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2022-12-23

第一篇: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句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辨别

一.比喻句: 1.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如: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这句话中把雨来比作小泥鳅。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像”,本体是“雨来”,喻体是“小泥鳅”。

3.常用的表示比喻的词有:好像、仿佛、似的、好似、宛如、如、像、一般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二.拟人句

1.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2.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2);不能出现比喻词

(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写人的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不难看出,比喻句和拟人句有相似之处,当把一种物比作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认为拟人句了。如: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多像梳着长发的少女啊!这里是把“柳树”比喻成了“梳着长发的少女”,而有的同学一看到有“少女”,就误认为拟人句了。其实拟人句应不出现人物名称。上面的句子如改成“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正在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呢!”句中没有了“少女”一词,但从“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可以看出,这是把柳树当作人来写了,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大草坪的假山旁,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比喻),多精神!而那些头上扎着红头巾,身上穿着绿裙子的一串红围着金鱼池,跳起了欢乐的集体舞(拟人)。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拟人)

一只只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速之客——蛐蛐儿,像一位位绅士舞动长须在树下、草丛、花间歌唱(比喻)…… 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最近经常生病。(拟人) 今天天气很冷,小树也在寒风中乱抖。(拟人)

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拟人)

秋天来了,田野里是另一番景象。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灿灿的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有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乡”——秋;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秋来了,还不好意思低着头呢!(拟人) 拟人: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 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17、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0、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24. 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 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25. 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27.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8.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9.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30.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1.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3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3.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4.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比喻句:

1.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3.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4.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6.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7.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8.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1)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拟人句)

(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比喻句)

(3)落叶随着风翩翩起舞。(拟人句)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比喻句) (5)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拟人句) (6) 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拟人句) (7).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比喻句) (8)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拟人句) (9)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比喻句) (10)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拟人句) (11)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拟人句)

(12)暴风雨来到的时候,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感觉有争议也像拟人句也像比喻句)

(12)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比喻句)

(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拟人句) (1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拟人句) (15)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拟人句) (16)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拟人句) (17)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比喻句) (18)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拟人句) (19)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句)

(2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句)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例句:

第二篇: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范文)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 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第三篇: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

在句子训练中,学生完成将句子改成拟人句,比如,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往往会把句子改成比喻句,把小鱼说成好像是“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改成了比喻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正确辨析这两种句型的方法,防止学生在学习应用时发生混淆。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其二,(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其三,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句子上来。学生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改成“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或“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游泳运动员”。很显然 “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好像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小鱼的比喻(明喻)。用上述比喻和拟人的三点区别来审视,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符合比喻的条件,而没有哪一点符合构成拟人的条件。因此这无疑是比喻句了。

当然,在一句句子中也不能排除有两种修辞手法,既是比喻又有拟人手法,如:“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古井像温情的母亲,用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如果只是让学生用是否有类似“像”、“好像”、“仿佛”、“宛如”来辨识比喻句和拟人句也是欠妥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运用比喻还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差生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第四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什么叫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 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A ,表示同类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B,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C,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D,表示联想,想象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E,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甲和乙要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练习:

1下列各句中有一句属非比喻句,这句是( ) A.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B.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C.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D.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答案 c

2 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 A. 一座又一座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 B. 长虹飞架遍京华。

C. 土桥„„一排排露出了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白色缺口。 D. 赛纳河如一条美丽的带。

解答: 选C。

3 判断是比喻还是非比喻

a 塑像塑得很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凝视~~~~走近去,你仿佛会听见她们说笑的声音。

不是。是表想像。

b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是。表同类比较。 c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不是。表想象。

d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不是。同类相比。

e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是。群众——是——铜墙铁壁,暗喻。

f我们的城市是一座海滨城市。

不是。表判断。

g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

不是。表想像。

h一个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不是。表想像。

i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

是。(样子)---仿佛---鸭,明喻。

j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是。眼光---像----刀,明喻。

k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是。包——仿佛——婴儿,明喻。

l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是。(样子)——成——“八”字,暗喻。 m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不是。表猜测。

n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是里祝寿时的馒头。

是。两边的丛冢——宛然——馒头,明喻。

o华大妈化过纸,呆呆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

不是。表猜测。

p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不是。表猜测。

q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不是。表猜测。

第五篇:引述句与转述句的 相互转换

句型转换三

引述句 与 转述句 的相互转换

--------直接引语 与 间接引语 的 相互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

一、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引述句改转述句)

1、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如: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2、有二个明显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 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变化)

3.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1)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①、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②、爸爸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爸爸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①、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②、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夜莺。 ③、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4.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①、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②、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①、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①、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②、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5.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①、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②、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句型转换三

③、直述句提示语在后面。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6、没有代词的转换较简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后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间接引语变直接引语(转述句改为引述句)

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例:1. 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李松说:“我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

2.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贝贝说:“我家的小花狗很通人性。” 3.陈宁说,他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锻炼自己的胆量。

陈宁说:“我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要锻炼自己的胆量。” 4.王老师说:“我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你们都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王老师说,他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我们都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练习:把间接引述改为直接引述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1.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句型转换三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田忌不能不服气.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练习一:

(1)爸爸对妈妈说:“你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你们想去看吗?”

(3)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答案:(1)爸爸让妈妈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她问我们想不想去看。

(3)齐威王问田忌他难道他还不服气。

练习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 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 、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5 、爸爸说:“我明天不去上班了。”

6、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7、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8、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9、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10、周杰伦说:“我要在辉县开演唱会。 ”

11、李宇春说:“星期五,我要参加百泉镇初级中学的元旦联欢会。 ”

1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1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15、总理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

班室去睡觉,到时候叫你。”

16.老师傅对鲁班说:“我的考考你的木工活。” 17.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8.妈妈对我说:“下午你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 她。”

19.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练习三: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句型转换三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练习四: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

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

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7.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8.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9.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0. 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1.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2.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3. 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4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15.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16. 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17. 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18. 爸爸说:“我星期天 去旅游。”

19. 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20. 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险经理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暴雨气象灾害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