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床旁干预护理论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产科床旁干预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的价值。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乳头疼痛率、产后恢复状况、护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产科床旁干预护理论文 篇1: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产妇为对象,入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增加母婴床旁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技巧,还能够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借鉴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常规护理;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护理服务的不断优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护理模式实现了对产妇和新生儿全面而优质护理的目标。本研究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试图为婴儿、产妇及家庭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现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如下回顾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76例产妇为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知情并同意,且符合相关入组标准。对照组38例产妇中,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7.15±1.13)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顺产27例,剖宫产11例;观察组38例产妇中,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16±2.01)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14例,顺产25例,剖宫产13例,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38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了健康宣教、产妇护理、婴儿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1.2.2观察组38例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执业技能与素养,使护理人员的行为与要求相符。妇产科还应围绕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效果。第二,护理人员需定期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了产前指导、产程指导、产后指导以及婴儿护理等,提高产妇和婴儿的舒适感。在床旁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产妇和婴儿为中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实现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第三,优化护理环节,确保产妇获得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护理时,应充分征求和询问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并及时为新生儿做好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等工作,并在产后叮嘱产妇做好自我保洁工作,为其提供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在床旁为产妇进行细节化的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要制定区别化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指导,为产妇提供适合的护理干预。第四,严密监测新生儿体征变化,查看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坚持母婴同室,增进产妇和新生儿的情感,并在产后2天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沐浴和抚触操作,做好相关示范,每日做好床旁健康宣教,使其掌握新生儿基本的護理技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掌握护理技能情况对比,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产妇对健康宣教、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情感支持以及总评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对产科护理来说,常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护理的需要,需结合实际需求做出适当改进,近年来,妇产科临床多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来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了妇产科护理的更全面、更优质、更规范的目标,应用效果显著,使产妇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还显著提高了产妇和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冉莉

产科床旁干预护理论文 篇2:

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的价值。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乳头疼痛率、产后恢复状况、护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乳头疼痛率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水平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恢复状况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恢复状况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效果显著,是能够提高喂养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文献标识码]A.

分娩属于女性正常生理过程,许多产妇会因为分娩疼痛等情况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使得产程时间延长,再加上初产妇缺少分娩经验,所以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利于产妇恢复。母婴同室理念对新生儿健康成长以及产妇预后有着积极作用,但部分产妇及产妇家属缺乏足够的护理重视度,容易出现喂养损害,从而威胁母婴健康与生活质量,所以给予产妇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初产妇,以此为基础来对该护理模式展开探讨,其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初产妇,共75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其中常规组初产妇年龄为(28.25±1.57)岁;观察组初产妇年龄为(28.63±1.42)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足月妊娠;(2)头位单胎;(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者;(2)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产妇常规护理,产后2h内将产妇送至病房,同时给予产妇休息、清洁以及按摩等护理,婴儿早吸吮后,将其送至新生儿室,由护理人员统一对婴儿进行抚触、洗浴以及换尿布等护理,同时在治疗室中给予婴儿预防接种;护理人员需每日抱新生儿与病房母亲接触,但家属不参与护理;产后第2天,对产妇展开健康宣教,其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护理方法、产后保健等,但护理人员不监督产妇执行;产后第3天,如果母婴情况正常,则给予产妇产后复查、避孕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

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观察组产妇,其方法如下。(1)母婴同室。明确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健康情况,并核对产妇各项信息,之后在产妇床旁新生儿车内放置新生儿,之后给予产妇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与卫生护理。(2)健康宣教。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24h同室,护理人员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示范性操作与细致讲解,然后让产妇利用专用的床旁护理车实施新生儿护理工作,并给予产妇一对一的指导,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指导产妇入耳抚摸以及头部护理等基础措施。健康宣教过程中,需要耐心为产妇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给予產妇足够的肯定与支持,并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心理情况,针对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使得产妇保持良好心态接受干预[2]。分娩2h属于产后出血高发期,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重视产后2h护理服务,密切检测产妇恶心、眩晕、呕吐等临床症状,并关注产妇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汇报医师,然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3)产后第1天。对新生儿的吸吮姿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产妇的错误姿势进行纠正,同时为新生儿沐浴,在沐浴过程中需要观察新生儿的情绪以及脸色,然后对节奏与力度进行适当调整。护理人员需要保证产妇在产后第1天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同时学会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4)产后第2天。加强床旁沐浴和抚触指导,详细讲解并发症防范方法与新生儿沐浴、抚摸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同时对产妇泌乳情况进行明确,并对新生儿听力情况进行检查[3]。由产妇及家属开始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床旁护理车上操作,注意打开保暖设置,及时更换一次性用品。新生儿预防接种等操作由护士在床旁操作。(5)产后第3天。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皮肤与臀部护理,并交代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症状与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水平得分、产妇泌乳状况、心理状态、产后恢复、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2)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仅用纯母乳进行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饮料与食物。(3)乳头疼痛率。采用疼痛强度量表(NRS)[4]对其进行评估。(4)护理水平得分。采取100分制,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5)产妇泌乳状况。包括泌乳频率、初次泌乳时间。(6)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5]进行评估,分数高则差,分数低则优。选择PSS知觉压力量表对产妇自觉压力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分数高则差,分数低则优。采取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来测量产妇对自己养育子女行为的效能感与满意度,总分为17~102分,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客观支持(总分为22分)、主观支持(总分为32分)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为12分)进行评价,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7)产后恢复。包括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离床活动时间。(8)生活质量评分。采取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量表[6]来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低则差,分数高则优。(9)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产后抑郁、急性乳腺炎等。(10)护理满意度。使用100分制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产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分别采用及t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乳头疼痛率比较

常规组产妇产后1周乳头疼痛率为12例(32.43%)、产后2周疼痛率为11例(29.72%)、产后4周疼痛率为8例(21.62%);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乳头疼痛率为4例(10.52%)、产后2周疼痛率为2例(5.26%)、产后4周疼痛率为1例(2.63%),观察组产妇乳头疼痛率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

2.3两组产妇护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水平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见表2。

2.4两组产妇产后恢复状况比较

常规组产妇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2.79±3.32)h、离床活动时间(20.35±2.65)h;观察组产妇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8.06±3.22)h、离床活动时间(14.36±2.33)h。观察组产妇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

2.5两组产妇泌乳状况比较

常规组产妇泌乳频率为(2.87±0.22)次/d,初次泌乳时间为(10.41±2.18)h;观察组产妇泌乳频率为(3.64±0.23)次/d,初次泌乳时间为(7.63±1.04)h。观察组产妇泌乳频率高于常规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

2.6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产妇知觉压力评分为(12.09±2.54)分,育儿胜任感评分为(74.83±2.34)分,效能总分为(37.98±3.53)分,满意度总分为(39.22±3.8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6.01±3.69)分,客观支持总分为(11.67±2.98)分,主观支持总分为(26.92±3.02)分,对支持利用度总分为(7.94±2.44)分;常规组产妇知觉压力评分为(17.85±2.91)分,育儿胜任感评分为(68.52±2.74)分,效能总分为(39.85±2.35)分,满意度总分为(34.25±2.2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2.24±2.85)分,客观支持总分为(9.14±2.72)分,主观支持总分为(25.15±2.38)分,对支持利用度总分为(7.62±2.28)分。两组产妇在知觉压力、育儿胜任、效能感、满意度、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有差异,与常规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较低(P<0.05),见表3。

2.7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有差异,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更高(P<0.05),见表4。

2.8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8/37);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38),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产妇(χ2=6.401,P<0.05)。

2.9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产妇非常满意7例、满意18例、一般8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67.57%;观察组产妇非常满意13例、满意20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86.84%。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3,P<0.05)。

3讨论

在产科护理中,产后母婴护理属于难点所在,会对新生儿健康发育产生影响[7]。产后护理不仅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同时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在常规护理操作中,产妇与婴儿有着比较长的分离时间,所以不利于早期母乳喂养以及母婴感情的建立,同时常规护理的护理重心是讲解理论知识,无法确保产妇能够正确掌握护理技能。多数初产妇都缺少照料新生儿的经验,所以母婴床旁护理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风险[8]。母婴床旁护理是指产妇围产期内给予母婴同室护理,从而持续性的为母婴提供服务,使得产妇以及产妇家属能够承担婴儿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初为人母的焦虑与不安,有助于产妇更加勇敢的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9]。“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容易诱发交叉感染,而母婴床旁护理是能够降低感染分析,有助于减低产科出错率,从而使得医务人员的精神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进而能够更人性化的为产妇提高护理服务[10]。母婴床旁护理的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抚触,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护理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后,产妇离院后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为婴儿提高持续、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服务。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乳头疼痛率、护理水平、产后恢复状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P<0.05)。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早吸吮、母乳喂养,是能够对新生儿的神经功能发育有加快作用,并极大的改善产妇肠道功能,对新生儿免疫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进而能够将感染等不良风险降低[11]。除此之外,母乳喂养以及早吸吮是能够加快产妇产后恢复,同时抚触等措施能够降低产妇黄疸等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有重要作用[12]。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是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护理质量,同时能够降低产妇不良情绪与不良事件,并且能够加快产妇产后恢复,对产妇生活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产妇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将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彩云,邓慧冰,黄菊,罗迪.母婴床旁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145-147.

[2]贾莉.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70-172.

[3]张颖莉,马倩.产前护理教育联合产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泌乳功能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84-186.

[4]罗彬.母婴床旁护理联合亲情化干预对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和新生儿照护技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27):3661-3663.

[5]马过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8):149-150.

[6]陈星红,张远.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心理情绪和产妇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3):178-180.

[7]程海燕,张丽.母婴床旁联合移动学习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7):186-187.

[8]李玲.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饮食科学,2019(12):273-274.

[9]钟金慧,邓秋艳,许爱娣,巫庚足,谭淑明,李桂宝,杨淑妙.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137-140.

[10]王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服务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40(2):109-111.

[11]陳鲸西,马玉燕,章朋,王晓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层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38-42.

[12]韩蓉,柴嘉,张小艳.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5):819-820.

(收稿日期:2021-08-19)

作者:张海颜 麦美红 李敏婷

产科床旁干预护理论文 篇3: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

[摘要] 目的 探索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300对母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 实验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可以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母婴; 综合护理干预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产妇住院期间母婴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它的实施可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父母亲角色适应,保障母乳喂养,加强母婴情感交流,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体现了产科服务的人文关怀[1]。我院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1~至2012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母婴300对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50对,两组患者在年龄、婴儿性别等方面做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如新生儿沐浴、抚触、喂养指导以及其他常见问题,责任护士讲述和操作演示的同时, 鼓励父母参与操作,及时给予指导;有计划、阶段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预防接种、产后康复、产后避孕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新生儿在专属沐浴室的护理、集中进行健康教育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比较产妇出院时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①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根据产妇自己的感受按能和否两个等级进行选择;②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观察评价而得出掌握和未掌握;③产妇和家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对角色适应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见表1。实验组即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对初产妇来说,产褥期既要经历身体功能的恢复,又要适应母亲这一角色,复杂的身心变化常可导致她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做母亲的角色[2]。另外初产妇往往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开展床旁护理可使初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变,有效减少焦虑不安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顺利平稳地度过产后生理波动期[3];开展床旁护理顺应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通过责任护士现场示范新生儿护理技能,使产妇及家属学会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消毒等护理知识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产妇逐步适应了母亲的角色,建立起自信心,增强了照顾孩子的责任感。母乳喂养、抚触、沐浴等护理过程促进了母婴互动交流,有利于建立感情,增进亲子关系[4]。避免了由于母婴分离而导致的护患沟通不顺畅,护理连续性中断,不能充分体现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服务[5]。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和家属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其理论基础是“知、信、行”理论和健康信念理论[6]。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采用集中宣教,新生儿在专属沐浴室护理,母亲脱离实际操作,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母婴床旁护理是一对一,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方式,循序渐进、不断重复,由于有责任护士在现场操作,不但可以示范、讲解、指导、而且可以及时反馈、评价、改进,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记忆和理解。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产妇及家属的面前实施护理,只有动作熟练规范,减少差错,才能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与满意,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促使护士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练习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传统的护理把母婴分开护理,导致护患沟通隔阂,护理连续性中断,缺乏人文关怀,不能满足产妇和家属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隐私权等要求。母婴床旁护理则顺应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护理工作公开透明,消除了产妇和家属的不安,床旁护理加强了护患沟通,减少了护患纠纷,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 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M]. 青岛:青岛卫生出版社,2010:6.

[2] 胡晓斐,胡永梅,等. Roy 适应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 鄂州大学学报,2010,45(12):1099.

[3] 胡德英,方鹏骞,刘义兰,等. 医院护理柔性管理模式的构建及政策[J]. 护理研究,2010,24(9C):2510-2511.

[4] 刘丽琴,黄伶智. 100 例母婴床旁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9):2413-2414.

[5] 余康民. 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 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6] 孙娟,曹松梅.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7]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 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收稿日期:2012-12-05)

作者:文贵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卫星跟踪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水土保持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