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

2022-04-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通模式”是一个时代的引擎,依靠标准盈利的典范,激发了1.5万亿的大市场,引领消费者和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业界流传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通毫无疑问是一流企业,是3G标准的领导者和移动计算时代的产业领袖之一。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 篇1:

中文媒体中的英语词语借用现象及其成因

摘 要: 在信息时代的中文媒体中,有越来越多的英文词语夹杂在中文句子中。这些英语词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英文字母缩略语;二是英文单词;三是英文词组或短句。较多出现英文缩略语的是科技类、财经类、文体类、生活类以及网络专业术语等,而出现较多短语词的则是一些反映新时尚新生活的领域。本文在掌握大量鲜活的语料的基础上,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中文媒体借用英文词语的规范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关键词: 中文网络;英语词语;借用;规范化

随着网络媒体这个被称为“第四媒介”的迅速崛起,连同报刊杂志等传统大众媒体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人类的生活也因此而产生急剧变化。它们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导致外来文化和外来词语大量涌入汉语之中,汉语语境的传媒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与中文相混用的英文词语。有人把这种词语叫做“混血儿”(朱永锴、林伦伦,1999:63-65)。网络的出现更加速了英语在中文里的混合使用情况。

在西方一些操双语的国家,如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语种在社会场合均被利用,人们出于各种目的,采取不同的交际手段,不同的语种语码转换不存在交际障碍(崔学新,2004:113-115);而我国是一个以单一的汉语交际为交际工具的国家,媒体中大量出现英文和中文的混合使用也是近年来的事情,对于汉语语境下词语借用的研究也有上升的趋势,主要有何自然、吴东英(1999:82-87)和港澳台的一些语言学家如陈张美美、郭张凯伦(1990)研究的词汇借用与社会、文化、心里因素方面的关系,以及英语在现代汉语的借用现象。

新词语的产生载体主要有电视、报纸、广播以及杂志等各类书籍出版物。本文主要针对中文媒体中所出现的英语词语进行借用分析,目的在于:①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探讨英语词语在中文媒体中出现的形式以及其成因;② 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中文媒体借用英文词语的规范化进行探讨。

1 中文报刊中的英文词语表现形式

本文所用语料来源于2005年广州地区的几种主流报纸,这些报纸信誉好、发行量大,颇具代表性。这样收集到的语料真实,有实效性,影响到的受众也是较为广泛的。在报纸中出现的英文词语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适合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汉语网络语境下的英语词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直接借用未经翻译的英语词语

当下出现的众多术语中,有很多是直接使用的。如:.com, @, Outlook等。有些是中英文并存《汉语外来词》(转引自杜曾慧、杨慧群,2003:67-70)。研究认为,外来词主要借助事物类概念,也就是说外来词中名词居多。

在报刊杂志中出现的英文专有名词有人名,品名,公司名称等,如:

例1:今年以来,假银行事件频频发生,假工行网站www.lcbc.com.cn以一字之差混淆视听屡次得手(《羊城晚报》 2005年10月21日A14版)。

例2:淘宝的“继续免费”战略刚刚露出一点风,ebay易趣已经严阵以待了(《羊城晚报》2005年10月21日A14版)。例3:来自美国的“孩之宝”、德国的BIG以及日本的Tomy、Bandi、Takara等国际知名品牌,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其最新产品(《羊城晚报》 2005年10月21日A14版)。

例4:昨晚,备受青年学子喜爱的李开复博士,以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的新身份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南方日报》 2005年11月2日A4版)。

例5:“中国城市里面每多一处mall,就证明铜锣湾的中国造mall理念多了一次征服”(《南方日报》2004年12月22日C2版)。

例6:“作为中国Shopping Mall的始创者,作为零售商业专业人士,陈智逛商场显然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南方日报》2004年12月22日C2版)。

例7: 身在新浪blog,自然对周围邻居的事也要关心一下,虽然他们可能是住在别墅区,但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羊城晚报》 2006年3月18日B5版)。

例8: 近年国外流行一种FUN的家庭生活方式,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良好的效果(《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10月10日)。

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英文词语还出现在标题上,如:

例9:TOM在线计划进军印、美(《南方都市报》2005年1月12日)。

例10:“哈,我家老晚报IN!活力新面孔”(《羊城晚报》2005年9月6日头版)。

类似的直接使用外语词在新闻媒体的例子多不胜数,如:in、out、 party等。

例11:时髦的,时尚的,新潮,漂亮:“多姿多彩的手套是这个季节至in的装饰。”(《黄金时代》2000年第2期第28页)。

1.2 英文缩略语形式

其出现的形式有几种,主要有:

1.2.1 纯字母缩略语

纯字母缩略语是语汇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大多是英文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性词组的缩写。有表示组织或机构的英文名称,如: WTO(世界贸易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术语,如:DNS(域名服务系统)、WAP(无线应用协议)、ISP(网络接入服务商)、IDD(国际直拨电话)、IT(信息技术)、MSN(即时信息发送器)、CPU(中央处理器)、IE(互联网搜索器)、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CAD(计算机辅助设计)、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业务)等。

例1: BI界面Web化(《计算机世界》,2005年1月6日)。

例2: CDMA用户可以拿手机当活地图了。近日,联通CDMA导航手机终于正式投入商用,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中输入想去的目的地,手机就可以“语音指路”(《南方日报》2005年11月1日A16版)。

例3: 数字音乐的版权问题突然之间火热起来。一些SP和搜索引擎面临这版权之痛,纷纷成为唱片公司起诉的对象(《南方日报》 2005年11月1日A17版)。

例4: “如今当你走进城镇中稍具规模的零售药房,都会见到在店内引人注目的位置都会放置一个‘OTC’的标志,同时已将药品分成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来陈列。”(《羊城晚报》2000年5月21日第10版)又:“中心城市药店多过米店,农村280亿大蛋糕没人睬,广州药业锁定农村OTC市场”(《羊城晚报》2000年6月20日第12版)。

例5: 作为国内最大的SP,也是最大的数字音乐厂商之一的TOM在线CEO王雷雷,却并不认同上述的两种模式(《南方日报》 2005年11月1日A17版)。

例6: 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要考的TOEFL, GRE,GMAT等都是ETS命题推广的考试。为什么身价颇高的ETS会相中中泰德新媒体集团,而不是别的公司呢(《中国青年报》,2002年1月11日,第5版)?

1.2.2 字母缩略语+汉字式

网络的普及已经为英语字母与汉字的混合使用提供了前提。在媒体中出现的字母词多是涉及电子、通讯、软件等领域的自然科学术语,表达讲究严密。如:Linux软件等,用Linux缩小其语义指称范围。类似的还有:

PC空间、BBS文化、NC机、3G电话、TCP/IP协议、Inter网、HAIER冷柜、IQ大测试等。

例1:可见现代社会虽然已经进入E时代,依照传统严父慈母的情况在台湾社会仍然相当普遍(《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9日第7版)。

例2:IP FAX系统是基于TCP/IP协议,利用因特网(internet)发送传真的传真存储转发系统。由于因特网的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因此,通过本系统用户可以只付本地电话费及因特网信息服务费就可以享受到与全球任何地方进行“传真”交谈的服务(《南方日报》2000年12月14日第8版)。

例3: 更有关于K房的不良传统,大家都喜欢传播,弄得休一下闲还要证明自己的身家清白(《中华读书报》2000年1月26日第4版)。

例4: SOHO族中有许多高人是以工作室的方式在家中从事生产的。他们不属于某某公司,同样是在家打工,名声却好听多了——“自主创业”(《黄金时代》2000年第11期第34页)。

例5: 3G手机——由于3G时代的姗姗来迟,此类手机仍将处于“中秀不中用”的状态(《中国民航报》2004年1月5日第9版)。

1.2.3 英文短语的缩略语

这种表达并不多,属于直接采用国外的用法在中文媒体使用,如:今天你DIY了吗(DIY:do it yourself!)?

例1: 现在,彩铃也可以DIY了(《南方日报》 2005年11月8日A18版)。

例2: 这里,笔者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彩铃DIY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轻松制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彩铃(《南方日报》 2005年11月8日A18版)。

例3: PK来源于网络游戏中的名词“Player killer”,意思是击败、决胜、末位淘汰的意思,发展为“黑道”语言还可以是搞定、放倒、干掉之意,可用做动词:“现在再有人问你:黄圣依PK周星驰,你选谁?告诉他答案,全部K,你自己做主角?其实问题还不至于我们该同情谁支持谁上,而是一定要学‘超女’玩PK,学习将黄圣依和周星驰放在一起PK” (《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21日B03版)。

2 中文媒体中的英文词语的使用特点

2.1 语法意义的转用

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词汇这一个方面。受英语语序对汉语的影响和干扰的影响(仲洁,2001:112-115),中文的语序亦会有所变化或变异,造成词汇的超常转类现象。这主要是通过翻译而产生影响的。如:你百度了吗?在这里,“百度”原本是名词,作动词使用。在日常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别忘了伊妹儿我!”汉语的名词通常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这里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本是名词,在这里却作了动词,它来自其英文句子“Dont forget to email me.”比“别忘了给我发电子邮件”或是“电子邮箱我”来得更自然,现在更常见的说法就是“别忘了e我”。

另外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子也有,有本书的书名就叫《你雅虎了吗——网络第一品牌之路》(陈炎,高岩,1999),在这里,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网站Yahoo!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如:

例1:如何防止网页被黑?(http://www.qmsky.com/asptroy.asp)(形容词用作动词)。例2:有事Q我。

例1中是形容词做动词。汉语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而当今的报纸也出现了这样的用法;汉语名词不能直接带宾语,见例2,Q原本来自QQ,即腾讯公司开发的网上聊天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成为网络上通话的意思。

2.2 词语的直接借用

直接把英文单词混同中文表达一起使用的形式有如:“夏普vs松下‘口水大战’”、“office游戏无间道”、“刘小康——崇尚自由的Freeman”、 “一起去party”、“也就是说,人们把sex和love分离了”、“最近一小时HOT新闻”等。

直接借用不仅意味着形式的借用也还表明词性也同样借用过来了。但直接借用形式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进入中文的英文词语会受中文的影响而改变其词性。每种语言都是属于特定社会的,其语词构成必定会受制于这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系统,只能产生忠实地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系统的语词,而不能产生完全反映另一个社会文化系统的语词(林纲,2005:59)。

在报纸杂志里出现的英语词语,词性会根据随中文语境的情况有所改变,变成地道的中文属性的英语借词。报纸杂志网络上出现诸如:“最in护手霜”中的in则解释为时尚的,在这里用作形容词,改变了它原来的介词的词性;“一笔out消”指取消,原为香港无线电视台节目栏目名称,因其收视率高而成为流行语:“房改房上市限制一笔out消,‘肥肉’在手干着急,不少房改房所有者急盼出手,部分企业忧心忡忡,房产商、中介商、银行生意开抢……。”(《羊城晚报》2001年12月2日A17版),out在英文意思是出去,介词,用在这句中文里则变成动词了。

另一个很典型的特例来源于2005年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主持人说某某和某某要PK一下。顿时,这个用法传遍大江南北,还有继续延伸使用的趋势。本来是名词,在以下的例子里,可用做动词:“这算什么游戏规则,有种的,我们PK一下,一决高低,输了走人,赢了就上,看谁有真本事,谁放倒谁”(《羊城晚报》2005年9月7日 B8版)。

而后又衍生出了“PK台”一说:明星新秀齐上PK台。所有的运动会,明星总是最吸引人的焦点。他们的成败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羊城晚报》 2005年10月10日A11版)。在这里,PK用做形容词。

还有一种是不加任何翻译的英文短句,这在各大报纸、网络等媒体频繁看到,如:

(1) 现在,给你一个舞台,你敢来闪亮吗?Ready? Go! (《广州日报》,2005年1月6日)。

(2) 他们更希望把它做成一次“Teamwork Building Activities”(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活动)。

(3) 当然,我也会定期到美容院做Facial,毕竟美容师更专业一些(《羊城晚报》2005年5月19日C6版)。

2.3 仿造字母词的产生

一个新词语诞生了,模仿的词语会随即出现并流行起来。随着年轻人群使用这一类词语频率的增加,词汇的构词方式将逐渐趋于稳定并最终定型,同时逐渐地具备构词能力,而且能产性比较高。比如,根据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仿造出来的“C~O”活跃于各行各业,如:CAO(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首席行政官)、CBO(chief business officer首席商务官)、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财务官)、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执行官)、CNO(chief negotiation officer首席谈判代表)、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首席知识官)等随即出现并为人所熟悉。再如,“~CBD”是 最近一个时期引人注目的热词之一,C(central)即中心或中央;B(business)即商务;D(district)即街区的意思:CBD也就是中央商务区的意思。一时间出现了CBD后花园,CBD后院,CBD客厅,CBD卧室,CBD中心区等。e表示电子,这个构词能力也颇强,出现了有:e化、e时代、e生活、e教室、e社区等词语。再如,客:有黑客、红客、白客;现在又有了博客、播客、丫客,还有摩客等。还有以“族”为后缀的词语,如:闪客族、暴走族、快闪暴走族等。随着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今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形式出现。

2.3.1 字母化趋势

快捷、简便是缩略语最大的特点,符合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要求,即“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陈原,2000),通过使用约定俗成的缩写,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这种使用的上升趋势让学者们开始注意到现代汉语的拉丁字母化现象,如邓景滨(1996)、Li(1995,1999)、史有为(1999)。

2.3.2 本土化趋势

和本地语混着用,创造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或是中文的语法英文的影子,或是中文的文字英文的语序,典型的例子就是词缀化,如忙碌中……营业中……等等。

3 英文词语广泛使用的原因探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汉语语境的传媒中出现了大量的与中文相混用的英文词语,这种新鲜形式和新鲜现象加速了汉语词汇发展的进程。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各种各样混合在中文里使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3.1 源于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本国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英文词语在中文媒体的大量出现和广泛使用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汉语新词语中规则英语字母缩略词明显增多,特别是在计算机等高新科技领域,体现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传播使专属领域术语由一种语言进入多种语言,并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和运用。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我们还来不及去把英语术语汉化,所以,只好“拿来”先用上再说。就像当年我们把电话叫“德律风”、把小提琴叫“凡雅令”一样。

3.2 英语的强势影响

因特网是60年代美国政府为冷战而发展起来的小计算机网络,现在已经迅速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信息资源网络。这就使得美国在语言上取得了先发优势,英语成为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很多命令提示都直接用英文显示。英语是电子文本的“官方语言”,互联网上90%的信息用英语发布(刘乃仲,2003:89-92)。这导致在网络语言交际工具中,英语理所当然成为主导语言,这也体现在带有英语国家印记的网络文化上。关于这种想法当然有大量的证据。接近50%的翻译都是从英语到其它语言,而仅有6%是从其它语言翻译到英语(金融时报,2006年01月13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用一种语言即英语相互交流和传播思想。另外,英语国家的技术强势也使英语在国际传播中占主导作用,如“好莱坞效应”和“硅谷现象”。前者主要是指文化产品,包括英语媒体、电影等娱乐产品;后者主要是指电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产品。这些产品在世界的风靡必然导致产品所包含的英文词语流行到全世界,这些产品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当然也会帮助英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取得强势。在认识熟悉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四、五岁的孩童耳濡目染,也能说出个把英文单词来(陈原,2001)。现在的年轻人满口TOEFL、GRE、NBA,“Good idea!”“OK!”“No problem!”等,可以说在年轻人当中,英文词语一方面已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这些英语单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不能限制他们说什么话,不说什么话。

3.3 人名、地名、公司名、品牌名等的不可翻译性

任何一种语言接触另一种语言或接触来自另一文化系统的新概念、新事物时,往往形成语词缺项,无法反映相异社会文化系统或者新生事物,其中一个办法是通过各种形式借用后者的有关用语(林纲,2005:59)。英文词语以其原来的形式出现就是一种方式。如在上面的例子当中的DIY,PK,SOHO一族等等。这也是为了保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在没有相对应的中文翻译的前提下也要让新闻见报的原因。报纸因此会出现很多英文单词,如前面所说的设计师Tom Ford,巧克力的牌子GODIVA,机构名称Information Network等。另一方面,某些行业的更新速度是相当快的,如电子类,电子产品的更新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往往一个新的产品还没有找到相应的得体的中文翻译名称时,更新换代了的产品又出现了。比如:VCD才刚被大家所熟悉,LCD, EVD又出现了。再比如MP3(Mpeg1 Layer 3一种压缩比率较大的活动图像和声音的压缩标准)还未被众人认识,MP4又出现了。不少新生事物和新新概念一时没有合适或贴切的形式来表示。

3.4 时尚要求

媒体的读者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人。一方面是由于英语的普及和人们对英语的重视,使用字母缩略词的人群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逐步提高,而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的文化层次较高,普遍具备基本的英语水平,他们把说英语当成一种时髦,乐于接受报纸的这类表达,如上例中的“最in护手霜”、“夏普vs松下‘口水大战’”其实都可以用相应的中文表达,分别可以理解为“最时尚的护手霜”和“夏普对松下‘口水大战’”。为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要,媒体也采用了他们所认同的汉英杂糅形式的表达。年轻化,时尚化和科技化比较突出的报刊杂志出现英文单词的几率会高很多,而这些时尚类刊物和对外来文化又较强认同感的年轻人当中,这样的表达法还有逐渐升温的趋势。在《流行语漫谈》(林伦伦,2003:1-19)的序中程志超提到,同一类东西,有的要用中文名儿叫之,有的却必须用英文名儿称之。两者的差别之大,足以在流行观念里成为两种东西。名称的叫法不一样,从商业角度讲会影响商业销售,从报刊发行上讲,会影响读报的阅读群体。简单说之,如:歌迷影迷,当被称之为“fans”的时候,其身份好像变得时尚了很多;再如同一个事物的表达方式,如汗衫不叫汗衫了,叫“T恤”,出租车不叫出租车,叫taxi(的士)(程志超,2002)。

3.5 英文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日益现代化,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数码等电子产品。如:VCD,CT等,虽然开始难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但随着电子产品与人们关系的日益接近,人们也渐渐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些英文缩略语了,而且发现比中文的表达要来得更清楚更简洁,如:LCD,CT, MSN,FM, AM, DVD-ROM, TV,DJ等。

3.6 简化语言表达的需要

的确,英语的某些表达简洁,清晰,省事,尤其是英语缩略词的快速增长真实反映了快节奏生活语言的新特点,一些较新出现的字母形式基本上都采用了缩略的方式,这是近二十年来汉语发展的显著特征。而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地加快,导致媒体也有这样的反映和体现。

4 对英文词语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词语规范就是定型,词语定型是词语产生发展过程中的成熟或被全社会接受的过程,这个定型过程应当遵循自然、顺畅、有利运用的基本原则(贺国伟,2003:134)。出现翻译不过来的时候也即语词缺项时,会自身构词材料创造新词,或者通过各种形式借用后者的有关用语。这种情况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并经过自然淘汰,留下通用的适合普罗大众的词语。

尽管外来词大量出现的今天,存在滥用英文、盲目洋化等负面倾向,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新词语的研究、引导和规范,但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新词新语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更是体现和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窗口,应该鼓励。语言学家所能做的只是去规范和引导。知道CD的原文全文是什么的也不多,但一般人几乎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这种简洁的表达被所有的说中文的人群接受了,还说明,有些电子产品的英文缩略语,虽然开始较难被人们所接受,但随着这些产品的日益普及并与人们关系的日益接近,人们也渐渐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些英文缩略语了,而且发现比中文的表达要来得更清楚更简洁。

总的来说,积极影响还是比消极影响大,特别是新时期大量英语字母词的出现,体现了汉语的极大宽容性,构词形式的新发展也使汉语外来词更趋于成熟,与社会进步同步,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和信息化的需要。

我们建议,新闻传媒使用英文词语要把握以下几点:

4.1 使用英文单词要适度

很多的报纸杂志的主要对象就是一些年轻有学识的上网族,为吸引这类读者,在网上使用的英语词语也已经“下线”到了报刊杂志上来。但语言的使用要适度,如果一个版面或者一条新闻中出现过多的英文单词,会让读者茫然或产生歧异。如果不是经常用计算机武装自己的人,恐怕不知道接下来的这条新闻是什么意思:“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出台按照流量计费的BT使用规范,那么就能非常有效地限制和规范BT下载等P2P软件的使用”(《南方都市报》,2005年1月12日C74版)。这里出现的BT和P2P都是很专业的词汇,BT指的是bit torrent(疯狂下载),P2P指的是peer to peer(点对点)。只有在读者相当熟悉这些缩略语时才能使用,否则非但不能添光彩,而且可能使读者或听者一头雾水。

4.2 采用规范词语,尽量避免歧义

由国家权威的语言机构审议音译词的音译标准,避免音译时出现选用不同字形的情况,要注意统一书写形式,多采用常用词,以免造成一词多音译。不作翻译或解释的字母词的随意使用会造成理解混乱或表意不明,对专业性强或一词多解的外来缩略词更应该谨慎,明确使用语境,避免贻笑大方。对于不可避免的英文单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出现有英文缩略语的,在其后加注中文解释或同时加上其英文原词,让读者看得明白。

(2) 若有约定俗成的中文翻译,可以在中文后显示英文原文。如:“泛网时代(Ubiquitous Age)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都能进行方便地交流与沟通的时代”(《中国电子报》2005年1月7日第1版)。

(3) 对于暂时还没有统一翻译的新词新语,可在报刊中使用英文原文,但在其后括号里加注尝试性翻译,避免不懂英文的读者不知所措。比如上面出现的“Teamwork Building Activities”(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活动)这种写法即可。□

参考文献

[1] Li. David C.S. The English alphabet in the Hong Kong Chinese Press: functions and status[J]. Manuscript,1995.

[2] Li. David C.S. Linguistic convergence: impact of English on Hong Kong Cantonese[J]. Asian Englishes,1999,2(1):5-36.

[3]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1999,(2).

[4] 崔学新.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

[5] 何自然,吴东英.内地与香港的语言变异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6] 陈张美美,郭张凯伦.香港语文中的借用英语词汇[J].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0.

[7] 杜曾慧,杨慧群.对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8] 仲 洁.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J].暨南学报,2001,(1).

[9] 陈 炎,高 岩.你雅虎了吗?——网络第一品牌之路[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0] 陈 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1] 邓景滨.港澳新词语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1996.

[12] 刘乃仲,马连鹏.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9).

[13] 林 纲.略论网络用语中的语词接触现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9).

[14] 林伦伦.流行语漫谈[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15] 贺国伟.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6] 陈 原.世纪之交汉语领地的新景观[N].参考消息,2001-05-15第8版.

[17] 陈晓宁.十字街头的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8] 叶秀兰,秦秀白.广州地区报刊广告的汉英语码转换及其成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6):58-63.

[19] 赵淑梅,秦秀白.广州地区报刊娱乐新闻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6):62-65.

[20] 许竹君,林伦伦.网络语言论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An Analysis on English Loan Words in Chinese Media

XU Zhu-jun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Key words: Chinese Network; English Words; Borrow; Standardization

作者:许竹君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 篇2:

“高通模式”的本质

“高通模式”是一个时代的引擎,依靠标准盈利的典范,激发了1.5万亿的大市场,引领消费者和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业界流传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通毫无疑问是一流企业,是3G标准的领导者和移动计算时代的产业领袖之一。高通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业界将这种成功归因为“高通模式”,那么什么是“高通模式”,它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本文试图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高通模式”的特殊性

高通公司是一家制定了3G通信标准,并以输出标准、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而获利的公司。通过分析其收入构成和利润结构,不难发现高通模式的这一特征。

高通主要由四个业务部门组成,2012财年高通技术部门、技术授权部门、无线&互联网部门营收依次对应88.59亿美元、54.21亿美元、6.56亿美元,三者占比分别为59.2%、36.2%、4.4%,第四个部门战略方案部门主要从事相关专利技术和产品的投资和收购,并不直接产生收入。

去掉不足5%的无线&互联网部门的销售收入,公司收入来源只有两个:芯片设计和专利授权。高通技术部门(QTI)是一家高通公司全资附属独立运营的无晶圆芯片(Fabless)子公司,请注意,高通技术部门只设计不生产,拥有无线领域最全面的芯片组合。高通设计的芯片不仅集成了高通的硬件和软件,而且从100多家合作伙伴中获得了交叉许可,降低了客户的知识产权成本,并将业界的知识产权纠纷降至最低。高通技术授权部门(QTL)的营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许可费(Licensing,固定收费)和版税(Royalty,按销售额的3-5%收费)。目前全球有190家终端设备厂商作为高通的客户,他们和高通的业务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向高通技术授权部门缴纳专利许可费和版税,主要向终端设备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用,当然终端厂商可以选择直接向高通CDMA技术部门购买芯片组。

从收入结构看,似乎是高通技术部门占大头,但从利润结构看,高通的专利授权部门毛利率高达90%,是公司真正的摇钱树。以2011财年为例,当年专利授权部门的营收占全公司的36.5%,但税前利润占公司的比重高达69.5%。这说明高通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靠卖“标准”而非卖产品。

“高通模式”的这种盈利模式可以通过与其他著名公司的对比更加一目了然。

在美国,来自专利许可的收入只有1-3%,像高通公司这样手握这么多标准坐地收钱的公司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出卖其专利技术许可的公司都只占少数:1/5的欧洲公司、1/4的日本公司和1/7的美国公司出卖其专利技术许可,这个潜力还很大。不过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加快,据统计,1990年到2009年间,版税和许可费收入的国际贸易每年增长9.9%,同期国际商品贸易只增长6.5%。“高通模式”或许可以代表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既然“高通模式”如此赚钱,为什么单单高通公司能够做到,而其他绝大多数公司做不到呢?

“高通模式”的由来

高通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创建于1985年。高通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和服务包括OmniTRACS卫星定位和传讯服务,是一个为运输市场而设计集群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长途货运公司和专门研究集成电路的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譬如维特比解码器。该工程源于一项和AirTouch物流公司的合同,该公司受到洛杉矶移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的困扰。以OmniTRACS卫星系统为基础,1990年,高通设计了第一代基于CDMA技术的基站。一开始基站不可靠,许可技术只卖给Nortel公司,并将资金用于持续改进基站的交换技术。两年后,高通开始生产CDMA手机、基站和芯片。

CDMA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为什么高通要自己孵化移动通讯全产业链,集电信运营、基站、手机、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多个环节于一体呢?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移动通讯还不普及,美国和欧洲都采取模拟信号标准,也就是2G标准。模拟信号移动电话体积大,最轻的重量也有200-300克,信号不稳定,容易掉线,单色显示屏,电池不耐久。同时,无线服务很贵,双向收费,而且不太安全,容易被克隆盗号。在2G和3G标准之间,一种被称为2.5G的技术在持续改进,这些发明的趋势是更小、更耐久、更好的用户界面、联网、信号不间断、声音质量提高、服务费用降低、短信服务、更多的机型选择和服务方案。上世纪90年代后期,CDMA vs. GSM vs. TDMA之间展开了一场技术圣战,就谁能带给消费者更完美的体验展开竞争。最终,高通领导的CDMA联盟胜出,成为了后来的3G标准。

高通是cdmaOne(IS-95)标准商业化的先驱,CDMA是一种将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其他企业专注于语音信号传输的时候,高通的工程师就预见到人们将通过移动电话做更多的事情。为此,高通用TCP/IP协议在战略上对芯片进行了移动接入的数字化改造。1993年,高通最早在一次产业会议上演示了通过CDMA传递数据包的技术,被美国电信标准协会确立为标准,这就是cdmaOne(IS-95)技术标准的诞生过程。在此基础上,高通发展了CDMA2000和WCDMA,这些都被划为3G标准家族。CDMA也得到许多新型电信运营商的认可,特别是韩国政府,更是斥巨资投资CDMA市场,高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3G时代。到2000年,全球CDMA用户突破五千万。值得强调的是,3G标准并不是单指高通拥有的一组专利,而是由100多家企业组成的各种专利的复合生态系统,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等都是利害相关者。高通手握全球CDMA 10-20%的核心专利,渗透所有3G通信标准的底层,是3G时代的最大赢家。

取得了标准的领导权之后,高通一步步地卖掉了非主要的业务,手机部卖给了日本京瓷,基站部则卖给了瑞典的爱立信。即使是最核心的芯片技术,高通也是只研发不生产。在聚集于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同时,高通也使自己经历了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蜕变。这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高通模式”。

“高通模式”的未来

现在看来,“高通模式”是鹤立鸡群的,但未来是否会长远呢?如果说它成功地构建了3G生态群落,那么,在未来的4G、5G时代,高通还会长时间领跑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通生态群落的特征,简单地说,这是Snapdragon硬件+BREW软件开发平台。高通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芯片制造商,占据该市场48%的份额,它的Snapdragon芯片在120种智能手机和平板上运行;为了建立生态系统,高通与移动制造商、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以及服务商等全产业链合作:高通为技术开发商提供了BREWSDK(软件开发工具箱),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应用平台和端口工具,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控制管理平台——BREW分发系统(BDS)。在高通主导平台中,高通得到了高额的知识产权转让费,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则通过BREW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芯片公司和手机终端公司同样也从3G的高速发展中分到一杯羹。

在移动终端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苹果iOS、谷歌的安卓和微软的Windows 手机三家操作系统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些智能品牌的背后都离不开高通的硬件支持,绕不开高通已经占领的专利。在移动计算时代,高通虽然没有像PC时代的英特尔那样,把“Intel Inside”的标签贴在一切涉及到“计算”的产品上。而过去二十几年,高通所做的事情,则是一直试图让所有涉及到“通信”的产品,都采用高通的技术或者专利许可。

通过系列并购,高通领导的移动计算平台还在继续扩张。它最近一次引人瞩目的并购发生在2011年1月5日,高通花费31亿美元收购了Atheros,这是一家在RF和混合信号半导体设计上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提供移动互联方案的供应商,包括手机、计算机等家用电子设备各种终端设备的联网。通过此次收购,高通将在移动互联方面提供更强的解决方案,加快移动手机、移动计算和电子消费品融合的趋势。

但是,高通并非没有竞争对手,在后面紧紧追赶的广联(Broadcom)也随后发展出系列专利,以更低的许可费授予制造商,并对高通的专利提出挑战,为此,高通还付出了8.91亿美元的代价来平息双方的专利纠纷。高通的许可费率正在降低,手机制造商正在从高通的高收费转移到竞争对手比如德州仪器、广联、印度的Infineon。印度的Reliance和中国的联发科都在抱怨高通收费过高。中国企业试图通过自己的TD-SCDMA标准绕开高通的专利,更多的企业正加速布局4G业务。运营商们在LTE领域显示出更高的热情,在LTE/4G基带技术领域里高通要与英特尔、三星、NVidia、MediaTek等众多竞争对手竞争,可以预见的是,4G专利池比3G专利池要分散得多。

从长期看,高通的芯片部门将不得不直面英特尔的挑战,芯片只是高通3G标准的副产品,但却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在移动芯片市场,英特尔晚了一步,但未来移动计算已成趋势的今天,英特尔绝不肯放弃这块战场,英特尔在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则对生产厂商具有压倒性影响。它现在需要将产品移动化,凭借CPU结构、芯片制造和移动图表这三个优势,有人预测英特尔的移动芯片将在三年内超过高通。还有,苹果iPhone 5的双核A6中央处理器也是一份独立宣言。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不依赖高通的专利。

“高通模式”的本质

引用一段《维基经济学》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只有相互联系才能生存的世界,权力正在转移,一条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出现:要么利用新的合作方式,要么被淘汰掉。未能掌握这些新的合作方式的人由于与分享、调整和更新知识以创造价值的网络隔绝而发现自身更加孤单。”

高通的成功是生态系统战略的成功,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它起初孵化了2G时代的全产业链,从整个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中提升新的标准。在取得第一个技术标准之后,它开放地接纳其他模块上的技术标准,从而构建了一个CDMA技术大联盟。回顾历史,这已不是美国企业第一次在数字化标准上取得领先,1988-1993年,美国就在高清晰电视的标准之争中战胜了日本和欧盟的标准,这是一种以通用仪器的全数字系统为核心的专利大联盟,而且开放兼容地接纳了欧洲和日本的相关专利,让所有的参与者实现共生共赢;1996年,FCC准备发布新的高清晰电视标准是电视广播业、消费电子行业和电脑业达成一致得更广泛的协议。

一个好的标准不是一夜形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开放、兼容、持续的改进是标准生命力的源泉。只有那些在技术路径上不断持续创新的企业会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网络效应的竞争优势,否则,经常只会昙花一现,成为产业演化和技术浪潮中的匆匆过客。

电子技术与电信本来就有十分紧密的关系。1960年美国安装了第一台使用晶体管技术的电子交换机。从那时起,计算机和转换设备越来越取决于同样的技术变革。20世纪70年代的光纤电缆技术以及卫星通讯和蜂窝电话网络等无线技术的一系列突破,为数字化通讯开创了新的空间,成为了差不多与计算机产业同时飞速发展的产业群。高通公司正是抓住这样的产业机遇,对整个通讯产业的生态进行了升级改造,没有高通公司的努力,计算机产业和通讯产业的融合不会这么早。

一些学者注意到信息产业组织的新变化,并用“模块化”来描述这种不同以往“大规模生产”的新的美国式生产方式。“模块化”一开始是一种系统工程术语,指的是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业务过程。模块化的定义虽然有些差异,但本质是一样的:强调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系统的互动依赖性。哈佛大学产业研究专家切斯布鲁(Chesbrough,2003)认为,现代社会企业创新已由以往的封闭式创新模式进入开放式创新模式。

模块化分工改变了钱德勒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特征”。在IT领域,自IBM大型机市场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被打破之后,整个产业就分裂为相互联系的模块,但模块之间的共生耦合是单个模块发展的必要条件,模块之间的接口、代码和标准对于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从本质上讲,“高通模式”体现的是模块化分工的要求,不是单个企业或产品的标准,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标准。与传统寡头垄断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不同,高通采取了横向兼容模式,将企业的成功和整个产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通过孵化全产业链积累的初始标准,高通将自己的专利组合当作整个产业前进引擎,引来了与之兼容的其他各种生物体的到来。“高通模式”是一个时代的引擎,依靠标准盈利的典范,激发了1.5万亿的大市场,引领消费者和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作者:汪新波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 篇3:

新媒体的发展道路

【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使得新媒体的出现掀起了业内一场绝无仅有的产业革命,无论是生产方式,盈取利益的模式,还是受众体的接受心理,接受方式,无论产品类型,传播信息,管理体制,还是市场的格局都处在剧烈变革之中。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新媒体道路

一、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使得新媒体的出现掀起了业内一场绝无仅有的产业革命,无论是生产方式,盈取利益的模式,还是受众体的接受心理,接受方式,无论产品类型,传播信息,管理体制,还是市场的格局都处在剧烈变革之中。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与电视产业自身的变化相互摩擦碰撞,是传媒行业的一场巨大的聚变。从新媒体的模式和电视模式的技术和特点来看,两者之间必然会走向市场,产品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而两者的模式特征也会对融合的进程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

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着每一个时代的新兴媒体形式,电视在60多年前诞生的时候,它也曾经担负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兴媒体的主角。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兴媒体,不仅深受社会心理演变和大众传播行为的影响,还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的成果。所以说,新兴媒体所带来的市场利益机遇也不再是所谓的单一产业就能够独占的,新兴媒体的发展不再是所谓的单一产业就能够带动的。但是,在所有新兴媒体所在的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在其这一领域中其实践已经早于对产业理论的构架的搭建和整体研究先行了一步。新兴媒体的诞生并不是像中国神话中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横空出世的,它们最初都是来源于一些新兴技术对传统媒体的某种发展和延伸,或者是传统的媒体在其某些环节上对一些新兴技术的运用,在这之后才最终逐渐出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大的飞越。正因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具有不可以分割的联系,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性,它们都在传承或传达着大众社会生活的文化价值,它们都在广泛注视关注着社会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对公众心理和社会文化思想都能发挥所在领域巨大的影响力,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大众的民意民情。当然了,这些共同特征并没有埋没掉新兴媒体所拥有的优势与独特个性。正是在这些优势与独特个性的基础上,新兴媒体才形成了自身所拥有的产业个性特征。

二、新兴媒体的传播特征

上个世纪90年代,通信移动和互联网开始步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从最初开始触碰到了BBS,电子信箱,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个人主页等各种信息通信的技术应用。在当时,还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些技术应用会与现在的商业创新融合成一道造就了例如论坛,博客,社交网站,社区,微博,微信等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新兴媒体形态,更加难以想到这些新兴的媒体形式将会在传播的内容,主体,影响,方式等各个方面全面的颠覆了传统媒介的市场运营模式,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加工采集,带来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大变革。

1、在传播过程的即时性

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报纸发行的时间最长,当天的新闻最早只能第二天才能见报,相对而言电视广播的传播的速度更快,但在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的接收之间仍然还是有一个过程。而互联网却彻底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间差,可以同步接收、传播。新兴媒体的即时性傳播,不仅消除了不同信息载体之间的鸿沟,也消除了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鸿沟。因为在集中了数字化和电子通信技术,新兴媒体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图片等等各种信息的内容融合为一体。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图像等等不同的信息载体之间的转变,复制,在新兴媒体的各种平台上都可以瞬间完成,迅速传递,随时进行报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但是在另一方面,对于新兴媒体信息的监管难度也在大大的增加,虚假信息也在呈现几何的增长趋势,使得新兴媒体在时效性上大大的得到增强,同时权威性也大大减弱。

2、传播媒介的泛华与融合

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纷纷开辟了数字化,电子化的新型渠道,与大众之间的沟通,一改过去的仅仅只依靠一个运作平台单打独斗的发展状况,伴随着3G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成为大眾新的客户来源途径,手机广播,报纸,电视,微博各种不断媒体传播的平台。另一方面,来自互网络的整体融合的力量也在不断强化,网络以其超文本特性提供电子邮件,网络广播等服务,多媒体特性网络电视,同时整合广播,杂志,报纸,电视,书籍,人际传播及图片的各种媒介的属性。在各种媒介的双向融合下,导致了传播的泛化,信息的爆炸。与此同时,信息的非专业化处理、信息的爆炸、使信息传播在社会大众的权威性大大减弱,使公众更加难以决断事情的真相,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模糊感。

3、多层次之间的互动

互动性是媒体网络传播的本质特性之一。这种多层次之间的互动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群体与个人的互动,个人与个人的互动,群体,大众与个人的互动,群体与群体的互动。每一种互动模式都是一种媒介传播的模式,都有可能带来新的媒体模式的大变革。

4、受众成为传播主体

在新兴媒体的时代下,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传播模式被彻底的打破,社会大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而且还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存在着,可以同时在多个新兴媒体的平台上为每一个需要的大众提供了传递,发布信息的技术保障。这一改变,也使得新兴媒体的传播者的范围远远大于传统的媒介,个人群体,各种机构组织,甚至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都统统的参与进来,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三、在新兴媒体时代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对策

1、产业融合和创新内容

在这场大的产业变革之中,电视产业将逐渐作为一种创意产业的特征本质将进一步的强化,凸显。电视新兴媒体必须主动的打破传统媒体产业的界限,积极寻求新兴媒体经营模式与产品内容的中间契合点,大力的推进电视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领域融合,合作,实现跨越媒体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不能再固守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要结合新兴媒体的产业链布局对其自身生产模式做出重新的定位,把自身的产品内容广泛的推销领域,利用各个兴起的新媒体平台尽量摊薄成本,提高产业收益。

2、行业规划和监管

产业化对现当下电视产业的挑战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战略目标定位上,也体现在体系的建设,业务的拓展上。面向时代的发展,电视产业要打破常规,要从重点经济的突破向均衡经济的发展转变,从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标向全面经济发展的转变,要处理好电视产业价值目标,产业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起电视产业市场的长效驱动机制,从而使电视产业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产业的组成核心部分,打造出新的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成为政治进步,社会文明的智力引导,精神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3、把握多元化经营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视产业机构体制改革力度逐渐的加大,以及新兴媒体与电视产业的深度融合,媒体电视的自身管理经营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创新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增强,电视产业的竞争核心力会得到不断提高,电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会实现健康快速的大发展,为产业文化繁荣注入强有力的活力。

【作者简介】

周嘉慧(1998—),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学历,单位:黄淮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文娅妮(1995—),女,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学历,单位:黄淮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陈凤蕾(199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学历,单位:黄淮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作者:周嘉慧 文娅妮 陈凤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研究论文下一篇:新闻传媒的普通话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