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2022-04-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跨境旅游是促进不同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不同种族加深理解和友谊的有效方式,也是贸易伙伴经贸合作的重要增长点。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我国对外旅游出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状况上从规模和结构入手,分别研究国际旅游收入发展趋势、主要的客源国家和地区。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篇1:

浅析国际服务外包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在成本竞争的要求下,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形式出现,其独有的特征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和转移动因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利弊以及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外包;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20世纪中后期,产业转移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起来,其本质就是一种变相的产业转移。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服务外包为国际分工开辟了新的前景,成为了世界经济新增长点和推动力。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的、基础性的、共性的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服务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按业务领域,分为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按承接地域划分为域内外包、离岸外包。

1 服务外包理论的综述

服务外包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其研究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早期的服务外包理论主要是对外包利弊的探讨。Clott(2004)分析了全球服务外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会导致发包国的就业机会减少,大量使用海外廉价的劳动力,并且对企业组织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Doh(2005)运用跨国经营和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检验,阐说了国际劳工和环境标准的统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将减轻外包带来的负面影响。Camel和Nicholson(2005)通过对美英小企业软件外包动因的分析,发现了通过外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学者更加关注发包国就业机会增减的问题。Levy(2005)和Duggle(2007)认为离岸外包破坏了创造经济价值和地理位置间的联系,会导致市场失衡和中产阶级失去就业机会。而Farrell(2005)的研究中表明,服务外包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工资,有利于企业开发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工作机会;但对于发达国家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却很小。

国内关于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为对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评估和应对策略,以及寻求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模式讨论。邹全胜(2006)认为,在科技不断发展、服务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服务产业将更多地脱离传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而趋向于服务产品外包形式的一体化外包生产经营方式。徐建敏(2006)在其构建的理论框架下指出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李仲周等(2006)研究中指出,发展服务外包我国政府的几点对策。谭力文等(2006)比较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公司的离岸外包服务模式,有针对性提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武阳(2007)比较中印两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1 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外包服务业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蓬勃发展,据商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不同机构的估计,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5000亿美元,并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其中仅软件服务跨境外包市场均年增长速度就达29.2%。

迄今国际外包业务只占全部业务流程的1%~2%,有很大发展空间。出于科技发展、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润等动因,加上未来西方国家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科技人员短缺,这些因素将推进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迅速扩大。美国是服务外包的首发地和最大客户,欧洲和日本也有不同程度的服务外包。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外包也将增大,印度等国既是服务的主要承接者,又将成为重要客户。

2.2 服务外包业务范围拓展、产业链纵向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水平提高,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而且还将审计服务、税务服务、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和印度企业间的服务外包活动主要集中于IT和软件领域,到近几年出现的业务流程外包: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抵押、客服和研发等。承接国一般也从基本的低风险服务开始,积累经验技术后,再提供更为复杂的高端服务。

2.3 服务外包离岸方式加强

由于海外市场低廉的成本,许多跨国公司倾向于将业务外包给教育水平较高,但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从而使得离岸外包方式迅速发展。

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较大部分流向爱尔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已成为服务外包首选地和主要承接国。中国、俄罗斯、巴西新兴市场国家也逐渐成为日益重要的外包承接国。南非、加纳、越南、柬埔寨等也相继参与到承接外包服务行列。

2.4 服务外包加快向中国的转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2003年,诺基亚将日本本土客户服务外包给了我国的呼叫中心运营商;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国际项目外包商务发展年会预测,中国有望在2007—2010年成为国际项目外包两大基地之一。

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服务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承接服务的规模、水平还是质量都与印度等服务外包发展较好的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3 服务外包转移的动因分析

3.1 发包方动因分析

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资源的使用和流动日趋活跃,使得外包承接地国家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当中。

飞速发展的通信和网络技术为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全球资源共享变得更加快捷,员工可以在全球各地以电子方式进行沟通,实现远距离提供服务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以及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国际服务外包日益便利,而且使原来非贸易的服务变得可以交易,这意味着服务可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在远离公司母国的其他地区实现国际分工和合作,使国际外包服务发展成为一种可能性。

产业分工的细化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使跨国公司有动力将非核心的业务流程进行外包,关注核心业务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在服务外包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都会培育或找出一些精心挑选的核心竞争力,并确定自己从事核心活动具有绝对或比较优势,然后把人财物等资源和管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核心竞争力上,外包其他非核心业务。这样,企业一方面集中资源和能力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来实现内部资源回报最大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供应方的投资、革新和专门的职业技能。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阻止现有

或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企业的利益领域,从而保护市场份额,增强战略优势。

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使跨国公司对降低成本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也成为国家服务外包的最大驱动力。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由于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使外包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跨入服务外包行列。据有关专家估计,服务外包大体可节约10%~15%的成本。服务外包降低成本的途径:一是规模经济。在服务外包中,不仅节约了安装和建设费用,而且提高了各种设备、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二是提高利用率。在服务外包中,供应方为不同客户提供多个不同的外包服务,提高利用率,收获成本降低。三是降低交易成本。服务外包企业可以依靠信息技术与供应方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等手段来降低交易成本。

3.2 承接方动因分析

发展服务外包将拉动承接国出口增长。发展服务外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结构,将传统产品出口转向服务贸易。实质上,发展服务外包不仅是因为服务外包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更在于这一新型出口方式将会引起承接国贸易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因为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新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出口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产业对环境没有污染,有助于扩大承接国企业在国际服务市场的份额,提升承接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也是劳务输出的新方式,相当于在境内实现了劳务输出。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如IT、金融等行业,这将极大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的比率,进一步拉动承接国出口增长。

4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1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具备先进的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宽带、上网电脑以及IT消费比印度高出5倍多,这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基础保证。

以人口众多而闻名的中国,具备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以上海为例,软件工程师月薪为500美元,而印度为700美元,美国为4000美元。加之较低的管理费用,外包可节省发包方约60%的成本。

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众多的外国投资企业落户中国。世界最大的500强跨国公司中有约450家已经进入我国,是承接离岸软件外包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在软件服务外包、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外包、电信运营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如恒生、信雅达、新利、中程科技等14家软件和以软件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这些企业形成了与国内同行相比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服务外包企业群体。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特色。

4.2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效益分析

4.2.1 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要素分工”的格局中发达国家凭借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相对稀缺的高级要素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参与分工,要素收益较少。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过度强调以廉价、低级的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导致一般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国内的产业发展被锁定在产业链的末端。以低层次的几乎无限供给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其结果必然是与低层次要素相适应的低效益的回报。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向服务业的延伸与深化,与制造业加工贸易相比,承接服务外包是参与产业链上的更高层次的环节,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目前,我国的要素优势不仅在于廉价的一般劳动力,还在于可以培育知识型和技术型的高级劳动力,通过提供这种相对稀缺的高层次生产要素,参与服务外包这类服务业国际分工的高附加值环节,优化了国内产业结构从而分享更多的要素收益。

4.2.2 服务外包有助于改善我国贸易总量与效益失衡的局面

在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的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增加,贸易顺差的存在成为发达国家敦促人民币升值的最好借口;在国内,面临国内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的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已难以继续。而服务外包出口附加值高,对能源等稀缺资源占用较少,可突破我国外贸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降低外贸发展的负面效应。同时在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逆差的情况下,扩大服务贸易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较少,利于我国贸易收支的平衡和贸易结构的改善。

4.2.3 外资投资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外资利用方式的转变

多年以来,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规模巨大的市场、优惠的财政让利政策吸引外资,过度追求外资数量导致大量外资污染项目,优惠激励政策导致了税收的流失,跨国公司牢牢掌控核心技术使得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微弱,对本地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基本落空,外资的强势技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承接服务外包,我国企业可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二次创新,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最终实现真正自主创新的原始创新,从而在软件研发、商务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使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建立创新型社会。

4.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制约

首先,我国服务市场发展滞后,由于我国服务出口水平低,整体规模小,服务业吸纳投资不足等因素,导致我国服务市场不发达。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在新兴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同时,我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承接服务多在产业链低端,相对较落后。

其次,品牌知名度较低。我国软件企业主要面向日本,总体上处于低成本竞争阶段,还没有到依靠品牌赚钱的阶段。软件外包主要市场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缺乏了解,我国企业也很少有获得承接软件外包所需的高级国际资质认证。

最后,高质量的软件人才不足。我国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相比,我国面向欧美国家的软件技术人才缺乏。此外,还缺少具备全球眼光和领导承接大型软件外包的技术团队和具备商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5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

5.1 鼓励竞争和创新

根据制造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这条曲线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是加工组装制造,其附加值、赢利性较低;两端上翘的是附加值高的部分,前端的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和后端的品牌营销、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

为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重视自身要素禀赋的培育和发展,通过竞争和创新培育自身的强大竞争力。并且在鼓励竞争和创新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从低端制造逐步向高端服务迈进,从全球化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价值。

5.2 以传统比较优势为依托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现阶段我国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这既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又是不足之处。由于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托传统比较优势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教育、研发和创新,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和培育比较优势的持续发展来形成未来的动态竞争优势,并用动态比较优势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

5.3 延长产业链条

承接外包服务,可以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条,向制造业跨国公司提供相关的商务服务。目前,我国是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吸收外资东道国,为满足外商企业的商务需求,延长产业链条,让现有的外资企业落地生根,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高起点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切入点。

作者:周怡杉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篇2:

我国国际旅游出口发展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跨境旅游是促进不同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不同种族加深理解和友谊的有效方式,也是贸易伙伴经贸合作的重要增长点。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我国对外旅游出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状况上从规模和结构入手,分别研究国际旅游收入发展趋势、主要的客源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研究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由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 竞争力 回归分析 建议

1 入境旅游发展状况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在全球排名升至第15位。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的文化资源(第1位)和自然资源(第5位)排名领先。报告称,目前,旅游业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份额超过10%,同时全球每10个工作机会中就有1个来自旅游业。但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起步较晚,随着推动国际旅游业务政策的实施,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对外旅游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规模最大的项目,2009年之前我国对外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这对于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平衡服务贸易逆差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出口39.7亿美元,进口43.7亿美元,首次出现了逆差现象,而且近几年其逆差额有增大趋势,可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数据都来源于统计年鉴)可以看出我国旅游收入总额从1994年至2014总体平稳增长。受经济形势影响,在2003年和2008年有微小波动;1994年国际旅游收入72.23亿美元,2014年国际旅游收入569.13亿美元,其增长了7.88倍;20年间国际旅游边际增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由年鉴数据整理还得到: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直位于全国第一,而且其国际旅游收入远高于其他省份;排名靠前的大多是東部沿海省份,比如上海、福建、江苏等城市20年间一直稳居靠前,云南和陕西的国际旅游收入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同理,由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以得到,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和沿海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表明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名次波动范围基本保持稳定状态。

笔者通过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进一步得到:从1997年至2015年间入境旅游人次基本处于增长趋势,1995年~2000年有较快增长,2005年后入境旅游人次边际增长降低;同时可以看出,港澳回归祖国以后入境旅游所占比增长了约50%,2000年后保持稳定状态;在入境旅游来源中港澳同胞占据了很大比重,而外国人和台湾同胞占得比重较小;还有就是,中国入世以来,外国游客人次和所占比重都有小幅度增加。

上文分析了入境游客来源,接下来主要分析在外国人中,其他各国和地区入境来源情况。由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以得到在全球各国和地区中,韩国来我国入境旅游比重达到21%,日本、美国分别占为12%和10%紧随其后;在各州比较中,亚洲、欧洲、北美洲对应占64%、19%和11%。

2 影响国际旅游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建立

随着经济地发展,我国GDP的增长,其内生发展需求是否刺激国际旅游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来华入境人次不断增长,相伴增加的旅行社数和星级饭店是否和国际旅游收入有关系?本文以此选取国际旅游收入作为因变量Y、GDP、旅行社数量、民航收入、商品销售、游览娱乐、住宿餐饮和星级饭店分别为自变量。其相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2014年),探索将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检验其平稳性,并用EG两步法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首先回答国际旅游收入、GDP、旅行社数量、民航收入、商品销售、游览娱乐、住宿餐饮和星级饭店是否为平稳序列,及考察其单整阶数。

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kinnon临界值分别为-0.38868、-3.0522、-2.6666,t检验统计量值-0.9287大于相应临界值,从而不能拒绝H0,表明国际旅游收入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

为了得到国际旅游收入序列的单证阶数,检验中首先做一阶单整。同样用eviews分析,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kinnon临界值分别为-2.728252、-1.9662、-1.6050,t检验统计量值-1.6000,还是不能拒绝H0,是非平稳序列。

根据需要做二阶单整,其结果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kinnon临界值分别为-2.7719、-1.9740、-1.6029,t检验统计量值-7.6317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国际旅与收入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Y序列是二阶单整的,即SR~I(2)。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检验得到GDP、民航收入、住宿餐饮和星级饭店也是二阶单整,即SR~I(2);检验得到旅行社数量为平稳序列;检验到商品销售和游览娱乐为一阶单整,即SR~I(1)。

为了分析可支配收入和GDP、民航收入、住宿餐饮、星级饭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我们首先做5个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根据eviews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写为:

ln国际旅游收入=-4.2110+0.1724lnGDP+0.2984ln民航收入+0.3364ln住宿餐饮+0.2389ln星级饭店

回归残差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3.1535,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国际旅游收入和GDP、民航收入、住宿餐饮及星级饭店存在协整关系。

2.2 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eviews分析结果可以得到:R^2=0.9922, R^2=0.9898,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针对原假设:自变量系数都为零,给定显著水平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5和n-k=13的临界值F=2.43。由分析结果得到F=414.0861,由于414.0861>2.43,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GDP”、“民航收入”等联合起来确实对国际旅游收入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分别针对原假设:自变量系数都为零,给定显著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3临界值t=2.1604。由分析结果可得,除了GDP、民航收入对应的t的绝对值小于t= 2.1604,其余解释变量都大于t= 2.1604。这说明在显著水平0.05下,常数、自变量6的系数、自变量7的系数、分别都应当拒绝原假设。表明,在其他解释变量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 “住宿餐饮”“星级饭店”对国际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当给定显著水平0.05时,由于自变量1系数和自变量3的系数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1.7289、1.9447其绝对值小于t=2.1604,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GDP”和“民航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当给定显著性水平0.10时,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3的临界值t=1.7709,表明0.10的显著水平下,“民航收入”对“国际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而GDP的t值为1.7289,无论在0.05还是在0.10的显著水平下t值均小于对应的t=2.1604和t= 1.7709,所以“GDP”对“国际旅游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这样的结论从分析结果中的P值也可以判断,与估计值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对应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显著。与估计值对应的P值为0.0738,小于0.10,表明在0.1 0的显著性水平下,“民航收入”“国际旅游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而此时建模过程结束。最终得到模型为:

ln国际旅游收入=-4.2110+0.2984ln民航收入+0.3364ln住宿餐饮+0.2389ln星级饭店

(4)通过spss采用逐步回归策略筛选得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针对最后拟合的模型3,最大特征值为3.831,其余依次快速减小,其它各个条件指数均不大,可以认为多重共线性较弱。

3 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文对国际旅游收入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我国国际旅游出口是对外服务出口贸易中最大的项目,但是我国对外旅游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据此,我们应继续坚持对外旅游服务的方针,发挥它对出口服务贸易的积极作用。再者,对全国国际旅游要统筹兼顾,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规划。对于东部省份重点加强与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对于中西部地区应从依托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扩大宣传吸引国际游客旅游,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把握时机,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等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第二,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客源构成有地区集中,全球遍布的特点。由上文可以看出港澳同胞在国际旅游客源构成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与我国“一国两制”政策、区位优势有密切关系。对于外国和地区,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入境旅游占据很大比重,这说明我国与其他国家联系密切,交流频繁。对此,我们应该继续鼓励大陆和港澳同胞、两岸同胞友好交流,增进经济合作,保持与邻国的伙伴关系,积极寻求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交流。最后,政府应简化入境手续,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问题,刺激国际游客入境旅游。第三,构成国际旅游收入的各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影响国际旅游发展中一些相关因素不容忽视。因为入境旅游,所以游客对民航的选择大于铁路、轮船等,我国应该提高航空服务水平,打造优质的航空环境,拓展国际航空市场。同时,在内陆地区发挥我国高铁优势,提高我国对中亚、西欧地区的国际游客的运输水平。再者,我国应坚持旅游服务创新,在商品销售、游览娱乐方面提供优质、中国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当然,还要重视划涉外饭店和国际旅行社的建设,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满足游客在住、行、食、游、娱、购的消费需求,进而提高我国国际旅游水平。最后,我国政府应加强国际旅游法制体系建设,确保旅游市场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使游客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我国大国形象。总之,国际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国内需求增长能带动创新、增加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量。所以,我国更要不断提高本国生产力,由生产力需求刺激经济建设,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響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作者:杜永莉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篇3: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出口竞争力分析

摘 要: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通信、旅游、保险等服务部门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地位逐渐提升。为分析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主要采用2009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数据,从贸易规模、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贸易规模相对货物贸易较小,竞争力整体较弱。最后再根据结果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贸易结构;竞争力指数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国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起步较早,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5%。2013年英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79.2%,德国为68.4%,而中国服务业起步较晚,该比重只有46.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亦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有三大基本特点:第一,国际服务贸易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2014年,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为4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其中,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68.14%。第二,服务贸易对各国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2013年,德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57%,比2012年增长了0.7个百分点,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三,服务贸易结构将得到调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随着经济的复苏,金融、通信等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发展,再加之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业的稳定发展,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如旅游和运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将会下降。因此,本文将结合中国服务贸易的实际情况,采用2009年至2014年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和结构,并利用相关指数测算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是否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再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及结构分析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21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升至5365亿美元,仅次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68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89%。在2009-2014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和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货物贸易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递增,大体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2883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686亿美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4.55%,略低于同期货物贸易14.80%的增长速度。此外,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仅达5.49%,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额41.53%的比重,在贸易规模上与货物贸易相差甚远。

2.2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逆差持续上升

由图1所示,近六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逐年上升,并有突破6000亿美元的趋势,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增长速度基本与服务贸易总额保持一致,但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则增长缓慢,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由2009年的293.8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1979.9亿美元,扩大了近7倍,影响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世界中的排名所上升,但从服务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逐年递增的贸易逆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远不及发达国家,对本国经济的贡献率不高。

2.3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在进口方面,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009年的1589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383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26%。如表2所示,2009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额前6个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咨询、保险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而2014年其进口则是:旅游、运输、咨询、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保险。由表中看出,运输和旅游依旧是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进口部门。2014年两者进口额占到总进口额的比重将近达到70%,尤其是旅游部门,其进口额逐年上升并从2012年开始首次超过运输部门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进口部门,而运输部门的进口额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第二大进口部门。除此之外,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趨势,从2009年的0.4%升至2014年1.43%,而保险、咨询和广告宣传则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中。

2.4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在出口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9年的1295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85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43%,远远低于服务贸易进口额19.26%的年平均增长率。如表3所示,2009年,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服务部门,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0.64%,电影音像部门所占比重最低,只有0.08%。而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出口额增长最快的部门是金融服务,年平均增长率为66.9%,其次是保险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33%和23.04%,而最主要的出口部门旅游的增长率最低,只有5.25%。另外,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额所占比重也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尤其是咨询部门,在2014年仅次于旅游部门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出口部门。

3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分析

关于竞争力指标,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一般学者用大都采用以下五个指标进行测算:一是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M);二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数);三是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TC指数);四是Michaely波动指数(Michaely Index,MI);五是贸易专业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TSC)。为了从不同角度衡量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采用前三个指数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M)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在世界出口总额中该国某类产品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这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了该国某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公式为:

其中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WX表示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说来,M值越高,就表明i国j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具有竞争力,反之则弱。可以把M值分为四种情况:(1)M>10%,则表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很强;(2)5%

由图2所示,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中,且维持在第三阶段,即在1%至5%期间,这就表明中国服务贸易部门在国际上竞争力一般,服务贸易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但存在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趋势。

3.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上该种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公式为:

其中Xij表示i国j种产品的出口总额,Yi表示i国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Xi表示全球j种产品的出口总额,Y表示全球出口总额。RCA指数可以分为4种情况:(1)RCA指数>2.5,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2)1.25

由表4可知,在2009至2013年期间,中国服务业RCA指数均小于0.5,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从各部门来看,建筑业的RCA指数处于0.8和1.25之间,说明中国建筑服务部门的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他部门的竞争力都相对较弱,尤其是金融业,其RCA指数大体上围绕着0.05上下浮动,基本还不具备竞争力。

3.3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

在分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时,TC指数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指标,也可称之为“可比净出口指数”,它是指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第i种行业或者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从公示上可以看出,不论该国进出口额的绝对值为多少,TC指数值均介于-1到1之间,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一般来说,TC指数大于0,则说明比较优势大,值越大,越具有比较优势,其值达到1时,则说明该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TC指数小于0时,则说明在该商品上,进口大于出口,比较优势较弱,竞争力也较弱,其值达到-1时,则表明该国该商品完全依靠进口,没有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表5是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和各部门的TC指数变动情况。

整体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为TC指数一直小于0,从2009年的-0.1一直降至2014年的-0.35。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绝对值的增大与前面提到的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情况吻合。这就表明了,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大于出口,常年处于贸易逆差,整理竞争力较弱,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从服务贸易具体部门来看,各部门表现不一,竞争力差异较大。

第一,建筑服务部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2009年的0.23升至2014年的0.52,并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0.6,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呈稳定发展趋势。第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呈减弱趋势。由下表可见,其TC指数在2012年达最大为058,到2014年仅只有0.37,下降幅度较大。第三,除咨询、广告宣传和通讯服务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以外,其他部门普遍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是保险服务部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部门。

此外,虽然旅游服务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其TC指数则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14年已达到-0.53,竞争力比较小。建筑服务则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TC指数在2009-2011年期间增长速度较快,表明其竞争力越来越强,但在2012-2013年期间则有所回落。

另外,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一直为负值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等服务产业上的发展较为薄弱,国际竞争力低。同时,金融服务的TC指数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一直呈比较劣势趋势,在2011年有所好转,但之后也一直处于比较劣势。通讯服务的TC指数虽然一直为正数,但基本上在0附近徘徊,竞争优势并不十分突出。总体来看,虽然少数部门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但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并不具备较好的竞争力,整体比较薄弱。

4 结论

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和竞争力测算,我们发现:第一,虽然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但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快速增长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缓慢增长直接造成了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第二,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还是集中在运输和旅游这样传统的部门,但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样的现代服务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造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国际竞争力的劣势地位。因此,中国的服务贸易在整体上还不具备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旸.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2]丁平.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09):49-55,87.

[3]丁平,徐松.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08):41-47.

[4]吕世平,范蕾.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02):20-22.

[5]张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对策[J].求索,2004,(03):12-14.

[6]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15-18,23.

[7]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3,(02):52-57.

[8]戴翔.后危机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9]刘博.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0.

[10]修璇.中國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黄璐瑶 王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效果评价水电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电子产品设计成本控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