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2022-05-0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展开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现状: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现状,高等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现状。并基于上述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教育改革受到政治形态的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受到制约,高校缺乏自主权,因此改革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理论和改革理论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契合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教育理论;改革理论;改革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以及大概方向,需要高等院校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思路制定,教育改革的最基础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成为更加优秀的社会栋梁。就高等教育改革理论而言希望可以将教育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让教育可以更加完善健全,并且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知识血液精华。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弊端是必然事件,一旦教育弊端被放大那么就会成为比较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性行为,比较浅显的弊端可能会得到改善与解决,但是如果弊端思想根深蒂固就很难实现改革。实行高等教育的改革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革措施实现高等教育的拓展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应当对已有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大学的教学任务以及目的等等进行反复研究和探讨,让高等院校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改革理论上讲,高等教育改革与所有改革一样,目的都是要了祛除原有生态系统中陈旧和不合理的因素,加入符合当前实践经验的新元素。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一直在不断调整变革,但是一些弊端仍然存在,当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发现这些旧疾。弊端本来是指那些少见的、违背常理的行为,但是一旦这种弊端頻繁的干扰到了正常的改革进程或者这些弊端本身已经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了一种常态,威胁就更加严重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弊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改革中已经被发现并且被纠正,另外一种是已经被接受,不再被视为偏离正轨的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育人的目标,现有的改革不彻底性意味着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目标,只有发现旧有系统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完全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鉴于以上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特点,在改革实践中应该注重改革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改变有可能是重复的、无用的,但是改革则必须是前进的上升,不断纠正错位的目标。在时间中还要把握好度,掌控好改的频率和步伐,在保证当前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情况下逐步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最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坚持独立性的原则,不断排除来自系统外因素的干扰,坚持高等教育的本质,弱化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干扰力度。

高等教育在改革落实中存在许多矛盾点,高等院校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在以后就业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但是这二者却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巨大的冲突。高等院校中的专业性学科较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把私人情感带到其中,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职业的重视和喜好,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高等院校内学院之间都是单独性的发展,而彼此之间的协作效果也不尽如意。不仅是学生,对高等院校而言也无法平衡处理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教育改革的内涵与精髓,不仅仅需要遵循改革的创新意识,更应当将高等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彻底去除让改革得到新的发展需求以及目标。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不能盲目前进应当做到适度发展,具体体现在改革的力度上以及改革的具体方面操作上等等,高等教育改革中必然会存在许多干扰因素,而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评判标准需要适当的缓解。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面向未来不断与各方博弈的过程,一时的阻碍不会影响大方向,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各方阻力的过程,失败的经验有时候比成功的经验更让人受益匪浅。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改革的方式和目标都要不断修正。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可以说已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改革怎样从宏观细化到微观,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由管理方式的改革向教学层面的改革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不断积淀独特的文化气质。蔡元培曾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不断锻造符合时代标准的人才新高度,建立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体系。

作者:李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篇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展开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现状: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现状,高等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现状。并基于上述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供给侧 放管服 评价体制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专家、学者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始终孜孜不倦。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6 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篇章的开启;第二阶段:1966-1976 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困顿与挫折时期;第三阶段:1976年至今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时期。经历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深入对该课题的论述,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持续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从而持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是一个大课题,很难用一篇简短的文章进行全方位描述。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特从如下几个方面描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

1.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现状

近年来,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尝试进行共给侧改革。高等教育共给侧改革的目的较为简单,即通过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以及去产能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增加优质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同时尽可能减少劣质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很多,从宏观角度审视,大致源于如下两个方面:(1)源于经济改革的策动;(2)源于自身改革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虽取得一定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优质高等教育产品的供给,但问题仍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其中最大的问题则来源于高等教育供给链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的政策链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1)资金支持力度长期不足;(2)政策落实不到位;(3)政策效率较低;(4)宏观调控及治理手段机械、单一;(5)部分政策与高等教育规律背离;(6)权力过于集中等。第二,社会的支持链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1)将一些存在的社会问题转嫁给高校;(2)对高校投入及捐赠热情较低;(3)未充分关注高校生态环境保护;(4)主体参与治理意识薄弱等。第三,供给链内部的关系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活动边界并不是非常清晰。在责权利方面也未充分做到具体与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混乱。

2.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现状

2017年,《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意见》主要对高等教育的如下八个方面重点提出要求:(1)监管优化服务;(2)内部治理;(3)经费使用;(4)薪酬分配制度;(5)教师职称评审机制;(6)进人用人环境;(7)编制及其岗位管理制度;(8)学科专业设置机制。与此同时还提出,应稳步讲高校的自主办学权进行下放,将高校的办学权下放给高校与地方政府。此项改革也被称之为高等教育的“放管服”改革。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目的极为简单,主要是为了切实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高等教育。在笔者看来,“放管服”中的“放”是指简政放权,“管”指放管结合,“服”指优化服务。高等教育此项改革的推进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不可避免会遭遇如下困境:第一,“放管服”改革推进的认知困境。具体表现为:(1)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冲突;(2)“碎片化”与整体性的冲突;(3)数量、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冲突。第二,“放管服”改革推进的实施困境。具体表现为:(1)高等教育简政放权面临的问题。诸如,缺乏统一标准的放权口径;放权的范围不一致,下放力度呈递减趋势;放权难以有效承接,呈现不接“地气”的样态;放权一直在“回收”与“下放”之间反复徘徊。(2)高等教育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高等教育服务意识不强;高等教育服务职能泛化;高等教育服务机制缺失。第三,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的机制困境。具体表现为:“放管服”政策供给“太快”;“放管服”改革政策供给“太多”;“放管服”改革政策供给“太乱”。

3.高等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现状

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必须在高等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方面深下功夫,这一点毋庸置疑。事实上,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已经开始对高等教育展开评价,高等教育评价体制的建立与改革业已拥有30多年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评价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与进步。如今,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如下:(1)国际评价;(2)非政府组织评价;(3)院系评价;(4)学校评价;(5)政府评价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制改革主要呈现出如下典型特点: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评价主体间的责任界限明显;第三,非政府组织评价机构的建立。虽然如此,不容忽视的是:在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组织和政府间存在显著从属关系。很多情况下,政府会或多或少对评价组织的工作进行干预。此种情况的存在,很难让高等教育评价切实体现出公正、客观、全面的特性。从长远来看,此种情况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

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论述中提及到的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1.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特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第一,做好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链”改革。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府应对自身 “掌舵”职能进一步明确,积极树立良好的政府“掌舵”形象;(2)通过分权和共治,稳步落实高校办学的自主权;(3)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效率以及質量予以充分重视;(4)积极构建新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第二,做好高校为主导的“服务链”改革。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综合改革;(2)结构调整;(3)质量提升;(4)内部治理。第三,做好以社会为主导的“支持链”改革。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行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2)新闻媒介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功能;(3)第三部门积极造势献策。除此之外,还应切实做好以法制为基础的“供给链”关系改革。只要能切实做好上述几个方面,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未来定然可取得更好发展,取得的改革成效也会愈发显著。

2.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促进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第一,强化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自我改革。应切实杜绝“一放了之,一放就乱”不良现象的出现。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1)强化对高等教育简政放权后的监管意识;(2)丰富和完善权力监管体制,改变行政监管方式;(3)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第二,推进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管理手段创新。应切实推进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法治建设,营造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相适应的法治环境,预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切实做好和推动高等教育“放管服”的“互联网 + ”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放管服”“生态化”改革。第三,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和高校系统内部不同部门的协同治理,需要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督导评估机制。只要能切实做好上述几点,我国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未来发展定然可取得理想成效。

3.高等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发展,在未来我国需要切实构建“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评价新机制。具体评价包括:第一,学校自评。高校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校专家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总结学校发展的有益经验,发现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第二,院系评价。众所周知,高校拥有很多不同的院系,且各院系的办学特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学校自评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各院系针对本院系的办学情况实施自评。进而将院系评价和学校自评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显高校的真实办学情况。第三,专业认证。政府应积极鼓励构建专业认证机构,为高等教育提供评价服务。专业认证机构并不从属于任何部门,仅从一种专业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是客观的,也是公正的。第四,国际评价。我国高等教育应积极融入国际评价组织,采取国际间高校相互评价的方式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评价。第五,政府评价。政府在未来的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不应干预其它组织或机构的评价,仅做到从自身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即可。待“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评价新机制真正得以构建完成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效。但问题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更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未来我们应不断改革与发展,争取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早日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标杆。

参考文献:

[1]李硕豪,陶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回顾与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7(03):1-9.

[2]武毅英,童顺平.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链条与思路[J].江苏高教,2017(04):1-6.

[3]刘冬冬,闫晓丹.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内涵逻辑、困境分析及消解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17(09):20-27.

[4]朱亚梅.浅析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 2014(15):45.

[5]彭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2):67.

[6]何海霞.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08):89-92.

[7]唐春燕.論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 继续教育研究, 2007(01):56-61.

作者简介:王佳(1981.5-),女,汉族,籍贯:沈阳,职称:无,研究方向:无 ,学历:硕士,任职于: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作者:王佳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篇3: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教育改革受到政治形态的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受到制约,高校缺乏自主权,因此改革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契合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 改革理论 改革

为了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以及大概方向需要高等院校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思路制定,教育改革的最基础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成为更加优秀的社会栋梁。高等教育改革理论而言希望可以将教育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让教育可以更加完善健全,并且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知识血液精华,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弊端是必然事件,一旦教育弊端被放大那么就会成为比较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性行为,比较浅显的弊端可能会得到改善与解决,但是如果弊端思想被根深蒂固就很难实现改革,实行高等教育的改革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革措施实现高等教育的拓展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应当对已有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大学的教学任务以及目的等等进行反复研究和探讨,让高等院校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来发展。

从改革理论上讲,高等教育改革与所有改革一样,目的都是要祛除原有生态系统中陈旧和不合理的因素,加入符合当前实践经验的新元素。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一直在不断调整变革,但是一些弊端仍然存在,当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发现这些旧疾。弊端本来是指那些少见的、违背常理的行为,但是一旦这种弊端频繁的干扰到了正常的改革进程或者这些弊端本身已经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了一种常态,威胁就更加严重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弊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改革中已经被发现并且被纠正,另外一种是已经被接受,不再被视为偏离正轨的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育人的目标,现有的改革不彻底性意味着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目标,只有发现旧有系统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完全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鉴于以上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特点,在改革实践中应该注重改革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改变有可能是重复的、无用的,但是改革则必须是前进的上升,不断纠正错位的目标。在时间中还要把握好度,掌控好改的频率和步伐,在保证当前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情况下逐步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最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坚持独立性的原则,不断排除来自系统外因素的干扰,坚持高等教育的本质,弱化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干扰力度。

高等教育在改革落实中存在许多矛盾点,高等院校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在以后就业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但是这二者却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巨大的冲突,高等院校中的专业性学科较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带入私人情感到其中,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职业的重视和喜好,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高等院校内学院之间都是单独性的发展,而彼此之间的协作效果也不尽如意。不仅是学生对高等院校而言也无法平衡处理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教育改革的内涵与精髓,不仅仅需要遵循改革的创新意识更应当将高等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彻底去除让改革得到新的发展需求以及目标,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不能盲目前进应当做到适度发展,具体体现在改革的力度上以及改革的具体方面操作上等等,高等教育改革中必然会存在许多干扰因素,而高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评判标准需要适当的缓解。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面向未来不断与各方博弈的过程,一时的阻碍不会影响大方向,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各方阻力的过程,失败的经验有时候比成功的经验更让人受益匪浅。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改革的方式和目标都要不断修正。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可以说已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改革怎样从宏观细化到微观,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由管理方式的改革向教学层面的改革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不断积淀独特的文化气质,蔡元培曾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不断锻造符合时代标准的人才新高度, 建立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廷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

[2]谈松华.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3]赵俊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六十年的历程与经验[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0)

[4]陈学飞,展立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08)

作者简介:

李妍(1984年3月-), 女,山西临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作者:李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经济竞争研究论文下一篇:上市公司融资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