结汇、可退税的便利化服务。推动跨境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和通关 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成熟的 B2B和 B2C平台提供跨境贸易电子商 务综合服务。以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为先导,支持传统外 贸企业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进出口业务。 2.发展网络零售和民生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与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企业合作,自建 能够为传统制造企业、线下特色领域的专业市场、线下商业圈 (街)等提供全网营销服务的平台,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有实力 的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鼓励发展针对特定商品门类或特定消费 人群的网络零售平台,支持本地化网络零售平台快速做大做强。 支持现有网络零售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 合,在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网络零售服务的同时,促进网络零售 企业向第三方平台的方向转型。

鼓励政府部门开放数据,推动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劳动就 业、家政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引导社会资本 对非涉密、与民生相关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建设电子政务 云、医疗云、旅游休闲云等一批“民生云服务”示范工程。支持 传统服务消费行业发展基于 O2O模式的民生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支持有实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设立社区综合性便利店,推动社 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民生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生产单 位、大型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社区服务网点等进行无缝对接, 实现信息服务、交易撮合、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全流程服务。 3.健全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第三方服务平台

鼓励金融机构进入电子商务产业链,提供融资、支付、信用 等方面服务。规范发展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 融资等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领 域;支持电子商务平台自身或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小贷”业 务。推动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

加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以及其它支付手 段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支持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在依 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大做强非金融机 构支付服务市场,打造全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积极引进全 国性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平台企业入驻厦门。

(三)优化电子商务产业环境 1.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加快建设独立规划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利用现有旧工业厂 房、仓储用房、街区等建设有特色的专业电子商务基地、电子商 务楼宇经济和电子商务街区,推动各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 制定财政、土地、房产、融资、税收、房租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引导有竞争力的社会机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产业集 聚区。

以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在集聚区内建立完善的电子 商务产业促进政策体系。推动各类集聚区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综合服务和助力功能,促 进形成集聚区企业协同和规模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 实力强大的专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区,提升集聚区的辐射和带动作 用。

2.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制定城市物流配送仓储用地、配送车辆管理的相关政策。结 合“智慧社区”的建设,支持建设城市社区快递投送场所,将快 递投送场所纳入新建小区的规划,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 题。开展电子商务城市共同配送服务试点,构建覆盖全市(包括 乡镇、农村)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电子商务物流载体平台的建设步伐。推进电子商务与第 三方物流互动发展,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物流仓储配送中 心。鼓励国内外先进的快递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在厦门建设 物流设施。引进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 的物流中心。

3.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研究制订电子商 务信用评价指标和管理办法,制定网上产品质量监管标准,完善 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推进建设网上经营主体的信息 公开披露机制,支持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的共 享,支持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建设信用信息发布平 台。

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交易信用评价机制,完善网上 交易纠纷投诉和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支持以电子商务集聚区或 商盟为基础建立信用保障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对电子商务 平台和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产业链上 下游行业协会的交流互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 4.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

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制度,建立统计信息数据库。参照国 家统一标准,推动建立本地区电子商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电子 商务企业及时填报数据,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网络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统计工作机制。探索通过政府采购服务 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状况、产品与服 务、市场规模、存在问题、政策需求等进行统计调查,加强对发 展趋势、新型业态、创新行为的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厦门市电子 商务发展情况。

(四)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引进与培育 1.加快形成区域电子商务总部经济

积极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带动性强的电子商 务企业和高端项目。鼓励体育休闲用品、纺织服装、陶瓷、茶叶 等海西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在厦门设立电子商务运营总部和网络 品牌经营公司;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区域总 部、营销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完善我市总 部经济政策措施,对将注册地和纳税地迁入我市并在我市交易结 算的国内领先电商企业和国际知名电商企业区域总部,结合其对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综合考虑给予奖励。 2.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以海关总署同意厦门开展厦台海运快件为契机,大力推动两 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合作,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试点城市。建设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推动开展 厦台海运快件业务,将厦门口岸建设成为台湾商品进入大陆的优 先入关通道,以及台湾采购大陆商品的优先出关通道,促进厦门 成为两岸电子商务物流集散地;推动海峡两岸民间 B2B小额经贸 和 B2C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台湾电子商务企业在厦门设立电子商 务运营总部,形成两岸电子商务发展的集聚地。推动两岸贸易、 物流、通关等各环节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努力实现两岸电子

口岸对接。创造高效便捷的口岸物流软环境,支持跨境电商企业 在境外设立仓储中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管理规范化、贸易便 利化、通关信息化。

3.发展电子商务结构性产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结构性产业增 长点。(1)移动电子商务:支持发展以平台服务商为核心,涵盖 移动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金融及支付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以 及软件、营销推广等其它类型服务提供商在内的移动产业链。支 持可穿戴移动智能设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移动商 务在生产流通、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环保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2)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重视电子商务衍生服务对电子商务的 促进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信息技术外包服 务,如设计服务、财务服务、运营服务、销售服务、营销服务、 咨询服务、网站建设和信息系统服务等。支持有实力的服务外包 企业联合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大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4.支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财政资 金参股的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资本 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 制,支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制定电子商务示范标 准和工作机制,在电子商务各领域,认定一批市级示范企业;遴 选一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平台和项目,制定政策措施,进行 重点支持与培育。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培育新型电子商务业 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保障

成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电子商务产业联席会 议制度,加强电子商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对电子商务的 宏观指导。细化职能分工,完善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解决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电子商务规划涉及的具体目标和 工作分解至相关单位予以落实,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明晰责任单 位,落实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对责任 单位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实现。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对电 子商务发展的作用。

(二)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

发挥特区立法的优势,抓紧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 性、兼容性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改革电子商务企业的登 记注册制度。重点推进与电子商务交易治理相关的信用管理、在 线支付、融资服务、隐私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与共享等关键领域 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网络谣 言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 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政府、协会和社会建立互动机制,实现 政府管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相互协作。

(三)落实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省部级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统筹市级财政专 项资金,根据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产业技术 研发、平台载体建设、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市场推广等进行支 持。支持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资格认定。给予创业企业和新业态的电子 商务企业优惠政策。统筹安排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区的 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电子商务建设项

目用地,保障有潜力成长为大型平台型电子商务企业的用地需 求。推动各区落实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

(四)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

发挥高等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支 持校企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支持培训咨询服务机构开 展多层次的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培训;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 心。建立电子商务人才资源库,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积 极引进具有创新思维、经验丰富的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建 立常态化、可持续、有吸引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沟通交流平台。

第二篇: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道恩游艇设计提供

游艇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在我国沿海地区,游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游艇的制造工业会带动金属制品、木器制造、电子仪器、航海器械等多个配套产业的发展;游艇的消费必将带动游艇维修保养、游艇驾驶培训及滨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市凭借地缘优势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游艇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厦门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厦门市“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的称号,此举是对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状况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一、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开始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已逐渐崛起,目前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游艇制造企业已达数十家,产品远销香港及欧美市场,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二、游艇工业园区建设日渐成熟。

早在2005年,厦门市经发局编制《厦门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游艇业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目前,厦门海沧排头游艇工业园区已吸引业内众多知名游艇企业落户,2008年开始动工建成的翔安欧厝游艇制造基地,也有十数家游艇企业陆续入驻。

三、多家大型游艇俱乐部相继成立。

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属亚洲规模最大的游艇俱乐部,曾在08年亚洲国际地产投资与开发博览会上,获得亚洲最佳滨海开发项目殊荣;08年开工建成的中澳游艇俱乐部具备举办世界级游艇展和国际级赛事的硬件条件;2007年正式启用的五缘湾帆船港集游艇帆船俱乐部、国际展销中心、港口服务中心、认证培训基地及国际产业机构总部及产学研交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除此之外,厦门帆船游艇运动协会、厦门游艇行业协会相继成立,从而加速了厦门帆船游艇业的发展,并为厦门游艇企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组织联系的平台。已先后举办多次的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也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游艇销量的增加。

然而,正如著名游艇设计公司DND道恩设计的设计师所言,厦门市游艇产业在逐渐形成规模的同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诸如:制造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欠缺、本土设计师队伍有待扩大等情况,为了促进厦门市游艇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厦门市游艇经济发展位居我国沿海城市前列。

第三篇: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论文题目: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1、城市的背景 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厦门地处太平洋西海岸,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闽南三角洲的中心,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是5个经济特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5个沿海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联结点和“环太平洋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经济点。厦门市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首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的产物。旅游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更能带来外汇收入,提高城市形象与国际知名度。因此,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社会效益。

基于此 我将从经济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资源,闽南文化,台胞侨胞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2、经济建设

厦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全省1.3%的面积、6.3%的人口,完成了占全省14.6%的GDP、25.7%的财政收入、50.7%的外贸总额、67.5%的集装箱吞吐量,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更大的潜力、更高的平台、更广的空间。厦门还是海峡西岸最重要的信息港、金融港和高科技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地,是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祥地”,现今仍有十几家网络游戏公司,研发实力仍居全国前列;在音乐、绘画、文学、工艺美术、摄影、广告等文化领域人才荟萃。厦门具有与周边创意产业占势地区(如台湾、香港)交往迅捷的地理优势,特别是与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极大的合作和互补空间,有利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门类、新产品、新市场。其中,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资本的融合,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与信息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旅游业与休闲文化的融合等等,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厦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2012年全市实现GDP总值2817.07亿元,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均居第一。财政总收入739.46亿元,人均GDP达49887元。在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厦门的城市竞争力在所有内地城市中排名11。同时,厦门具有较高的经济外向性和国际化程度。在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120个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厦门位列第五。

经济发展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经济交流与投资上的人员往来为厦门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一部分客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厦门国际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

3、交通运输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4、旅游资源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5、闽台文化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6、台胞侨胞

据台湾方面公布的统计数据,2300多万台湾人口中,祖籍福建的占80%,而这部分祖籍福建的台湾同胞绝大部分是闽南地区的早期移民。同时,厦门对金门、台湾有绝对的旅游区位优势,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旅游口岸。厦门利用厦金海上直航衔接两岸空中航线,吸引众多台湾游客来厦旅游。据统计,2006年,共有60.75万人次经厦金航线往返大陆和台湾,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抵厦台胞31.2万人次。厦门不仅拥有台胞客源入境旅游的优势,华侨客源更是厦门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一大客源优势。统计报告,全球闽籍侨胞多达1264万,他们遍布一百七十六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聚居的东南亚仍占主体外,移居欧美等发达国家明显增多,新侨区不断涌现。外籍福建人同样为数众多,旅居全球。华侨华人因为“根”在中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成为厦门稳定的海外客源 综合上述,厦门依靠着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基础,结合交通运输,旅游资源,闽南文化,台胞侨胞这四个优势方面必将为厦门建成知名国际旅游城市提供相当的助力。

参考文献

1、社科院.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N].2009-10-31(05).

2、兰海军.浅论厦门旅游业现状及发展[J].,2010,(2).

3、社科院.《厦门市经济特区年鉴》[N].,2009.

第四篇:厦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历经27年的自我积累和发展,现拥有78架全波音系列飞机,成为国内中等规模航空运输企业。截至2010年,厦门航空公司已连续盈利24年,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日益加剧的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如何更加有效地抓住机会、避免威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弥补劣势,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可持续成长战略,是厦航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以下是对厦门航空的综合分析及对其作出的发展战略

一、厦门航空公司发展的劣势

1.国际航线较少公司明确提出国内为主, 国际为辅, 国际以东南亚、东北亚为主发展路线, 使厦门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较少。从厦门基地出发, 有到吉隆坡、新加坡、首尔、东京、大阪5条航线; 从福州基地出发, 有到吉隆坡、新加坡两条航线。国际航线的稀少, 不仅不能实现对公司辅助发展的效果, 也不利于公司形成国际航空品牌。

2.高级管理人才缺乏虽然公司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但是目前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仍然缺乏, 使得在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公司管理人员管理执行力下降, 安全管理不到位, 少数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还需增强。

3.福建基地市场依赖程度较严重成熟飞行基地的建立对航空公司的长远发展与运营极为重要。厦门航空公司虽然经过25年的发展, 已经建立了厦门、南昌、天津和台湾等基地, 但是福建市场一直是厦门航空公司主要业务来源, 省外市场份额较少。而福建基地市场的优势也逐渐弱化, 深圳航空、南方航空等也不断__对福建省市场进行竞争, 抢占客源。

二、厦门航空公司发展的机会

1.我国经济稳定与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且快速发展, 这对航空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前提, 而航空业又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部分, 航空业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2.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消费意愿明显增强, 旅游消费总体上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预计到2015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国内旅游将达到28 亿人次。福建省旅游有武夷山、鼓浪屿、湄洲湾等著名景点, 尤其是针对武夷山景点, 厦门航空公司开辟了武夷山至香港、上海等多条航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厦门航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与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这为福建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 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 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厦门航空公司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也将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4.台湾海峡两岸直航航班开通台湾海峡两岸发展迅速, 两岸直航航班的开通, 尤其2010年厦门航空公司在台湾设立分公司, 更方便了两岸同胞交流互访和旅游探亲, 航班客座率爆满, 公司不断增加航线与班次, 成为获利最多的航线之一。

三、厦门航空公司发展面临的威胁

1.民航兼并重组浪潮对厦门航空的影响为了提升我国航空业的竞争力, 打造我国航空运输的旗舰企业, 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民航总局通过对全球航空业的分析, 对国内航空公司进行了兼并重组。全民航由过去的三十多家航空公司兼并重组成为目前的8家, 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垄断了民航70% 左右的市场份额,对国内市场形成了新的寡头垄断, 使厦门航空面临严峻的挑战。 2.外国与民营航空公司的进入, 加剧了航空业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民航业的对外开放,国外航空公司, 将目标瞄准需求相对旺盛的中国市场。中国同110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航空双边协议, 全球已有九十多家航空公司飞往中国,航空市场的开放已不可逆转。国外航空公司不仅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其盈利能力也高于国内航空公司, 这使得国内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受到严重挤压同时, 鹰联航空有限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等15 家民营航空公司拥有一百余架飞机, 占有6% 左右的市场份额, 它们通过灵活的机制与先进的管理模式, 采用低成本战略, 对国内航空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

3.地面交通对航空运输的挑战高速铁路的陆续开通对航空业的影响明显,将对航空公司客源产生分流。根据铁道部规划,我国将建成总长度1. 6 万公里的纵四横运专线; 至2020年高速铁路将全部覆盖我国东中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规划中的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 以及杭州经宁波、福州、厦门至深圳的沿海城际高速铁路、沿海货运专线建设完成后, 将对厦门航空公司运输市场产生明显的分流, 主要体现在800公里以内的航段。在今后3年中, 公司将有23个航段受高速铁路影响, 约占公司总座公里比重的22. 5%。

四、厦门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

1.做好市场定位, 提升公司竞争力。鉴于厦门航空的资金和规模有限, 机队、市场和网络不支持超优质航空的商务模式, 公司的发展模式介于超优质航空和低成本航空之间的商务模式, 即优质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应把握发展主旋律, 进一步明确优质的内涵:以旅客最关注的安全、准点、便捷为服务核心; 以软性服务为增值手段, 创造特色, 提升品质; 以提高效率为运营重点, 实现成本竞争优势; 安全、质量、效益关键指标在行业内保二争一。

2.降低成本, 提高成本控制力公司继续执行单一机型机队, “十三五”期间根据市场需求再估是否引进宽体机。近期重点构建沿海经济带向全国辐射的航线网络雏形; 福建是对台的重要中转枢纽之一, 在两岸直航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借助南航等枢纽型公司的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互补和延伸, 实现点对点运输与网络化运营的有机衔接, 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形成连接全国各地到台湾和东北亚、东南亚相对完善的航线网络。创新成本管理机制和方法, 建立并保持公司 成本优势, 提升公司成本竞争力。

3.稳步发展, 提高市场执行力公司稳扎稳打, 控制风险, 落实优势市场战略,适应海西, 巩固发展提高福建。抓住重点, 充实加强做足华东。开拓市场, 适度布点华北中西潜在市场。同时, 公司将继续保持略快于行业的运力增长速度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公司较快发展。

4.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品牌优势从旅客需求出发, 提供全流程便捷服务, 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 关注服务细节, 全力提升航班正点率和旅客满意度, 创造软性服务特色, 进一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建立品牌优势。通过运行新开发的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丰富机上配餐品种、加快头等舱休息室改造、协调机场地服礼遇以及注重高端客户个性化精品化服务, 提高沟通技巧与特情处置能力, 提高旅客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加强过程监督, 持续改进服务, 分解服务质量目标, 完善服务考评体系。

5.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建设正视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的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建设。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强飞行、机务、签派、信息等专业核心人才储备,优化人员结构, 招聘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人员。二是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发展体系, 把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进行协调与结合。三是改进完善绩效管理办法, 全面推行公司绩效管理机制与薪酬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定期岗位流动机制,扩大公开选聘范围, 结合公司战略转型, 积极推动公司组织模式的转型。

6.构建企业文化竞争力构建具有厦门航空特色的企业文化。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 对公司的服务品牌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宣传与管理, 做好品牌规划工作, 构建厦门航空品牌核心价值体系。积极组织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培养员工团队意识, 增强员工的认同度与自豪感, 构建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7.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提升持续盈利能力积极推进营销体系建设, 着力提高总部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精细管理能力, 着力提高各营销单位的执行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做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加强市场分析预测; 以优化资源为目标, 做好航线网络规划; 以运价管理为核心, 提升航班经营品质; 以产品设计为主线, 增强营销协同能力; 以网络直销为突破,加强销售力量; 以高端旅客为重点, 挖掘利润增长潜力; 以开拓市场为关键, 提升持续盈利水平。

第五篇:厦门市海沧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厦门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专项规划》和《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并制定10个配套文件,残疾人事业进一步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扶残助残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一系列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保障的特惠政策,共有11项政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并先后荣获了“第二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市、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福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对白内障复明、精神病患者和“四残”儿童康复等实施补助;实施残疾人就业扶助,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助,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实施奖励,新增残疾人就业520人次;实施扶残助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方位补助,实现了残疾人基本免费教育;帮助残疾人扶贫解困,建立节日慰问机制,733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实施残疾人危房修缮工作,为13户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为162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施社会保险工程,为全区残疾人按245元/人/年最低参保标准全额代缴;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3个镇(街)和38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残联和残协,在全区4所镇(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在14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活动站,选聘社区残疾人联络员34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残疾人服务机构,完成“福乐家园”、“街(镇)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平台。

但是,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不足,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机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缺乏,与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需求不相适应;社会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扶残助残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依然需要全社会加倍努力。

今后5年是海沧全面加快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健康生态新城区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区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部署,以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为奋斗目标,以基本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和普通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海沧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四个定位”建设,争当“一体化、同城化”排头兵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基本权益,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列入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区残工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残疾人事业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格局。

3.统筹兼顾、服务发展。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政策优惠机制,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兼顾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特殊服务需求,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4.依法推进、科学发展。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海沧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率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1.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参与更加广泛。

2.构建比较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残疾人特殊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

3.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消除歧视,使广大残疾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尊严。

4.建立残疾预防体系,形成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工作机制,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5.残疾人组织更加健全,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广泛开展残疾人自强和扶残助残活动。

7.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三、“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任务

(一)社会保障

1.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与需求的生活补助、护理补助、社会保险补助、生活救助等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2.加大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力度,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

3.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低保边缘户等困难残疾人家庭给予特别保障。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

4.将住房困难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予以优先解决,残疾人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在评分体系中享受加分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

5.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将登记失业的残疾人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给予免费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吸纳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支持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定“超龄”残疾职工延期缴纳社会保险和趸缴补助办法,确保所有残疾职工退休后能够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

6.落实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政策。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养老金。为残疾人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

7.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托养和居家护理服务补助、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助、危房改造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等残疾人专项补助政策。制定落实残疾人生活用水、电、气费用及挂号费、诊疗费、交通费、泊车费,盲人、聋人手机短信、有线电视和宽带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8.逐步提高伤残军人保障待遇,做好伤残军人移交安置工作,保障伤残军人优先享受康复、就业、扶贫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二)康复

1.加快推进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指导、培训、辐射和服务作用。

2.加快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全面落实职能;100%的村(社区)设立残疾人康复活动站;制定民办康复机构准入标准和评估体系,鼓励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创办康复服务机构,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

3.完善和落实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提标扩面,分类救助,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免费的抢救性康复治疗;建立新生儿基本病种免费筛查、监测和残疾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早筛查、早干预。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为有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残疾人提供助行、助听、助明等康复服务。组织实施国家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及省、市配套实施项目,加大残疾人辅助器具差额配发种类和力度,使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辅助器具。建立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机构。

4.将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5.建立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工作机制,为精神病人康复和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教育

1.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残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继续完善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辅读班和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上门、社区教育、建立专门学校(班)等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扩大随班就读和辅读班规模,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接收残疾儿童的学校、幼儿园给予特殊教育补助。

3.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福利机构等实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4.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学生。将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纳入扫盲工作整体规划。

5.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继续实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辅读班职工特殊教育津贴制度。根据特殊教育实际需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标准予以核定普通中小附设特教辅读班编制。

6.完善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各项政策。

(四)就业

1.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和残疾人个体户的扶助政策、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奖励政策等。建立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制定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

2.完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开展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依托区“福乐家园”,依托3个街(镇)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提供技能训练、就业推介和通过组织庇护性简易劳动增加收入。培育种养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积极帮助失去土地的农村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3.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持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和在岗实训,努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满足失业登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举办全区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探索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和就业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4.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政府就业联动公共服务项目和就业督导工作范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帮助轻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定期举行就业推介会。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开通残疾人就业服务热线。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禁止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和违法雇用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公平的就业权利。

5.贯彻实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鼓励盲人参加国家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支持医疗机构录用有执业资格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扶持开办一批盲人按摩店。

(五)扶贫

1.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将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对象,帮助有劳动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优先享受政府扶贫开发和惠农政策,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政府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2.实施安居工程,对住房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新房建设、危房改造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

3.实施助学工程,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就学补助。

4.调动各种力量扶持残疾人脱贫。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各级干部、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

(六)托养

1.开展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的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清底数,以重度残疾人全面托养为目标,有计划推进实施。

2.出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居家安养补助政策,依托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和民办机构,建立健全以区级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镇(街)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重度残疾人托养和居家安养服务。

3.大力发展居家安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就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制定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对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和为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予以扶持、补贴。

(七)文化

1.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

2.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和残疾人文艺汇演等各种文化活动,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3.区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书籍。依托“福乐家园”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建立“福乐书屋”。

4.大力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

(八)体育

1.引导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

2.实施自强健身行动。推动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托社区健身活动场所,扶持建设“福乐健身站”。

3.建立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机制。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库,选送更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探索解决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和教育、就业等问题。

(九)无障碍环境

1.新建、改建、扩建设施要严格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加大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力度。对无障碍建设、改造项目进行补贴。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与管理。开展全国无障碍区创建工作。普及无障碍知识,加强宣传与推广。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2.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公共停车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可视设备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推广。推进在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提示、屏显字幕、视觉引导等系统。

(十)维权

1.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政协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区“六五”普法规划。

2.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实施法律救助行动,建立区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

3.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

(十一)残疾预防

1.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2.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加快制定并实施新生儿筛查及出生缺陷、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监测档案,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3.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婚前卫生指导、优生咨询和医学检查,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

4.严格执行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实施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建立残疾预防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动。

(十二)组织建设

1.建立完善区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助器具和托养等服务机构,确保区级残联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工作,提高办证率。

2.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镇(街道)、村(社区)配齐残疾人联络员,组织开展残疾人联络员培训。

3.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区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村(社区)成立残疾人协会,并落实工作经费;支持创办为残疾人服务的社团组织,加强对民间残疾人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支持。

4.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将残联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

5.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的作用。

6.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机制化。

7.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培育自强典型。

(十三)设施建设

1.建设覆盖全区持证残疾人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为残疾人享有社会保障和服务提供身份认证和基础信息,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数据。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发布残疾人政策信息、办事程序、责任部门和联系方式,为残疾人网上办事提供便利。

2.加强对残疾人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益性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和建设用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增强。

(十四)统计监测

1.加强基层业务台账工作,推行统计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应用。开展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将残疾人事业相关统计指标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

2.开展残疾人状况和数据监测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政策法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利用。

(十五)社会环境

1.宣传、文体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组织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好“全国助残日”、“ 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活动。

2.对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建立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监管制度。

3.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模式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社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切实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以制度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政府残工委进一步强化职责,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确保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二)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

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补助资金。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强化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实施

残工委及相关部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纳入社会事业发展统计内容,建立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监测报告制度,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统计调查,实施残疾人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加强对各类统计资源的综合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残疾人工作提供依据。对规划进行目标任务分解、评估和考核,促进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开展中期督查、期末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保证“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四)坚持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提高组织建设水平。积极创新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工作新理念和新制度,切实增强运用系统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管理残疾人工作实践的能力。不断创新专业服务方法,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在自身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逐步提升影响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安全员的岗位职责下一篇:项目部班组长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