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体会

2022-12-11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而《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涉及知识面广, 技术要求高, 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化高职高专教学改革[1]。我院临床教研室针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现就改革体会总结如下。

1 师资培训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在教学质量的控制过程中, 教师教学质量的控制最为重要, 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

1.1 道德素质培训

通过聘请院内外相关专家, 对教师进行医德培训,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将这种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对实验室的婴儿模型, 还是对见习中的患儿, 教师都应时刻体现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得体的仪态举止, 温和的语言, 周到的服务, 为学生树立榜样。如通过抚摸患儿, 为患儿盖被子、冲奶倒水等一些关爱患儿的细节, 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 而且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熟[2]。

1.2 教学技能培训

开设岗位培训课程, 如“怎样上好一堂课”、“授课的技巧”、“教案的书写”。有经验的中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传—帮—带”教学对子, 而且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开设示范公开课, 开展讲课比赛等形式, 提高各专业教师教学技能。

1.3 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临床医疗的进步, 而且随着医院专科化的逐渐细分, 儿科带教老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难以应付复杂的专科临床问题, 因此专业技能及各科交叉培训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医学分院每年利用暑假聘请医院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及实践技能操作熟练的实训老师对青年教师及实训老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3], 如儿科护理中难度较大的头皮静脉注射,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等。其他的如腰椎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也需要儿科带教老师及实训老师全面掌握。

1.4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4]

针对带教教师和实训老师的各项培训, 制定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对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及定期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是否贯穿人文素质培养、教学技能及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等。

2 学生的培养

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课程, 护理大专生已成为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生力军[5]。儿科护理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儿科护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我院对专科护生儿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儿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能独立应用护理程序对儿童实施整体护理, 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儿科护理人才。

2.2 确立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儿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将“应用型”, “专业型”, “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 具有高尚职业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 (2) 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 新技能的意识; (3) 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5) 能将儿科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对小儿常见病能实施整体护理, 并在整体护理中反映出护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康教育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3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训练

在儿科实践教学中, 我们构建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将实训内容划分为儿科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疾病的整体护理技能、小儿及家属的沟通技能三大模块。应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3.1 儿科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采用课堂讲解、演示、初步练习;课间开放实训室, 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加深记忆;实习前集中1~2周时间强化, 要求掌握儿科基本操作技能;按照《儿科护理操作流程与标准》逐项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视频、多媒体课件等[6], 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2.3.2 临床常见疾病的整体护理技能

要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堂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以典型病例为中心, 结合模拟病人、教学录像、典型病案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 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护理程序为主线, 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进行讲解, 突出以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间安排学生到医院儿科见习, 由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带教, 教学人员辅助教学, 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特长和临床护师的实践特长结合在一起, 互相弥补提高实践课的授课效果。

2.3.3 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融入小儿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引导学生端正服务态度, 对患儿充满同情、关爱, 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增强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 我们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进行的教学改革, 促进了高职护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意识和主动性, 使我院的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教学管理更为完善, 但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护理人员越来越高的需求。

摘要: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我医学分院对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在教师方面, 对儿护教师进行教学综合能力培训, 改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在学生的培养方面, 改变教学观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有针对性进行实验室建设, 要构建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方式与手段应体现目的性与多样性, 完善考核制度, 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涂明华.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

[2] 张静, 宪莹, 田杰, 等.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5:89-92.

[3] 段红梅, 王惠峰, 郝玉芳.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 2009, 23 (5C) :1400-1401.

[4] 王社芬, 邢菁.护理大专专业护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教学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 2003, 19 (9B) :72-73.

[5] 李秋, 冉素娟, 雷寒, 等.儿科临床实践性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6.

[6] 汪军英, 史丽荣, 樊海珊, 视频影像在《儿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12B) :3279-32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下一篇:新疆推进绿色金融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