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个性发展

2022-08-08

第一篇:小学学生个性发展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武宁县新宁一小 熊唐生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如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应试教育就像加工厂,所有产品——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合格品,而那些有特点、有个性、性格突出的学生就被认为是次品或是废品。而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休,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正像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呢?现结合自己的课改经验谈点浅见。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质疑、释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和理解知识,引发学生自主质疑,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如:我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

1、

2、

3、

4、

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

-1- 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至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一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呢?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教师的“个人表演”,强调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古希腊曾有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

-2- 们两个人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两个人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说明了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以往,我们总是把教学看作是教师“个人表演”的活动,学生只是观众。所谓的课堂行为成了教师的讲台独白,根本没有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而新课程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休,把课堂看成学习的共同体,强调教学不是一种单向付出,而是一种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对话的民主关系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分享智慧、彼此对话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中的“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下几个气球?”列式为“15-9=( )”这节新课时,我没有急着把方法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四人小组探论交流,最后向全班汇报:

生1:我是数出来的:

a:1,2,3„„9拿走9个,1,2,3,4,5,6,剩下6个气球。 b:一个一个的数圆片。 生2:我是摆出来的:

a:先从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所以15-9=6。

b:从15根小棒里面,先把5根去掉,再从10里面拿走4根,剩下的就是6根。所以15-9=6。

生3:我是通过算出来的。(师着重让学生说出算理,再加以肯定。)

-3- a: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b: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所以15-9=6„„最后师生共同通过比较,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计划、有针对性地讨论的机会,教师为他们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好的开放舞台,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善意对待上课“多嘴”的学生 传统课堂下应试教育观念强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突发性的发问,往往采用“泼冷水”浇熄的办法。我任教两个班的数学,其中有一个班的学生非常活跃。特别是上课时当我讲到他们感兴趣的题目时,或者是他们掌握的比较好时,就会一下子兴奋起来。此时的教室非常活跃,假如有学校的领导检查时,肯定认为这个班的纪律太乱。这个时候我必须要用大声喊才能使活跃的气氛平息下来。因为平时上课我喜欢让孩子们活跃一点,可是往往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孩子非常有自制力举着手等老师叫他回答;可有的孩子边举手边喊,老师叫我;更有的孩子等不及了自己站起来就抢着说;没有叫到的孩子还要唉声叹气。特别是我班的几个男孩子,老爱“多嘴”。你报口算题时,他一下子就说出答案;你提问刚完,他就站起来抢着说开了„„下课后,我总是生气地对他们几个说“你们太没有礼貌了,一点纪律观念也没有,以后不准这样。”可是他们却振振有词:“电视里有好

-4- 多节目在比赛时,都要抢着说,如不抢着说,你就没有机会得冠军了。所以上课我抢着说,生怕我的答案让别人说了。”仔细一想,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啊!联系新课程我想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学生上课“多嘴”现象也可以使学生自我的个性得到张扬吧。因为这时的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多嘴”,这是学生直觉、顿悟、灵感而产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许多科学上的猜想都是被采用这种处理偶发事件方法的教师所培育出的学生们证实的。因此,教师不能再继续泼浇灭智慧火花的冷水了,一定要积极地去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把,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创造性的氛围:表明自己的态度,认可他们的求知好奇心和探究性学习行为,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开展自己倍感兴趣的活动,支持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激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5-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的研究方案,我校“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由“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和“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a>个性化”两个子课题组成。课题研究坚持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核心,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特别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与实验工作,争取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等现象,解放中小学生的个性、思维、情感,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致力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教师在口语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个性特长,帮助教师成长为有特色的教师,最终达到教师作文教学个性与学生写作个性充分发挥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同步发展,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可行之路。

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长:孔文东校长

副 组 长:黄黎明副校长

执行组长:陈国胜

员:梅建夫

王永权

曾小英

林小慧

区俊辉

石 淳

吴晓宝

吴丽芝

叶满莲

(二)成员分工

1、组长孔文东为本实验课题的总策划人,主要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为实验的开展积极创设条件,确保课题实验的经费等基本保障。

2、副组长黄黎明为本实验课题的主要业务主持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方案、计划的制定,对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监督实验的开展进程等工作。

3、执行组长陈国胜负责课题实验的具体操作指导、协调等工作,及时总结实验进展情况,做好信息反馈与实验资料的积累存档工作。对内为实验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外做好实验开展的联系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设良好的条件。

4、组员分为两个小组,各负责一个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1)第一小组:由小组长石淳,组员吴晓宝、吴丽芝、叶满莲四位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子课题的实验操作工作。

(2)、第二小组:由小组长梅建夫,组员王永权、曾小英、林小慧、区俊辉五位教师组成,具体负责“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的实验操作工作。

二、实验对象

(一)“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本子课题的实验对象为一至三年级开展“学法指导”实验的班级及一年级“双语”实验班的学生,共有四个教学班的学生参与实验。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本子课题的实验对象为四至六年级开展“学法指导”实验的学生,共有四个教学班的学生参与实验。

(三)衔接问题:三年后,“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子课题结题后,学生继续参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的实验。

三、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本课题实验总周期为六年,由“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和“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两个子课题组成,两个子课题的实验分别安排在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进行,实验周期各为三年。“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子课题结题后,该实验班学生将继续进行“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实验。课题研究过程的具体制度

(一)研讨制度

1、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加中央教科所、区教研中心等组织的各种探讨学习及年会等活动,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

2、研讨活动分为集中研讨与分组研讨共四种形式,一般情况做如下安排

(1)每学年由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邀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一至二次专题讲座并具体指导实验的开展。

(2)每学期由课题组组长或副组长牵头,组织子课题实验组成员及学校语文教学骨干,集中开展两次课题实验进程研讨活动,主要是进行实验过程计划的设计,实验的理论指导及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提高实验实际效益,确保实验整体规划的落实与实验的顺利开展。

(3)每月由执行组长牵头,组织两个子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学习本课题实验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小结本校实验的经验与教训,协调两个实验子课题相互之间的衔接与促进问题,确保实验在正确的指导下前进。

(4)、每月由小组长牵头,组织两个子课题组成员分组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实验的操作水平与效益,并努力争取形成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实验的内涵,使实验更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备课制度

1、课题组要建立、健全备课制度。本实验课题组的备课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主要形式。

2、实验教师要紧密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子课题实验目标与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认真撰写好教案。

3、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从整体规划上解决两个子课题的衔接与配合问题。

4、两个子课题组隔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做好本子课题的具体教学实验设计,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如实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并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资源库,提高实验的层次。

(三)观摩制度

1、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现两个子课题实验的成果,展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

2、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开展一次讲故事、专题演讲、现场作文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展示学生个性化发展风采。

3、每月由文学社负责出版一期专刊,刊登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教师的点评,为师生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舞台,以点带面,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

4、条件成熟时,举办对外的教学公开观摩、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推广实验的成功经验,提升实验的实际价值。

(四)交流制度

1、根据中央教科所及区教研中心的安排,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努力丰富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师坚持每月一次经验交流活动,实验班学生坚持每学期一次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3、每学期在语文科组进行实验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并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努力改进实验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实验的效益与推广价值。

4、主动参加其他课题实验学校的相关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每学期争取与有关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一次实验专题交流活动,在相互学习中推进实验进程。

四、课题结题与验收安排

(一)本课题结题分为两种形式

1、两个子课题的实验周期各为三年,即2002-2005年,在实验周期中间进行一次中段总结,三年实验结束时,于2005年进行子课题结题总结。

2、总课题实验总周期为六年,即2002-2008年,在“写作个性化与口语表达个性化”子课题结题后,实验班学生将继续进行“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子课题实验,一年后进行中段小结,三年实验结束时,于2008年进行课题的整体结题总结。

(二)验收安排

1、验收时间

(1)子课题申请结题验收时间:2005年。

(2)总课题申请结题验收时间:2008年。

2、结题验收步骤

(1)、由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资料,总结实验经验与教训,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将之初步整理后报学校课题组。

(2)学校课题组组织力量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工作。

(3)学校课题组邀请罗湖区教研中心教研员等专家进行指导,总结成功经验,深化认识,提升实验的理论层次与推广价值,完善实验结题报告。

(4)将结题报告及实验相关资料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申请验收工作。

(5)、收集、出版有关《实验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及《师生个性化作文集》等,充分展示师生个性特点。

五、经费及其他保障

(一)经费保障:学校保证为课题实验提供正常的经费开支,如参加中央教科所、罗湖区教研中心组织的学习与年会活动,邀请专家到校开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购置实验必需资料等开支。

(二)其他保障

1、学校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领导保障,学校课题组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检查与监督。

2、学校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师资保障,选择具备较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保证课题实验质量。

3、学校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教学设施、设备保证,如提供实验活动场地、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等。

《“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实验方案》。

深圳市桂园小学课题组

执笔:黄黎明

2002年11月

第三篇: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

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

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

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

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高效课堂22条》

第四篇: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正文】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

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

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高效课堂22条》

第五篇:学生个性发展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条件下,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智能、群体与个体、主导与主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协调,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最佳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的目的,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

概念的界定:

根据和谐教育的定位、内涵,和谐教学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一部分,包括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从教学活动中,力求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 1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一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研究,激活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5—2013.6)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2013.7—2010.8)

(1)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2013.9—2013.10)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或教学研讨会。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教师们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

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现状,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师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谐教学实践促进了和谐教育的建构,丰富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富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成为和谐教育重要而生动的体现。

七、存在的问题: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经过了三年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完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3、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校车司机培训下一篇:学校信息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