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2023-04-15

第一篇: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前言

祖国的未来靠的是及儿童,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儿童抓起, 从幼儿素质教育抓起。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孩子们非常喜爱。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身体发展很快, 求知欲越来越强, 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好问、喜爱模仿的特点。幼儿舞蹈就是利用幼儿语言以及肢体表演,使幼儿身体动作和音乐融合到一起的综合手段, 反映幼儿生活习惯, 表达幼儿兴趣、情趣的幼儿歌舞。”因此,让孩子们适宜的进行各种舞蹈教育, 在舞蹈的学习、表演过程中, 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组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一种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康美利的身体形态,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还可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美化生活,加强交往,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幼儿舞蹈的解释

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语言、身体动作、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表达幼儿情趣,反映幼儿生活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动,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幼儿期往往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非常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培养幼儿的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借助身体动作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舞蹈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非常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节奏、动作、娱乐中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幼儿们通常常依靠心灵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去表现这些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启迪、激发他们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当然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孩子一段组合或一个技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片空间让孩子去打开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雪花》,导师让孩子们自己去编排自己去表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更让人欣喜,孩子们大胆想象跳出了对雪的不同的感受,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喜爱有的是强调其寒冷„„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仅给孩子们留下了一段空间去想象、第1页 共4页 思考、创造,而且帮助孩子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转变。这样能培养害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感知、想象、联想、幻想等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可以通过对舞蹈的观摩、学习和表演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例如:让幼儿学习 “马跑”动作,从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到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幼儿必须观察,思考,记忆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自己所见过或想象中的马跑形象,然后经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了马跑的基本动作,之后再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再创造更丰富马跑动作。因此,通过以上过程幼儿的智力得到一定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体质的发展

人体动态造型美德计划就是舞蹈,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孩子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和是孩子们的骨骼得到充分的发育,可以增进食量,增强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孩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完善。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过“抠胸”、 “端肩”、 “驼背”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学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各种不良习惯都得到有效地改善甚至一些习惯被纠正过来,上过舞蹈课的孩子大都具有仪表端正举止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乐观充满自信,为他们以后举止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个动作不协调、笨拙的阶段。然而当孩子进入了一种缤纷音乐天地时,并在这种有节奏有韵律的环境里进行游戏、活动、舞蹈时,他们的动作就像受过教化一样,又是你都感觉是奇迹,他们的都做那么的自然、协调、得体优美。孩子们在舞蹈中能深刻的体味到音乐的节奏,他们会不自觉的跟上节奏,随着节拍尽情的舞蹈,从中体味到了音乐的美、大自然的美。所以说音乐游戏、舞蹈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心理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如果幼儿们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体质,促进幼儿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还可以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

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少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下来时性格就像一张白纸,一个人的性格是经过后天的塑造和历练才形成的。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性格要受到受理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人的性格主要受后天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现在社会上开了很多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他们开展的舞蹈教育,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用身体去体味音乐的形象,沐浴在联想中,可爱的思想有时把自己比拟成一只可爱的蝴蝶,陶醉其中。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去表第2页 共4页 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中教育的熏陶下易使孩子们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

(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幼儿舞蹈教学对其形成良好的品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茶舞》中,通过舞蹈对采茶小姑娘早晨去采茶,与小伙子碰面后一起劳作,然后在欢快的气氛下跳棋了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果实和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通过对孩子们《采茶舞》的教学,然孩子们懂得要珍爱友谊、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认识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是舞蹈所构建的三种空间结构的精髓所在。使幼儿向城良好品德的重要过程,幼儿舞蹈往往在公开场合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惊醒排练和演出。整齐的队和一致的动作,体现出协作精神更展现出整体美感。如果有孩子不够认真他就会很大的步调不一致,他的不协调的动作就会破坏队伍的整体美感,那样他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小朋友的指责,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通过这种长期的步调一致的训练,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义团体协作、学会包容他人、主动鼓励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在现在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跟是娇生惯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对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家人对他们百依百顺,当走出家门来到公共场合,他们大多都表现出内向羞涩、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当众表演的舞蹈,就是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活动。同龄人的相互交流会使彼此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从而使他们渐渐地不再内向羞涩,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使他们知道与人交往要平等相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舞蹈这种当众表演,是一种具有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的艺术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孩子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逐渐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同时舞蹈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舞蹈训练中,有很多比较难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成功,所以要想完成一个完美的动作必须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这就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和吃苦精神。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五)、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为孩子们提供和构建了富有童心色彩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空间。这种想象使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的什么是假、恶、丑的。使孩子们具有了对事物的判别力,是他们热爱一切的真、善、美的事物,厌恶一切假、恶、丑的事物。通过舞蹈的具体形态幼儿们开始认识这个缤纷的世界,在认识真善美的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强调孩子们“乖”、“听话”、“静”,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造型美。因此,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幼儿舞蹈在培养新一代外形与气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在舞蹈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模仿,观察模仿的运用可以使孩子们集中主力,使整套动作完整表现。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孩子们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另外,通常幼儿们的舞蹈具有丰富的主题形式和创新新颖的表演内容,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第3页 共4页 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悦耳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绚丽的景色、歌声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使得孩子们好奇好动的情趣得到满足,而且让孩子们沐浴在美好的情趣中,在视觉与听觉之间加以一条桥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熏陶,从事审美能得以发展与完善。

四、小结

幼儿期的教育越来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幼儿期是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课程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使孩子们的智力得以开发,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性格、品德以及审美观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重视让孩子们参加各式各样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锻炼过程中,使他们的骨骼肌肉得以发展,是他们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得以成熟,而且有利于神经性统的发育。同时舞蹈教育对孩子们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舞蹈教学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致谢:

首先感谢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她在整个指导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对论文的改进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点与解答。感谢四年来学校里每一位老师,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关心下,我才得以完成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还有感谢父母对我学业的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感谢我的好友在大学期间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诸侯感谢我的母校即将离开您才发现念念不舍,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使我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在此我借论文完成之际,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篇论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4页 共4页

第二篇:幼儿舞蹈教学的作用及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舞蹈;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122―01

一、充分?J识舞蹈练习对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积极作用

幼儿时期(4-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期,在这期间孩子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发育还不是匀称和和谐的,在这一阶段幼儿身高、体重发育相对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身高每年增长4-6厘米,6岁幼儿腿长可占身高的44.6%。在这阶段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仍然较快。幼儿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的发展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舞步,如跑步、小跑步、踏点步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机体能力来设定和选择教材,而不应该在教学与创作中大量进行开度的训练。幼儿时期正常孩子的韧带还是很薄,弹性还是比较好的,可以用舞蹈动作来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软开度练习,提高幼儿的肌肉协调性,初步训练幼儿的机体控制能力。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1. 兴趣启蒙,由易到难逐步开展

(1)精心选材,以曲动人。在教学时可选择具有鲜明特点、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音乐,可以是他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在播放音乐同时让他们去模仿或自由地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他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步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的目的。

(2) 用心启迪,以情感人。幼儿教师要投入在孩子的世界里,要不断引导他们去想象、去表现。教师要注意语言和表情的魅力,如:舞蹈《舞蝶》,在教动作之前先让孩子们去想象一下蝴蝶的美丽,给它穿上五彩的上衣,在花园里翩翩飞舞。有时侯教师应像个魔术师,可让孩子们发现舞蹈的魅力是多姿多彩的。

(3)慎重选材,以趣引人。幼儿园所开设特色课堂不光是一味地练习基本功,也可以以活动、竞赛、表演的方式去完成系列教学,如学习歌舞《姥姥门前看大戏》,我为幼儿假设了一个看大戏的场面,假设我们都在看一场电影,里面内容有喜悦的、伤心的、生气的、恐怖的„„我自己先把表演做出来,然后用语言让孩子们循序渐进进入到各自的角色里,紧张的紧张、高兴的高兴、伤心的伤心、生气的生气,把日常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用上,让他们知道舞蹈来源于生活,它就是生活的再现。

2. 运用多种方式,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1)游戏学习法。在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积极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去感受动作与音乐的美妙结合,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比如,在教“平踏步”时,我设计了“开火车去郊游”的游戏情境。我扮演火车头,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逐个扮演车身,一起出发去美丽的郊外。这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又练习了幼儿的节奏感,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又如,在幼儿学习“摇摆步、蹦跳步”等基本舞步时,我结合步子的特点,联系幼儿熟悉的小鸭子、小兔子等动物形象,创设了“动物妈妈带宝宝练习本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模仿学习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情境中学会这些基本舞步。

(2)故事情境法。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我借助故事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促使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在幼儿学习舞蹈之前,我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帮助幼儿熟悉舞蹈内容,从而化繁为简地逐步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比如,在小班舞蹈《摘苹果》教学中我自编了“去果园摘苹果”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舞蹈中以果农阿姨的身份来表现自己,角色感明确,能够体验到摘苹果的乐趣。又如,在大班舞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教学中,我先播放动画故事,让幼儿充分感受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可爱神态与动作。然后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表演的道具,在故事表演的情境中让幼儿习得舞蹈动作技能。

(3)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舞蹈的美,进而乐于表现美、创造美。比如,在指导幼儿舞蹈《花鼓乐》时,我截取视频《海安花鼓》中的舞蹈表演片断供幼儿欣赏。在欣赏完后,幼儿想尝试和模仿表演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在幼儿和着音乐自由舞蹈时,我又借助数码相机把幼儿舞蹈的动作拍摄了下来,简单处理后把幼儿舞蹈的视频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在和幼儿一起观看中判断幼儿的动作是否准确、是否协调,在对比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编辑:王金梅

第三篇:磨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 专业引领”,而 “磨课”则是这三维一体的综合体现.记得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更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

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教研室根据学校实际,在常规点课、约课的基础上制定了 《西安市第一中学磨课方案》,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教研活动,优化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磨课活动.执教教师从中体验完美课堂历练过程,在一次一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 自己,同伴们也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迪.一次次的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使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1 确立磨课方案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借助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行为经过反思提炼转化为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 “磨课”,青年教师更加需要 “磨”.通过磨课制,磨出把握教材的深

度,磨出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识和能力,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学素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开展磨课教研活动。

2 开展磨课活动

一 次完整的磨课经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即选课和制订本次磨课的计划.实施阶段是关键,包含了设计教学方案一说课一上课一评课一修改方案五个环节,在上课、评课、修改方案这三个环节中开展多轮循环往复的“磨课”,这种往复循环不是水平重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总结阶段要做好经验总结、资料整理等工作.在磨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2.1 磨课的准备阶段

(1)选课:教研组同一磨课小组的教师一起选课.

(2)计划:每位教师在磨课前要制订出磨课计划, 包括预期 目的、磨课时间、磨课方法等.

2.2 磨课的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永恒的主题.如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

以历练 :

(1)备课.

备课是指对磨课课题进行的教学准备.执教教师就必须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的本质,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反复推敲,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慢慢提高的过程,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形成 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磨课的第一稿.

(2)课前说课.

执教教师还要写出说课稿.写说课稿要注意几点:

一 要突出自己的教学亮点;二要简洁明了,不需要长篇大论;三要准确具体,要有针对性;四要朴素实在.执教者介绍磨课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一是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二是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 “亮点” 及其分析,三是说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学法及其依据等.课前说课是为了让执教者进一步梳理 自己的教学程序,也让参与磨课者对磨课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3)上课,同备课组教师听课.

执教教师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上课.

同备课组教师听课,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 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尤其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

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并按照我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各项内容逐项加以点评.

(4)评课.

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评课分两部分,先由执教者向大家简析该课的优点与缺点及其原因分析等.再由参与磨课的教师对此次课堂教学做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与磨课的每一位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踊跃发言、直面而谈、积极点评,最后总结出此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大家群策群力,讨论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案.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 “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 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中,教师 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教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不足之处,对大家的课堂实践有很大的帮。 (5)修改方案.

执教者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 自己的理解,对 “一磨”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针对以上实施过程的上课、评课、修改方案这三个环节,开展多轮循环往复的“磨课”,只是后几轮 “磨课”要求有所提高,在每一个环节的认识和设计上都要有所深化.要求执教者认真研究前一轮磨课的备课、上课、评课,反复修改.在后几轮评课中,既可以研究讨论前几轮评课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该轮教学新出现的核心问题,也可以将该轮课堂教学、评课与前几轮课堂教学、评课比较,交流这轮课堂教学、评课水平有哪些提高,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2.3 磨课的总结阶段

一 个周期的磨课结束后,要写出此次磨课的总结和教学反思.磨课后教师要从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主要思考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对教学 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对 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反省,对 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3 磨课的收获

一 次磨课,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教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深刻理解的过程,教师在与同组教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教师的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 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学设计去粗取精加以采用,使 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

第四,磨课能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磨课当中更富有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都不感到乏味、执教教师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断地查找资料,对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 自己的创新因素,使每一堂课都让人眼前一亮.评课时,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点评都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每一轮尝试下来,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 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磨课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其同成长,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愿广大教师在不断的磨课中上出更多的精品课.

第四篇:历史知识对人的成长的作用

浅谈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埃及卢克索神庙法像上镌刻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震撼的。学习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途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整体素质。

学习历史同时也是对自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可以让我们学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我们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此外,通过学习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我们可以做到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会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形成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历史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漫漫数千年,人类历史几乎无所不包,而作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我们当然没有时间与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全部学通学透。我们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有一些大略而系统的认识便已经足够我们受益终身了。

第一是人类政治活动。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换,可以了解“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各自的利与弊;我们还学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人在皇权的集中加强和分散削弱过程中拉锯拔河,可以领略中国近百年来的大**和大改变,可以通晓近当代在国际社会上各国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第二是人类经济活动。我们可以学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改革开放后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可以学到两次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起飞的重大影响,可以看到近百年来经济全球化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推进进程;

第三是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学到儒家思想如何作为正统统治而同时又维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生活,可以感受西方古老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近现代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学识的魅力。我们经常说中西方有文化差异,只有学习了这些经典的著作,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明白这些差异的来源,从而让我们可以不卑不亢的打开大门与别人进行交流。

正如运动锻炼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我们在精神的层面上更加强大。具体的来说,历史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给与我们巨大的帮助:

第一,历史知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历史也是一门感人的学科,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人类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爱国爱民的凛然正气„„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培养下一代的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历史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于历史的价值,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讲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 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

第二,对于非历史专业的人而言,历史知识能够陶炼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尊疑和重据,史学以此二者作为宝贵的信条。研究史学要有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第三,历史知识增长人生的智慧,能够提高治国安邦的本领。江泽民同志有过很精辟的论述:“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历史是做人和做事的经验纪录,因此学习历史,不是要当历史学家,而是要立足于“疏通知远”的原则,以历史的经验来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 自进入人类社会以来,人类就知道向历史学习了。最初的历史形式是传说故事。人们通过这些传说故事,就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大事。一般动物也有记忆和模仿的本能,但它没有知识,它不能将第一代所积累的经验传至二代、三代,这是因为动物没有“史”。人类有先代的生活经验,能以记诵或记录的形式,留传后世,历数百年数千年而不失坠。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化,“史”的作用最大。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西周时期的周公就提出“殷鉴”思想,司马迁作史,意在“述往事,思来者”。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第四,历史知识有益于中学生提高个人的修养。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把修身放在首位,说明个人修身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人修养对个人成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提高个体人文修养,离开了历史学,就是没有根基。历史学科的知识不会给人带来直接的物质收益,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基础和文明修养来说,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具有决定性意义。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使学生们懂得什么是可以继承的,什么是应该抛弃的,什么是可以仿效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加速变化的世界上正常地理解和生活。正常的个人是我们社会正常的前提性保障,历史课程用历史知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令人身心愉悦,以人物、故事的典型形象使中学生主动思索做人的道理,讲求人生修养、志向与情操。历史知识是走近古代人的生活世界,贴近今日社会生活的内容,它包括人群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社会风俗及其变异、人类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各种经验智慧等。

第五,历史知识使人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强大的精神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学习历史的人,

第六、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增强人的能力。人的能力包括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对所获知识运用的能力。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评价事物的能力。阅读能力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衡量事物,历史评价能力有鉴别、鉴赏和评价三种。这些能力都是一个人不能缺少的。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没有历史、人就变得单薄,不懂历史,人永远是一个孩子。我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能力的训练,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知识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马克思、恩格斯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可见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学好历史知识能使我们成为具备公民意识和素质,具备世界性眼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诚如所言,只有历史的教学更加的健全和发达,一批青年才能更加优秀,一个国家才能更加繁荣,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第五篇: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按研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学校的课题研究多数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课题,即: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和原则,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比理论性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就是说学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指向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几年来我们共承担了4项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十五”“十一五”课题,对于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着眼需求,使课题成为真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确定了课题,就一定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其关键取决于课题研究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什么地方需要课题研究呢?如果确定课题的出发点仅仅定位于学校管理、职称晋升、迎检达标等,势必会造成课题研究的立项是“翻江倒海”、结题是“百川入海”,而研究过程却是“石沉大海”;研究课题只有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才会得到教师们的真正认同,才是真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化。

我们确定研究课题,首先着眼于教师的需求,力求使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成为教师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我们申请立项的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新教材实施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就是基于对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时出现的一些偏差——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创设而忽视了学科本质的体现,过于注重学生体验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过于注重方法策略的多样而忽视了思维的有效训练等——的思考。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我们认为不能合理有效地把握并使用好教材是这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把研究的着眼点指向于教师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教材,使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教师的真需求。又如,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双基”,但同时又如何更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经验,也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申请立项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十一五”重点课题“新理念下的“双基多维”教学实践研究”,引导教师在努力落实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基础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不仅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提高理性思考、逻辑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培养,提高数学教育的价值。

我们认为,课题的选择和确立必须来自教师的需求,得到教师们的认同,以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为落脚点,才能使课题研究扎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二、化整为零,使研究变为真行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一理念在促进教师观念根本性转变的同时,力求把广大教师推向教学研究的前沿,真正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然而,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期望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任务太笼统,教师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抓不住具体的任务指标。

课题研究任务需要化整为零,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任务,才能使每一天的日常教学工作都成为研究的过程,不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如,在“新教材实施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有效使用新教材的七大策略,即内容呈现策略、实践操作策略、兴趣激发策略、有效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创新开发策略和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这七大策略又分为27项方法169个具体要求,分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并要求教师用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做到整体目标不偏离,又使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不交叉,自己为自己负责,围绕具体的任务开展研究工作,并有效地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任务分解后,每位教师承担独立的任务,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叉或错位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了“一课三评”的教学研究模式,即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活动中要求承担任务的教师提前公布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而通过教师自评、同伴互评、主管点评相结合的形式,促进教师独立研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整合。两年多的研究,仅教师们撰写的教学案例就达30余万字。

我们认为,教师有了具体的任务,其研究过程才能与日常教学同步,才能使研究转变为真正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通过“点”的深入研究,带动整体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行为跟进,使理念落脚真策略

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行动与研究者的关系,也就是说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将想法变为行动。不管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否贴近教师实际,如果提出的设想不能付诸于行动,那么课题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行为跟进,其目的就是将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付诸于教学行动中,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体现,也是课题研究取得成效的关键。

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跟进,需要恰当的操作性模式的规范和引领,进而使教师的行为跟在“点”上,使研究成为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过程。如,我们提出了“以学评教”的教学思想,并申请立项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以学评教’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就是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发展的课堂学习空间的同时,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主要依据来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为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我们调整了课堂教学评价表,明确了7项评价指标,即学生层面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与教师层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特色,评价指标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达到60%。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六学策略”,即铺垫助学、诱趣激学、顺思导学、应用促学、疏理评学和实践延学,更加凸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自主地学呢?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梳双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三次梳理环节:课始梳理目标(完成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化)、课中梳理重点(指导阅读教材,完成书面语言到感悟理解的转化)、课尾梳理结构(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要求三次梳理都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述观点、质疑释疑,在教师的点拨、同伴的互助下,对学习目标、问题、知识结构进行疏通和整理,进而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真问题暴露出来,进而实现教学交往中的双向问答。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构建“六学策略”和“三梳双问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有效地落实“以学评教”的教学理念搭建了平台,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在课题研究中有效的行为跟进,需要恰当的操作模式引领,促使教师在具体操作模式中体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研究仅仅关注文本讨论的现象发生。

四、多校联动,使活动体现真效果

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多校联动已成为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也就是多所学校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同课异构,异中求同,不仅丰富了教学研究方式,而且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课题研究中引进多校联动的机制,同样是促进研究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研究中首先确定中心校,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组合成研究联合体,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联合开展研究活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如“构建‘以学评教’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确定了大港二小作为中心校,选择城区校、厂办校(驻区国有企业独立办学)、城乡结合学校和农村学校等9所不同特点的学校,组成“以学评教”九校研究联合体。在研究中做到“三定四结合”,即:定时间、定专题、定主题发言人,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与教学实

2 践应用相结合。每一次活动均以“课题研究通讯”的形式进行整理提升,并通过大港教育网进行宣传、推广,为教师搭设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总结和理性思考的升华。

我们认为,通过多校联动,不仅可以使研究更具普适性,而且能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进一步促进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研究效率。

几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人教社和天津市教研室相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恳请与会老师给予指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的西班牙语学习心得下一篇:五道口考研经验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