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023-01-30

“理想信念”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归纳起来, 理想信念是人的意识与精神的有机统一, 代表着人们为了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坚定不移、拼搏奋斗的精神系统。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大学生心理将康的标准概括起来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心理、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人的心理包括两个部分, 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心理的动态表现形式,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在行动中制定一定的目标, 并不断地克服困难, 调节自己的行为, 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从理想信念的定义来看, 理想信念中对于理想和追求的坚定不移和拼搏奋斗, 与意志过程有相一致的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 是伴随着认识、情绪情感、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 而知、情、意的心理过程又是心理现象的重要方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看, 大学生的情绪与思维培养、压力与挫折应对与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 笔者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以心理健康为出发点,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的一些学者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并不乐观。胡大友 (2018) 指出,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对存在的问题, 需要积极思考与实践加以解决。陈方 (2017) 通过调查发现, 少数大学生思想迷茫, 缺乏职业规划和奋斗精神。邬移生 (2017) 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还存在理想信念趋于功利化, 职业理想目标不明确, 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信心不够, 对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太满意等问题。沈建华 (2015) 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理想信念不稳定、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知行分离。李树生 (2015) 指出, 当前社会转型影响深化, 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快速普及, 各种大众文化思潮此起彼伏, 大学生在不同社会价值现和实用性文化碰撞和影响下, 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精神支柱倾斜, 其理想信念呈现出迷失性、扭曲性、功利性等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备受关注。韩蓉 (2017) 指出,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在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 进而继续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 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那么他们会在大学生活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 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提高学生的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第二, 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第三, 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让自己的性格更加具有吸引力;第四, 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加集体荣誉感,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理想信念的影响十分重要。研究发现,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协调会影响人生理想的树立。大学生的生理发展逐渐成熟, 但是心理的发展却往往比较滞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适应不良的问题, 进入大学以后无法很快融入环境, 对未来感到十分的迷茫和不安;有些大学生存在学习不良问题, 离开了中学校园以后, 依然无法脱离需要老师主动去教的观念, 在学习上十分被动, 离开了老师的管教, 无法做到在学习上自我管理, 从而把逃课和挂科当成是大学必须要经历的事情, 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有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存在人际关系困扰, 尤其是寝室关系和恋爱关系的处理, 由于缺乏人家交往的经验, 总是无法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 陷入人际关系的困扰;有些大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困扰, 认为毕业就等于失业, 无法承受毕业的压力。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让他们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与环境, 无法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应该关注的地方, 不能适时调整心态, 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 不能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还有一些学生,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

大学生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 就不能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无法使自己的需要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不会关心社会和国家, 更无法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无法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进行相应的理想信念教育, 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的需要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 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障。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一文, 文件中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 并把心理育人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可见,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思想品德, 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相适应, 要能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如果一个学生是健康和开放的, 并且拥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那么他就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 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心理疏导方面获得新的知识与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并为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理想信念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心理方面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方面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以心理健康为出发点,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熊宝莲, 冯兴国.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50-52.

[2] 吕云婷.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J].学周刊, 2019 (10) :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中滤波器的设计探析下一篇:学习崇拜英雄是国人必备的品德——读《办公室业务》杂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