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照片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童年的照片范文

老照片:童年的记忆

通常,提起民国社会,大陆的一般民众耳熟能详的是红军的伟大长征,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是国统区的腐败以及埋葬蒋家王朝的战争。而对于民国社会的各项事业、战争以外各阶层民众的庸常生活,则所知甚少,与此相关的照片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图1 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景。(选自《老照片》第6辑,秦风提供)

这幅照片,是台湾的老照片收藏与研究者秦风先生提供的。毋庸讳言,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1949年以后大陆这边官方对民国社会的记述是有所选择的。秦风先生以其独有的地缘优势,为《老照片》提供了大量的民国影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弥补了大陆民众对民国社会的认识,尤其是通过许多记录民众日常生活的老照片,向人们呈现了民国社会作为近代中国文明阶段性进程的另一面。

这张照片定格的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瞬间,但所折射的时代意涵也是显而易见的。北伐结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到了1935年,社会尚称安定,各项建设逐次展开,如果没有两年后日本人的大举入侵,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延续,中国的社会进程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张记录民国首都民众寻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画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宁与祥和,正是那个时代的某种写照。与通常印象里的“万恶旧社会”,至少是大相径庭。

图2 1936年,摄于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宣传橱窗前。(选自《老照片》第12辑,吴寅伯摄影

还有这张摄于1936年的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橱窗前的一幕(图2),一位身着碎花旗袍的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女孩,在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橱窗前驻足观望,一边在向孩子讲解着什么。而写在橱窗玻璃上那条宣传口号“养护儿童是父母与教师的责任”,则表达了社会对于儿童教养的共同认知。照片的提供者黄咏梅在随文中回忆道:

那是1936年秋,七岁的我是二年级小学生。父亲在我四岁时因急病死于执教的外地,母亲守着我和妹妹们在镇江东门老家深宅里相依为命。我六岁入民众教育馆办的小学,校舍设在孔庙里,离我老家不出一百米。年轻新潮的王校长是出国留学生的留守夫人,她在讲台上给我们示范刷牙,给我们讲述日本军国主义者向日本小学生灌输侵华思想的故事。还有好几位关爱我如同父母的老师,孜孜不倦地传授知识。孔庙正殿陈列着“头悬梁”、“锥刺股”、“孟母三迁”等故事的小泥人塑像,还有卫生常识方面的模型、图片,教师设在正殿后西院落的平房里。更使我感兴趣的是,遇到周末,民众教育馆为附近居民放映电影,我们小学生是必去的观众。那年代,能看到卓别林夸张的滑稽表演,虽然无声,也是莫大的享受。大舅父一人在外地工作,那年回镇江探家时,星期天和大舅母唐思萱带着表妹吴碧霞来看望我们,我高兴地陪他们去我心爱的学校参观。走近橱窗前,那张宣传画吸引了我和表妹。我们驻足细看,大舅母边看边给我们讲解,我入神聆听,表妹目不转睛地看着画上的小朋友。大舅父见此情此景,即兴抓拍下来,当时我们一点不知道。

作者结合这张照片的回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一位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妹妹们相依为命的女孩,并没有因生活困顿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民众教育馆及其创办的小学奉行的是“中西合璧”的施教方针,既承继传统伦理文化,又传播现代卫生科学常识,还放映西方电影……从上面的叙述里,足以看出民众教育馆所承载的一般社会功能,和为普及教育、传播文明所做的种种努力。尤其可贵的,这不是一张为了宣传而刻意摆拍的照片,而是一位民间摄影爱好者对身边生活的不经意的记录,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上面两幅照片,一张拍自当时的首都,一张拍自当时的江苏省会,或为首善之区,或为经济文化发达之域。而其他地方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里有一张1937年1月在山西文水县拍摄的照片(图3),是文水县里村一所女子初级小学的师生合影。

图3 1937年1月,山西文水县里村女子初级小学的师生合影。(选自《老照片》第15辑,高建中提供)

文水县是毛泽东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的家乡,1947年十七岁的刘胡兰被国民党军以铡刀残忍地杀害,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烈士。而这张照片中所透露的宁静与祥和,与十年后刘胡兰殉难时腥风血雨的社会氛围,却迥然有别。端坐中间的那位女子应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从穿着、气质上看,当是一位受过现代教育的女子,神情中透着自信与干练。照片上的女学生也都穿戴整齐,相貌端正,让人感觉很舒服。还有,背景中雕梁画栋的校舍也着实让人羡慕,可见那时的人们已经实践了后人虽信誓旦旦却行有未逮的承诺——“把最好的房子让给学校用”,如果我们对这一承诺不是“行有未逮”的话,可能也就不会发生汶川地震期间校舍大面积倒塌那样的悲剧了。这张照片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端坐在中间的那位年轻女子。大家知道,中国既有论资排辈的传统,更不乏男尊女卑的陋习,而那位女子,年纪轻轻,列坐于几个大老爷们之中,却未遑多让。大概是受了法国年鉴派的影响,胡适先生曾经慨叹过:“《史记》里偶然记着一句‘奴婢与牛马同阑’,或者一句女子‘蹑利屐’,这种事实在我们眼里比楚、汉战争重要的多了。”在他看来,“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事,这些‘大事’在我们眼里”反而“渐渐变成‘小事’了”。从这张寻常的乡村小学的师生合影里,则不难看出民国年间妇女解放的种种端倪和时代前行的迥然步伐。在许多时候,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并不体现在轰轰烈烈的运动里,往往是一些琐屑的生活细节,更能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那些轰轰烈烈的“运动”不过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并且换来的不仅不是社会的进步,反而可能是空前的倒退。1949年以后,民国的一切都成了“前朝旧事”。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对民国年代的日常生活细节的误读也在所难免,对同样一张照片,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观感。

图4 1940年代,天津东亚公司公教信友协进会的唱诗班在排练。(选自《老照片》第16辑)

这张拍摄于1940年代的照片(图4),是天津东亚公司公教信友协进会的唱诗班在排练的情形。在用苇席临时搭成的草台上,唱诗班的信众们个个阔袖重袍,手捧展开的乐谱,伴随着台下钢琴的伴奏,唱得专注而投入。整个画面于黑白相间中,弥漫着几分肃穆与庄严。

照片系笔者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得,夹在一本1940年代印制的东亚公司的企业宣传册里。宣传册用道林纸印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东亚公司的产品和经营管理的情况。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国年间的著名企业家宋棐卿于1930年代所创办,其生产的“抵羊牌”毛线的总销量,一度占据了国内市场87%的份额,并向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出口。宋棐卿的企业经营理念,也不乏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施行了许多保障和增进职工利益的做法,向职工发放年终奖金、生活津贴、伤病津贴、婚丧补贴和子弟奖学金等,还设立了职工宿舍、夜校、国剧社、合唱团、医院……在1943年更以“赠股”的办法,将公司股份配发到每位职工,使企业员工都成为公司的股东。因宋本人出身于笃信基督教的家庭,还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公教信友协进会,将宗教教义融入企业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张照片记录的,便是信友协进会唱诗班的一次排练。

宋棐卿的上述举措,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际矛盾,以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效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宋棐卿堪为企业经营者的楷模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臣了,当个“政协委员”、“人民代表”什么的,应在情理中吧。

图5 1948年,竖立在长春街头的新片上映广告画。(选自《老照片》第32辑)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颇具超前性的现代企业管理举措,在后来的岁月里却一度成了宋棐卿“调和阶级矛盾”、“统治工人阶级”的罪行。这张照片则在1960年代的“阶级教育展览会上”,被当做“用宗教麻痹工人阶级”(当年用作“展览”时,写在照片背面的文字如是说)的罪证,被公开展示。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民国几十年,除了抗战前有过几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动荡与战乱之中,这无疑给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战乱与动荡并不就是民众生活的全部,即使身处战乱中,老百姓的日子照常得过。战争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百姓的生活,却无法使它中断。这两幅照片(图

5、图6)均拍摄于1948年的长春,图5是竖立在长春街头的大幅新片上映广告画,图6是在长春一间酒吧登台表演的鼓手。

图6 1948年,长春市一位登台表演的鼓手。(选自《老照片》第27辑)

此时国共内战方酣,长春已处在解放军几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不仅十几万国民党守军与外界的联系逐渐中断,一般百姓的出入,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一场空前的饥馑正一步步逼向这座城市。生活在长春城里的人们,已不止一次地听到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但这并不妨碍最新的美国大片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架子鼓手一旦登台演出,还是那么西装革履,头发依旧梳理得丝毫不乱,专注地沉浸在自己敲出的鼓点里……从照片上看,架子鼓手的家什似乎过于简陋了,只有一面大鼓、一面小鼓,外加一个立镲,然而相对于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这里发出的却是属于市井的、民间的音符,传递着平民大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YYQ。

第二篇:关于照片的作文:珍贵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爱好摄影的舅舅第一次获奖的摄影作品,是用他当时心爱的傻瓜相机拍的。我很珍视它。

我是获奖作品的主人公,自然很珍贵了。爷爷个子很高,脸颊很瘦,衣服在他身上显得很肥大,看上去简直就是浑然一体的黑色。拍这张照片还有一个小插曲,拍照那天有一位同学生病没到校,照相的工作人员说没关系,原来他是用数码相机给我们拍得,采用现代化照相手段,把我的同学给加上了,但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一点瑕疵。

身后一座雕像,昂首苍穹,臂力矫健,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坚定神情,我想这大概就是改革开放的精神体现吧。第三张照片是我初中升初三时全班同学的合影,它记载了我们班所有同学和老师的容貌。

他们身后是我们的老家,房子破旧得再也不能破旧了,地基是用砖砌成的,其他部分是用土夯起来的,斑斑驳驳的。教学楼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亮丽。

第一张照片是我爷爷和奶奶的,这张照片已经三十年了,是黑白照,画面有些模糊,好像分不出表情,底子也已泛黄,只有些模糊的轮廓。嘴边的糖末还没有擦掉,神情专注的样子,很是可笑。这三张照片不仅是我个人珍贵的收藏,记载了我成长的足印,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

照片上的天空是那么蓝,云朵是那么白。他们身边还有一辆小推车,很是破旧。第二张照片是我小时候看菊展时照的,那时改革开放已快二十年了吧,镇里的菊展已办了十几届。

照片上的我还小,手里拿着棉花糖,正在津津有味的吃呢。奶奶扎了小辫,也穿着肥大的衣服,带着腼腆的笑容站在爷爷身边。照片虽然不美,因为那是爷爷和奶奶唯一的照片,是我家历史的见证。

在我的床头,有几张装祯精美的照片,这几张照片分别“诞生”于不同的年代,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现在看起来还真有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味道。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身后是富有个性化设计的教学楼,楼面舒展,色彩柔和。

这张照片是我初中生活难忘的记忆,我倍加珍惜。我的后面是一片灿烂的菊花,那菊花开得欢呀,真不能用语言表达,只是金黄的,雪白的,艳红的一片。

第三篇:三星s5照片怎么恢复, 手机删除的照片怎么恢复

三星s5是刚上市没多久的一款智能手机,屏幕大,防水性高,尤其是像素达到1600万加上迅速自动对焦功能,是自拍一族的神器。小编最近因为网友的留言对这款手机还真是陌生不起来。很多网友说,三星s5在拍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爱自拍的人习惯连拍很多张,选一张最好看的保存,但很多时候手快就将拍得好的照片误删除了。手机里又没有回收站,由于心理问题,之后再拍的照片总觉得没有误删的那张好看,那小编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找回三星s5照片的方法。

手机存储器在删除文件时,并不是直接将文件在存储器上删除,而只是做个标记,告诉手机这个文件已被删除,为的是减少存储器的读写次数,增加存储器的使用寿命。当有新的文件,把这个被删除文件的位置占用以后,这个文件才算真正被删除了。所以,我们发现手机照片被误删时,立即使用专业的资料恢复工具进行查找恢复,恢复几率是很高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手机的存储空间,它分为内部存储空间和外部存储空间,内部存储空间是手机自带的空间,而外部存储空间是我们后插入的存储卡。如果照片默认是存放在存储卡,推荐将存储卡从手机中取出,插在读卡器里,再通过电脑恢复,取卡时一定要先关机哦。

如果照片默认是存放在手机自带的空间,需要通过手机资料线将手机连接到电脑。如果连接后电脑无法打开手机存储的空间,在手机的“设置”中上打开“USB调试”选项就可以了。

之后,使用资料恢复工具恢复照片,操作非常简单:

1.打开资料恢复工具,选择“U盘手机相机卡恢复”恢复模式。(鼠标停留在功能按钮可查看详情)。

2.按提示选择移动硬盘存储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

3.进入硬盘扫描阶段,如果用户发现丢失的资料已经被扫描到,也可以“中断扫描”。

4.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用户可以对文件进行预览,查看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件。然后点击下一步。(文件丢失后,文件名称也会被系统自动更改名称。如果未扫描到需要文件,请使用“万能恢复”模式再次扫描恢复。)

5.选择恢复文件存放目录。用户可以将文件恢复到电脑上,以防止造成资料覆盖问题,然后点击下一步,等待恢复完成。

这样三星s5中误删的照片就可以恢复了,喜欢拍照的人再也不用担心在选照片是将最好看的那张不小心删除了。只要没有在误删除照片存放的磁盘内输入新内容,资料恢复工具都可以轻易恢复三星s5丢失的照片。同样,如果三星s5内保存的视频文件、音频文件或者文档丢失后都可以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恢复资料。

第四篇:难忘的照片

这三张照片是我在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照的。这也是我第二次去东京迪斯尼乐园。第一次是我和爷爷、爸爸、妈妈一起去的,而这次是我和爸爸、妈妈三人去的。

东京迪斯尼乐园就在我们家所在的千叶县,离我们家坐电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记得那是2000年春天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起的很早,到达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时候,游人已经很多了。门票很贵,儿童票也得2800日元,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这三张照片就是在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入口处,我与卡通唐老鸭、高飞和叫不上名字的小猪照的。当时想拍照的小朋友很多,我排了好半天队才拍到的。

这天,我们在东京迪斯尼乐园玩儿得很开心。这三张照片也成了我最难忘的照片。

第五篇:照片的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阖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我们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守夜、给长辈拜年等„„„我喜欢这个节日﹗

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比较较有代表性,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的。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因此人们就把那一天定为节日,后来就成了中国的“年”。

春节这一天是个团圆的日子。除夕这天,家老老少少一起围坐在桌旁吃年夜饭、饺子,欢聚一堂,一起守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在这一天无论是在外出差,天南海北都要回家团聚,陪陪家人。这一瞬间,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是,春节这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家团聚。比如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家卫国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警察叔叔为了维持交通秩序还在通宵达旦的执勤;电厂工人为了确保供电安全还在值班;地铁站、火车站的交通工作者们还在为了他人能够及时准确的回家囤聚继续忙碌着。。。。。,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支撑起了每个平凡家庭团聚的重任!

春节,阖家团圆的背后是他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部学期范文下一篇:团青培训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