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京和王玮的关系

2022-10-30

第一篇:王树京和王玮的关系

“拿年薪的工人”王玮

——一个高级技师自学成才的故事

王玮是一名工人,一名电气高级技师,也是仪征化纤公司电气专家组成员。

刚届天命之年的他,一袭花白的头发,戴着金丝架的眼镜,让人感受到儒雅、谦和的力量:荣誉多——集全国青年技术能手、仪化公司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为一身;弟子多——所在车间已有6名技师,为全公司车间之最;绝活多——公司里的变频器、UPS电源等疑难杂症常找他去解决……

3月中旬,当王玮成为仪化工人中惟一享受年薪(年薪二档9万元)待遇的消息不胫而走时,大家并没有投以惊讶的神色,倒是增添了几分敬重和仰慕。因为这对于始初学历只有小学水平的他,驰骋在现代化的企业里是何其不易,其人生轨迹深深镌刻着艰辛、执着。

在王玮的潜意识里,十分惧怕“落后”两个字眼!

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止了他的学业,也将他想当科学家的梦击得粉碎,那年他16岁!他成了家庭中惟一没有跨进大学门槛的人。他痛哭流涕,却无法更改这无情的现实。

父亲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王玮做出了决定一生命运的选择:学修无线电。无论插队务农,还是招工进江西水电局当电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是“啃”着书本度过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不能“再落后”。然而,1984年他调入仪化涤纶一厂当电工时,望着从未见过的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电气设备,他又一次感到自己落后了。 面对落后的现实,他相信勤能补拙。最初在高配维修班,32岁的他虔诚地给师傅拿工具、递扳手,留心揣摩师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晚上回家,则摊开图纸、翻动书本寻找答案。不久,他便摸清了设备的“脾气”。如果他图个清闲的活,当时他的技术足可以独当一面。然而,他请求到通讯班工作。这在当时调动岗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领导深知他好学肯钻,同意了。就这样,他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探求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以及日新月异的电气技术,他都保持着莫大的学习兴趣。不到十年时间,他走马灯似地变换着自己的岗位,全厂电气设备也几乎被他光顾个遍。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学愿望。1985年,他与不到20岁的年轻人一同坐在高中理科补习班上;1986年,他参加电视机修理电视函授课程;1988年,领导破格让当时只有5级工的他参加纺织部营口高级电工培训班。他回报领导的“礼物”是15个科目全部第一,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多年来心无旁骛的学习,使他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的大学本科生与他相比都望尘莫及。

管理人,王玮认为不是自己的特长。而他认为自己是实实在在当工人的料,而当好一名工人就是要多学技术,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因而,他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了事业追求的舞台,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丰富自我、超越自我。1990年初,他从营口高级工培训班学习归来到聚酯电气工作时,恰逢生产设备故障频繁。聚酯心脏设备R05直流电机3个月内竟然烧坏了4台,每烧一台就意味着要排废30—40吨熔体,直接损失达30多万元。作为工段长,他整天呆在R05电机旁采集运行数据,分析内部结构状况,晚上回家则翻阅大量资料。当他提出用压缩空气吹扫炭粉时,开始攻关小组不同意,认为国内尚无先例。在他拿出有理有据的方案时,大家才同意试试,结果绝缘从2兆欧,效果明显。从此,此法一直为公司所用,且电机再没有因此而坏过一台。就这样,带着问题去学,学以致用为他赢得了一份成就感,也为他攻克下一道难关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一次又一次,经他手排除的设备缺陷、故障至今已无法统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1997年他挑起车间设备管理组长后,电气设备非计划停车为零;截至3月18日,他所在车间的高压配电已安全运行3000天。

王玮的名气大了,全公司慕名请他的人也多了。大家清楚记得公司某家单位,有一次因UPS电源故障导致了装臵全线停车。技术人员

查找故障原因一天多也未能奏效,情急之下找到了他。他与技术人员一道分析、排查,仅用了20多分钟就排查出了故障原因,稍作处理装臵便重新开车了。诸如此类,因公司电气方面的疑难杂症找他,每年至少有

5、6回……无法愧对的期待目光,不容回避的“高级技师”头衔以及组织上授予的荣誉,都时时在鞭策着他,催促着他不断汲取知识“养分”,尽最大努力干好每一项工作,追赶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步伐。

王玮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众多的技术能手。设备、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工人的素质无法引进,年轻人的成长少不了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因而,他一直实行开放式传教。在生产现场处理故障时,他总是边干边给大家讲解,让大家明白、吃透;遇到大家有什么技术难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竭力给予解答,从不回避。当厂里开展“全员全过程”技术培训工作时,他担任有关电气课题的任课老师。于是,他给大家讲40分钟的课往往要准备一个星期……在王玮和其他技师的共同努力下,车间101名维修电工,全部达到或超过了中级以上电工水平,并拥有6名技师,为全公司车间里拥有数量最多的。对此,有人曾笑问王玮:“王师傅,您这样把技术和盘托出,不怕别人抢了你的饭碗?”王玮摆摆手:“不怕大家学会,因为大家学会的只是我知道的,而我还在学习自己都不知道的。技术保守只会使自己停滞不前,教会大家反而激发我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正如他所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仍不断地在知识的殿堂里遨游,尽管他感到自己的精力以及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但每天晚上以及节假日从未间断过。这是他惟一爱好和最大的快乐所在,乐此不疲。这不,他最近正攻读《数据总线》、《组态》、《设备管理ERP》等理论知识。为什么?“电气知识在不断翻新,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不学怎么行?”他十分平静的回答,让人领悟出了他的执着和痴迷。

学习是清苦、枯燥的,而人一旦全身心地融进,那股充实劲儿何尝不是最快乐的呢?王玮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篇:王玮 求职简历

求职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王伟政治面貌:团员

性别:男学历:大专

年龄:20民族:汉

藉贯: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健康状况:良好

联系方法:15835117511QQ:401739533

邮箱:401739533@vip.qq.com

求职意向:软件维护工程师

教育背景:北大青鸟 接受软件工程师培训两年

太原理工大学 专修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技能:熟练 Dreamweaver、HTML、SQLServer;

熟悉 ASP.NET、JAVAScript、Visual Studio 2005;

项目经验

项目名称:游戏点卡销售系统

软件环境: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2005

主要技术:Asp.Net/Ajax/JavaScript/DIV+CSS

数据库:SQL Server

项目描述:这一系统采用了ASP.NET技术及sql2005数据库;给游戏玩家提供一个商品

展示和购买的平台,同时还实现了前台展示后台管理的功能。

责任描述: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与更新,页面的搭建与更新。

自我评价:沉着冷静、乐观向上、脚踏实地、认真负责,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

自 荐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北大青鸟太原映辉授权培训中心的一名学员,即将面临毕业。

北大青鸟是我国的IT职业教育的领导品牌,不仅具有科学性、前沿性,而且具有北大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

此外,经常与优秀学员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中心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王伟

第三篇:王玮莹事迹材料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玮莹同学事迹材料

王玮莹,女,1992年出生,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人,2008年考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她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在单位上班,对独生女宠爱有加,她的正常需求,父母都能够满足她。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7年前,王玮莹的母亲患上了卵巢癌,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医生预测其存活期不长。她妈妈患绝症后,先后动过四次大的手术,平时每个月都要进行至少一次化疗,至今年1月辞世共花费医药费50多万元,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王玮莹在逆境中成长,既要照顾妈妈,又不能放弃学业,还要断断续续地打些零工,积攒学费和生活费。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难能可贵。

恪守孝道 热心服侍病母

王玮莹妈妈患病那年,她才12岁,对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她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不知道如何是好,经常抱头痛哭。病情确诊后,她妈妈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两年之后,癌细胞逐渐扩散,每个月都得做一次化疗,病情反反复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说:“病情一旦恶化,不及时发现治疗,人很快就没了。”病人经常浑身烫得似火,有时数天小便解不下来,肚子胀得像面鼓,有时发高烧,说胡话。因肉体上和精神上受尽了折磨,自认为病情无法根本好转,活着只会成为家庭的累赘,多次试图自尽。作为独生女儿的王玮莹,知道妈妈的心思,她是怕为了治自己的病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再背上沉重的债务影响女儿的上学。王玮莹跟学校请了假,与爸爸一起寸步不离地守着母亲,陪她聊天,劝导妈妈永不放弃,跟病魔抗争到底。她经常做妈妈的思想工作,不要为治病的费用想不开,要为保持家庭的完整性而活着。她说:“妈妈,你为我也要想开点。钱有什么用呢,你走了,我回家看不到妈妈了------。”在王玮莹父女的开导下,她妈妈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决心与病魔抗争到底,她曾对家人承诺:“现在我也不做傻事了,能撑一天是一天,撑到星期五晚上,女儿就还有妈妈。”她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活着,丈夫、女儿才有一个完整的家”。经过王玮莹父女的努力,妈妈终于树立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坚定信念。她妈妈先后四次撞过鬼门关,医生说,“她能挺过这么些年,本身就是奇迹了”。她之所以能够九死一生,靠的就是这种坚强的信念,王玮莹成了妈妈活着的精神支柱。

病人生命的后期,癌细胞扩散至大肠和膀胱,导致大小便通道阻塞,医生做了人工肠道转移,在肚子上开了几刀,插入一根较粗的管子,连接肠道,肚子上管子的一头扎了个袋子,使大便通过管子排到袋子里,另外还插了两个略细一点的管子,用于排出小便。为了节省费用,排便用的袋子不能随意扔掉,而是反复使用,这就需要清洗。王玮莹的姨妈和舅妈都曾试图帮助换洗,以尽姐妹之情、亲戚之谊,但因气味强烈刺鼻,使人头晕目眩,恶心不已,

1 难以坚持。唯有王玮莹始终坚持,毫不犹豫,下午一放学就来为妈妈换洗“便袋”。洗过“便袋”之后,王玮莹就为母亲擦洗身子。为了防止病人着凉,使用的是较烫的热水,王玮莹伸手到热水中取毛巾,手烫得发抖、发红,还得抓着烫呼呼的热毛巾,小心翼翼地轻轻擦洗,既要防止碰到管子,导致病人剧烈疼痛,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又不能烫到病人。

每天晚上七点,王玮莹雷打不动地要为妈妈洗脚。她把脚盆搁在凳子上,靠近床边,然后抱过妈妈的脚,抱进热水中。妈妈的脚黄黄的,瘦瘦的,她一寸一寸地揉着。因为病人身上插的管子太多,稍有不慎,就会使病人感到不适。王玮莹给妈妈洗脚时,总是万分小心,竭尽全力,往往给妈妈洗完脚后,王玮莹的额头都会冒出汗珠。王玮莹在妈妈住院的最后三个多月,每晚都睡在病房,以便随时照顾好妈妈。病人经常因忍受不了疼痛而呻吟,王玮莹也总是为妈妈的病情而揪心,又要跑来跑去的喊医生或护士并配合他们的工作,其睡眠质量可想而知。这时候,病人已不能正常进食,医生在病人鼻子里插入管子以供应食物和水。王玮莹每天一大早都要给妈妈洗脸,之后再利用针筒小心谨慎地往管子里慢慢注射牛奶,为妈妈喂食,有时还要喂水。忙过之后,才能匆匆赶往学校上课。王玮莹所做的这些事情,是他人无法想象的。自妈妈病情恶化五年多来,她已经习惯了,也适应了这个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绝无半点嫌弃的表现。隔壁病床上的病人都夸王玮莹是个好姑娘,她妈妈虽然历尽磨难,但真有福气。

王玮莹妈妈辞世前两周拒绝治疗,坚决要求回家,因为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希望能够在家里了结此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王玮莹父女同意了,但请医生开好了药水和针剂带回家。到家后,病人忍受不了身体的剧烈疼痛,把牙齿咬得咯咯的响,牙龈都出血了,嘴里都是血,王玮莹拿来针筒要给病人注射杜冷丁帮她解痛。那天是她平生第一次拿起针筒给妈妈打针,拿着针筒的手不停地颤抖,完全下不了手,看着妈妈疼痛的无法忍受,才稳住手扎了下去。病人到家直至辞世的两周,都有王玮莹为她打针和挂水。在照顾好妈妈的同时,王玮莹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勤学好问,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愿父母为其学业操心。

勤学好问 带领同学共同进步

虽然家境贫寒,为照顾病情每况愈下的妈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得闲还要去打工,但王玮莹能够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穷志不穷,在学习上很要强,也很争气,让人刮目相看。

自2008年9月入校以来,王玮莹各门功课都很优秀,深受任课老师的好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已连续六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在学习方法上,王玮莹很得要领。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她都想方设法地寻找兴趣点,从而使课程的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她能够把握提高学习效率的规律,始终坚持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的科学的学习步骤。对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难点,她总是自己琢磨、钻研,实在弄不懂的,再去向老师求教,有时还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王玮莹作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兼学习委员,不仅能够以身作则,使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 2 名列前茅,而且能够支持、配合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班级的学风建设。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经常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与其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同时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答疑解难。在王玮莹的感召和影响下,她们整个班级的学风不断好转,一些对学习绝望的同学也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巨大的潜力,不少人决心痛改前非,改变陋习,立志做个好学生,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增强为社会作贡献的本领。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加。

王玮莹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2011年11月,她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顺利通过了结业考试,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强了为师生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不仅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引导、带领身边同学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论修养,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她已被党支部推荐为党员发展对象。

三年多来,王玮莹因为表现出色,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她曾三次获得“院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两次获得“优秀团员”的殊荣,一次获得“优秀团干部”的表彰,一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节衣缩食 传递爱心惠及他人

王玮莹一家的困境,得到了其所在社区、街道办事处的援助。学校不但为其安排了助学金,还将她列入“三联系”工程资助对象,并送去了慰问金。经媒体报道后,王玮莹一家得到了更多好心人的帮助。王玮莹本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社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她一家的拳拳爱心。她不仅加倍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发奋图强,还决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王玮莹平时省吃俭用,几乎不逛街,很少添置新衣服,从不乱花一分钱。她正常的生活费一个月才200多元,用在一日三餐方面的日均费用只有5元多一点。在母亲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王玮莹往往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空闲时间去做些兼职工作,诸如饭店服务员、超市促销员、问卷调查员,还做过发放传单等钟点工。几年来,王玮莹上大学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除刚入校时由家庭筹集供给外,其余都依靠在学校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自己打工所得。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王玮莹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她自己仍需要资助,但她富有爱心。在学院组织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捐款中,她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余下的钱。在院团委组织的为本校患重症或家庭贫困的鲍红、李丹、丁坤、戴露霞等同学的募捐中,王玮莹也带头捐款。王玮莹还发起组织了“爱心超市”,倡议在校生将自己闲置的衣物、书籍等捐献出来,捐赠给因家庭贫困而无力购置的困难学生。

王玮莹今年尚不足20周岁,作为90后的新生代,不怕苦、不怕累,长期倾心侍奉病母,是新时代孝女的典型。王玮莹的事迹感动了包括院领导在内的所有江苏牧院人,学院曾组织全院师生向王玮莹同学学习的活动,激励了一大批青年奋发向上。《泰州晚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了王玮莹的事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王玮莹同学用自己平常但不平凡的行 3 动,努力践行着国家和时代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盼。

第四篇:学习全国劳模“王树楼”心得体会

王树楼是中国华电潍坊发点有限公司锅炉检修队的安全培训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今天,学习了王树楼的先进事迹,感触很深,工作对谁来说,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但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贡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他参加工作24年来,先后担任锅炉本体班检修工、副班长、班长、锅炉队安全培训员。在他的带动下,班内形成了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多次出色完成机组的检修任务和外出施工任务,锅炉本体班连续3年都被评为厂级班组。他立足锅炉本体检修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潜心钻研,刻苦攻关,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职工的普遍赞誉。他带领全班人员多次出色完成机组的检修任务和外出施工任务,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急工作所急,想大家所想,用劳动模范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周围的同事。 安全是一项重要工作,安全是什么?是生命、是效益、是责任、是荣誉。对于职工来说,安全是最大的福利,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更是发展腾飞的基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文明生产是最为可靠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树立安全出效益的理念。以安全生产作为一种责任,安全

地完成生产任务,不求轰轰烈烈的去干事业,而是安全、平稳的做好每一道工序。安全是一种荣誉,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为了能够高标准、高要求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无形中对我们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发好电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我们企业就是抓住了安全,才赢得了市场、取得了效益,这是身为清电人的荣誉。正因为大家对待工作的热情,有了大家的呕心沥血、谨慎细心,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休息日安安全全的完成一项又一项生产任务,成绩的取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同时也维护了清电公司的荣誉。

也许我的工作并不被许多人理解和认可,但我深知我肩上的担子并不比别人轻。作为部门的一名班组安全员,我的职责就是必须对班组设备的安全负责,对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负责,让每一位员工能够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作为班组安全员的我,将以他“持续创新”的精神为榜样,以创新工艺、革新技术、改进系统、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作为不变的追求,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秋游心得体会(王玮)

快乐秋游“感受天使的光晕 ”

王玮爸爸 2016.10.16 有句话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给予幸福的天使”,以前总是觉得工作忙,并没有好好体会。而今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天使”带来的幸福感,也肯定了将来的日子和“天使”一同成长。

秋高气爽的季节,我的小天使所在的中一班亲子秋游活动开始了,本次活动组织严谨,节目虽然简单却意义非凡。孩子们与公园里的爷爷奶奶们互动、各个家庭自由组合拍照、孩子与父母共舞等等,给每一位家长及小朋友带来了诸多欢乐,在欢乐的同时,我深受启示。

孩子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总是闷闷不乐,不愿与小朋友们开心游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力求孩子能尽快开心起来,积极参与其中。但事与愿违,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劝说,都无济于事,换来的结果却是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你抱我回家”,我晕,哎!秋游刚开始,就打算回家,还能玩得开心吗?当时,我的确有种想带孩子先回的冲动,还好,这时孩子妈妈说了一句“别劝他了,让他静静,只要他没吵,别要求他尽快去互动”。当时,我仔细想想,自己的愿望是好的,但孩子也肯定有自己不开心的理由。既然无法随自己的意,索性不再去劝他,让他自己冷静一下,也许他会被欢快的气氛而感染。果不然,十分钟后,孩子开始主动起来,随着王老师的节拍和妈妈舞动起来,尽管仍有点勉强,慢慢地、慢慢地,孩子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当坐在我肩上以后,就完全释发了。随后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最终开开心心度过整个上午,尽兴而归。

事后,我回想,如果当时我一味急于求成,要求孩子尽快开心起来,也许他可能整个上午都不会开心。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似乎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在逐渐成长,当他不开心时,他也需要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不是孩子成长的太慢,而是我们以成人的目标要求的太早太快,让我们的“小天使”失去了自信。真是抱歉孩子,是爸爸太心急,而忘记了你的努力。今后的日子,让我们牵手一起成长,一同收获幸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下一篇:万圣节派对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