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素质辩论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谣言素质辩论范文

谣言辩论

辩题: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致一死一伤。32岁游客赵女士在东北虎园下车时,被老虎拖走受伤,其母周女士下车追女儿时遭老虎撕咬死亡。事发后,网上有传言称,被咬伤女子已经去世;咬人的老虎被处死;受伤女子家属大闹医院等,后被证明均为谣言。在互联网时代,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分享身边发生的消息,也可以发表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但这也滋生了谣言。

正方:应该完全禁止谣言→谣言无意义(或弊大于利??) 反方:不应该完全禁止谣言→谣言有意义

(强调是立场问题→应不应该,非可行或不可行的问题)

不应该完全禁止不等同于漠视了谣言的危害性→承认谣言的危害性,认为谣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论据例子)→对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需及时澄清

不完全禁止谣言认为谣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合理性

谣言的定义:

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百度百科) 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今传媒》杂志)

(根据上述定义,谣言不一定为假,也可能是真的。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谣言是个中性词,不是负面词。)

谣言存在的必然性(如何产生):

1、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传播学者克罗斯)

公式阐述:一件事情之所以引起谣言,说明它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含糊性,且事件和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度越高,信息不确定性越大,谣言滋生传播的空间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

重要性无法把控。

公众批判能力无法无限大。

模糊性趋向于零需要及时披露真相,所谓:“谣言止于真相”(但许多人或机构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掩盖事实→因此事件模糊性无法趋向于零)

模糊性→人们不可能了解全部信息是所有一切互联网造谣的理论基础。

2、谣言是社会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调味料.一个稳定繁荣的文化传播社会应该有一定的谣言产生几率与其相适应,谣言越多,反应出社会文化传播活性越强(人们对于传播的积极性越高),反之,则说明这个社会的大众传播或者人际传播缺少活性。(《浅析“谣言”传播》)

3、在人类的表意系统中,反事实性的社会话语体裁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反事实、非科学的社会话语主要是由三种非常规的信息传播形态——谣言、流言和传说——构造而成。三种信息传播形态的共性即非常性在于其传播脉络超脱于经验事实的约束而又很可能有用且可信。(《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谣言的合理性(积极意义):

一、谣言在逼真相说话(谣言是促进人类寻求真相的动力)

2012.05.26深圳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当时出现一个震惊大众的谣言:肇事司机是顶包的。为此,警方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但是当时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对警方说法表示极不信任。有些记者公开和私下地表达了鲜明的立场,判断此事很可能就是“顶包”。基于谣言的压力,警方通过及时公布大量第一手证据如视频等,逐渐平息了原先铺天盖地的质疑。

群众的求知欲及心理期盼→反推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清晰性→间接促进真相的揭露

前《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总编辑程益中曾说过:“谣言是存于人心深处的真相,是群众表达意愿方式,是大众对抗官方宣传和谎言的武器。它不是事实,但比事实更真;它经不起推敲,但比真理令人信服;它漏洞百出,但大众深信不疑。”

谣言的聚众性让后果往往严重化,这对某些稳定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借机彻底暴露,并一次性解决。(事例)可能是谣言,但最终的结果是使得舆论势态严重恶化,高层最终不得不高度重视,严格操作,最终得到了较为正面的结果。有时谣言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关注,或者间接得利于某些真相的揭露。

一系列迹象表明(需要例子说明),谣言这种“弱者的武器”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扰乱社会秩序的同时又创造了重构社会公平的契机;它在瓦解社会信任的同时又提供了重建社会和谐的可能。

二、谣言是一种反权力

谣言的本质是 一 种信息,在谣言上集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在谣言规制上,若采用过度严苛的规制政策,则会导致寒蝉效应,影响言论自由的行使与思想市场的形成。

寒蝉效应,原意是指蜂在寒冷天气中噤声,现在则在政治、法律与传媒等领域中广泛地被使用,特别是在讨论个人思想、言论、集会等基本权利时,由于人们担心遭受国家刑罚,或是无力承受预期耗损,就必将放弃行使正当权利,导致公共事务无人关心。谣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反权威性,是一种“反权力”,这就导致社会当局往往要用舆论宣传及各种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反对谣言。

2008年12月,网友曝光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1500元一条的天价香烟,戴名表开名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周久耕的该行为被网友曝光而未经官方证实就广为传布,引起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和江宁区委,区政府重视。经纪委调查,查实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后受到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谣言是对权威的一种返还。

它揭露秘密,提出假设,迫使当局开口说话。

它对当局作为唯一权威性消息来源的地位提出异议。 谣言是无人邀请的发言,是一种反权力。

谣言本质上是和官方结论相悖的。当公民丧失对公权力质疑的权利之后,谣言就消亡了。结论,对于谣言不能做价值评判,因为,在一个举国封锁真相封锁外国人评论的地方,凡是和官方不一致的陈述,都可以被视为谣言。

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但其实不太确切,因为如果没有公开,仅凭个人经验就可判定谣言真伪的“智者”是罕见的。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谣言止于公开,唯有公开信息,使得各方说法能够在一个平台上交汇,才会涌现越来越多的“智者”。

三、完全禁止谣言的后果

所谓谣言就是广为流传的非真实性言论,能够广为流传这本身再结合谣言本身,能够让统治者了解人民的大体思维状况,便于引导宏观政策和主体文化

古时统治者对于谣言极为看重,往往通过谣言、民谣等了解社会动向与民众意见,通上下之情,这是古代民本政治的主要传统。

作为舆论的谣言,在监督、肃清吏治方面的功能。

历代统治者都明白谣言的利弊,也有君主曾经实施过严厉的控制政策,妄图打杀谣言,控制舆论民情。但除了留下一段暴政的历史记录外,谣言从来就未被真正禁绝过。其实,打击谣言最厉害的时候,往往正是权力最不受控制的时候,是权力根基发生动摇的时候,古训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可谓一语中的。所以开明的统治者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谣言的流播,不仅观测舆情,监督官吏,也是为社会开排一个发泄口子。

现代学者很难理解这种制度的意义,有论者指称这是“制度性放纵”,错了!这其实是对言论自由的制度性保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允许风闻言事,才能逼使信息公开,谣言(舆论)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而进行辩驳、提出事实依据的应是“被告”,因为他们掌握着信息资源,并掌握着取证手段。面对权力、信息不对称,需要的就是这种免责的“制度放纵”,否则,根本不可能有所谓“言路”。古训“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对这种免责制度的最好说明。

(以上节选自 邓文初《消失的传统》)

谣言)既然是未经证实的信息,那么整顿谣言之前就得先经过一个判定真假的程序。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所以不能完全禁止!一棒子打死!以偏概全!

总之一句话:谣言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对待谣言的恐惧心理;谣言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强力禁止任何谣言。当谣言不证真伪就被禁止,那么真话被锁喉也便顺理成章了。 (以上节选自 章文《比谣言更可怕的是禁止谣言》

四、善意的谣言

谁在制造谣言?

好人(处于困境中的人,无恶意发表未经正式言说的人,误解)

坏人(谋取一己之力者,哗众取宠者,追求政治利益者,恶意重伤者)

说到底谣言之祸只是因为传谣者动机不善。人心之恶才是万恶之源。若人心向善。谣言也并非为恶。况且,信息的流通拥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那些对社会有害的虚假言论虽然可能流行一时但终会被事实击败。

对善意的谣言无需有太多的指责之辞。它不会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任其自生自灭是最好的处理态度。灭者自然是因为其虚假,生者可让世人见到人间的真情。如此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又为何要因“谣言”二字而生歧视乃至赶杀?

(以上节选自《社会需要容忍善意的谣言》)

1.雅安地震期间,有人贴上了汶川地震时的照片,称是善意提醒让出生命通道。

2.马航370失联期间,有人散播消息称飞机已找到,情况并没有想像的严重,在引起广泛关注后自己辟谣,说完全是一种美好的祈愿。(乐观派)

3.2015年网上出现谣言:“孩子死于进藏”。这涉及到儿童能不能去高原地区。扬子晚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援藏医生,在医生看来,只要留心一些去高原地区的注意事项,身体健康的孩子去西藏完全没问题。这个善意的谣言虽然之前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恐慌,但现在医生现身说法也算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科普了以前从没关注过的问题。

重申观点:我方并不否认谣言有其危害性,但我方必须强调谣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因此我方认为不应该完全禁止谣言!

补充:

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 所谓“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是指: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二篇:高分能体现高素质辩论资料

任何考试的分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国家实行的高考制度,从国内到国外的以分数作为人才提拔标准数都能说明所要考察的能力的高低

考试也不能理解成高考啊,它分为好多呢,小到小学的升级考试,再到高考,再到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再到公务员考试,再到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再到工作中的每一项考试,都是对我们相应阶段所需素质的考核。

高素质是说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善于思考,具有创新,创业,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等等。 首先我方要申明的是我方并不否认低分中也有高素质人才的出现,我们要强调的是高分是高素质的体现

不过你说的只是一个例外,是具有特殊性的,难道对方选手能以偏概全吗? 既然对方选手不认为高分是高的素质的体现,,那么我们又何苦整天忙忙碌碌的去争取高分呢?难道今天的辩论大赛中双方的能力高低不是用分数来体现的吗?

对于高分的人我们至少说他在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这样的人难道不具备高素质吗? 难道所有高分的人都是作弊做来的吗?

高分低素质的书呆子在整个社会中又是少数的,难道您又要以偏概全吗?

试问在一次面试中,考官会选取高分的人呢还是低分的人呢?或许您又会说了,到最后,在一群高分人中间,企业不还是会根据素质的高低来决定是否聘用员工呢?那我方又要请问您了,您是认为应聘时的各种考核不是对素质的考核而只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还是认为第一轮考核的分数就很低的人还能进入后面的选拔呢?

您说您的素质高,,那么请问您用什么证明呢?难道您要拿一堆不及格的成绩单吗?

那么社会为什么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有多高,而不去看学生的成绩有多低呢?

运动员专业技能的高低,不也是通过评委的评分来也体现的吗?那些发挥失常,没拿到高分的运动员,难道不是心理素质还不够高的体现吗? 对方辩友所举的低分低素质的例子寥寥无几。而高分高素质的例子的却是多如牛毛,国家以高分为高素质的体现选拔人才,通过知识的内化,以提升素质的科教兴国政策,难道不是一项科学的政策吗?

规范、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的考试,能较好的测量知识和素质,我们说的高分是真正的高分,而不是只考知识点全不全面、规不规范的考试的高分。因此,高分能体现出高素质。

目前对素质评估的最好方法是考试,包括高考、成人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等,目前还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办法来代替考试。现在各省搞的年度技术能手十佳、当代优秀工人评选、技术标兵评选等,主要靠看考试测试的高分。既然考试测试能较好地评估素质,那么高分当然能体现高素质。

5、素质能力必须有知识作后盾才能够发展。所以,知识起着发展素质的推动作用。所以,认为“高分未必高素质”是不符合实际的,认为“高素质应该高分”也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强调的是真高分,“高分未必高素质”的说法。 避开传统考试脱离实际的弊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考试高分,是值得肯定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高分体现高素质,更是不用质疑的。

还可以找一些分论观点,围绕总的观点,加上你找到的案例、论据、经典语录,一起论证,就比较容易地驳倒对方了。

 其实对方绝大多书的问题都会来自于个人例子并带论证。你从大局,正题出发。

 为你分析如下

 1对方会举出高分低能的例子印证反方观点

 2。高能是指能力的高低,与分数没有直接关系。然后举出低分高能的例子

 3.社会上更多的不是以素质来发掘人才吗?  你从国家,社会,教育制度出发  以强势政治压人  高分是高能的体现

 1.大学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当中的宝贵知识 它是其他任何人生阶段所不能学到的 这些不仅是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长进 而且对于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2.大学有各种各样的课程 比如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这些课程不断地扩充着我们的大脑 心理学让我们心里更健康 教育学让我们理解教育的真谛 计算机让我们对电脑更精通 军事理论让我们更好的树立国防意识 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的责任和目标 ···

 3.大学里面有各种优良的学习设备 有更很浓厚的学习氛围

 4.随着我们的逐渐成熟 使得我们理解事物更容易 可以说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

 楼主 我写都是本人的经验 绝对有说服力!

学人生观,处事哲学,学学习方法。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会做人。会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有一个大学生应用的素质,知道该去完成一个大学生应完成的社会责任。当然,也要追求自己合法的、合道德的回报。如孔子说,我做了,就该得到回报。

其次,学会为人处事,大学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了,不在是一个封闭式的校园。多做事,就会学会做事。

还有一点,我把他放在最次,但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会怎样去学习,因为人的一生总是在学习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能力。高中和大学的方式完全不同,谁都感觉得出来,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放在最后说学习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大学人文教育比较不足,才把那两个放在前面。

总之,大学生不能自示清高,看不起别人,这是主观上的。但是大学生一切素质都应该自己去要求上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某些时候,客观上还是该清高时就清高的。

第三篇:辩论赛:研究生就业,综合素质比专业素质更重要 四辩结辩陈词

结辩陈词

谢谢主席,感谢各位观众,特别要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但是从立论到结辩,对方辩友在立场偏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根本就停不下来。

一场精彩的辩论赛需要一个正确的逻辑,而对方辩友的逻辑从头到尾都存在很大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逻辑起点不妥。何谓综合?总集、聚合,谓之综合;何谓专业?单纯、独一,谓之专业。以对方的定义,综合和专业根本没有区别,如此逻辑,实在牵强!

第二,对方辩友逻辑过程不妥。对方辩友从始至终一直在比较相同专业素质的深浅,以及不同的专业素质之间的优劣,比来比去,完全不是在比较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比较对象都不对,有什么意义!

第三,对方辩友的逻辑环境不妥。中国经济在转型,产业结构在升级,研究生数量在暴增,就业环境在变化。大家注意,以前是研究生挑用人单位,现在是用人单位挑研究生啊!我们不否认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啊,来,大家都看看你们的前后左右,有太多的研究生和你学习同一个专业,和你同一起跑线,你如何面对他们的残酷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素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罢了,用人单位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这个面。对方辩友显然,没有站在当代研究生求职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般逻辑,怎能服人!

大家再看一下我方的观点吧。我方认为,对于研究生就业,综合素质要比专业素质更重要。我们一路读到研究生,可谓越学越专,越学越精,这就导致了我们就业指向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依赖对口就业,否则我们的专业素质将毫无用武之地。然而复杂的就业环境会影响对口就业,企业的职位也不会严格和专业一一对应。且不说你不想从事本专业,就是你想从事本专业,很多情况下你也无法如愿。这时候,我们就业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素质,更需要综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优秀的身心素质。

我特别想,和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同学们,真诚而友好地沟通一下。大家都知道,学习专业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类似蓝翔技校这样的中高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很多高专业素质人才,与他们相比,研究生之所以是研究生,那就是因为高等教育全面培养大家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综合性更强岗位啊。你们谁愿意拿着研究生的学历,花这么多年的时间,去做中专生都能做的工作?!

美丽的财大有和蔼可亲的导师,有优秀的学长学姐,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全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研究生院的老师们一再倡导大家不要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否则你读的不是研一研二研三,你读的是高一高二和高三,有什么意思。让我们积极地做学问,学外语,加入研会党校,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就业讲座,参加唱响研究声,参加足球篮球排球赛,参加知识竞赛辩论赛!同学们,就业就是下一盘很大的棋,让我们优秀的综合素质,敲响理想的职业大门!

第四篇:《谣言粉碎机》读后感: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

—读果壳《谣言粉碎机》有感

手机和银行卡能放在一起吗?放在一起,会不会消磁呢?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会得出这样的答案:不能放在一起,会消磁的。但是通过阅读果壳的书籍《谣言粉碎机》,浏览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才知道答案是否定的。“果壳”的团队,科普工作者们不仅用文字,而且用更直观的试验证明了此答案。

读了《谣言粉碎机》,感触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个个都被粉碎了。“谣言粉碎机”背后有一个有着较高学历和国外留学经历的20多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的学科背景涵盖物理、生物、电子、植物、数学等领域。通过收集各种资料、证据,来破解谣言。

随着时代和网络的发展,现在已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如微博、微信、博客走进人们的生活,开始在大家的工作、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大V”也顺势而生,在新浪、腾讯微博中,拥有10万以上粉丝的大V已近2万个,另外还有百万以上、千万以上粉丝的大V们。这些网络大V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无数的微博信息被转发、评论。这些网络大V在引导网络舆论上可见一斑。网络的发达,谣言也随着而行,网络大V不经过思考、调查转发讯息时,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变成“大谣”。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谣言也层出不穷。

一、谣言传播性快。网络上,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传播网。许多人为了博眼球、赚人气,不假思索,不问真相,就把一些新闻转发,或者进行评论。然后,通过网络传播网“以讹传讹”,一传十十传百,无限传播扩散,有时消息会出现裂变式传播;为了吸引读者,“标题党”也应运而生,一些网站在标题上故意夸大事实,或者断章取义,结果标题与内容大相径庭;甚者,有的网络者法律意识淡薄,造谣传谣。而谣言一旦被网络大V传播,其传播力更是不可忽视的。

二、谣言迷惑性强。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图片编辑、视频制作的软件层出不穷。图片PS后,前后变化很大。而视频剪辑后,前后原因和结果被删除,容易让人猜疑,产生错觉,以己度人。另外,一些被包装的谣言,似乎有凭有据,更加难以辨别,如《谣言粉碎机》里说的谣言一件比一件真实,有依据,足以让人信以为真。

三、谣言危害性大。快速传播的谣言,其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小而言之,谣言会危害个人信誉,形象遭到诽谤,事业遭到损失。如因为竞标失败,为了报复,傅学胜花5000元雇佣“网络水军”炒作“非洲牛郎们”事件,诬蔑中石化某招标处的张女士。使得张女士名誉受损,承受痛苦,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大而言之,谣言会破坏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毁坏国家形象。最近网络成了反腐的重要手段。当然网络监督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得政府执政禁得起挖掘,禁得起验证。但是很多网络推手利用人们对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深恶痛绝的心态,去常常歪曲、夸大、捏造事实,无限制传播负面事件,使得社会的信任度下降,社会面临信任危机。

但!

四、谣言止于智者。如“蝴蝶扇动翅膀发生海啸”,一个小小的谣言,经过无数次的转发、评论后,其产生的效力和影响是无法比拟的。荀子曾说过“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我们要做一名智者,用“三心”去揭发谣言、禁止谣言。一是要有智慧心。就如果壳团队的工作人员,他们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所学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击碎了一个个谣言。可见智慧和知识是谣言的必杀技。遇到事情,要用自己的头脑、智慧去仔细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能一味的随风跟大溜。日本发生地震导致核泄漏,结果因为食盐能抵抗核辐射的谣言,中国发生了“抢盐事件”。这是多么愚昧的行为,有智慧、有知识的人绝对不会把食盐和抗辐射关联起来的。这不仅危害了社会秩序,甚至被国外报道,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形象。看到新闻,听到消息,要三思而后行。二是要有辨识心。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见到的都不一定为事实,更何况虚拟网络上传播的事情呢。对于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报到、信息,我们不能一味地相信或者不相信,要加强自己的辨别能力。通过实验、调研去发现真相,“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三是要有责任心。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梦想,才能合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每个人要时刻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中,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制造谣言违法社会道德和法律,不能做。传播谣言,有危害,更不能做。我们要做的是粉碎谣言,阻断谣言传播的途径。同时积极挖掘社会的好人好事,积极宣扬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空间,让网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通讯的发达。我们的社会矛盾慢慢显现。社会开始变得浮躁、麻木。有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问“这个社会这是怎么了?”;有的时候,我们会怀疑“人们之间为什么会变得冷漠?”;有的时候,我们会担心“我们的社会该如何发展下去?”。是的,在谣言充斥的社会里,人们开始变得不安、猜疑和冷漠。但是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放任自流。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坚守,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直击谣言,时刻坚守真理,守望正义、诚实、善良,传播一切的美好和温暖。

每个人都可以是美好与正义的守望者。

第五篇:打击网络谣言

打击网络谣言,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时效性、信息的共享性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以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诸如“军车进京,北京出事”,“抢盐风波”,“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等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大肆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了民众的恐慌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府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网络谣言,就其表现形式可以解释为利用网络介质,如社交网站,微博,社交论坛等,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编造的言论,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名人要员,公共领域,离经叛道等内容。而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大肆传播,大行其道,甚至到了肆意妄为,其背后的根源在于:造谣者抓住了网民的猎奇心理,把原本事件进行夸张的渲染和包装。从而吸引网民点击并转播。网民自身辨别事实的意识较弱,间接帮助了造谣者扩大谣言范围。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的失位,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监控机制,再者对于造谣者的惩罚力度低,造成了违法成本低。作为互联网网站来说,其管理者和负责人也难辞其咎,在网络信息的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审查,出于利益考虑,对于明显是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未及时删除,助长了造谣者的嚣张气焰。打击网络谣言,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政府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不够,就拿“军车进京,北京出事”来说,造谣者只受到了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惩罚,如此低成本的造谣,对造谣者的震慑力不够。而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网络谣言的惩戒力度远比我国的大,除基本的罚款外,影响恶劣者还有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打击网络谣言,立法部门就切实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推动规范化、常态化、透明化信息公开建设。

强化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网络谣言要传播,首先就是要有网络信息平台的支持。而作为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的一方,也就是网站的管理者和负责人就有责任对其网络信息进行管理,维护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只有在源头就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的遏制,网络谣言就失去了生存和传播的可能。但目前有些网站却为了提高知名度,增加人气,过于追求眼前的些许利益,从而给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网站管理者要强化网络信息的管理,对于网站发布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出现的网络谣言要及时删除,防止谣言的传播。完善信息发布的注册审批,对信息发布者要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确保信息发布者身份真实有效,对于可能出现的网络谣言能快速搜索到事件的责任人,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从而促进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水平。网络谣言能够肆意传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民缺乏必要的科学认知,对谣言没有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论证。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公开滞后,信息公开的模糊不清,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了民众的不安全感和恐慌情绪。因此,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使各类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都能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通过举行宣传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在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和科学认知氛围,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能力,让谣言止于智者。

打击网络谣言,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还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谣言终将得到切实的整治,维护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银行业务知识范文下一篇:银行信贷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