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创新的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文化创新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以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深化沈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对促进沈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文化强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沈阳市的文化管理体制实际情况,提出切合我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实际如下对策建议,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照。

第一篇:关于文化创新的论文

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浅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细胞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而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形式的日趋丰富,中小企业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在这些管理问题中,企业缺乏先进文化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之一。本文在对文化、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创新的相关概念和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创新;管理

1 引 言

对“文化”一词,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即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物化的精神;而广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其具有文化所具有的一切特征,是变动和发展着的,而发展是为了创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与整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与企业自身的类型、规模、组织结构等相适应。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只有不断变化和发展,才能使企业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对企业的管理产生积极作用,为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2 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2.1 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应当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和源泉,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一个企业想要文化创新,其本身就要树立一种创新的观念,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第一步。企业观念的创新包括企业生产观念的创新、技术观念的创新、销售(营销)观念的创新、服务观念的创新、责任观念的创新等。而企业各要素中观念创新的发起人一般应是企业的名义领导者或企业中有声望和影响力的精神领导者。对一个企业来说,即便企业的多数成员都接受了一种新观念的全部内容和形式,这种观念的创新仍然不能算完成,观念创新的最终完成应当是企业中的多数工作者在相应的工作中自觉按照符合新观念要求的形式和方法完成工作。

2.2 制度的创新

当观念创新完成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组织形式、规章制度等来与创新的观念相适应,这便是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创新了的观念得到更好的践行以及对新观念是否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进行约束和检验,使创新的观念有形化、制度化、规范化。

2.3 领导方式的创新

领导方式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领导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新观念和新制度能否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更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小企业有着资源占有程度低、规模较小、目标市场狭小、竞争力弱等特点,因而充分发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有效的领导是决定企业能否有效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因而,领导方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3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作用

3.1 对企业自身发展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一旦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前文所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效益的提高,而效益的形成离不开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得到多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文化创新所形成的先进文化能有效统领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信念,提高员工忠诚度,让员工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目标,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自身发展的统一。

3.2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应当包括良好的责任意识。中小企业以私营为主,而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新中树立有效的责任意识,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一方面可以有效对其他企业形成示范效应,起到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维护员工和消费者权益,缓解社会矛盾,规范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缓解国家的管理和监督压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 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新中应注意些什么

4.1 发挥领导者的领导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价值观念,而文化创新能否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贯彻思想和带领全体企业员工践行先进企业文化的能力。文化创新应当是自上而下的,即由上层领导者确立企业所要改革的文化,所要崇尚的核心价值观,然后再自上而下,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与下属交流等有效领导,让核心价值观念和先进文化由领导者作为起点向组织下方转移。自上而下的文化创新方式有利于及时发现领导者个人观念中不够先进的成分和不足以为全体员工接受的成分,从而更有利于良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除此之外,在确认了企业文化创新方向之后,领导者还应发挥“改革者”的角色,即领导企业改变平常行为中不符合新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成分,积极倡导与新文化相符合的准则,从而使企业文化得到有效践行和强化。

4.2 建立相关配套制度贯彻企业文化

前文在提及企业文化创新主要内容的时候说到过制度创新,当时提到过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制度创新属于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但它有时候又独立于文化创新,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制度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制度创新可以有效将无形的企业文化有形化为可以作为标准的规章制度。②管理者可以通过相关配套制度来促使员工贯彻企业文化,例如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有效强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作用。③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控制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实际效果的影响,同时检验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核心价值观被员工接受的程度和对企业整体发展的正负面影响。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制度创新必须要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创新发挥实际效用。

4.3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要符合人本主义思想

正如前文所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员工的积极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益,而效益又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中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符合人本主义的思想,即维护员工利益,充分尊重员工权益,充分肯定企业员工的地位。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能够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企业文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应当让员工感觉到企业的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从而让员工自觉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和努力,有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发挥全体员工作为一个整体的合力作用。

4.4 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创新

企业作为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必须立足市场,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即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而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也是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内容之一。但在借鉴其他企业文化的同时应当认识到,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组织形态、发展历史等特征,因而在借鉴成功企业文化的时候不可照搬照抄。有些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不论历史,不论规模,甚至不论行业,完全照搬,最终适得其反,即便成功也属侥幸。在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优秀文化的时候,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原则,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于其他企业的文化应当做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 结 论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又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先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核心企业价值观,对于中小企业有效提高效率、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忠诚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应努力进行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的重点在于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领导方式的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基础,制度创新是关键,领导方式创新是保障。企业在进行文化创新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贯彻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在进行文化创新的时候,要主动借鉴成功企业优秀文化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创新。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文化创新要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即关心员工、维护员工、尊重员工。显然,笔者对于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研究还不够透彻。比如:对于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认识还不够全面,未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中小企业文化创新方案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剑.论中小企业文化创新[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8).

[2]曾婷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2(3).

[3]杜艳艳,党囡.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J].改革与开放,2009(7).

[4]涂海丽,黄国华.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亚文化[J].现代经济,2007(10).

作者:马雷 张杰

第二篇:关于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摘 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以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深化沈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对促进沈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文化强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沈阳市的文化管理体制实际情况,提出切合我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实际如下对策建议,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照。

关键词: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一、按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政府对文化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1.合理划分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下放审批权限。沈阳市、各县区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把握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政执行和执法监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明确行政审批、行政奖励工作权限,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和审批流程,梳理和规范了区县(市)审批项目,进一步采取下放、取消、合并、转移等措施,实行政务公开、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式,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2.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文化主管部门要从经办文化事业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如将文化部门直属的经营性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划转到企业集团主管主办;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财税政策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公共文化,政府可以保证和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而对于营利性文化产业以税收、金融等方式提供间接支持。

二、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

1.进一步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文化行政责任主体就是国家政府文化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对国家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即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应由政府文化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为响应中共中央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指示,沈阳市政府进行了文化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调整、合并、精简的文化责任主体更加有利于沈阳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更加有利于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更加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贴近大众百姓的生活,受到广大沈阳市民的积极拥护。沈阳市连续四年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2.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从总体构成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公益文化事业,另一大类是经营性文化产业,这两大类运营的根本目的截然不同,公益性文化事业根本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体系均应在国家政府文化行政主体的领导、监督和管理下进行有序发展。加快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发展,构建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的、竞争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搭建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品的合理交流和流动,推进文化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各类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广阔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促进各地区、各类别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规范文化产品和文化资产的交易,健全文化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形成一个权责明晰、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1.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转企改制。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强强联合组建综合实力较强的经营性文化产业组织,在政府文化行政主体的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产的影响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完善资产的组织形式和适应市场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速推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国有文化企业的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领导组织结构。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价体系和领导人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把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体制结合起来,更好地坚持正确导向和经营方向,通过市场运作,更好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市场提供所需的文化产品和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模式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改变以往政府采购、服务外包、委托经营、国有民办、民办国助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中心提供模式,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模式,不仅吸引了社会的丰富资源,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升了文化服务的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经营的单位是积极主动进行投资投入,并且必将结合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进行经营运作和管理,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如可以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在政策上,给予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相同的待遇。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宏观体制环境。应大力推进与此相应的法制建设,明确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的社会责任;要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区分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能够实现一定比例回收补偿。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想落实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理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使文化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产业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文化的发展需要助力,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良性和谐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对促进沈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文化强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推进文化法制建设,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维护文化生产与市场经营秩序

1.政府应强调依法管理,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文化法规,即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根据职能,运用一切合法有效的管理手段,规范市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要加快文化立法工作,保障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振兴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非法活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切实营造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2.要加强对文化资产的管理,深入研究与其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力度、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等各项相关制度。

3.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加快机构改革,加快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的脱钩速度,加强对从事文化事业领域服务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严格管理,助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建立;二是健全和完善文化企业准入及退出的标准和机制,将符合行业发展规划作为行业准入的重要依据,严把文化企业设立审批关,“关、停、并、转”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市场培育情况,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退出机制,对违法违规和不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文化企业要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要取消其经营资质。

参考文献:

[1] 逯弘秀.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

[2] 陈若莉.新时期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4).

[3] 陈立旭.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J].今日浙江,2010,(19).

[4] 林起.2010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5] 《文化体制改革热点面对面》编写组.文化体制改革热点面对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李镜

第三篇:关于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性探讨

摘 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在发展传承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只有保障教育管理结构贴合时代需求,才能进一步确保教育管理模型向着健康且正确的方向行进。该文从人本管理、效能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构架,并集中分析了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征,最后简要阐释了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的融合机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管理 创新 文化特征 文化制度

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只有保证具备相应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基礎,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另外,在教育管理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评判管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教育管理理念的传承性和社会认可度。也就是说,在满足社会文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具有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

1 教育管理创新概述

1.1 通过人本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在教育管理落实过程中,要从多元化角度对教育管理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和解构。人本管理过程是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能借助人本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从而创新发展并积极落实教育理念。另外,在运行人本管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管理模式中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效提升,确保文化传播和继承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关系。第一,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教师充分信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更加贴合教育理念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环境,并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项目落实,深度实施教学改革项目,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1]。第二,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关心,不仅仅是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也要集中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提升教育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项目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在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教师物质方面的奖励,也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教师提供优化的路径,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创新的可能性。第三,积极落实教育管理的服务措施。教师要积极落实行政管理条款,确保行政运行结构和行政管控项目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教育管理创新模型的过程中,人本管理要保证个人管理和群体管理双管齐下。

1.2 通过效能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效能管理是带有工业特征的管理模型,需要教师借助高效管理结构和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借助更加灵活多样的创新手段,才能进一步达到效能管理的实际目的。第一,创建贴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型。在教育管理创新项目建立和健全的过程中,要逐渐淡化垂直管理模型,有效提升管理策略的水平,并且将指导协助作为基本的管理层级,真正强化信息动力、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动力的多维度融合。例如,一些学校已经将管理决策权下移至年级组,真正落实了年级组责任制。第二,强化学校的规划性建设力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制度建设中权责分明,在原有的管理机构层级上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相应岗位人员能清晰地认知到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导向和诊断审计的功效[2]。第三,深度贯彻落实学校内部管控模型。目前,要实现教育管理创新,就要积极落实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和教职员工竞争上岗的制度,并且在岗位管理过程中深度贯彻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学校内部在有效制度管控下实现管理优化[3]。

2 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征分析

2.1 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相对性

从文化结构分析教育管理创新,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需要借助文化发展模型作为蓝本,提升管理措施的时效性,也要顺应文化运行的基本趋势。文化背景意味着创新发展的整体走向,只有保证教育管理创新贴合文化结构和基本参数,才能真正优化管理教育创新的管控层级。没有文化背景的教育管理创新会略显空洞和低效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充分融合文化要义,实现并行管理模式[4]。

2.2 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自主性

教育管理创新式自主管理结构的运行,是一项自主活动,而并不是带着功利心的行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负责人员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规避盲目推崇和强行实施特殊文化,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教育和文化的独立性。自觉自主的教育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果,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在达到教育目标的同时,保证教育结构的自主性和管理价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化的自主性[5]。

2.3 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品位性

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文化的品味和基本价值,只有提升文化传播的时代意义,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品味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说,教育实践和科研活动要贴合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高标准的文化优化。

2.4 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本土性

在教育管理创新结构中引进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需要贴合实际需求和本土教育理念,确保制度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并且要对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和再设计。在管理模型和文化理念磨合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结构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总之,在文化层面上选择性发展,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必经过程。

3 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的有效融合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创新活动和文化制度之间的贴合度,就要积极探索当地民族和地区文化在运行过程中是如何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交流和沟通,文化结构和管理层级的变革,需要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6]。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作用,教育管理模型的改变也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校园文化,确保组织和制度结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态关系。教育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模型要和运行环境相适应,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追求要和国家的文化价值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实施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文化特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最有效管控结构,确保整体管理模型贴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不违背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高人本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实际价值。只有保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的优化发展,为教育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在东,王昊.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18(7):183-187.

[2] 肖海燕.论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教育管理路径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4,28(7):48-51.

[3] 郭振宇,方芳.高等学校资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六个结合”推进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9(1):97-99.

[4] 赵亮.论西南联合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及其对当代教育管理创新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2(5):137-138.

[5] 辛建中,刘东风.新媒体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文教资料,2015,10(6):110-111,159.

[6] 郑利军.高校流动党员的组织困境与教育管理创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6):525-529.

作者:汪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下一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