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路径分析

2022-09-11

1 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通过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事务处理程序所营造的一个较为良好而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其涉及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需要企业内部各业务层及管理层不同行政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合作, 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和内部审计相关单位的工作范畴。其次, 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不只是局限于已经发生的事情, 更是基于对现阶段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潜在风险的具体、全面分析而得出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方面。相较于已经发生的财务及管理问题与呈现出的现实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更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预判与其应急处理方案。此外,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 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业务的有效载体, 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与内涵

2.1 内部控制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以经营预期以及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 以为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为基本要求, 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风险、维持企业内部的正常管理、保证会计资料以及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制定的控制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风险的一整套方法。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诞生于企业日常运营错误检查与纠正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且其相关的理念及控制方法正逐渐扎根于企业日常管理运营中的各个方面。现阶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为企业的经营预期提供基本保障。针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定位, 企业都会制定独特的经营预期。为了达到经营的基本预期, 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以对企业资源和任务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

(2) 保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企业在制定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时, 首先要保证的是其对违法违规管理行为的检查有效性, 在保障企业自身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有效控制日常管理与运营的规范性与合法性。

(3) 有效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是基于资源有限的这一宏观经济背景的。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发掘以及对内部已有的人力、物力的科学利用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营预期。因此, 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企业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这一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内部资源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与损害。

(4) 保证传达信息的质量与效率。在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之后,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以下达具体经营管理的指令与政策。这也是企业进行高效的日常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必要保证。

3 内部控制优化新路径

3.1 深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结构的稳定以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关规定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并构建相互制约、监督与合作的基本组织架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内部应依据自身的发展现状与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与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控制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企业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 令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效果, 并从源头上把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其次, 企业要遵循并逐步完善董事会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中明确董事的职责与权力, 使董事会与企业直接管理层之间的平衡机制正常运行。最后, 企业要安排业务技能熟练、对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以及具有一定会计素养的专职人员承担监事会的工作, 充分发挥其对企业财务、日常运营状况以及管理的监督纠正作用。

上市企业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较为合理的内部控制准则是其实现会计信息公开监督的必要基础。只有当所有者、管理者与工作职员能够有效进行相互的监督和交流时, 上市企业的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3.2 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管理

基于我国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信用管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管理对策。第一,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 安排专职人员组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部门, 以此维护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相关工作的独立性。信用管理的独立性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相对公平性与客观性, 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 企业应该营造相对宽松的信用管理工作氛围, 并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给予企业员工足够的关于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的尝试机会, 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第二, 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在进行交易前对相应顾客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以有效控制企业日常运营与交易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具体工作中,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具体地了解客户的信用背景, 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工作机制并进行详细记录与数据存档, 并依据客户交易与信用等情况进行分类存储, 以便后期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发掘多方面的客户信用信息的渠道, 并充分激发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潜力, 以确保获得客户信息的全面性与真实性。第三, 企业管理以及相关业务人员应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应收账款是指销售方在给出货物后并没有收到相应货款而产生的账款, 其是企业的债券性资产的一部分, 并具有极大的坏账风险, 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 企业应重点关注资金数额巨大的交易, 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针对不同现实状况采取适合的处理方法, 降低坏账的比例, 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3.3 健全内部审计委员会管理架构

现阶段,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企业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管理架构, 其财务审计部门行政等级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水平, 并由总经理直接或间接领导, 因此其只能行使较为有限的对内部财务与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缺乏足够的部门行政独立性, 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内部控制与监管作用。基于这一体制, 在日常工作与企业运营过程中, 审计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很容易受到高层领导、人情世故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就此而言, 企业完善其内部的审计委员会管理模式与架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此外, 企业的监事会也应积极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 并及时反馈内部审计的检查结果。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在于在保证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 尽可能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并最大程度发掘企业运行管理中隐藏的漏洞。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通过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事务处理程序所营造的一个较为良好而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随着企业日常运营错误检查与纠正的需要而产生。现阶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为企业的经营预期提供基本保障, 保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 有效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 保证传达信息的质量与效率等等。针对我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常见的现实问题, 本文列举了深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管理、健全内部审计委员会管理架构策以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新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 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升入, 大型跨国企业经济结构以及管理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近些年, 诸多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财务丑闻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对于企业的稳定生存与长远发展, 以及世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有效加强企业的财务及其权利监管, 世界各个国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法案与政策。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出发, 结合现今大型企业发展现状, 具体阐述了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以期为国内外上市企业的内部模式优化与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经济全球化,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鲁海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最优化的实现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8 (4) .

[2] 吴博.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7 (20) .

[3] 冯卫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ArcGISEngine的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研究下一篇: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其扶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