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以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1:

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通过对基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审计阶段的有效管理,强化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对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是现代化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其是实现基建工程实现造价管理与控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各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的外商投资工程项目在我国开工,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进行建设;尤其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投资项目和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还在不断地扩大;这些都急需采用先进的基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好项目的工程造价,以便全面提高我国的投资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指建设工程价格管理。

1.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

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它既涵盖了微观层次的项目投资费用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管理。

2.建设工程价格管理

建设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上,是指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定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在宏观层次上,是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现有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并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二、基建工程实现造价管理与控制现代化——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主要包括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五个方面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其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是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起点阶段。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包括了项目的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以及合理的社会效益预测。一方面是企业投资对基建过程中项目的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对基建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合理预测。合理确定基建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地点、工艺、设备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决策阶段根据企业繁荣发展战略及项目开发的需要,通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规模、资源、市场、工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确保企业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也达到了从基建工程的开始阶段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其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部分,因基建工程施工中原则上严格照图施工,所以设计阶段的工作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基建工程的建设和造价。因而其是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它负责了基建工程整体规划,它是整个基建工程建设的定调阶段。一个基建工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而一个合理科学的设计不仅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而且能降低今后的生产成本及经营费用等。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投资,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对实现基建工程项目“质量好、投资少、工期短”起着关键性作用。

其三,发包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发包阶段包括了招标和签订合同两个部分。首先招标管理与控制,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科学、技术措施先进、合理、可靠且最佳,投标报价在合理的前提下能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工程且最低,其优势是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低合理价,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建工程造价。其次,合同管理与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的形式有多种且风险各不同,发包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工期、规模等实际情况,分析市场变化状况和利率等各种风险,选择合同形式,降低风险控制造价。

其四,施工階段与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基建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一方面,做好施工中的有效组织,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劳务,合理调度、提高管理水平、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从而降低基建工程造价。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按照原则,施工阶段应严格按合同,照图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基建工程首先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如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等都是应当严格控制的。对于确实要发生的变更,应做好成本与风险估算做到科学、合理地计算变更造价。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也即在严格审核实际工程量、材料设备价格、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定额套用、合同履约及各项取费等等,科学客观的做出竣工结算书,其是有效控制基建工程造价的最后保证。

基建工程造价实现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是有效控制基建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基建工程建设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竣工结算各阶段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确保企业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的基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前景

第一,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发展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造价人才队伍。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造价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执业资格的获得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结合实际,考查报考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造价从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得失,丰富从业经验。同时对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还要注重其再教育与培养,对于没有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的,要取消其执业资格。其次,当更多地借鉴和吸取国外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行业管理上逐步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从而推进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业制度的建立,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二,从发展前景来看,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企业基建项目的日渐增多,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大,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是尤其重要的。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跟国际惯例接轨是必然的趋势,它势必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首先,管理理念上,注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学习,关注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其次,实践过程中,运用当前国际上普遍适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法,避免我国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等等方面的不足。总之,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我国的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领域日趋成熟,前景可喜。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 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作者:白兰

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2:

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建项目 项目管理 高校基建

1. 问题的提出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近些年来,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步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其管理的目标包括了基建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控制目标以及质量目标。参与的部门和单位众多,且涉及项目的投资、进度、合同、人员、质量、风险等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如设计、施工、监理、设备运营等,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有效地管理,沟通和协调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

目前,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我国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大多非常盲目。多数情况下,由于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项目建设的经验不足或是缺乏有价值的指导,抑或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随意拍板,或是咨询顾问公司或潜在的承包商多处在自己的利益上的种种考虑,而使学校和项目的利益受损。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一般根据政策规定进行招标,进而确定设计、施工等承包单位。而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往往只根据现有的几种模式进行随机选择[1]。或采用单价合同,或采用总价合同,有的则是完全照搬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有地区流行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加以学习,如采用NC模式、CM模式、BOT模式等,但由于国内外在投资体制、技术能力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上的差异,很多应用条件并不成熟,因而许多项目建设最终不太成功。更有甚者,有的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认为只需根据国家制定的合同文本进行管理便是最合理的,而根本没意识到应该在管理模式上作一选择[2]。上述这些做法,由于先天不足,最终往往导致管理效率低、目标控制效果差。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在对多所高校基建部门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目前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梳理,总结了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节点,对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2. 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

高校基本建设是提供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重要保证。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相比,高校基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其不一样的特点:

2.1设计方面。与其他建设相比,高校基建在进行项目规划、建筑以及景观等设计时,还要更深层次地考虑校园文化及其人文内涵。现代高校校园建设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为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创造空间,在更大程度上应是各类学科各类专业知识信息碰撞以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场所。

2.2投资方面。其一,投资规模方面。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自身教学科研条件,满足学校扩招要求,许多高校同时征地扩建,或在校内原址拆旧建新、改建翻建。在校园扩建的同时,日常的维修、装饰工程陆陆续续,也相应占了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定份额。根据以往相关的统计数据,基建项目投资在我国高校历年经费支出中,占据很大比例[3]。其二,投资来源方面。主要分为国家省市地方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及社会捐赠这三部分。计划经济时期多是以政府划拨为主,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依靠学校自筹。其三,投资收益方面。高校基建项目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学科研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短期内的投资收益也难以直接计算,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辐射性的远期经济效益。

2.3工期方面。高校基建工程对工期的时效性普遍要求严格。高校基建项目主要服务于教学科研,因而普遍要求务必在两个时间点之前竣工,即春、秋两季开学前交付投入使用。此外,项目也务必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竣工,以顺利通过例行的教学评估。还有就是一些日常维护项目,包括对旧学生宿舍、老教学楼等建筑进行修葺的工程尽量要求在学生假期离校期间完成。

2.4协调方面。高校内各院系和行政机关门类繁杂,这些使用部门对项目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建筑物的真正“业主”。譬如某高校新建电工学院实验楼,该学院有六个系,每个系又分为若干专业,各个专业对专业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等都有特定的使用要求。作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项目前期的咨询、沟通和协调工作量很大。

2.5项目规模。高校基建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差别很大。有体量庞大的图书馆及功能复杂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及教学楼,也有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学生食堂、宿舍。由于项目的规模、功能复杂程度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高校基建部门管理工作要求也相应很高。

3. 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现状

作为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既是资金持有人,同时又是基建项目的所有者。依据项目法人责任制原则,不仅要负责项目建设过程,更要对项目建设的成败及项目运营的好坏负责;既要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又要对项目生产经营、还款付息甚至投资项目效益承担责任。

目前高校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依然远远滞后于高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态势:一方面源于高校连年扩招从而使得教学用房规模凸显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源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迭,互联网、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日新月异,新时期的高校基建项目多为体量综合、功能复杂、造型多样、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筑,从而在建筑技术乃至项目管理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专业要求[4]。因此,高校基建工作应与时俱进,尽快创造出适合自身的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责任主体不明。在一些高校基建投资项目中,由于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拨款,国家承担了大部分投资风险,从而造成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利益分离。在建设过程中,一些高校从自身利益出发,提高建设标准,擅自扩大规模,甚至搞“钓鱼”工程[5]。而高校基建投资大部分是非经营性投资,因而投资效果难以衡量,投资浪费较大。

3.2管理效率低下。部分高校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进行新校区建设时,会临时成立一个基建机构,这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工作责任心不强,基本建设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某些高校虽设有专门的基建管理机构,但专业管理人员很少,且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很难肩负起建设工程投资计划、工期、质量及投资效益的责任,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3.3投资难以控制。很多高校在实验楼、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等公共基本建设项目中,随意提高建设标准,造成资源浪费,投资难以控制。基建管理部门和校(院、系)使用单位同属学校行政管理,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考虑,使用方在设计、施工阶段往往随意要求修改设计、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增加某些不必要的功能和设施,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基建管理部门又难以拒绝和控制,因而造成施工工期拖延、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结算超预算等投资失控的严重局面。

3.4忽视后评价。后评价即是对已完工项目从技术、功能、经济、环保等各方面进行评价[6]。高校基建项目多属于非经营性项目,往往忽视后评价工作,未建立后评价制度。因此,建设项目容易出现重开工轻准备、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竣工轻使用效益、重投入轻管理等现象。

4.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不同的基建项目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其实很难简单地比较哪种项目管理模式更适合高校基本建设,且武断地用调查数据计算出哪种项目管理模式最适合高校基本建设也是不负责任和不尽科学的。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可以总结出一些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需要重要控制的关键点:

4.1明确项目管理目标

现代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是质量、造价和工期,而高校基建项目大部分为非盈利性的,资金筹措主要由政府拨款或社会捐赠,所以在造价控制上能控制住总投资就算基本达到目标,因而不能简单地用三大目标控制为基本目的来进行基本建设。

高校基本建设有其特有的周期性,许多建设项目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工期控制比较严格,比如每年的三月或九月左右高校的开学日期,许多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在这个日期前后投入运行,因此在工期控制上就必须去适应这个周期。

现代化高等教育和研究需要有许多科技含量较高的建筑作为基础,而高校基建部门并不是完全具有建设这些高科技建筑的能力,这就需要与项目使用方充分沟通协调,深刻了解使用方的要求,必要时也需要借助使用方的技术力量。

高校内部正常的教学研究不能因为基本建设而中断,所以在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安全、健康、环境问题也是高校基建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4.2明确责权利关系

由于项目不是高校基建部门一家能够完全承担下来的,需要有人设计、有人建设、有人监管等,因此参与高校基建项目的机构和部门众多。如何协调各方关系,使各方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成为一项复杂而微妙的工作,也是直接决定项目最终成败的主导因素。把各方关系变成促进项目成功的资源这就是成功的协调,反之,各方不融洽的关系则会变成阻碍项目成功的包袱。

在基建项目过程中,协调工作的前提和重中之重就是必须要明确每一个参与方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并写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需循规才能蹈矩[7]。各参与方的主要责任分割见下表1.1。

4.3 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要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就需要有合同来明确各方责任权利的划分、奖罚与仲裁的诉求等涵盖项目整个周期各种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是项目赖以实施的基本依据。

高校基建部门通过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把自身的职能部门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规范并提高基建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高校目前的合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为通过市场公开招标确定的基建项目施工、监理合同。二是为配合项目的实施由甲方采用邀标方式组织的合同,如勘探设计、市政管网、三通一平以及由工程部分子项工程和设备的甲方分包(供货)合同[8]。对于这两大类合同的管理,其原则和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需要对合同管理生命期的各个组成环节做以分析,并根据合同管理生命期的各个环节,相对应地获得高校基建管理应具有的基本职能。

健全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通常应由一个职能科室来负责项目前期的立项及相关手续工作,启动基建项目合同的管理程序。从项目设计招投标开始,到甲乙双方合同结束结清余款,合同生命期的各个环节就是基建部门的管理立足点所在,依据这些环节组织相应的职能科室,建立良好的合同管理程序,从而将整个基建部门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既不缺项,也不重复。

4.4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目前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基建工作量比较饱满,项目经常是一个未完工另一个又上马,繁复的工作让基建部门的资源利用有时显得抓襟见肘,从而忽略了对完成项目的后评价,或有后评价但在基建部门内并不成系统,只是偶尔为之。事实上,项目的后评价应该成为一个项目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及时地总结评估对项目竣工后的运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对新建项目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建设结束后,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其评价内容包括立项决策评价、项目实施评价、项目运行评价、项目效益评价等等,上述评价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项目后评价体系[9]。总的来说,后评价应该全面调查项目参与及运行各方的意见,分析项目运行的各项数据,综合专家反馈意见形成完整的后评价报告。

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实践中,在对项目进行绩效监控和考评时,不能简单地只考核项目实施的结果,而应通过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系,对基建项目的立项决策、实施过程、实际运行、投资效益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及评价,找出基建项目绩效管理中的问题所在,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高校基建项目绩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新宇.高校基建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8,31(2):142~143.

[2] 卢培猛.论高校基建项目的科学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2):68~70.

[3] 宋江丽.论高校基建工程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0):127~129.

[4] 蔡瑜生.代建制引入高校基建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9,(25):214~215.

[5] 刘汕等.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流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5,2(1):8~11.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6,(7):47~48.

[7] 高群.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优选研究:[D].湖南长沙: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2003.

[8] 李和军.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建筑经济,2006,(2):79~81.

[9] 周希详,薛乐群.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郭霄鹏,男,1969年8月出生,陕西铜川人,西安石油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郭霄鹏

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3:

基建项目管理的重点控制探讨

摘 要:基本建设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项目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基建项目的特殊地位和性质,搞好基建项目管理将是基建管理人员思考的课题和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入手,站在建设方(甲方)的角度,对基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所把握的重点控制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与探讨,从而保证其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准确到位、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

关键词: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控制重点

引言

当前,基本建设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搞好基本建设的管理是基建管理人员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之一,基建管理人员面临的项目管理任务繁重且复杂,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基建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多层次、多侧面,涉及单位和部门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政策强,责任风险高,周期长,过程复杂的管理工作。这不仅涉及到工程的项目策划、立项科研、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工程验收、投入使用、质量回访等全过程管理,而且涉及到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为了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满足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应该领悟地区的文化底蕴及其建筑风格,熟悉工程建设规范管理流程,把握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控制重点,推动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而怎样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加快投入使用时间是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基本建设项目与管理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还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这大背景下,我国基本建设随之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基本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与建设期,建设资金不断投入,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就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所发挥的社会效应,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基建项目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

现有的建筑、小区、广场、庭院等基建项目不仅要满足工程的基本功能需要,而且通过它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无不传达出建筑的历史传承、教育思想和人文信息。如今建筑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记。因此,基本建设在总体规划中应统盘考虑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的关系,考虑建筑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从而把握好建筑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未来发展脉搏。

1.2基建项目具有专业性较强的功能定位。

基本建设的规划布局与教学科研的前沿发展、专业学科建设紧密相连。鉴于学科专业的前瞻性和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基建项目的配置一般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和方向定位。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使用方对工程项目的技术指标和特殊要求是搞好基建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不断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加强设计与使用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和技术标准满足要求。同时,作为一个“小而全”的社会环境,基本建设项目类型繁多,涉及到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大型场地、市政道路、小区绿化等诸多专业工程领域。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专业工程领域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型、复合型的技术管理素养。

1.3基建项目具有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

就管理人员而言,建筑的新建、扩建、改造和维修工作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量大,多数建筑方推行内部职能制的传统管理模式,专门设置基建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基本建设工作任务。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新建基建项目的聚增,受人员编制限制,基建管理人员数量已明显配置不足,这已不能满足当前基建迅猛发展的需求。由此,有些建筑方采取内部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与项目部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化解基建管理人员短缺的难题。同时,为了缓解规模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压力,开始对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方式、投资渠道等进行多元化尝试。代建制、PPP管理模式等新型运作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得以推广也并非少见。因此,为适应基建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采纳多种管理模式并存以求优势互补已成为历史必然。

1.4基建项目具有协调难度大的管理特点。

通常情况下,基建项目多为“交钥匙”工程,将工程成品交付于对方投入使用。工程项目内容几乎涵盖了工程领域的各个分部工程和专业工程,工程组织和协调难度较大。多数管理者纵然采取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但对方项目管理人员仍然会面临诸多的专业设计、施工队伍、供应厂商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对接和处理。如:甲方指定分包商、甲供材、专业设备等。通常基建的建设规模较大,会牵涉到诸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图的编制和修正,理顺基建部门与各部门(单位)的组织协调与有效衔接,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

2.基建项目在全过程管理中需控制的几个重点

2.1 基建项目在规划设计中的控制重点

基建项目是在特定人文环境和固定环境区域中建设的项目。搞好基建项目管理工作,首先应对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既定基础设施状况要有全局性的了解和熟悉,这是基建管理人员能否驾驭项目规划设计要点的先决条件。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等的设计、评比和遴选中,基建管理人员应将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育人理念融入到建筑之中。同时,重视收集包括建筑总体规划布局、工程项目规划要点、水文气象、用地地下建筑或构筑物(包括管线)、用地邻近建(构)筑物、用地附近的市政测绘控制点等基础性资料。特别是对具有特殊功能性要求的建筑,在方案设计之前,应充分与建筑使用方进行多方位沟通与交流,了解使用方的使用意图和功能定位,明确特殊功能要求和重要技术指标。从而形成正式书面意见予使用方复核签字认可,引起使用方的重视。在此基础上,组织好由使用方、设计方等共同参加的项目技术交底会,让设计方充分吸收和领会建筑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和建筑风格,全面掌握建设方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设备技术参数和方案设计要点,以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频次和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改造成本,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从而达到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平面布局适用合理,使用功能准确适用,工程造价经济合理。

2.2 基建项目在工程招标中的控制重点

基建项目通常涉及诸多专业工程,招标工作量和招标难度较大。为了缓解基建管理人员偏少和招标任务量较大的矛盾,基建项目一般采用项目施工总承包模式或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选择与工程项目相匹配的,具有施工能力强、资质信誉好的承包商是保障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建设方应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类别、施工难易程度、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诸多因素,合理设定总承包商的资质等级、能力、信誉等方面的资格条件。通过招标文件、图纸会审、现场勘察、招标答疑等工作流程,明确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造价以及功能要求、重要技术指标等核心内容。同时,对于专业分包工程、专业设备(材料)采购等由建设方独立招标的项目,应在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框架下,合理编排招标和进场时间计划,并按工程实际进度予以适时调整,保证由建设方招标(采购)的工程(设备)能按期进场,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衔接,保证施工程序的合理搭接。

2.3基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虽然承包商和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双重自检和复查验收体系,但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建设方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必不可少。作为建设方项目管理人员应该适时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和积累管理工作经验,以现行工程技术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为准绳,以隐蔽工程验收、重要分部工程、专项工程验收为节点,加强日常施工质量的巡视和检查,参与项目部工作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督促整改,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合同质量要求。

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按照工程施工合同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进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适时编制和修正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或横道图,提前编排好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与施工单位实际施工进度相匹配,严格控制因建设方原因造成的工期拖延。重点加强配合进场的甲供材、专业分包工程、专业设备等的进场时间控制,进场时间不宜太早或太迟。进场太早,则因无工作面或工序作业流程不允许等原因,无形中造成进场材料保管、人员(机械)窝工等额外费用增加;进场太迟,则可能带来工程总工期拖延或正常施工停滞等负面影响,造成因建设方原因产生总承包商要求建设方的费用(工期)索赔,让建设方处于被动局面。

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和理解合同条款,以合同文本为依据,处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履行好自身合同义务和相应的责任,以减少承包商的索赔机会,避免或降低索赔概率。定期检查承包商合同履约情况,一旦发现承包商合同违约或造成建设方损失,应根据合同约定,及时行使甲方权力,维护切身利益。严格工程变更程序,及时做好现场签证,预防承包商工程索赔,做好阶段性造价分析,使工程造价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重视工程造价方面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复核、审批和支付每一笔工程款,并编制好工程支付报表,做到程序规范,资料真实,签字齐全,付款及时,避免延期付款和超额支付情况,防止因建设方支付原因造成的索赔或扯皮现象发生。

2.4基建项目在竣工验收中的控制重点

基建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施工全过程的关键程序,是建设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工作,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这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果,总结建设经验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组织方,项目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工作。按工程验收的分类,竣工验收可分为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和整体工程验收。建设方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工程监理单位组织的初验收合格后,方可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验收报告。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应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及时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必要时邀请使用方参与验收。重点对工程资料、使用功能、设备试运转、现场检测、观感质量等方面进行验收和检查,对验收中提出的整改问题以书面形式逐项要求限期整改,保证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工程资料完整、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到位、设备运转正常。同时,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工作经验总结、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竣工结(决)算和项目使用方的质量回访等一系列后续管理工作。

3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重视的关键问题

3.1计划先行和制度保障

规定确切可行的、能引导项目实践的总进度计划和工作总计划是基建工程项目快速管理及支配的先前条件。工程实施的总进度计划要把项目先前准备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每个任务、时间、交叉作业等详细地列出来,包含先前每个手续办理、分时段出图、审图,施工单体、分部进场以及完成时间、装修,结束后在验收前的各项手续办理等,总进度规划要全面细致,实践遇到的风险就小,变更就更容易控制。总进度计划要使用横道图、网络图等表示,进行多方面的收集意见,综合的意见越多对实施越有利。总进度规划确立后,围绕总进度计划,拟定确切可行的工作规划(包含资金筹集规划、分标工作规划、招标工作规划以及招标方案)、人力资源安排规划、办公安排规划等。

3.2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

在合同里要明确全程追踪治理审计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如编制审计实践方案,实时提交设计咨询和设计优化想法以及审核设计概、预算,对限制设计各时段的限额建议审计意见报告;审核招标拦标控制价并提出合理意见,审核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工程签证、设备材料价格、索赔与反索赔、工程验收等咨询意见、过程审计报告和审计报告。

结束语

为满足当前建筑发展需求,基本建设规模与技术要求不断增大和升级,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时间跨度长、协调单位多,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不断适应当前基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充分熟悉总体规划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好基建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定位。以建设工程合同为基础;以现行技术规范为准绳,严格工程建设程序。重点加强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主要阶段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充分发挥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切身利益,推动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基本建设的健康而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校基建管理研究》张斌权 《建筑设计管理》(2014年第31卷第2期)

[2] 《高校基建管理探讨》.孟政兵.《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3期

[3] 《 基于复杂系统的多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纪曙光.[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刘子鹤.[D]天津大学.2007

作者:徐再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