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发展得如火如荼,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逐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传统教学与新兴教学的整合,而STEAM教学理念的推出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故此,文章着重从理论入手,以STEAM教育理念为契机,深度挖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based on STEAM Educational Concept

(Yizhilv Primary School, Xigu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DING Wenmin

《中國制造2025》十年规划基本方针提出了“创新与人才”的理念,并指明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当素质教育与“互联网+”发生碰撞后,要求教师积极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一改传统教学理念,以开展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教育为目的,深入贯彻教育方针,以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一、STEAM教育的内涵

STEAM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在近几年逐步引入国内教育领域。STEAM主要包括五门学科,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具有整体性、情境性、艺术性、技术性、设计性、体验性等特点。STEAM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加以融合,并应用于教育中,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也打破了学科的固有局限,做到了学以致用与活学活用。

二、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017年,小学信息技术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成了素质教育的必修课,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全面的实施。受传统因素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小学信息技术也被称之为“电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打字、利用软件操作等相关内容。传统教学采用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失去锻炼计算思维的机会,无法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也会因此沦为学生的自由课堂。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与其他主课程相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未能得到重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甚至还出现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其内容缺乏创新性,形式缺乏科学性;在教学硬件与软件投入方面,因缺乏资金投入,教学设备未得到及时更新,学生对前沿的信息技术缺乏了解,甚至在升学考试的前期,信息技术课程还会被其他课程占用。

(三)教学评价过于片面

教学评价关系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对于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并没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概念,所采取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与陈旧,未注重形成性评价与课堂过程性评价的融合,在这一评价模式下,师生与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无法从评价中了解自己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无法得到改善。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一)贯彻跨学科理念,实现知识整合

依据对新课改的解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已经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够打破学科固有的局限,而且还能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此,在STEAM教育的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工作,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并通过整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培养,还要将跨学科理念作为基调,实现知识整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设计动画制作时,教师如果仅教授学生“Flash”的简单操作方法,并没有将艺术、文学、科学等知识加以整合,那么学生制作的动画作品不仅缺少表现力,还缺乏独特性。对此,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还要进行学科整合,在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完善情景教学,融入生活化气息

众所周知,信息技课程中具有诸多复杂且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化气息融入其中,挖掘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资源,如此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以契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中,教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加以简化,并且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做好课堂延伸。教师要借助STEAM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此外,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将生活情境加以营造,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入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水平

从理论上分析,STEAM教育的主要特点便是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学科知识蕴含在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将学科知识加以串联,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此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软件工程师”的角色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引入项目式教学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所增强,并且还能通过某一个项目串联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采取小组划分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项目,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设计灭火机器人时,该项目的核心便是搭建机器人,按照要求进行灭火,难度比较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以“优劣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在学生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给予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设计水平,而且还能在潜意识当中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甚至还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四)明确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要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还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点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让学生通过评价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此外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要具有全面性,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成果、课堂表现多个维度出发,以小组汇报、口头表达等多个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进行归纳与整合,或者设置信息技术任务评价表,通过评价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查漏補缺,及时改正。

(五)立足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素养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答问题。从核心角度分析,STEAM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且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经过程。比如在教学生用电脑画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而且还要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实现二次开发,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设备所带来的高效性,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之外的知识加以了解。比如,教师可以以“产品包装设计”为主,通过画图软件实现与产品包装设计教学的整合,让学生通过不规则图形或者线条设计产品包装,或者更换课本封面、绘制牛奶图案等,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两者的整合,而且也能体现出STEAM中所存在的艺术理念与技术理念,并且也符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当中所提出的要求。

(六)融入STEAM教学理念,创新课堂空间

STEAM教学理念中,强调了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将其与实践技能相融合,要从不同学科出发,树立求知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念,创新实践活动。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STEAM素养的培养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还要从工程、艺术、数学等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的求知道路上遍地开花。比如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我是理财师”为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网络,向家长请教理财的相关概念,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学习“怎样理财、怎样理智消费、怎样攒钱”等相关内容,在完成这一项目之后,引导他们由深入浅地掌握幻灯片的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

(七)应用教师特长,实现STEAM深度教学

在STEAM的实际应用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并不少,但完整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很重要,要想充分发挥STEAM教育的力量与价值,则要借助于教师的特长来实现深度教学。比如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无人机”的主题教学中,第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知识科普的工作,或通过学习编程软件,了解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无人机的拼图游戏、颜色识别、画笔功能等,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其二,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内继续探索;第三,可以成立无人机社团,要让学生通过社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八)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贯彻STEAM教育理念

作为多学科整合的成果,STEAM教育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蕴含了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具有推动性。其中,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成果的外化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作品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作个性化作品,比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幻灯片的方式进行展现,当然答案不可设置得过于统一, 否则会抑制学生的发展。一般而言,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会设计丰富的画面以及独特的版面,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意识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以此获得成就感。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学生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STEAM教育理念是当前人才培养中不容或缺的理念,其备受教育学者关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不仅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其她学科的整合,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要从本质上理解STEAM的基本含义,实施素质教育,明晰教学目标,将STEAM教育理念真正融入课堂中,发挥其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施依娴,张瑞平,林怡馨,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3).

[2]孙微微.基于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5).

[3]钟琦,陈亦,肖毅.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探索[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03).

[4]曾永强.基于STEAM的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责编  吴 娟)

作者:丁文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協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

作者:欧阳云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3:

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开始重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发展。在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高洋(1993.3—),男, 徐州普学汇志学校,本科学历。

一、前言

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种模式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打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小学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上,勇于动脑,提升自主探究意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当前,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及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丰富。国内外的教育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互动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温度的交流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自身要积极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教学闭环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教师要进行深度反思,剖析当下教学模式中的优缺点,将缺点进行改正,力求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我国学者对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也进行了阐述。盛群力认为,所谓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将相应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得出结论后,在黑板上将结果进行展示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这种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沉闷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处理难题。

王坦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应该在小学阶段进行普及,并将此课程纳入重点学科,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未来的生存技能,满足社会上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士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原因

(一)时间紧,任务重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教师通常会很有耐心地从基础知识开始讲起,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除此之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次组织课堂纪律,这就严重导致课堂授课时间减少,效率低下。每一学期的课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着实是一件难事。例如,教师在讲Word的功能使用时,部分小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手滑动鼠标时比较僵硬,打字速度也很慢。这就导致几乎每节课都有很多的时间浪费在练习打字上,无法深入开展Word功能的教学。

(二)学习少,游戏多

当前,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了解程度还比较浅,部分小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对考试排名并没有很大影响,计算机只能用来打游戏,对于计算机中的办公功能还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反映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会在电脑上偷玩纸牌、扫雷等游戏。这些游戏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导致小学生根本无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阻碍。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少游戏多,这是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

(三)理论多,实操少

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分为实操课和基础知识课两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实操课的具体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只会空记忆,不会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Excel的数列排序和拆分单元格知识时,教师在计算机上操作,学生通过观看来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缺少实操,小学生就无法真正领会如何进行数列排序,如何拆分单元格。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小学生不通过实操去演练,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无法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评价的设计

1.自主探究互动过程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評价[1]。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表和课堂观察的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需要教师在整个自主探究互动活动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如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每节课学生的自评表,可以总结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而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2.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反馈情况作出评价[2]。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一技之长、思想认识、能力发展及基础知识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设计上机考试对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二)教学策略模型的设计

1.情境导入模块设计

在自主探究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情境导入,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成更为具体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3]。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制作情境导入环节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导入视频或者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互动活动模块设计

在情境导入之后,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本课教学的题目,在情境导入中发现问题,并且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设计学生任务的难度[4]。任务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任务不能设置繁多,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合适的任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前,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规模一般在4~6人。布置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小组内的职责进行划分。任务被小组长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任务,最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监督者,需要帮助学生指导细节。每个任务布置前,教师都要讲解自主探究互动的规则及时间限制。每个任务的获胜小组,都会得到加分,最后要统计小组得分情况。

本模块是整个教学中的重點模块,所以教师要更加精心地设计。在自主探究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自主探究互动情况及组员的表现情况,并加以评价。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增加参与者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证明自己想法的对错。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自主探究互动学习活动,并适当地使用教学策略。

3.学生分享交流模块的设计

经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之后,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个小组需要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作品及交流的经验。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设计交流形式,如采用小小主持人、小组比赛、辩论赛及作品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上台,这样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优化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策略

(一)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给予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

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互动,自主探究。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都可以采取合作分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何调整段落行间距以及段前字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充分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纸上,最终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内发表意见和做法,由同学和教师共同评论,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又如,在实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对某一次信息技术考试成绩表按照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算出信息技术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最高分以及最低分,将不合格的分数用黄色背景标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操步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操水平。每组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对操作水平较快、操作正确率较高的一组进行表扬,适当给予一些奖励,如颁发奖状、小红花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合作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具有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在与其他同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能够提升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水平。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帮助小学生提升自主探究意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旁边,默默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时间。例如,在教学调节字体大小、调节字体颜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操作,而教师在一旁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在课上,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时间,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对其进行引导,切记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分层次教学,提高自主探究热情

在小学阶段,学生仍然面临着小升初考试的压力。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有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合理,就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一定的反感。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成绩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拔高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让这部分学生对知识加深了解;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基础性知识,帮助这部分学生夯实基础。这样的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积极主动。

(四)创建竞争学习机制,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

创建竞争学习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思维。在讲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竞赛的形式可以选择抢答式,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际操作题等,让学生进行作答,最后根据学生问题回答的准确率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此在学生中树立标杆。教师也可以举办争做学习标兵的活动,根据学生上课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结果来判定学习标兵。创建这样的竞争学习机制,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展开了深入剖析,对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也颇为关注,尤其在当前提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时代背景下,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始逐渐被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苏琳喻.小学Scratch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栾劲.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田媛.基于pad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与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张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高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物流学生职业素养论文下一篇:引桥地基处理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