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6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多年来,工业设计是在机械化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如今,在信息化与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以I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平台的发展,为工业设计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具和平台,从而驱动了工业设计的二次创新。本期行业主题将从CAID系统开发、基于Web的客户化定制平台、数据安全和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IT对于工业设计的革新作用。

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制造型企业设计管理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摘要]梳理了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的背景和企业设计活动特点,基于设计管理的内涵,提出了从企业战略层、组织层以及执行层三个层面布局企业设计管理体系的思路,并且每一个层面又对应着若干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求为企业在内部建立自上至下的设计管理规范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优化设计资源配置,提高设计创新活动的效率,充分发挥设计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设计管理;构建方法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esign management; Building method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技术密集度差异的企业设计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YJC76004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期江苏中小制造企业设计创新机制构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039)、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转型期我国中小家具制造企业设计创新机制构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LX15_0900)阶段性成果。

近十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设计在我国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设计教育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企业设计师数量急剧攀升。然而,国内真正以设计而著名的企业仍然较少,企业设计创新的意识虽然有所增加,但对如何配置设计资源,如何使用设计并保证其高效运转却仍然较为迷茫。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急需建立起适宜的设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设计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一、背景

(一)我国制造型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我国制造型企业主要是依靠“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强调规模要素的扩张,依靠数量的积累来获取利润。如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极度细分使得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另外部分企业仍然采用OEM代工生产的模式,完全依靠我国低廉的人力、土地和资源成本作为竞争的优势,但由于近些年我国工人工资和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这种低价格优势已经变得非常微弱,企业转型升级在所难免。不断增加的生存压力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途径,创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题[1]。

(二)企业创新驱动力

创新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后来学者Dosi通过对创新驱动力的研究,提出了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两种动力形式,认为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变革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2]。意大利学者Verganti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设计创新驱动理论,他认为设计活动可以将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整合在一起,它将企业提供的服务物化为二维或三维形式,承载了塑造产品功能和文化语义形态的功能[3]。由此,设计活动作为创新的一种驱动力逐渐被认可(图1)。

对企业来讲,设计创新相较于技术创新,有着投入低、研发周期短、时效性强等特点,尤其适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类企业的产品对技术敏感性较低,而设计对产品的塑造却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另外,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由于其资本实力有限,无法承担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和长周期,但其经营灵活,执行力强,因此相对于技术创新,企业更适于走设计创新发展的道路。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设计活动的特点

如今,设计创新已经被我国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企业设计投入不断增加,设计师的人数逐年上升,设计项目的总量也有了很大提升,然而设计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却并不能让人满意。部分设计师进入企业之后,却很少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而是服务于市场部门,变成了绘图员或者测量员的角色。设计师在企业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只能服从于生产工艺或者成本限制。如在家具行业内,企业设计师多是走进了卖场,变成了家具的导购员。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新产品研发的任务,而是根据客户要求改变企业已有产品的尺寸比例和色彩方案,并且当这些与生产工艺发生矛盾时,他们做的只是劝说客户改变自己的要求,说明了企业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严重错位[5]。另外很多企业在采用外包设计时,对设计方案的评估多由企业负责人凭主观喜好确定,且多采用一次性购买的形式,而不是对整个产品族的规划[4]。这一现象说明了企业在实践中设计工作散乱,缺少系统规划和长远意识,使得设计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也反映了我国制造型企业急需建立起全面规范的设计管理体系。

二、设计管理的内涵

设计管理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Farry提出,但对于其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较为流行的认知是:它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设计进行管理,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它包括:决定设计在企业内的地位与作用、确立设计战略与目标、制定设计政策与策略、协调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保障设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等[6]。总的来说,设计管理主要在两个层面发挥效用:一个是战略层面,另一个是设计实务层面。在战略层面,它决定了设计活动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设计效用的发挥及新产品设计的方向。在实务层面,它决定了设计项目开展的过程。设计管理引导和保障着企业设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思路

企业要充分发挥设计活动的效用价值,就必须构建完善的设计管理体系。基于设计管理的内涵及其在设计战略层面和设计实务层面的意义可见,其在企业内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设计活动的战略支撑、组织架构和设计执行三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对应着一些具体的构建策略,共同组成了企业内的设计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一)战略层构建

战略层面的设计管理构建,主要是企业为保障设计工作健康、长久、可持续的运作所采取的各种资源投入和支持等。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企业为满足设计所需的技术要求而进行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购买行为、企业设计人才的后续储备、设计资讯平台搭建等等。

1.技术研发支持

技术研发支持主要指的是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技术研发机制,以满足产品设计对技术的需要,或者由技术激发新的设计创新产生。意大利学者Verganti认为,产品创新从创新的程度上来分,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前者多由设计创新作为主要激发因素,技术创新主要用来满足设计创新的需要;而对于突破性创新则多由技术创新作为主要激发因素,设计创新多用来将新技术整合到新产品中[7]。因此,无论对于何种形式的创新,技术对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所以要保障企业设计创新的常态化,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成果来满足设计的需要和激发新的设计的产生。企业技术创新的形式,主要包括企业自主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术购买两种形式,其中对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来讲,由于企业资本实力和技术研发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都采用技术购买的形式。

2.设计人才储备

设计人才储备是企业设计创新可持续化的人力保证。企业常见的设计人才储备方式是设计师招聘,但设计师是一种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虽然它能短期内解决设计师缺乏的问题,但不利于企业设计文化的形成和固化。因此,注重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企业设计人才储备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如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开展大学生设计夏令营、提供设计工作实习等方式吸引和储备设计人才,同时这种方式也扩大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传播。海尔设计部每年都以海尔大学的形式,面向高校招收实习生,一方面进行设计培训,宣传海尔设计文化,增强了海尔在高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些实习生毕业后很多都留在了海爾工作,成为企业设计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

另外,设计人才储备还包括了对企业已有员工的设计知识培训,如对现有生产工艺人员进行短期的设计教育,鼓励他们以设计师身份融入到具体设计项目之中,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设计文化在企业内的塑造,加深员工对设计工作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增加内部工艺等部门人员向设计师转化的几率,还有利于解决目前企业急缺通才型人员的问题。

3.设计资讯平台

设计资讯平台的建立可以为企业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设计依据、设计趋势、设计理论等信息,它包含企业内部设计资料的共享与存档,以及企业外信息的捕获等。企业内部设计资讯主要指设计过程中设计调研资料、草图方案、图纸、人员、成本核算等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共享,它能够促进企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设计的效率,而且能够方便企业设计师随时方便地调用以往相似的设计案例,为新的设计活动做参考。企业外部设计资讯,主要指捕捉最新流行的设计潮流和趋势、设计工具、设计理念和方法等,以使企业内设计师了解设计发展的状况,保证企业设计工作与时俱进。

(二)组织层构建

组织层主要指从企业组织部门的角度,保证设计部门的正常运营。主要包括设计部门的建立与运转,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衔接等。

1.设计部门的建立与运转

设计部门是企业设计工作运行的组织保障。企业在建立设计部门时,要根据企业设计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处理好设计部门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层级关系,如有的企业将设计部门放入工艺生产部门层级下,能够保证生产和结构部门对设计活动的支持,但却也容易限制设计的创新度,使设计等同于结构和工艺的变化;也有将设计部门放在市场部门的层级之中,这样能够保证设计部门最大程度地接触市场,获取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喜好信息,但也容易使设计与生产脱节,造成设计方案的生产转化率偏低。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内设计部门是与生产和市场部门平行设置的,它可以尽可能避免其他环节对设计部门造成的干扰,但也容易带来部门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图3、4、5、6)。

2.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衔接

解决部门间的衔接问题,主要是构建设计部门与其它部门间的协调平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协调工具,即用于规范部门间工作衔接的制度,如定期的部门间工作会议沟通、部门间责任的明确、工作移交形式等等;另一种是协调人员,即解决部门间衔接问题的经理岗位设置。部门间的协调角色,主要处理设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衔接,即要保证设计工作的按时完成,又要充分获取其他部门间的融入,保证设计的质量。协调制度,用于明确各部门对设计工作的责任和服务形式;协调人员主要负责设计部门与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保证信息传递的对称等。

(三)执行层构建

执行层指从设计项目开展的角度,保证设计项目的人员配置、进度控制、方案质量以及各设计步骤之间的衔接等。主要包括:设计政策制定、设计项目运行以及产品博物馆的建立等等。

1.设计政策制定

设计政策主要指企业为保证设计活动顺利开展,面向设计过程本身制定的一系列法则和要求,以促进设计战略的实现。它包括设计的配比、设计的运行机制、设计更新速度、企业VI形象等。设计政策用来促使设计自身活动的规范、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设计的质量,引导设计更好地传递企业理念,它涉及到设计活动的各个方面。由于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设计能力较弱,因此多委托企业外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发,设计政策最直接的表現即为企业外设计机构的选择、设计成果的鉴定等方面。它既要为设计的质量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又要保证不同设计机构提供的方案可以恰当反映出企业的文化理念,并且企业各代产品之间具有很好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此外,对于依靠企业内设计部门进行设计的企业,设计政策还包含了产品设计的具体原则,如简约的造型、有趣的组合、安全、舒适、牢固、个性等等。

2.设计项目运行

设计项目管理,主要指企业为保障设计活动的流畅,基于企业资源、成本、技术、原材料、工艺等条件,集中于设计项目运作的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各个环节时间进度及设计质量的制度规范。它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包含设计项目的进度安排、设计分工、团队成员组成、工序交付、图纸规范、方案评审、成果提交要求、后期跟进等。对于所有的设计环节,设计项目管理都以文字形式规定下来。此外,设计项目运行管理还包含了运行形式的选择,如直线的串型设计流程还是协同设计的并行设计流程等。在项目负责人的选择上,设计项目管理也有着明确规定,如对负责人的经历、知识背景要求,以及随着设计项目的运行是否需要根据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对负责人进行更换等。如在前期资料调研阶段由擅长市场和用户分析的人员来充当负责人角色,在构思阶段由创意人员充当,而在结构工艺确定阶段则由熟悉生产工艺的人员担任等,这种方式容易发挥各个负责人的知识所长,保障设计的质量,但也容易在问题出现后产生责任推诿、工作往复,从而影响项目进度的现象。

3.设计博物馆

设计博物馆是企业设计成果的展现,它将企业所有的设计案例保存下来,以博物馆的形式记录企业产品变迁的整个历程,反应了企业设计能力的成长,也体现了企业设计文化的积淀。设计博物馆在收集产品标本的同时,也可以对外开放,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设计发展的过程,达到更好地宣传企业品牌的目的。设计博物馆是企业设计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企业所有产品的集合,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设计博物馆,如海尔就有生活体验馆和科技体验馆两个博物馆,系统性地梳理了随着生活方式和科技的发展,企业产品设计变迁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企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脉略。另外,海信也设有类似的产品展厅,展现了海信设计从半导体到电视,再到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城市方向发展的整个历程,也是企业设计文化积淀的直观体现。

结语

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极度细分,我国制造型企业面临着极大挑战。传统的要素规模式经营方式已经很难具有竞争力,设计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优质原创设计,更需要良好的设计管理体系以优化设计资源配置,提高设计效率,保障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基于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从战略层的规划支撑、组织层的部门协调以及执行层的流程引导三个层面进行全方位布局企业设计管理体系的思路,以求为企业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国栋,陈圻.产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08-114.

[2]陈劲,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一种开放社会下的创新模式[J].技术经济,2010,29(8):1-5.

[3]Verganti R.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Changing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by Radically Innovating What Things Mean[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9.

[4]李若辉,关惠元.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态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J].生态经济,2016(12):211-215.

[5]同上。

[6]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7] Verganti R. Design, meaning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a meta model and a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8, 25(5):436-456.

作者:李若辉

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 篇2:

IT驱动工业设计二次创新

多年来,工业设计是在机械化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如今,在信息化与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以I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平台的发展,为工业设计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具和平台,从而驱动了工业设计的二次创新。本期行业主题将从CAID系统开发、基于Web的客户化定制平台、数据安全和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IT对于工业设计的革新作用。

CAID支撑工业设计

CAID是现代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新技术,它与CAD/CAE/CAPP/CAM/PDM一起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着技术支持。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融入了制造业,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CAD技术为依托,产品设计与制造流程中的多个环节与计算机辅助技术交叉融汇,形成了CAX技术群,成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作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CAID(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即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领域技术,在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AID是现代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新技术,它与CAD/CAE/CAPP/CAM/PDM一起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着技术支持。但迄今为止,CAID的理论和方法仍然缺少系统的研究,设计师们也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的三维CAID软件系统来辅助他们的设计工作。

CAID系统开发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将有效地促进整个CAID技术的发展。

CAID系统定位

CAID技术是工业设计理论与CAD技术的有机结合。从工业设计的系统论我们知道,工业设计在空间维度上可划分为: 以平面设计为代表的“两维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代表的“三维设计”、以空间设计为代表的“四维设计”。相应地,CAID也被划分为两维、三维和四维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面向产品的三维CAID最为重要,即

“狭义CAID”所指。

目前,工业设计师所使用的设计软件绝大多数是国外开发的CAD软件系统,它们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具有强大草图绘制和自由曲面建模功能的“准CAID系统”,如Alias、Rhino、3DS Max等; 另一类是可以支持CAID建模的工程设计软件,如CATIA、UG、Pro/E、SolidWorks和CAXA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AID系统应具备的特征有: 系统处理的信息除了采用实体模型表示的几何信息之外,还应包括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具有艺术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系统能够与CIMS实现集成应用,设计数据可以在工程设计环节重用; 系统工具应充分融汇工业设计的领域知识; 典型的CAID系统还应涵盖形态设计、色彩设计、人机设计和设计评价四个最核心的功能模块等。

CAID系统开发无法回避三维几何建模问题,为了提高CAID系统开发的效率,突出CAID特色,一般会借助于成熟的CAD造型系统进行开发。本文选用国产三维CAD软件——CAXA实体设计作为CAID软件系统(中华设计-XP)的二次开发平台,同时采用基于组件的工具集开发方法,强调CAID工具之间的高聚合、低耦合特性,降低CAID工具对特定CAD造型平台的依赖性,以便于移植,实现跨平台集成应用。

CAID工作流程

从产品工业设计的工作流来看,主要包括形态设计、色彩设计和人机设计三个最基本的环节,CAID针对这三个环节提供设计辅助,从而形成形态、色彩和人机三个单元技术。设计评价和设计管理贯穿工业设计全过程,从而成为CAID平台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产品CAID的流程为一串行结构,即按照“形态→色彩→人机→评价”的先后次序进行。这种串行结构的产品CAID流程阶段划分清楚、简单易行,同时便于开发相应的CAID软件系统。但在设计实践中,产品CAID的实际流程要复杂得多,例如人机设计与形态设计和色彩设计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耦合,并不能独立进行设计; 设计评价是贯穿CAID始终的,随时都可能启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产品CAID的并行流程(如图2所示)。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CAID的本质是对产品CAID信息的获取、变换和传输等。CAID信息处理的对象就是产品的CAID信息模型。这样,围绕对该信息模型的信息处理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总线结构,形态、色彩和人机等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可以随时启用,CAID的流程就成为产品形态、色彩和人机信息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同时,通过与形态、色彩和人机之间的数据耦合可以随时进行评价,CAID的所有工作流以及产品CAID信息模型本身都受到设计管理单元的管理和控制。CAID的并行流程还受到专用数据库的支持。

CAID功能设计

CAID系统应完全建立在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之上,面向用户的逻辑层应符合工业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辅助方法要求方便快捷。系统提供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虽在形式上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但在逻辑和理念上应与传统方法相类似。以“中华设计-XP”系统为例,它包括形态设计、色彩设计和人机设计三个单元技术模块(工具集),还包括设计评价和设计管理两个平台技术模块(工具集)。

1.形态设计

产品的形态造型贯穿整个产品造型过程,它起始于产品设计的早期草图创意阶段,又是后续色彩设计、人机设计等的基础。因此,系统逻辑层应完全符合工业设计的语汇,所提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应完全符合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习惯,为设计师提供充分的创新空间。工具集应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 充分体现CAID的理念和方法,在形态设计的辅助工具上符合设计师的思维习惯,并以工业设计的专业语义组织整个设计过程;

■ 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设计师的各自优势,从而达到人机整体最高效率;

■ 从CAID的特点出发,按照Top-Down的思想组织整个设计过程,通过设计树的方法实现产品造型的系统设计,对产品设计过程和造型方案实现组织管理;

■ 按照产品设计早期阶段的特点,对产品各功能单元和造型单元加以提取和抽象,实现基于特征块的草案设计,为客户提供快速直观的形态创意设计方法;

■ 基于形态基本要素对产品风格进行分类,对产品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 引入造型方案信息管理的方法,按照产品树的组织结构,实现产品模型和造型信息的有机结合。

2.色彩设计

基于产品CAID色彩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专业的色彩辅助设计工具。工具集应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 色彩设计方法和工具符合设计师的思维习惯,具有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 能辅助设计师依照色彩调和理论进行色彩设计;

■ 支持基于三维色立体的色彩设计;

■ 为设计师提供分析色彩方案的各种工具;

■ 提供色彩选择、色彩调配的工具,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色彩工具给场景中的零件赋色,并能实时修改零件颜色;

■ 帮助用户在庞大的标准色彩库中快速寻找到与自定义色彩视觉效果最接近、最相似的色彩;

■ 在视图上实时反馈色彩设计过程;

■ 为机电产品的最终色彩设计方案提供油漆的指导配方。

3.人机设计

人机工程学是一个与CAID关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领域,人机设计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结合产品CAID人机设计的特点,开发专业的人机设计辅助工具。

4.设计评价

设计评价工具建立在工业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面向用户的逻辑层,以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辅助工具。

该工具集应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在用户对各种方案评价和分析决策中,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 辅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完成设计评价工作; 支持基于评价目标树的设计评价方法; 提供可信度高的设计目标树模板库; 允许用户自行定义评价目标树模板; 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支持多种方法的设计评价工具集; 评价结果应图形化、可视化。

5.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针对CAID设计过程的特点,系统应提供分别面向CAID工作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工具,辅助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工具集应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提供甘特图(Gantt)和网络图(PERT)等标准的计划和控制工具; 支持对CAID工作流的过程定义、解释过程定义、创建过程实例,并控制其执行; 支持对各类工具集的管理和维护; 支持对系统模板库、部件库和语义信息库等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提供对设计师和用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

链接:CAID信息建模

CAID信息既包括非几何信息,也包括抽象的几何信息。其中,非几何信息包含了CAID有别于CAD的工业设计描述内容; 而抽象的几何信息则用于表示产品CAID阶段的结构组件、联接以及产品的外观形状。非几何信息与几何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方法是不同的,两者集成可以建立起完备的产品CAID信息模型。

CAID的非几何信息主要由语义信息构成,具有模糊性、不唯一性和不一致性的特点。本文采用FBS(即功能-行为-结构)的框架来组织产品CAID的非几何信息。对应CAID的形态、色彩、人机和评价等主要流程,按照FBS路径将产品CAID非几何信息进行分层抽象,并依照对应关系确定非几何信息的构成。

CAID非几何信息与几何信息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中,可以实现CAID与CAX的CIMS集成。STEP提供了一个关于产品数据表达和交换的国际标准。CAID系统的信息模型是一个开放的层次化的数据模型,便于修改。CAID的主要工作处于产品开发的前期阶段,信息模型中将存在大量的非几何信息,随着CAID的逐步细化,信息模型中的信息结构最终趋于图3所示的信息组成。

作者:苟秉宸 余隋怀 陆长德

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 篇3:

《工业设计》杂志征稿 征订启事

《工业设计》创刊于2005年,由黑龙江科学协会主管,黑龙江工业设计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的报道工业设计的综合性期刊。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龙源期刊网等网站全文收录,国内邮发代号:14-339、国内统一期刊号为:CN23-1516/T、国内标准期刊号为:ISSN1672-7053。

《工业设计》2015年全新改版,杂志关注设计领域学术前沿,以促进设计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展示设计专业学术发展为目标,为广大设计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征稿方向: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建筑、产品设计、数字艺术、传统工艺美术、陶瓷设计等设计方面的优秀案例与论文均可被收录,欢迎投稿。

《工业设计》杂志已被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入选期刊、龙源期刊网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投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杂志定位】

提炼出指导设计发展的理论体系,产生具有导向作用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模式。为中国优秀设计和创意工作者提供进行创新工作的决策支持;为创新性企业提供有效务实的智慧援助。在每一期内容上,我们都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创新导向的设计案例、方法、惊经验和思想。

【栏目介绍】

设计领域相关的作品、设计理论、设计实践、设计评论、专家特稿、专案分析、教育研讨、焦点观察、学术交流等。

【征集范围】

工业设计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设计教育与设计创新 工业设计与区域经济 企业与品牌形象设计 人机交互技术

设计与传统文化 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文化设计策略 设计理论 资源环境

工业设计与产品创新 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创意产业化战略研究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创意思维及方法 人机工程设计 数字艺术与设计

设计中的逆向工程 产品形态与设计语言 設计评价及验证 建筑环境与规划设计

虚拟设计与设计可视化 高级设计、制造设计/系统 设计策略与设计管理 服装与展陈设计

【稿件要求】

1.论文格式:Word文档,中、英文标题。

2.个人简介:①作者学校或单位(写全称),所在省份及城市,邮编;②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3.中、英文摘要:应在200字以内,要求文字通顺、简练,反应论文的主要观点。用第三人称叙述,不用“文本”、“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等。

4.中、英文关键词:3-5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论文在3800-5000字为宜,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解切,引用规范,数据准确。

6.文中有图、表格,如果需随正文文字的,请置于正文中。其余请单独附图、表,并请按正文涉及顺序以图1、图2等附图,并写好图注。

7.参考文献:5-10个,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序号为:123……格式及示例:

①专著格式: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②论文集格式:作者.书名.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③期刊文章格式:作者.题名刊.年.卷(期).④报纸文章格式: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互联网文章格式:作者.题名.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同一专著、论文集、期刊、报纸文章,一律只用一个序号。

8.联系方式:包括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QQ等。

请将论文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发至如下地址:gysjbjb@126.com,来搞不退,文责自负,请勿一搞多投。强化调研,不得抄袭,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订 阅:全国各地邮局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零 售:全国各地邮局

国际刊号:1672-7053 国内刊号:23-1516/T 《工业设计》杂志定价26元,全年312元。

邮发代号:14-3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邮发代号:14-339

经《工业设计》杂志社审阅同意采用后,即发出稿件采用通知,并请作者办理相关手续。《工业设计》杂志社将在该刊出版后,及时将样刊寄出。

杂志社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66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32室

杂志社网址:www.gysjqk.com

投 稿 邮 箱:gysjbjb@126.com

办 公 电 话:0451-51978366 18904519660

工 作QQ:577106359 517357 2678850929

联 系 人:边编辑、左编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整治概念设计论文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