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益共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探索

2022-09-13

1 缘由

农村文化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 如何破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不接地气等问题摆在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特别是公共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的提出, 让我们深切感觉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有效性的不足。2012年, 我们对全市的农村文化示范户进行了梳理, 选择了文化底蕴相对丰厚和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蒋堂文化大院”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与多元化的探索和试点,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运作模式, 借助社会力量、采取公益性和营利性相结合的“营益共赢”模式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格的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 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2 探索

文化大院的经营者是农民个体户陈纪祥。他从事过很多职业, 但每个职业都与文化有关。在陈纪祥看来,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需求, 搞文化经营只要能做到不亏本就可以了, 正是基于这一朴实的想法, 陈纪祥在这20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文化”两个字。2010年, 他在他所生活的蒋堂集镇中心找到一处1800平方米闲置厂房, 为此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筹集100多万元资金买下院子, 成立了金华市祥鸽农业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 为农民养殖信鸽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对文化的热爱, 2011年4月, 他又筹资20万元创办了婺城区第一个文化大院, 推出了首个文化服务项目“百姓舞台”, 用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周边的青年朋友跳交谊舞。随后, 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羽毛球、桌球等文体服务项目也逐渐进入了他的经营范围。2012年, 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20万元, 由业主筹资60万元, 对其现有的经营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进行了提升改造, 增加“百姓课堂”“科普电影”“宣传长廊”“练歌房”等项目;改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球室”环境;更新“室内乒乓球、桌球”“百姓舞台”“健身广场”设备器材等, 初步形成了营益互促、协调发展的经营性有偿服务项目、公益性免费服务项目和政府性公益服务项目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体。目前, 公益性免费开放项目主要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艺培训、科教视频播放以及乒乓球、羽毛球、桌球等, 经营性有偿服务项目主要有文化茶座、百姓舞台、卡拉OK、影像制作等, 政府性公益服务项目主要有“党员干部远教广场”“农民信箱联络站”“农业信息服务合作社”“青年创业服务站”“春泥计划”活动中心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部”等。文化大院的更新改造, 为当地百姓和外来务工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实惠、更优化的文化服务平台, 有效弥补了政府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不足, 基本解决了当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 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模式。

3 成果

提升后的蒋堂文化大院, 经过近2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益性免费文化服务, 集聚了人气, 提高了文化大院的影响力。2年来, 文化示范户陈纪祥利用文化大院这一新型服务平台, 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为当地群众和附近300多家企业的外来民工提供多层次、多样式的公益文化服务, 聚集了较高的人气, 为其经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日免费开放的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 拥有藏书7000册、报刊30种、影像光盘598种、电脑10台, 已外借书籍1200多册次, 电子查阅1710人次。免费的乒乓球和桌球活动室已接待球类爱好者1000余人次。远教广场提供露天娱乐健身、播放健身视频教程等服务, 受众达15000余人次。同时,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公益性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先后举办电脑使用、信息服务知识培训10次, 农村种养业技术及社会职业技能培训15次, 老年太极拳、妇女形体塑造、交际礼仪、交际舞方面培训30次, 农民骨干文艺创作、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婺剧演唱知识、声乐知识培训22次。先后举办“蒋堂镇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会”“蒋堂镇2013年百姓好声音选拔赛”“欢乐金华才艺大赛蒋堂赛区选拔赛”等文艺活动15次。这些公益性活动的开展, 为文化大院赚足了人气,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陈纪祥先后被评为婺城区文化示范户、婺城区“农村文化耕耘奖”、金华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金华本市级“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获得者、浙江省文化示范户、第二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等荣誉称号。农村文化示范户所产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也为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气象。通过文化示范户, 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参与唱歌、看电影、学习文化、农技知识等活动, 农村日常文化生活丰富了, 聚众赌博、吵架闹事、封建迷信等现象少了, 提振了社会风气, 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

二是经营性低价有偿服务, 补经费不足, 反哺了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茶座、百姓舞台、卡拉OK、影像制作是其经营性有偿服务项目, 在与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融合前, 由于其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前来消费的人并不多。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低门槛的消费, 吸引了周边年轻人的广泛参与, 文化大院开设的舞厅、茶座、练歌房, 以群众性、低门槛消费为宗旨, 每天有活动, 只收取2~3元/人茶水费, 新增开放3个月来的卡拉OK厅和练歌房, 通过“卡拉OK大家唱”“蒋堂百姓好声音选拔赛”等活动, 已接待音乐爱好者3000多人次。夜夜开放的百姓舞台和文化茶座, 提供品茶休闲、音乐欣赏、舞蹈活动、健身交友的服务内容, 共已接纳服务5万余人次。舞厅和歌厅为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者交友、交流提供了平台, 得到了外来务工者的广泛好评。同时, 其影像拍摄制作业务也不断增加, 先后为当地和周边乡镇以及区、市级一些部门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成就展示等现场摄像120场, 制作光碟400余张。人气的注入, 增加了文化大院的经济收入, 也为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三是“营益共赢”的模式, 拓宽了服务范围, 提高了文化大院发展后劲。由于“春泥计划”“阳光工程”“文化低保”等政府免费文化项目的融入, 开拓了经营视野, 拓展了经营渠道。“蒋堂文化大院”在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 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拓展有偿个性化服务项目, 比如开设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班, 为那些放学后无人管、需要课程辅导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开设学生书法绘画培训班, 为农村儿童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同时根据当地企业多, 外来务工者多的特点, 他把触角伸到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把文化大院办成了“企业职工之家”, 由企业为每位职工缴纳会费, 职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大院免费参加任何活动。服务范围的拓宽, 服务对象的扩大, 为大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4 思考

“蒋堂文化大院”的管理和服务方式, 既不同于文化馆 (站) 纯公益的公共服务, 也有别于纯赢利性的文化企业, 它是公益性的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经营性的低价位有偿服务项目的有机融合, 以有偿服务获取资金来弥补免费服务的资金缺口, 形成一种良性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一是公益性放在首位是文化大院赖以生存的基础。蒋堂文化大院的成功得益于经营者“群众文化为群众, 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理念。陈纪祥始终把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放在首位, 对当地村民、周边外来民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内容和服务使受众涵盖老、中、青各个阶层,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基本需求, 政府惠民服务的优越性借助文化大院得以落实。也正是这种公益性的性质, 让文化大院形成了良好的知名度,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吸引了人气, 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是经营资金的反哺是文化大院持续发展的保障。蒋堂文化大院的成功更得益于经营者对文化的认同、对文化的自觉, 他正确处理了公益性文化服务和经营性文化项目的关系, 看到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作用。一方面, 他依托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 使服务内容、设备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取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他主动走向市场, 拓宽服务渠道, 提供个性化服务, 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同时把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筹集的资金反哺到公益性文化活动中来, 保证了文化大院的持续发展。

三是“营益共赢”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模式。公共文化的主要提供者是政府, 但是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随着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吸引社会力量, 运用市场手段, 让社会力量在公益性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蒋堂文化大院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探索的成果, 是个人与政府共享社会资源、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难得典型和社会办文化的良好实践。对探索政府与文化示范户有机结合,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构建扎根基层、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公共文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现实示范意义。

摘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公共文化的一大课题, 蒋堂文化大院采取公益性和营利性相结合的“营益共赢”模式, 在发挥文化示范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共赢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下一篇:关于修井作业日常管理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