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地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学习初中地理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对很多自然现象有着更深刻和正确的了解,还能积累许多地理知识。而人文地理是对人文现象地理分布的变化与扩散进行探讨,还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地域结构与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可见,人文地理和地理知识是相互融合和贯通的,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第一篇:人文地理论文范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文章着眼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从人文地理类课程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功能定位出发,结合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类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方案,包括人文地理核心课程体系构成、模块化教学与案例教学实施等具体目标。以期促进人文地理类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及专业能力。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专业设置改革后的新专业。根据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目前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均处于探索阶段。文献查阅发现,国内目前已有少量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1-4],但较少关注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在专业发展中的定位与建设问题。对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的研究大多基于地理科学专业的视角,如刘云刚等提出人文地理课程改革应以“宽基础、强专业、重实践”为基本导向[5]。

人文地理类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群。本文着眼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从人文地理类课程在人规专业的功能定位出发,结合目前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类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方案。以期促进人文地理类课程的作用发挥,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及专业能力。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与课程结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已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基础与专业特征,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但无疑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在其中均起着基础性作用。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与工科城乡规划专业相比,隶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其培养目标立足于宏观与中观尺度,具有地理学科基础广、口径宽的特点(表1)。这一方面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具备了丰厚的专业基础,有多样化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又导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与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如何制订兼顾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些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建设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必要開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三大部分: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城乡规划类课程群、工具类课程群。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地位,如何使人文地理课程群建设更好地契合专业发展目标显得尤为关键,包括如何解决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交叉领域的整合,如何强化案例化教学与实践教学等都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及应用领域出现多元化,计量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化。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人文地理学教学优化与创新,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基础作用。本文试图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如何进行优化。

二、人文地理类课程群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人文地理类课程群建设背景与现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区别于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在于其中宏观的空间尺度、区域化的分析视角和综合性的思考角度,而人文地理类课程恰恰在其中承担着这样的培养作用。具有人文地理学科专业背景的城乡规划工作者擅长区域分析与社会经济综合分析,在区域规划、城市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中宏观层面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探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扩散与变化,其中城市与区域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是21世纪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主要领域[5]。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具有知识面广、内容系统完整的特点,人文地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在于构筑学生的区域思维方式与视角,掌握有助于城乡规划与分析的地理分析方法,这也是体现专业定位的基本要求。

从人文地理类课程群的建设现状看,虽然各高等院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都开设了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核心课程,但对这些课程的定位不够清晰,导致这些人文地理类课程与规划类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因此实际发挥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也会无所适从,难以厘清人文地理类课程与城乡规划类课程的相互关系,不利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设置需关注的问题

1. 人文地理类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理学学科,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城乡发展(建设)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设计与管理,开展村镇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设计、村镇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此外,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又与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存在明显差别,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具备广博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城乡规划与建设领域也不断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如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数字城市等,均对城乡规划的地理学思维提出新的要求。人文地理作为传统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学科传统,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达到与城乡规划学科更好的交叉与碰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人文地理类课程在设置时应考虑到城乡规划类课程的需求,更好地契合专业培养目标。

2. 人文地理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协调

由于人文地理类课程的理学范畴及其研究传统,使其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相对较少。而在实践工作中,城乡规划涉及到城市与区域发展历史、人口分布与迁移、地方特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层次推进,城乡规划开始出现社会化转向,这对城乡规划从业者提出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也需要具有人文地理学思维的城乡规划从业者的加入。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文地理学在城乡规划领域的独特优势,应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关注人文地理类课程的安排,尤其关注人文地理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相互协调。

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下,既要求开设人文地理类课程,也需要开设城乡规划类课程及其他专业技能课程,这就面临着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尤其和五年制的工科城乡规划专业相比,在四年的时间内要统筹安排各类课程,并且要兼顾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学科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会面临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人文地理类课程的选择有两个原则:一是选取人文地理类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将人文地理学中与城乡规划相关性较低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把课时集中在关联度大的核心课程。二是人文地理类课程要加强与城乡规划类课程的衔接和协调。人文地理类课程的讲授体系应围绕专业定位及开设目的,不局限于自身的课程体系和结构。例如,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课程,但城市地理学的结构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和城乡规划原理课程存在重复,因此需要授课老师之间相互沟通与协调,已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

三、人文地理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庞杂的情况下,如何选取人文地理类课程,更好地契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与目标,并达成与城乡规划类课程的有效互动,对于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地理类课程群的设置目标

在生态环境、人口流动、城市化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具有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等地学思维方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强调地学思维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联系的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经典地学思维和素质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全局与地方、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地学思维方式,对区域、空间、地方、尺度等概念有具体认知和理解,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文地理课程群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業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专业平台的作用。人文地理类课程的主要设置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架构与研究内容,初步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基本理解和应用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掌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理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理解和协调人类文化地理现象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初步具备运用人文地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重视对学生人文地理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应强化实践教学。无论是地理学基础分析调查能力还是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的训练,最终都应落实到城乡规划实践上。专业相关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都应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指导城乡空间规划实践。人文地理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平台,在课程设置时除了考虑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开设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核心课程外,还需突出城乡规划方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分流培养学生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二)人文地理类课程群的模块化

在明确人文地理类课程群构建方向的基础上,运用模块化思路探讨人文地理核心课程群的教改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人文地理类课程群的教学方法改革。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为了提高人文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对所开授课程的教材进行处理和凝练,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人文地理类课程的专业定位及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将理论教学内容归纳为4个模块:城市地理模块;经济地理模块;旅游地理模块和其他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各模块与规划课程的衔接,以及与其他教学模块之间的整合。

在实践教学层面,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業特点,凸显专业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人文地理类课程群也应强调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需紧密结合人文地理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人文地理类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上,教学内容需体现先进性和针对性,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做中学”、“研讨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和积极性。以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为例,无论是对企业或行业部门的区位分析,还是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都与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可结合时势经济事件,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在具体分析中掌握经济地理学理论,并逐渐形成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日常教学安排中,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案例式教学。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佐证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或补充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人文地理类课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人文地理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关注人文地理类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以及人文地理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协调。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思路,选择人文地理类核心课程,并按照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构建教学模块,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璐.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150-152.

[2]吴晓敏,董萍,陆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1):51-55.

[3]王吉昌,屈康庆.地理学科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8):204-207.

[4]柳玉梅.论普通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中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4(10):52-53.

[5]刘云刚.21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人文地理,2012(2):156-160.

[6]王吉昌,屈康庆.地理学科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8):204-205.

[7]李俊,陈勇,苗作华,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09):34-35.

作者:赵静 朱红云

第二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

【摘要】学习初中地理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对很多自然现象有着更深刻和正确的了解,还能积累许多地理知识。而人文地理是对人文现象地理分布的变化与扩散进行探讨,还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地域结构与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可见,人文地理和地理知识是相互融合和贯通的,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二者的关系与区别,引导学生从地理学习的角度去认识人文地理,对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前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更加注重地理理论知识中的人文价值,将人文地理教学落实到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带领学生更深的去理解且掌握地理知识,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过于杂乱,使得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产生很大的负担,从而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初中地理的角度出发,先带领学生认识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等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和规律,激发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将人文地理教学引入形成综合化培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初中地理教材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许多鲜明的圖片和生动的故事,这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自然地理的兴趣比较低,但对人文地理的兴趣是比较高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人文地理融入到自然地理的学习当中,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1]

初中地理教材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初中地理教材在讲解知识点时,会带入生活例子,让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也便于学生将知识点引入到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时,所学习到的知识点,比如天气气候、方向辨认和四季交替等知识都会运用到生活中,为未来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知识框架。

二、如何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带领学生认识和学习人文地理

(一)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引入法展开人文地理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生动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就可以用故事着手将人文地理知识引入其中,这样所展开的教学活动,有着更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学习内容。[2]

比如教师在对气候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将“草船借箭”的故事引入其中,地理教师先为学生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诸葛亮是如何成功“借箭”的,这样一来,可以起到活跃氛围的作用,同时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气候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将气候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样的地理课堂一改原先照本宣科的地理教学,解决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低沉的问题,赋予地理课堂更多的趣味性。

(二)结合自然地理展开人文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作为两大板块,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想要引导学生更高效率地展开地理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二者间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与素养。[3]

自然地理更加注重对地域的自然特点和风貌进行讲解,比如地形和气候以及土壤等自然特点。其中,人文地理更加注重对地方性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理解不同地区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才会使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差别,由此可见,二者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时,教师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构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教师在对人口分布特点进行讲解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也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在物资资源的获取方面有着很大的不便,造成经济发展面临很多的困难,这就使得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既对自然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同时也学习了人文地理知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知识点的记忆,用全面的视角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

结论:

在地理教育中,人文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综合性的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与素养,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从人文地理入手,将人文地理知识带入到自然地理的学习当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将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更全面的地理知识角度上加深学生对某块知识的理解,将知识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邵彦平 .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 [J]. 考试周刊,2020,11(05):136-137.

[2] 吴娟 .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 [J]. 考试与评价,2019,10(15):20-21.

[3] 曾志彬 .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 [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1(11):64-65.

作者:滕丹

第三篇:探讨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策略

摘要:中学阶段的人文地理所包含的综合学科知识比较丰富,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并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学生更系统地学习高中地理,因此,本文就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内涵对我们的教学策略选择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前言

中学人文地理学探究的是人的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性学科知识要求更高,不仅涉及地理教学的部分,还包括一部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的人文地理教学中,容易出现人文地理教学的难点。

一、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难点上很难做到度的把握,例如在进行城市布局形式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是需要通过多个城市的布局案例,对集中紧凑与分散式两种布局进行论证,从而使这个量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2.另一方面,就教学内容而言,高中的地理人文知识夹杂了许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渗透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文化景观与环境方面的教学,需要结合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多种知识的交叉,学生就很难对人文地理做出有效的理解。

3.最后一个方面是很难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可以整合到多个实践操作中,而人文地理的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体会,领悟人文地理发展的规律,这是一种难以考虑的问题。从当前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难点分析来看,人文地理本身的知识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策略中的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高中教学课堂中,一方面需要教学知识的贯穿整合。

二、教学知识的贯穿整合策略

不斷改进我们教学方法,以此促进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效果。

1.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区分。

高中阶段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同属于高中地理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理解这一点对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意义。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醒,以免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扰。就自然地理的内容而言,主要叙述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综合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涉及地球运动、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许多自然地理知识,学习方式上更偏重于一定的科学性,在学习的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在学习的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就能很好地掌握。但就人文地理的内容而言,主要涉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因而一方面涉及自然地理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这种环节的教学中,难以做到具象表达,因此也就要求学生做好地理学习方式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学生要做好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做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文地理教学。

2.以自然地理为基础。

虽然二者有很大的差异,所讲内容的重点也不同,但人文地理的教学必须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对自然地理的充分掌握是其学好人文地理的前提。例如,在进行农业地域形态方面的知识讲解时,需要与自然地理的有关内容充分结合;农业地区的区位选择则需要着重考虑对气候、土壤、地形以及河流水源等方面的考虑,做好与自然地理有关的考虑,如:农业地区的位置选择;如:对气候、土壤、地形以及河流水源等的考虑,要充分考虑到"地"的发展;如农业地区的地理条件,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以及河流的水源等因素。若对自然地理没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因此,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然地理知识,夯实学生自然地理学科内容的知识基础,才更有利于学生人文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系统的人文地理知识。

3.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不仅要讲授自然地理知识,还要对人文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如在解读我国沿海地区人文地理发展时,不仅要考虑到自然地理的特殊优势,如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临海位置等,还应注重兼顾政治与历史因素。本文以京津塘沿海城市带为例,一方面得益于沿海城市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历史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基础,还具有政治意义。更深层次地说,以城市产生的知识点为例,主要是政治因素形成的城市,典型代表有巴西利亚,以宗教为主要要素形成的城市,如梵蒂冈、我国的拉萨等典型代表;以自然地理因素为主的城市,如重庆、武汉等城市,更多以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城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在内的内容进行解释,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更高的知识积累,要不断地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答疑解惑。

4.优化教学方式

应当说,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比较简单一些,我们可以结合自然地理的典型特征,对其进行公式化的解读,这些表现出来的都是比较具体的,如时区的计算、风量的测算、地球公转速度等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也是比较具体的。但在高中的人文地理教学中,要呈现具体的公式法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学生本身的理解和经历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出很大的改变。一是从教学形式上,更多地偏重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改变原来只听老师听而不看学生观点的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气氛,形成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其次,是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地开展一些与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类知识,分享一些特别有兴趣的人文地理故事,如巴西首都迁移的故事,就会极大地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以政治为线索与学生分享。即使结合某些寓言故事来进行人文地理学方面的内容讲解,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断地坚持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道理;然而,从地理范畴的理解来看,可就是破坏自然,不坚持因地制宜的表现,这是人文地理范围内人与环境的重要知识案例。此外,人文地理的学习需要我们广泛地认识和理解,尤其就人文景观的教学而言,每一种人文景观的产生都代表着人类活动的重要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透过具象的表现,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需要在引起师生足够关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知识储备,做到综合学科的渗透;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也是必要的教学策略。认为经过学界的不断探索,人文地理教学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更新,从而实现人文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荣彩芳;浅谈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掉”教育[J];教师:2009年19期

[2]周秋萍;优化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J];教书育人;2011年13期

作者:乌林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