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移动商务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本身的发展异于其他地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研究论文 篇1:

跨境贸易背景下的我国微商SWOT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呈现出繁荣萧条双向变动的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微商为新兴代表的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微商逐渐发展成为跨境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未来微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微商如何在日趋激烈化的跨境市场中,保持健康增长并在跨境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浅析跨境贸易下我国微商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微商行业在跨境贸易背景下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跨境贸易;微商;SWOT分析;建议

Key words:Cross-border trade;Wechant business;SWOT analysis;Suggestions

一、引言

伴随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跨境贸易运行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传统跨境贸易由于批量大、周期长、频率低的特点,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就业压力增大明显。在明朗的经济背景下,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等技术支持下,微商,这一创新移动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将逐步发展成为跨境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研究的微商,指的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目前主要以两种主要形式存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B2C 微商,基于朋友圈开店的C2C 微商。通过微商发展跨境贸易具有较好的基础。首先,微信开拓海外市场的速度快速,目前,微信已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接16种语言,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技术。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我国微商大力拓展跨境业务具有可能性。其次,我国政府极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交易成本优势,为贸易增长构造新的支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文件。如2015年2月5日,商务部进出口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5月12日国务院出台《加快培育外贸竞争优势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②

本文在跨境贸易的背景下对我国微商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针对微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试图探索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为发展我国跨境贸易注入活力,助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于严峻的就业问题提供灵活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学者对微商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微商的研究集中在发展状况、营销理念、及其发展基础——微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梅健(2014)认为,传统电商以商品为中心的,而微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微商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郎咸平(2015)表示,在2011-2015四年期间,微信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稳坐移动社交的头把交椅。张维迎(2015年)解释微商火爆原因:一是其机动灵活性比较高;二是其优秀的销售团队。孟祥铭、汤倩慧(2015)提出跨境电商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新型跨境贸易模式,并且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开始试点,并将不断探索。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表明,微信拉动就业,促进消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关于《2014年“微信朋友圈营销”生态数据研究报告》中数据分析报告,反映出商家月流水量差异大,“熟人经济效应”显著,但在不断改进中,前景广阔。③在跨境贸易背景下对微商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力图结合跨境贸易的背景,应用SWOT分析法浅析微商的发展路径。

三、我国微商的发展简况

我国微商发展目前处于上升期,发展脉络清晰。2007年,微博引入,为中国微商时代的兴起奠定良好的基础。2013年,微商出现,最早在广东出现,随后蔓延至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2014年,一些小品牌厂商决定与微商合作,用“代理”这一方式推销。2015年,步入正轨。微商逐步将其微信营销平台转变为一个完善的、有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经调查发现,从月交易规模来看,月交易额1万元以下占97.18%,30万以上的却仅占1.41%微商交易规模还有待提升。从参与群体来看,微商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的占比达到63.38%,“90后”喜欢追求时尚、追求创新,因此成为当下微商市场的领军人物。从目标群体来看,主要集中在18到30岁的青年,商品大多是以女性商品为主。从经营商品来看,我国微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护肤、保健、鞋服等,且护肤品比例占到49.30%,最高月交易额超过200万元,最低月交易额也有1000元。综合来看,我国微商目前正处于上升期,潜力巨大,随着跨境贸易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微商已然成为新兴发展产业。

四、我国微商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运营成本低,宣传便捷化

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微商的运营成本低。微商的跨境经营主要是通过微信来实现,微商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开通微信功能,就可以与特定消费群体随时进行互动和交流。微信广告是个体行为,通过特定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全方位的进行关于产品效果和优惠的宣传,节约了包括广告费在内的宣传费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微信营销不同于实体店,不需要发放工人工资,只需招聘无需底薪的代理,因此,微商的运行成本远低于其它的跨境经营模式。同时,微信平台上,每一条广告、信息都是以推送的形式送达消费者,速度快且信息到达率100%,宣传便捷,彻底打破实体销售地域限制,粉碎地域经济销售的概念,市场的拓展更加顺畅方便。

2.营销多元化,操作简单门槛低

微商可通过摇一摇、公众号发推送、朋友圈、抢红包、扫描二维码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境销售,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吸引广大的微营销受众。同时,相对于传统市场和电商运营的高要求管理、资金投入多、效率低的特点,微商因其省时、省力、省资金,同时其操作简单,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尤其是投资资金少、没有实体经营经验、缺乏冒险精神的个体商户。在跨境贸易的背景下,微商团队通过进行高效、有机的配合,从根源上杜绝了因折扣战而形成的恶性竞争,转而在提升商品品质、积攒品牌口碑上蓄力,谋求长远发展。

3.信息裂变,兼容性强

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造就了庞大的国内市场,跨境贸易带来巨大的海外市场。如果一个有吸引力的广告微商通过微信这一软件发布到朋友圈,假设某微商有100个微信好友,而每个微信好友又都有100个微信好友,仅有10%好友转发就能有1000条广告发布量,以此类推就将有10000条庞大的广告发布量。通过信息的裂变,在短期内形成惊人的广告覆盖量。因为广告大多是由好友发布,信息互通可信度高,增加了微商销售的竞争力,大大提升交易的成功率。

(二)劣势(Weakness)

1.信息扩散混乱,分层售卖严重

由于微信信息来源广泛、信息量庞大,平台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核实并剔除一些不利信息,给少数不良微商可乘之机,利用这个特点来欺诈消费者的钱财,使一些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蒙受损失,影响到微商的经营口碑。同时,微商的相关体系尚需完善,分层售卖的趋势严重。供应商等第一阶层微商从业者以降低一部分利润的代价售卖给第二阶层的微商,第二阶层的微商以同样的方式售卖给第三阶层,以此循环,造成市场销售渠道匮乏,极大地削减了对买家的吸引力。

2.熟人经济效应,竞争力不足

微商自兴起以来便以微信朋友圈为跳板,利用熟人效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大肆宣传,而微信朋友圈的存在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利之路。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微信用户表示对朋友圈的疯狂刷屏早已司空见惯,而且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微商没有实体店,售后服务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得回头客很少。日益久之,买家相比更喜欢光顾线下实体店或者具有售后保障的销售平台,将会使微商竞争力严重落后于其他销售平台。

3.经营规模尚小,影响力较弱

目前,我国微商虽已达到1000多万,但这些微商多以个体散户为主,未形成规模效应。微商现在还属于起步阶段,而该群体大多为只用零碎时间工作的大学生更让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与淘宝,京东这些知名网上销售平台相比,目前,微商的规模无论是管理还是销售渠道显得很是匮乏。虽然微商现在如同核裂变式的发展仍未停歇,但它仍处于一个艰难重重的时期,对消费者的影响呈现双向变动的趋势。

(三)机会(Opportunity)

1.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微商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

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在全国两会上被提出,从政策上为微商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互联网、微商也因此深入民心,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同时,政府出台的关于跨境支付、打击假冒伪略产品和支持创业等具体政策为微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平台。如2015年1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网络购物单笔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政府的放宽政策表明对跨境贸易的支持,这对微商在跨境贸易中的市场开拓起到支持作用。

2.科技进步促进微营销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突破

科技的进步将为微商带来更开阔的视野,智能手机、互联网络技术等科技载体的不断推陈出新为微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智能化手机的推出是微商诞生的重要孵化器。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商家进行营销更趋便利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实现了渠道主体子系统及渠道客体主系统的优化,提高了网络渠道的高效率、系统化。网络技术的专业化与网络销售过程中的规范化、程序化的配合,将提高网络销售过程中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商家和消费者更好的沟通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和资源浪费现象。随着微营销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突破,微商未来前景十分乐观。

3.我国跨境微营销产品的比较优势凸显

在跨境贸易的推动下,我国微商产品同多国产品展开激烈竞争。我国微商为在质量和价格这两个重要竞争指标上取胜,必须不断促进微营销产品向物美价更廉的优质产品转型。跨境贸易的开展使微商走出国门,市场更为开阔,产品销售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微信营销占据的市场份额得到提升,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跨境贸易下,我国微商产品质量与价格的比较优势凸显,拥有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形势大好。

(四)威胁(Threaten)

1.线下服务完善将对线上销售造成冲击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满足了自身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而一些大商场、广场更是牢牢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服务态度的提升和服务设施的升级吸引和发展更多的忠实客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档次与服务更加符合他们的观念。实体店利用优质的面对面服务,第一时间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并且将会以更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向完善自身,这无疑会对线上销售造成巨大的冲击。

2.信息不对等的C2C模式注定微商发展道路坎坷

目前,网上大多商家通过C2C网站销售商品,其购物方式都大同小异,都是商家通过观看其备注信息来了解并购买物品的,然后有时买家所了解到的信息并不是正确的信息,而是商家为了追逐利润而夸大其特点后的信息。一些消费者之所以在实体店购买价格高昂的物品,往往也是其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的缘故。因此,微商未来发展应更加规范透明,而并非像这种C2C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等。至今为止,C2C模式信用体系尚不成熟、不规范,也就注定了我国微商发展道路坎坷甚至停滞不前。

3.物流与移动支付安全问题限制微商的持续发展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中国物流行业在不断壮大,但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瓶颈阶段。部分物流公司只关注自身利益,未完善其服务,还不断争夺各种资源,损害微营销消费者的利益。微商等经营模式逐步发展壮大将激化物流滞后的问题,同时,后者又进一步限制前者的发展。除了物流问题,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也是制约微营销交易量的一大制约因素。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0015.6亿元,环比上涨11.7%,同比上涨139.2%,2015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继续实现高速增长。21世纪,谁抢占了移动支付市场,谁就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稳速提升,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面临了巨大挑战。

五、跨境贸易背景下完善我国微商行业发展的建议

在新时期跨境贸易的浪潮中,传统商业格局和固有模式被悄然改变。微商在激烈的贸易战和同质化竞争中应继续发力,放眼全球,利用跨境平台,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

(一)政府角度:扶持跨境微商,搭建支付平台

跨境贸易是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及其交换行为发生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政府在跨境贸易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要求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松紧适度地科学干预跨境贸易。

我国跨境微商市场广阔,但是相关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微商在从事跨境贸易时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保障我国微商在跨境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此外,电子支付的风险性是制约微商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政府除了支持支付宝、财付通等现有支付平台的发展,更应支持安全系数高的新型支付平台的发明和推广,从而解决人们网络支付的后顾之忧。

(二)企业角度: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失去品质就等于失去了一切。④在跨境微商竞争中,部分企业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使竞争环境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要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建立动态质量管理制度,丰富品牌文化的内涵价值。落实事前控制,工作人员定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抓好事中控制,规范生产,注重发掘新技术和新工艺,确保产品信誉稳步提高。贯彻事后控制,发现伪劣产品,做好售后服务。通过网络宣传、电视宣传、现场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

(三)社会角度:培养复合人才,稳抓沟通服务

真情沟通,真心服务是留住客户最根本的行为准则。跨境微商面对的是来自不同需求的全球客户,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政策环境等,使其贸易更加趋于复杂化、难测化。

为了保持跨境微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社会应为跨境微商从业者提供多渠道的磨练机会,支持有为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建立培训机构,定期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社会通过集资建校,开设网络课堂,增强学员们的在线支付、物流、网络等知识,更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走进实地销售工作,锻炼沟通与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四)个体角度:学习营销知识,提升服务能力

微商的主体是每个个体经营者,因此,提高和增强微商经营者的专业技能、个人信用以及职业基本操守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我国微商跨境贸易化意义重大。对于微商主体而言,首先,应认真加强职业操守的相关学习;其次,加强上岗技能培训的相关学习。只有每个微商经营者都恪尽职守,才能使整个微商市场趋于良性化运作。

结语

全文以怎样更好地完善中国微商的跨境化为研究出发点,基于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对我国微商的发展加以阐述,并提出促进我国微商跨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在全球跨境贸易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跨境贸易背景下我国微商的发展现状,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微商的跨境化道路,在道路中改进我国微商的跨境化问题,在问题中积累跨境贸易发展经验。这样,才能使我国微商行业在跨境贸易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活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该论文获得2015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经贸与商务专题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刘颖

②朱弈蒙.浙江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2014(09):26-27.

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微信朋友圈营销”生态数据研究报告. [EB/OL]. http://www.iyunying.org/social/wxyy/3910.html,2014年12月18日.

④王福成.重温《资本论》,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若干新的经济理论观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01):9-12.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107-112.

[2]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与对策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2-124.

[3]朱弈蒙.浙江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2014(09):26-27.

[4]文丹枫.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5-27.

[5]骆迷俏.微商营销的兴起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5):96-97.

[6]梅健.社会化商务下,微商营销行为分析[J].市场周刊,2015(03):54-55.

[7]彭雨冰.论微商的定义与现状[J].致富时代,2014(02):34.

[8]邵嘉莹.试论我国微商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J].商场现代化,2015(06):43.

[9]王福成.重温《资本论》,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若干新的经济理论观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9-12.

[10]吴妍.福建省四县(市)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J].福建轻纺, 2014(5):3-4.

[11]艾瑞咨询.移动支付首次出现负增长 Q3重点关注NFC场景拓展[J].金卡工程, 2014(8):20-21.

(许梦军:武汉东湖学院13级金融学专业大三学生。黄思慧:武汉东湖学院13级金融学专业大三学生。李晓萌:武汉东湖学院13级金融学专业大二学生。张帅:武汉东湖学院13级金融学专业大二学生。叶普:武汉东湖学院13级金融学专业大三学生。)

作者:许梦军 黄思慧 李晓萌 张帅 叶普

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移动商务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本身的发展异于其他地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立足浙江省中小企业,基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结合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在保持浙江省经济特色的基础上,促进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商务;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特色;群落;移动商务平台

前言

近年来,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通信和网络互连技术的融合和不断更新,将极大推进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移动商务正成为人们重视的新领域,对于它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说法,可以暂时将移动商务定义为任何通过无线远程通信网络进行的商业行为。对于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移动商务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风浪,将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处于沿海地带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更是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移动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这样不但能带动浙江省的经济,更能带动中国的经济。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农业社会的富庶之地,但缺少工业化资源的先天条件。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国家投入少,国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似乎浙江人更懂得“滴水成河”的道理。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的小企业开创了一条“轻、小、集、加”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具有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成功的部分。

浙江省中小企业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中小企业扩张速度快;(2)中小企业以乡镇个体企业为主;(3)中小企业的轻型化结构明显;(4)中小企业生产以中间产品为主。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发展模式——群落式

1.中小企业群落概述

中小企业群落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小企业群体。众多中小企业择地群集分布首先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毗邻自然资源产地与消费品市场。另外还与人文环境、工商传统、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非自然的因素相关。

2.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分布

凭直观我们发现,浙江众多中小企业并不是离散地、相互孤立地发展的,而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抱团共同繁衍壮大的。据初略统计,浙江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小企业群落有306个,1997年的产值达到2 664亿元,平均每个群落的年产值达到8.7亿元,其中10亿元到50亿元年产值的群落有91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群落有13个,100亿元以上年产值的群落有4个。

3.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发展状况

遍布于全省城乡各地的大量专业性的中小企业群落的出现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最主要的动因。一个中小企业群落的发展,就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人民,使当地的财政收人、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

4.浙江省中小企业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群落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浙江小企业与天南海北的商家客户之间存在着多管路、多时空、多层次的商品交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活动。这种交易和交流活动的单元密度、空间跨度、时间频率在国内商界是令人称奇的。以上从系统论的视角,对浙江中小企业群落这一新型产业组织系统的宏观概貌作了描画,下面再对它的微观结构特征作一些分析:(1)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3)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4)生产性中小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中小企业子群落相并联;(5)中小企业与大群落两极对应。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一)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1.国内外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

目前,许多国外中小企业正在利用各种移动商务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像远程因特网接入,移动办公。销售力量自动化(SFA)以及现场力量自动化(FFA)等移动解决方案,在员工人数众多的美国、欧洲、日本公司正在日益普及;而像定位业务(LBS),设备监控以及移动支付德国正为更为复杂的应用而兴起。这些应用可以降低各个行业(如银行、公共设施、交通及零售业)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与固定网络相比较,经济性是移动商务的优势之一,比如北京移动在八达岭高速设置无线车速监控系统,如果采用固网,需要铺设一条线路到相关地段,成本相当高,而利用移动的无线网络,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国际上来看,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市场,在将来的几年,必将经历一次巨大的发展。移动商务市场已经整装待发,期待着飞速发展的明天。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遇到了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重竞争压力,中小企业亟须市场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通过调查表明,移动商务应用的行业市场分布比较均衡,这说明许多行业都存在对移动商务应用的需求。调查发现,政府部门和制造、流通、金融行业是目前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市场,未来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是物流、流通、金融等高流动性和服务性行业。另外随着PDA、智能手机、pocket PC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移动终端软件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有许多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为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未来移动终端软件开发将成为软件业发展的热点。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1.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现状

浙江省中许多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替代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但是浙江省的核心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水平非常不突出,它们只是运用联网的电脑进行一些基本的办公或管理工作。在产业集群中往往存在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它们的规模和实力超过区域中其他中小企业,完全或部分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集群中其它众多中小企业实质上是共同完成专业分工的角色,服务于核心企业。

2.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发展的趋势,与移动商务应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会在移动商务领域有更多的应用与意向,会逐渐从提高阶段向转型阶段发展,因为有了之前的良好基础与认识,再进一步实现移动商务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通过调研了解到,即便部分核心企业已经在软硬件方面为移动商务的发展做了基础,然而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建设资金、人力等投入到原有的有线商务发展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处于弱势,对原有的传统商务模式的认可,移动商务无法一下子替代,这也使移动商务发展一直都处于萌芽初期阶段。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曾经表示过对移动商务的质疑。外浙江省中小企业在移动商务的应用过程中,都认为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替换,对移动商务的运用还只是表面化的。同时,核心企业的标杆作用不强烈,部分企业在应用移动商务时出现失败例子,这些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移动商务走进中小企业的速度缓慢。功能简单、容易推广也是各中小企业比较关注的,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应用的功能性要求并不十分高,简单、容易推广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移动商务平台更受企业的欢迎,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也是他们十分重视的。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落核心企业作用意识不强

核心企业同任何小企业一样,都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由于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加上核心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和业务需求,往往是该地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客户。如果由移动运营商出面主导移动商务产业平台的建设,那么移动运营商对核心企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况且,产业平台的建设并不影响核心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核心企业将乐于向移动运营商提供帮助。这样核心企业的价值也更进一步加大。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尽管核心企业的作用各中小企业是一清二楚,但是在发展移动商务时并未对核心企业的作用提高重视,忽略了核心企业所带来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核心企业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实质性作用。

(二)通用移动商务平台缺乏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产业性,不同产业领域的宽泛或狭窄与企业群落的规模大小有某种关联性,同时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中可以发现,缺乏标准的、规范的、通用性、公用性的移动商务平台,尽管在较早之前,有类似的移动商务产品,不幸的是,这类产品不仅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并不受欢迎。不少企业都表示了他们各自对早期一些产品的不满。通用型标准化产品的推出本身就是一个尝试,稳定的用户群体、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良好的内容质量以及包含关键参与者的盈利模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这种移动商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服务,并且产业内的企业可同时共用这种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身在资金上的周转困难,对移动商务的认识比较缺乏,要让每个企业都自己运营不同的移动商务产品,在短时期内比较难实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形下,推出通用性的移动商务,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可以满足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个发展情况。

(三)传统商务模式的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招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正由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业务经营模式,商务模式也呈现了较传统的固化方式,限制了移动商务的应用。尽管如今移动商务的技术逐渐成熟,也能被许多企业所接受,但是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充分了解移动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基于中小企业传统的商务模式,使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应用发展受到阻碍。

(四)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如今浙江省农村企业越来越多,占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比例高达96%,这种以点多面广的农村小企业为发展格局,经营各个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多数都是出身于农村,学历上相对处于低位置,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又由于移动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度并不十分广泛,所以他们对于移动商务的概念以及应用等接触甚少,使得对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形成很大一个障碍。另外无线技术的普及应用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互联网的宽带接入刚刚让人们体会到消息技术创造的应用“奇迹”,而手机信号的“时断时续”让人感到移动办公时代的来临还是一种愿望,在原有固定网络运营比较顺利的情况,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很大的意向去尝试移动商务的应用。

(五)缺乏人性化

中小企业要想立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除了自身竞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大型企业的挤压。小企业没有大企业那样雄厚的资金、齐全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稍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因此,为力保自己在商场战争中不被吞没,中小企业在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对客户做出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行为。如在目前简单应用移动商务的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总是会借助移动设备将一些信息强加于客户身上,这种信息并非是客户所急需的或者感兴趣的,而是企业为了能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们而被动接受的。

(六)专业人员

移动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移动商务必将成为企业经营信息化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或人才培养滞后,那么,人才短缺问题就会成为制约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一个。中小企业中,专业人员相对比较稀缺,因为专业人员需要支付比一般员工较高的工资,这样也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企业领导并不十分愿意这样做,因此也就出现了对于人才不重视的现象。

(七)存在安全隐患

有线世界里,密码技术和合法认证书是电子商务增长的基础。而在无线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领域。移动商务安全体系关键是保证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本身的开放性使移动商务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果用户信息、业务订购信息被改动,会影响移动商务交易的真实性。另外,移动商务对隐私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它要牵涉到网络连接,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隐私问题,如位置感应和对移动电话号码的认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可以详细的了解你所在位置和个人情况(当然这也有有利的一方面)。使用PC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你很难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而当你用移动电话进行移动电子商务活动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八)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在使用无线数据服务时,会发现一些特点是:费用太高,难以被广大顾客接受。如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银行要收取交易手续费,移动网络运营商还要收取服务费,再加上发送短信的费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要比传统支付方式付出更多,而现在并没有很突出的需求来支持这一市场。高成本又没有突出的应用严重拉开了移动支付与用户的距离。本身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少,周转起来也没有大企业那么快。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策略

(一)构建中小企业公共移动商务平台

无论是移动商务运营商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积极开发创建适合中小企业通用的移动商务平台,这样对双方都是具有较大的好处。鉴于群落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整合资源,按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建设一个统一公用的面向群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既可以利用核心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硬件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又可以克服部分中小企业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困难,从而为集群中各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这样的平台对于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都是比较有利,这样部分企业也会愿意尝试这种小成本的新服务。因此,面向群落企业的“移动商务产业平台”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平台的结构上,每个产业可以具有特定的具体功能,都能为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功能服务。同时每一个具体的产业平台对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开放的,企业都可利用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来解决相应的业务问题,这也说明了平台应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共用性,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是标准化、规范化。另外合理规则限制可以使项目逐渐走上正轨,运营完善,使产业平台能得到有效的共同利用。当平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各个企业在慢慢了解到移动商务作用时,会运用平台建立人性化体制,整合相关资料,提供客户需要的信息,这样从原先的短期或者临时合作,转变到长期的友好合作。

(二)加强群落核心企业作用

加强核心企业与集群内中小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这是在核心企业中推进移动信息化共享平台的一个突破口。核心企业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因而,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应以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应用、能与核心企业信息系统兼容,且注重加强两者之间联系为主要目标之一。在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核心企业的意见,理清它与周边中小企业的信息交互需求。每个群落之间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联系渠道以及方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寻找出更加合理有效地交流方式,彼此统一对核心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认识,而核心企业,也应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更加明确的展现给其他中小企业,更加形象更加深刻的让其他中小企业认识到移动商务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加强移动商务宣传,强化企业内部人员意识

浙江省中小企业中农村中小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打破这种阻碍需要各个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共同的努力。企业之间对于移动商务应用发展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企业高层领导等对移动商务要有本质性的认识,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各岗位人员对移动商务的宣传与培训,组织企业人员进行对移动商务相关内容的了解,让员工从意识上本质上对移动商务有系统性的认识,让人们对于移动商务的观念有所改变。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商务模式固化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每个企业都希望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而且也随着对移动商务的逐渐了解,公共平台的建设,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商务模式可以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移动商务的发展会越来越顺利。企业在接受新事物时都需要过程,其中包括筛选,毕竟不同的企业发展状况不一,需要根据情况而定。核心企业可以带动周边对移动商务发展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将应用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一系列现象反映出来,让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从而使整体都能运用移动商务。而对于那些还处于摸索阶段甚至还未开始移动商务发展的中小企业,自身则要树立和明确移动商务的作用与好处,督促自身跟住移动商务发展的脚步。

(四)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整合教育资源

专业人员对于移动商务的发展是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专门设置相关专业来进行学习,从简单学习到最后对移动商务的精通应用,同时整合教育资源,进行集中培训。面向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所侧重的专项培训。单独请专业人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可以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员工进行培训,让愿意向移动商务专业人员方向发展的员工进一步学习深造,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没有专业人员来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移动商务很难被正确的应用发展。

(五)构建安全交易环境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增强,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是移动商务所必须的,从而能更好的鼓励交易服务。目前对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研究在开展中,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己经慢慢发展成型。除了大环境的安全,也不应该忽略企业内部小环境的安全,对于网络环境需要随时有人进行管理与维护,另外在设备上,应该尽量争取规范,只有当软硬件都具备拦截不安全信息时,真个环境才会显得更加可靠,那么移动商务的应用也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不再因为存在隐患而人心惶惶。

参考文献:

[1] 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

[2] 乐承毅.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3] 黄玉婷.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4] 邱新军.浙江省小企业发展综述[J].连锁与特许,2001,(5):1-3.

[5] 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财经论丛,2000,(5):4-6.

[6] 车志科.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233-240.

[7] 丁晓阳.移动商务重塑中小企业运营模式[J].商业时代,电子商务,2003,(23):1-2.

[8] 黄辰伟.以需求为导向的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及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99.

[9] 张万里.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策略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0] 祝炜.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4.

[11] 孙志明.浙江小企业成才商业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0.

[12] 颜飞,邵康,祝小艳.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0):20-24.

[13] 刘向东.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策略分析[J].山东经济,2004,(3):6-7.

[14] 李琳,赵江.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解析[J].现在情报,2008,28(7):7-11.

[15] 邹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100-110.

[16] 马伟锋.浅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07,(10):5-6.

[17] 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统计报.http://www.mii.gov.cn/art/2007/03/02/art_243_29026.html.2007 年1 月

[18] Sally Rao Hill, Indrit Troshani.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ersonalisation mobile servic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young Australi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10,8(2),3-14.

[19] Urbaczewski A, Jessup L M,Wheeler B. Electronic commerceresearch: A taxonomy and synthesi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02.

[20] Stuart J. Barnes.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2,Volume 22(2), 91-108

作者:罗淑君

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研究论文 篇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述评

摘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农村取得快速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基础性研究、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物流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自组织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自组织

Key words Rural; Ecommerce; Model; Selforganization

1 国外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

世界上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的网络贸易始于90年代初期。国外对电子商务及农村电子商务研究较为成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美国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电子商务为美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0 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就达到了69%,因特网接入率达到了67%。据统计,全美有约30%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进行农产品交易。在日本,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协会在日本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全国大、中城市设有不同级别的信息中心,负责同全国的市场、加工企业、运输队伍、产销地的农协进行联系,构成紧密合作的信息网络,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荷兰是世界著名的花卉集散地,每年出口花卉数十亿美元,而这些几乎全部是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的。

Poole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农业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方式,有利于买卖双方信息沟通,价格商议以及市场的公开与透明[1]。R Ivanic指出,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展开,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方式[2]。Wen基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了农产品交易智能电子系统,创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3]。Wooseung Jang从供应链的角度对农业中小企业建立物流模型框架,运用数据建模的方法,得出了中小企业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结论[4]。Ruiz Garcia等依据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数据查询与追踪研究,认为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农产品物流情况的査询和跟踪[5]。另外,还有很多国外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农业电子商务展开研究,促进了国外农村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综观国外专家学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在透彻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进行创新,目前研究的趋向在于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探索,寻求新的突破。

2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

在国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截至2013 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1.65 亿,2012年,农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9%,电子商务在农村保持快速增长[6]。电子商务在农村快速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以致理论研究的发展跟不上实践增长的速度。国内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专家还不多,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强。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個方面。

2.1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性研究

汪泉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通过典型示范、人才培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等应对策略[7]。余达锦等对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农业电子商务动力系统的富者愈富型基模,进而提出相应策略[8]。吴宏伟等认为农产品流通不畅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电子商务能推动农产品流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由政府主导来推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措施[9]。杨燕等认为摆脱山西特色农产品销售困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就是积极引入电子商务,同时探讨了影响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10]。

2.2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

彭壁玉提出了我国农业4种电子商务模式——M2M 模式、中介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和会员模式,并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分析[11]。胡天石在当时相关文献极少的情况下,把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归为7种,分别是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网上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和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并认为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最适合当时国情[12]。林华指出了2种可借鉴的国外模式,分别是包含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和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它们又可以分为是否有无实体店铺,其效应是不一样的[13]。蒋侃基于对农产品价值链要素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互模式的分析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大体上分成4种模式,分别是信息模式、网络交易模式、网络合作模式、虚拟企业联盟模式[14]。田景熙介绍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和营销中的几个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几种模式的应用情况[15]。费建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模式以及农产品期货交易模式,在交易时间上具有创新性[16]。

从地域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3类模式:①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湖南)试点示范工程。湖南构建了以县域有实力的零售批发企业市场化运作为主体,以集约化采购和科学的物流配送为手段,以标准化农家店为载体,以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为支撑,以移动手机和“农信通”机具为终端,促进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全新商务模式。②安徽的“绿色产业链”模式。政府引导,搭建适宜电子商务平台,将与农户紧密联系的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利益相关主体连成产业链,从而形成共赢发展的模式。③江苏沙集模式。沙集镇的几个农民最先从事网上卖家具,后来带动整个镇的农民网上经营家具的集群模式。由一个基核进行复制,形成多个集群,不断裂变,形成家具产业群落。因而,沙集被评为江苏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2.3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的研究

彭剑在对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并完善农村合作社和农业标准化体系,而农户应积极加入合作社并不断推动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17]。梁云等探讨了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一是构建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二是改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18]。丁国颖在对我国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建立起新的模式[19]。更多学者选取一个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各地的特殊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定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地实际情况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李佳妮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应对策略[20]。另外,窦隔[21]、石鲁达[22]、陈学芹[23]、徐先海[24]等都分别针对各省的特殊情况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2.4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的研究

宋李敏等在探讨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以委托代办点为桥梁,乡镇邮政所为基层单位,县市物流中心为基本物流组织机构”的邮政物流农村运作模式[25]。李穗豫从我国农产品物流流通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入手,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保障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26]。何飞等提出采用系统化、精益化、集成化等方式来优化我国目前较为落后的农产品物流运作[27]。王桂平针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面临的困境,提出树立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等对策[28]。

2.5 对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

近年来,对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逐渐增多。张德军提出手机在农村的广泛运用为移动电子商务带来机遇,并探讨了农业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的改进策略[29]。石磊结合农村信息化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提出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专业企业主导的农民个人消费服务模式,相对而言更具有推广价值,并为农民构建了“移动农贸”应用平台[30]。傅俊对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31]。

3 研究述评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向

以上文献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如何营销以及解决销售过程中的物流问题,以尽量降低成本,为农民获取最大收益。但是,对于农产品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涉及的文献较少。已有文献中,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很少。国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在参与主体的动机、需求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与经济效益的评价等方面研究很少。相比国外,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性研究的不多,缺乏系统化、协同化的研究[32]。更多的研究把关注对象着重于一个地区,而现实中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制约因素不同,由一个地区得出的经验是否可以应用于另一地区?两者是否具有可比性?作为中国整个农村地区,系统的、协同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可否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证。

由已有文献可以看出,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模式、对策与物流方案的研究,都着重于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近年,在江苏沙集、河北东高庄、浙江青岩刘村、江苏堰下村、四川青川、河南輝县、福建中闽弘泰、浙江北山村、浙江遂昌和福建兰田等地涌现了农民依靠自己,借助社会第三方网络平台和其他社会的资源开展电子商务,形成一类新型的自下而上式的农村电子商务。这两套电子商务的动力系统不一样:前者是靠政府为主导的外在力量推动农民做电子商务,是他组织;后者则是靠农民自身的动力开展电子商务,是农民自组织[33]。相比于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自下而上的农村自组织模式更加贴合实际,因地制宜;而自上而下的规划很容易脱离地区实际,造成村民参与感的缺位。

自组织是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主要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自组织的发展动力在于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或者输入外部负熵,在系统内部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下,使系统演化有序发展。协同学创始人哈肯认为,“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

在国外农业电子商务中,无论是美国的合作社还是日本的农协,都激发或发挥了农民的自我协调与整合的自组织性。而国内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子商务或其他电子商务生态中,都体现了参与要素的自组织性。如江苏沙集模式,便是典型的农民自我复制、自我组织模式。胡岗岚提出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典型代表,其生态特征及成长规律是探索电子商务生态集群现象的最佳案例,他深入地研究了其发展规律和自组织特点,从而描述中国电子商务生态化集群的规律[34]。

综上所述,相比于强调政府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基于自组织的运行机理,不失为另一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POOLE B.How will agricultural EMarkets evolve?[R].Washington 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SDA Outlook Forum,2001: 22-23.

[2] IVANIC R,AKRIDGE J,DOOLEY F. Ecommerce Strategies among agricultural input firms[R].C.EhmkeStaff Paper,2001.

[3] WEN W. A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for sell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 in Agriculture,2007,57: 33-46.

[4] JANG W,KLEIN C M.Supply chain models for small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09,190:359-374.

[5] RUIZ GARCIAL,STEINBERGER G, ROTHMUND M A. Model and 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for tracking and tracing agricultural batch products along the food chain[J].Food. Control,2010,21: 112-121.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7] 汪泉. 我國农业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18-22.

[8] 余达锦,杨淑玲.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策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09-4711.

[9] 吴宏伟,万江涛. 关于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08(8):72-73.

[10] 杨燕,王伟.从消费者角度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68-71.

[11] 彭壁玉.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J].南方农村,2001(6): 37-39.

[12] 胡天石.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13] 林华.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途径和措施[J].农业与技术,2005(3):40-41.

[14] 蒋侃.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5(4):61-63.

[15] 田景熙.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 费建. 农产品电子商务指引[M].香港:文滙出版社,2010.

[17] 彭剑. 湖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18] 梁云,刘培刚.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

[19] 丁国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网络建设探究[J].中国商贸,2010(8):103-104.

[20] 李佳妮. 湖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21] 窦隔.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1.

[22] 石鲁达. 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23] 陈学芹.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

[24] 徐先海.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25] 宋李敏,李常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6(6):45-48.

[26] 李穗豫. 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3):155-157.

[27] 何飞,黄体允,李英艳.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7): 96-97.

[28] 王桂平.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的物流运作[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15-119.

[29] 张德军. 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09(18):40.

[30] 石磊.中国农村信息化中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31] 傅俊. 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应用探讨[J]. 经济导刊,2013(4):56-57.

[32] 石鲁达.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33] 汪向东. 沙集模式的特点与可复制性[EB/OL].(2013-03-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dc6c0101dnyu.html.

[34] 胡岗岚. 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作者:杨会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下的经济统计论文下一篇:基于英语写作高考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