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毕业仪式

2022-08-14

第一篇:中国传统毕业仪式

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

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婚礼习俗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开班仪式讲话稿[1]

中国传统文化开班仪式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2010年由我校校团委直接领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在全校各学院范围顺利展开。通过近乎一年的活动,各个小组都拿出不菲的活动成果。不仅如此,活动在过程中无形的把优秀文化带入了校园,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把这个活动传承的意义非常重大。也非常授广大师生的欢迎。在第一期课题结束后,有些学院热情高畅,甚至在自己的学院组织院级的社团,希望独立自主,活动继续。考虑到弘扬文化,发扬传统,也是当代的重要主题之一。

艺术学院10级学生阮瑞向校团委提议如果能够把各学院的兴趣小组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由校团委直属的社团,有规范的章程管理,有专业的顾问团队支持,有统一的领导班子。如此最终成果一定会比以松散的兴趣小组形式存在达到的效果方面要好。于是开始进行成立校级直属社团的筹备工作。最终于2011年05月06日成立。

今天江西财经大学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社开班啦! 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传统文化。

文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建、改造、享受、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 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 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结晶”, 冯友兰语。正是由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观念和信仰,才能长久地集聚在一起, 保持长期的兴旺发达。

我们今天要学习传统文化,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所鉴别。文化流派众多,有精华,有糟粕,而且数量众多。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有批判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扬弃的态度把握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进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呢?我归纳了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了民族精神,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民族精神在众多的学说中都始终贯穿,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文脉、血脉。在《周易〃易传》中有句著名的话,它集中概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战乱、历尽沧桑、历尽磨难,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未倒、文化未泯、血脉未断?就是靠的这个精神,就是弘扬了这种精神。我举个例子: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之间矛盾、战乱非常多,但最终我们的民族融合在一起,靠的是什么力量,就是靠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同化”,其他的民族来统治汉族反而被汉族同化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具有这样的特质,具有这样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具有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一往无前这样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历经苦难。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一个是以色列民族就是犹太人,另一个就是中华民族,这两个民族都同样苦难深重。为什么历尽了这么多的磨难,中华民族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是靠的自强不息这个精神。

第二,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可以说一脉相承,以一贯之。“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一方面是指人和自然的合一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义命合一”“内外合一”、“仁智合一”、“动静合一”“知行合一”等等,这都是“天人合一”概念中的子内涵。“天人合一”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因而人不能游离于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第二个思想是自然是有规律的,人必须服从这个规律,而不能破坏这个规律;第三层思想是人性即天道,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和天道的本性是一致的;第四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天人协调。由“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展到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自然得出了“和谐”思想。孔子提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第一次把“和谐”的思想开始提出来,提倡和谐共生。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在不承认不同的情况下去追求“和”,那是做不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不同。如果这些不同特点的人之间,不同的事物之间求得一个和谐,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当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臵,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贯穿着丰富的、宝贵的和谐思想。我们传统文化中贯穿着丰富的、大量的和谐思想,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必须要学习它、把握它。

第三个精髓就是“博爱”的精神情怀。“仁”学思想是儒学的支柱,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孔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克制我们自己,复礼就是遵循礼仪,恢复典章制度,按规矩办,那天下就归“仁”了,天下就太平了。所以“仁”即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政治理念,还是一个伦理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对人要讲“仁”,施政要讲“德政”,施“仁政”。所以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也”,他解释的很简单,什么是“仁”,就是“恻隐之心”,我们看到一个阿猫阿狗被摧残了感到心痛,感到不忍,这就是恻隐之心。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经常要对贫困学生、对于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一种“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这种思想在孔子思想体系之中体现的非常丰富。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是孟子对仁、义、礼、智做的解释。比如我们对别人有礼貌,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经常说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才有礼貌,你根本不尊重别人,哪有礼貌可言!所以“仁”是指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人文关怀。“仁爱”在儒家思想里面表现的非常充分,这一点是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好好掌握的。比如我们当前的社会风气,就缺乏“仁”、缺乏“爱”、缺乏“义”,需要学习、践行“仁”的思想,来矫正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某些弊端。

第四个精髓就是“耻文化”。“廉耻”文化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占据了重要位臵,主要有四层:第一就是传统文化里面把荣辱观和我们的人格修养联系起来进行表达。孔子讲“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仁”,要想成就“仁”就要“知荣辱”。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耻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不具备这四个方面就不能成为真人,所以我们每个人要修身养性,就必须要有荣辱观。第二点就是把荣辱与处世联系起来。我们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处理问题也要用荣辱作为标准。孟子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讲的就是处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也是处世。荀子讲“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讲的是用荣辱观来处理“义”、“利”的关系。对于义、利之间如何去追求利,如何去伸张义,也是用荣辱观念去指导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把荣辱同儒家的仁学思想结合起来。最后一点就是把荣辱作为治国的一个方略来进行表达,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就是说一个国家有“四维”,也就是四根柱子支撑着,哪四根柱子?就是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就是这四根柱子不牢靠的话,这个国家就要倾覆,就要灭亡。所以在传统文化中我们的廉耻文化的观念非常重要。去年胡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荣八耻”,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第五个精髓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实的美学思想。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文字美、简约美、意境美,而且表达的思想也美。还有一种非常好的境界,就是空灵空阔的思想境界,国外文化也好,思想家也好,他们所没有的。比如说空灵自由,空阔空朦的思想境界,这是外国人所不具备的。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线性思维,我们中国人是非线性思维,所以它能达到这样一种非常至美的境界。我举个例子,比如庄子讲三游,讲形游、神游、心游。这个三游的境界一层高一层,讲的非常令人向往,表达了我们人不仅形自由,而且神自由,心自由,这是一个非常至美的境界。

最后一个精髓就是厚重的济世思想,“济世”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质。温家宝总理在美国访问时候讲了一段话,揭示了这样一个境界,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中国文人骚客,包括我们的大家、圣人都在孜孜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就是济世救民的境界。所以我们继承学习传统文化,这种境界我们一定要领略。

我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归纳了这六点,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要从精髓上去把握,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我们为什么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最近国内外有一种汉学热,不少国家纷纷开设孔子学院,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开始读经颂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热?这种热有没有必要?我的回答就是,因为我们前一段时间太冷了,甚至忘掉了,不热不行。为什么现在要热呢,因为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丢失的东西太珍贵了!我们如果对弥足珍贵的东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不去践行它,就是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悲哀。我们看韩剧、日剧,传统文化在他们那里找到了。为什么啊?就是我们失掉的多了,所以“知来者知可追”,我们现在必须要补好这一课,这是我们兴起国学热,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客观现实。与此同时,我们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后,有一个西风东渐的问题,有一个思想文化被侵蚀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所警醒,有所震动。蓦然回首,我们才发觉我们传统中有许多好的东西,有很多良方可以医治我们社会的很多毛病,可以医治我们现在的制度毛病,医治人性的缺憾,也就是说医治现代病的许多良方是在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现在有很多现象听了以后骇人听闻,看了以后触目惊心,而且这些行为者理所当然,既没有羞耻之心,也没有良心的谴责。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谈什么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出现国学热,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这三个原因:一个是太冷了,要兴起国学热;第二个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发觉不能再这样了;第三个是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病,包括人格上的缺陷,发现传统文化里面藏着很多良方可以医治。 学习传统文化至少有四点现实意义:

第一个就是继承先贤,传承文脉;第二点就是蒙以养正,修身做人;第三就是弘扬精神,提升品质;第四就是社会担当,中华振兴。

继承先贤,传承文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都必然存在一个继承、弘扬的问题。可中国人才怪,从上个世纪初提出“打倒孔家店”,以后到提出“全盘西化”,把自己的东西要全盘否定掉,有的甚至要把汉语都排挤掉。如果什么都不要了,那五千年的历史怎么办呢?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血脉,都在那里面。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我们在上游一段一段把它掐断了,那这河流哪里还有河水呢?那不成了一潭死水了吗?怎么可以奔腾不息,奔向大海?所以我们必须要归根溯源、继承先贤、传承文脉。我们现在单纯地就汉语言这个角度来讲,你不可能和古代的人、过去的先贤隔开。我们不是讲继承传统就要每个人就“之乎者也”,它的思想、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宝贵的观念,包括一些简捷明了的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而且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它,我们回避不了。所以这样一个有血有肉、血脉相连的东西,如果我们人为地把它阻隔、割裂开,那不是一个智慧民族之所为。

第二点就是蒙以养正,修身做人。蒙以养正是什么意思?“蒙”就是启蒙。我们现在要从娃娃抓起,开始要倡导学习经典。蒙以养正就是要让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让娃娃学习。比如说一个人在小时候所接受礼貌、接受节俭、接受温良恭俭让的教育,他成人以后自然会用这些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如果已经形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惯,然后我们再教育他温良恭俭让,要求他讲仁义礼智信,那就难上加难,由于世界观已经形成。所以“蒙以养正”,就是首先要从娃娃抓起,首先要把这些正道的东西传授给他,然后教导我们的后一代修身养性。人的成长,要从养性开始,修身了以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个人修身养性都抓不好,你怎么去搞事业。

第三点就是弘扬精神,提升品质。弘扬精神,就是指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我们人文素质。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是下降的,大陆人不如台湾,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素质上非常低。我们现在不少大学教授都不懂古文,我们现在大陆的很多文字干瘪瘪的,看了以后叫人读不下去,什么原因啊?就是把我们老祖宗的一些好东西丢掉了,不会用了。我前几天看到台湾《联合报》有一篇社论,讲的是阿扁向何处去,陈水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那种焦躁的心态,不知所措、六神无主的窘况,他用了一句“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这是《诗经》里面的一句话,“不知今夕何夕”是宋朝大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词,叫做《念奴娇.过洞庭》。如果要是没有一点文学修养,你怎么会知道这一句话,也不知道怎么用。我们有很多非常美的东西,我们现在有些文章写不活,写了以后读起来没有韵味,就是缺乏这些灵性的句子、灵性的东西。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人文素养要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的不二法门就是向传统文化学习。

第四点就是社会担当,中华振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一种社会担当,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我们的作为都会和我们这个社会联系在一起,都会和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这样的社会担当,把复兴中华这个重任担起来。我们现在提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是文化的复兴,一说经济的复兴,我们历史上那一个朝代经济有现在厚实,那一个朝代的国防力量有我们现在强大,都没有。那么我们复兴什么,最重要、最根本的复兴就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标志,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讲一讲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里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用历史的唯物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

人类历史不能割断, 文化史也无法割断。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在对待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 有二种倾向是必须反对的, 一种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 认为中国过去的文化全是腐朽的东西, 主张抛弃文化遗产, 割断传统。今的网络时代, 已经对传统文化构成强烈的冲击, 不仅因其方式, 更主要的是其快捷的节奏, 浮泛的形式。另一种倾向是复古主义, 认为过去的文化都是好的, 对待传统文化采取毫无批判的兼收并存, 食古不化的态度, 提倡所谓“ 国粹主义” 。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现实, 不可抱残守缺, 寻章摘句, 若再以今人的身份返回孔子的时代去代“ 圣人” 作注, 则有悖于时也。“ 世易时移, 变法宜矣” 吕氏春秋〃 察今传统的模式早已打破, 而范式的转移正在经历, 繁复纷呈, 多序而又莫衷一是。因此, 缘于历史局限性的产物必须加以剔除程序文化延伸着专制, 集中于迷信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 为富不仁”的漠世心态, 缺乏关怀及过于安逸的士大夫的缺失品格小农意识所反映的平均思想崇古法古、因循守旧的怠惰心态以德代法、缺乏睦全的法制传统, “ 使由使知” 的千古传承的欺愚色彩、思想固守重人性而轻科学的偏执思维等等。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现代, 发挥它的价值, 就必须走更新之路, 消除自身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成份在超越自我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二,用辫证的理性的方法继承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 必须正本清源, 既要承继其真思想, 更要适应今天的现实—尤其是人类进步的现实, 需要的是用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精神, 克服今人的缺陷, 回归正常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完善社会与人之间的协调, 促进现代文明向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儒家的以德育人自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人类法制化日益完善的今天, 过分强调德治则尤为不可, 这已是二千多年历史发展证明了的, 并且曾出现过矫枉过正的否定。德政治国, 是必要的, 但不充分, 毕竟人格是靠不住的, 把大治寄托于贤君明主, 结果是满纸发黄的史页上钉满了昏王暴君、贪官酷吏的嘴脸, 是千百载来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的幻觉, 是万民兆姓的悲哀。法治化时代当需法德互济, 丢弃儒家思想中重德轻法的传统观念, 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代替对个人完善道德的预期, 须把德的弹性消解在法的约束里, 克服人性的弱点。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 但文化总是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的, 我们不能老是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之中, 还须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 并使之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自我更新, 奋发进取, 以激起民众自尊自强的信心, 打开一种新的思维, 使古老的传统化为民族兴盛的强大动力。 第三,在“ 扬弃” 中创新和转化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中, 尤需学习和吸取西方先进文化, 改进、提升和补充传统孺学。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做到见贤思齐, 不自矜, 不自大, 如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那样“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发展中国新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 采撷西方法治民主思想中的自由、平等、公平、进取、竞争、效率、开放、个性解放、个人全面等方面积极的精神和观念意识, 融人我们的思想、政治、文化中来,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为公、自强、诚信、互助、和谐、侧隐、忠恕、以天下为己任等合理成份相兼互补, 构成新文化的内涵。同时, 摈弃中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和消极的因家,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传统中得以转化, 走向现代化并不断发展。

“ 德不孤, 必有邻。” 面对全球化, 中国传统文化理应顺应潮流, 以开放的精神, 扬弃的方式, 包容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的到来, 传统文化必将经过创造性的转换, 成为现代及未来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可特立, 但不可独行, 保持自己的特质与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相融合, 吸收精华, 取长弃短。在世纪人类进步的新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再次显示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并使这一优秀的精神财富宝贵的思想资源成为全人类的共享。

我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社能够在我们财大得到很好的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使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财大的校园弥漫着一种比较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假以时日财大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将更会浓厚,财大人的人文素养将会进一步提高,这是我的憧憬和期待,也是我的勉励和祝福。

谢谢大家!

第三篇: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

【摘 要】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主要是以甘肃定西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为例,通过对传统仪式习俗的阐述,探讨仪式的真实内在意思。

【关键词】婚礼;葬礼;仪式

一、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

(一)传统的婚礼

(1)结婚的含义。(2)婚姻的流程。一般上的婚姻流程分为择偶、订婚、登记、婚礼。重点讲述了订婚和迎娶新娘中的几个风俗专有名词。比如“添箱”。订婚主要是有定亲和礼品两部分。(3)婚礼的仪式。整个的婚礼仪式在课堂讲述时有详细的介绍,基本上是和现在大部分城市的习俗一样。(4)结婚的其他形式。主要的两种形式是结后婚,招女婿。

(二)传统的葬礼

(1)葬礼的程序。我们家乡大体上的葬礼程序分为四个部分:听床入殓、吊唁成服、出殡发丧、下葬贵殡。(2)下葬的形式。两种:土葬和火葬。由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国家政策的引导,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是火葬,只有城市地区有些高龄的老人,以及农村落后地区观念比较保守的地方还存在土葬现象。这里重点说到的关于葬后祭祀的几个特别时期,旋门纸:家人一般是在大门外面烧纸。送亡灵。烧三天。期纸:一期―七期。烧49天。给地下的亡灵暖坟。百日纸:祭奠,结束。纪念:一年、三年、九年、十年。(3)丧服的问题。这里主要说到在一个家庭中不同身份的人,在亲人过世之后,所穿戴的丧服有所不同。(4)葬礼上的哭。哭是丧礼的主题,孝男孝女陪灵时要哭,吊孝的亲属祭拜时会哭,送山的时候一队人都在哭,但人们痛苦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丧礼上不同身份的人哭泣时的模样和心态,也表达了人们对这几种社会身份的观点。

二、仪式真实的内在意义

(一)婚礼仪式过程以及身份变化

下面我想就婚礼仪式过程以及身份变化谈几点自己的想法。首先谈谈婚礼的仪式过程,在整个的仪式过程中,我比较感兴趣的点是定亲的礼金部分,一般上是分为彩礼和礼金两个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的数量也不在不断的增加,在80,90年代的时候,彩礼相对比较简单,糖茶烟酒双数四样礼,礼金根据女方家庭而定,数字吉利比如6666,8888,就可以了。嫁妆洗衣机,缝纫机,自行车就可以。现在,礼金的数量也由原来的千位数变成了现在的万位数,礼品也比过去的礼品更加的注重养生保健。但是,这些礼金虽然是由男方给了女方,但是最后女方的父母还是会返还给夫妻两,以备补贴家用。嫁妆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经济条件比价好的女方家庭,在出嫁姑娘的时候会陪嫁一辆汽车。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和城市的家庭在嫁女儿的礼金方面差别比较大,这由于是区域条件的差别所致,一般意义上,农村家庭一般不仅仅是只有一个孩子,往往至少会有一个儿子,他们养育一个姑娘不容易,在嫁姑娘的时候,会向南方要比较多的礼金,目的是用这些钱来给儿子娶媳妇。这一点非常的有意思。虽然现在很多家庭都从简处理,不在像过去那么复杂。但是不论礼金怎么变化,这些基本的嫁娶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即表示了人们对于文化习俗的尊敬,同时也说明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

下面谈谈身份的变化。一对新人的结婚意味着社会身份发生了变化。对于女方来说,不仅仅是为人妻,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的变化。在过去,就如同有句古语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就与自己的父母脱离了关系,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女人的家庭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女人一结婚,生活的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了夫家,自己的家庭中,内心也会发生变化。记得以前跟一位已婚女式聊天,她提到最深的一点就是,女人结婚后家庭地位,社会责任的变化。

(二)葬礼习俗

葬礼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对于葬礼,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葬礼习俗都有很大的差别。现代化的城市葬礼已经越来越趋于简单环保。但是在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任然还保留着传统的丧葬仪式。传统上的有些老人,非常不愿意火葬,他们认为那是对死人极大的不敬。按照土葬习俗来讲,整个的从准备到下葬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很多家庭都会为死去的亲人请算命先生,俗称“阴阳”。按照生成八字算好埋葬的时间,地点。有种说法叫“迁坟”,就是说刚去世的人,比如说是妻子,丈夫已经去世了,原则上妻子死后直接埋葬在丈夫的墓地,但是有些会因为阴阳先生算出的不吉利而先选择一块墓地埋葬,然后到既定的合适时间在进行二次迁坟。葬礼上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哭”。在过去的老人认为,在下葬的那天如果孝子没有哭的,在别人看来就说明孩子们不孝顺老人,老人走的不安祥,生前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很多老人在去世前都会跟子女说,在出殡发丧的时候,尤其是姑娘一定要大声的哭泣,哭的声音越大,越好这样的说法。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很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基本的习俗还是正常进行,但是一切都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家庭更愿意低调的办理整个的丧事。

三、结语

人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或使个人身份,地位得到确认,或使其由某一种生命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生命状态,这系列的仪式被称为生命礼仪。任何一种仪式,比如死亡,我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并不是整个丧葬仪式场域下的最终体现,而是对生的开始的完整诠释,人们只是把死看成是从阳世转到阴世的一种人生旅途的转换,而丧礼行为就成为了沟通阴阳世界的渠道。仪式是用一套程序把信仰和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而葬礼与其说是生者尽心,慎终追远,死者安心,庇佑子孙的具体表现。不如说是对死的郑重处理,实质是对生的执着追求。

参考文献

[1]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02).

[2] 戴聪.汉族社会丧葬仪式个案探讨――以贵阳市城郊刘氏葬礼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09,7(3).

作者简介:宋洁(1990.08- ),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第四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方案

Xxxxxx院确立xxxxx旧址为全国

法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方案

一、时间:2011年xx月日上午点

二、地点:xxx县xx村xxxxx旧址

三、场景布置

(1)揭牌仪式主席台搭建及背景布置

搭建(8X4米)平方米的主席台,背景为原xxxx旧址,主席台两侧设4个庆典气球并悬挂标语,内容为(祝贺原xxxx旧址为全国xxx传统教育基地);主席台两角放置音响设备,主席台两侧站立礼仪小姐;主席台前设置发言席及话筒;主席台前摆放鲜花;主席台前设置彩虹门,两侧各摆放4门礼炮;主席台及彩虹门处下铺设大红地毯。

(2)现场场区布置

1、观众席区域布置在主席台前侧,各单位代表以纵队形式列队排列;

2、4个庆典气球带条幅设置在观众席区域外侧;

3、礼炮设置于主席台台口两侧。

四、活动程序

(1)活动前3天召开准备工作碰头会,做好人员工作分工,并向有关单位发好请柬,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2)活动的头天下午或活动当天早晨8点前,主席台、彩虹门、电器设备等揭牌彩装布置完毕,祝贺条幅悬挂完毕,并为参加当天活动的特邀贵宾及各级xxx的领导准备好胸

花。

(3)活动当天8点30分前,音响搞好测试,礼仪小姐、礼炮、地毯及剪彩用品安排完毕。

(4)提前10分钟组织好参加活动的人员列队入场完毕。

(5)开会前5分钟礼仪小姐引导领导入席和贵宾到位。

(6)点钟,主持人(xxxx主任)宣布揭牌仪式开始。

1、介绍主席台领导及贵宾

2、xxxx致辞

3、xxxx作表态发言

4、礼仪小姐引导沈德咏院长揭牌。同时奏乐释放庆典礼炮

5、揭牌后,礼仪小姐引导领导和贵宾以及xx代表参观xxxx旧址,由xxx纪念馆专职讲解员为领导讲解xxx的历史

五、参加人员

省xxx有关领导、机关xx代表60名

Xx市xx有关领导、机关xx代表60名

Xxx市各xxx的领导、机关xx各10名

Xx县xx全体xx

六、人员着装

参加活动人员统一着春秋服、白衬衣、红领带、佩戴胸徽。Xxx统一着春秋装。

七、安全保卫

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由xxxx负责。

八、宣传报道

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处负责联系中央、省、市级媒体进行报道。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第五篇: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

艾山二中“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中华文化浩浩荡荡,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男: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

女: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使命。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承担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任,理应敞开学校大门,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并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得以发展。

男: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是顺应"以德治国"方略,复兴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生人文素养的客观需要。所以,我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某校,让某校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在此,我宣布某校“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女: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徐校长为我们介绍某校“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

男: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徐校长的“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在全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把某校创建成为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再次感谢徐校长。 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男: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女:中华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男:它犹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清晨的校园常常会听到同学们古诗文的朗诵声。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1910年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而所有的诗词歌赋,以前都是“吟诵”的。那什么是吟诵呢?它和朗诵有什么区别呢?屈原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用吟诵进行创作的人。屈原的《离骚》就是先在汨罗江畔吟成,而后誊录下来的。此后,中国诗人都学会了用吟诵来创作。吟诵是用声音表达诗文的方法之一,是吟诵者即兴地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出诗词文章,用以品味欣赏诗文内容及体验作者写作心境的一种读书方法和写作诗文时的思维载体。“朗诵”只读不唱,有抑扬顿挫,它表达诵者的感情。而“吟诵”有曲调要唱,但它的曲调是“按字行腔”得出的,即是按照诗文哼唱出来的,能够强烈的表达吟诵者的情感。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记忆古诗词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尤其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吟诵还是培养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方法。而如今,这一瑰宝正在逐渐的消失,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了解吟诵,学习吟诵,让吟诵经久不衰! 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一起感受吟诵的魅力,下面请欣赏吟诵《爱莲说》,大家掌声欢迎! 女: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莲花香远益清,梅花早已暗香浮动(莲花坚贞高洁,木瓜传情达意)。下面请欣赏由老师们带来的吟诵《一剪梅》(《诗经木瓜》)。掌声欢迎!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吟诵。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听过精彩的吟诵,同学要有眼福了,徐校长、孟老师和刘老师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书法表演,掌声欢迎!

女:中国文化之所以辉煌,因为它包容中国书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曾有王羲之《兰亭序》,如同白玉无痕无瑕,也曾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它被传之为万古佳话。笔酣墨饱,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龙飞凤舞,生动的思绪和感情在笔尖流淌,或飘逸,或洒脱,或刚劲,或圆润,挥毫落纸如云烟。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可谓是神来之笔。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学习书法是提高个人修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继承祖先光荣传统的必经之路。 男: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女: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男: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校园风采。

女:愿某校早日创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男:某校“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到此结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渎职犯罪立案标准下一篇:职工安全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