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知的误区——非理性信念个案介入

2023-02-02

一、案例背景

(一) 个人方面

朱某是本地人, 身体健康良好, 目前从事销售工作, 口才了得, 是一名个性坚强, 独立的妇女, 而且对家庭十分照顾, 无不良嗜好, 但情绪比较容易激动。

(二) 家庭方面

朱某丈夫是一名普通企业员工, 上下班时间及收入比较稳定, 丈夫的生活习惯随意, 与朱某的认真严谨存在较大差异, 夫妻之间经常会因小事吵闹, 此外, 两人在管教小孩上存在认知差异, 多次为小孩教育问题争吵。在亲子关系方面, 朱某与儿子关系一般, 亲子缺乏良好沟通, 朱某比较关注儿子的学业和性格培养, 目前比较焦虑儿子长大后像父亲, 形成懒散随意的生活习惯, 因此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厉。而丈夫与儿子的关系则较为紧密, 朱某表示丈夫管教模式是放纵型的, 从来不担心儿子的习惯培养和学习情况, 所以儿子比较喜欢跟丈夫亲近, 从而让朱某在家中有被孤立的感受。

(三) 呈现的问题

服务对象担忧儿子性格内向, 趋向社交障碍精神疾病发展而引起焦虑, 其次, 服务对象情绪容易激动, 夫妻沟通、妻子沟通上存在困扰。

二、问题分析

朱某自尊心强, 在意朋友邻居的想法, 认为丈夫的很多行为会让邻居朋友议论、在亲子教育和生活方式上也无法获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在亲子系统沟通中也受到阻碍, 以及受到家族遗传病史的困扰等各种因素互相作用, 使朱某形成担忧情绪, 并面对家人的时候情绪暴躁。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 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 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分析, 朱某的情绪困扰是由于对对儿子行为、丈夫行为存在错误的认知, 如认为丈夫的生活随意和不懂表达的行为是对家庭漠不关心, 对儿子的不善社交的行为便认为儿子患有社交障碍, 导致担忧情绪强烈, 影响服务对象的行为。

三、服务计划

(一) 服务策略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观点指出, 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系统的影响, 一些非理性的信念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服务目标在于修正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

朱某困扰的当前问题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由于朱某的生活的环境以及与家人的沟通模式等方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协助朱某认识到“丈夫的不言表达是对家庭不关心的表现”“儿子不合群是因为孩子患有社交障碍”等这些非理性的认知, 并协助建立正确的信念信息, 鼓励朱某学习并尝试正确的亲子教育以及家庭沟通技巧, 通过模拟沟通训练, 达到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

(二) 服务目标

1. 协助服务对象对社交障碍、抑郁精神疾病的相关认知, 缓解对儿子的紧张情绪困扰。

2. 提升服务对象亲职教育能力, 促进亲子沟通关系。

3. 协助服务对象纠正对丈夫的非理性观点。

4. 服务对象掌握夫妻沟通技巧。

四、介入过程

(一) 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工作员通过与朱某面谈, 了解其现状及困扰, 生活环境等基本情况, 面谈过程中工作员通过专注地聆听、澄清和适当地鼓励等面谈技巧, 使朱某能够感受被接纳和被尊重, 使朱某在面谈过程中获得情绪的宣泄和疏导。除此之外, 工作员根据朱某最关注的问题展开探讨, 通过同理心等支持技巧, 与朱某建立初步信任关系。

(二) 巩固专业关系, 缓解服务对象焦虑情绪

工作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咨询专业人士, 了解社交障碍及抑郁症相关临床表现和特征, 通过与朱某探讨儿子近期的行为, 并与之进行对比, 初步排除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的疑虑, 缓解朱某的焦虑情绪。并借此机会与朱某探讨分析儿子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引导朱某在亲职教育、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上面进行思考, 并邀请朱某鼓励儿子参加中心的常规青少年活动, 为其改变环境和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此外, 工作员与朱某分享当情绪表现焦虑及暴躁的时候自我调节的方式, 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三) 发现非理性信念并进行辩驳, 鼓励服务对象尝试正面的思维方式

工作员通过与朱某面谈, 发现其对丈夫存在不满, 认为丈夫不在乎自己, 不在乎家庭, 因此, 在每次夫妻沟通中, 朱某总会无法自控的情绪失控, 与丈夫争吵起来。存在“丈夫从不把关爱说出来, 证明丈夫不关心自己, 不关心家庭”的非理性思维, 除此之外, 朱某认为“丈夫家族中有精神病史, 儿子也肯定会患家族病”, 工作员通过其他案例与朱某进行讨论, 协助朱某澄清错误的认知:首先与朱某分析儿子性格、行为问题, 除了遗传因素, 还存在其他外在的、内在的因素, 如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交技巧、社交环境等, 通过对比儿子参加中心活动后的改变, 如儿子在沟通上有所进步;也愿意参与群体活动等行为转变促使朱某否定过去错误的认识。其次, 通过回顾丈夫多年来对朱某及其家人的付出, 分析丈夫的付出背后的信念, 正是表达关心和在乎的另外一种方式。经过工作员反复的提问和反馈总结, 鼓励服务对象尝试正面思维方式, 若发现自己认定一样理念的时候多自我辩驳一下。最终朱某反思丈夫多年来的付出, 承认丈夫其实是一名不错的丈夫, 只是不善表白。

(四) 学习亲职教育和夫妻沟通技巧

经过前段时间的服务, 朱某对儿子的担忧情绪降低, 并学习了运用正面的思维方式处理家庭关系, 工作员通过与朱某一起探讨亲职教育、夫妻沟通技巧, 通过现场模拟和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 让朱某学习亲职教育、夫妻相处之道, 提高亲职教育和家庭互动沟通能力。并在每一次的面谈中让朱某分享运用学习到的亲职教育知识及沟通技巧心得, 并分享获得的成功经验。此外, 工作员邀请其及丈夫参加中心关于亲职教育的小组, 进一步提高对亲职教育的认识, 以及借此机会, 让丈夫参与, 希望能够让丈夫与妻子在家庭管教上有相同的理念。

五、回顾服务过程, 评估成效

(一) 过程评估

根据个案发展阶段工作员观察及服务对象反馈, 接案阶段工作员倾听服务对象诉求、提供服务对象关注的专业建议等, 较快地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介入阶段,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展开非理性信念的探索及反驳、学习正向的思维方式,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非理性信念, 学习新的正面信念;结束阶段, 工作员邀请服务对象参加亲职教育小组, 提高亲职教育能力, 邀请服务对象的丈夫和儿子参与亲子活动, 通过改善家庭系统的影响, 促进服务对象及家庭的改变, 在服务过程中, 服务对象积极配合工作员面谈安排, 也能较好完成工作员布置的家庭作业。

(二) 结果评估

根据服务计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服务对象自我评估,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通过个案服务, 服务对象对儿子的行为表现有新的认识, 对儿子患社交障碍的担忧得到缓解。其次服务对象对丈夫的态度有所转变, 纠正过往对丈夫的一些非理性认知, 学会了运用正面的思维方式, 亲子、夫妻之间互动沟通得到改善。此外, 服务对象通过学习、模拟, 提高了亲职教育以及夫妻沟通技巧的能力, 根据服务对象自我评估:服务对象曾运用亲职教育技巧、夫妻沟通技巧中适当的时机以及情绪自我调控等, 并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 提高其在亲职教育、夫妻沟通上效能感。

六、结案

根据评估结果, 本个案服务达到预期目标, 服务对象的担忧情绪得到缓解, 并学会了正面的思维方式。亲职教育、夫妻沟通技巧有所提高, 自我效能获得提升。结案阶段, 工作员提前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 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过往服务过程, 使服务对象在回顾过程中巩固成效。服务对象虽然表现不舍, 但是自我评估通过个案服务, 能够自己处理好家庭关系及自己的情绪, 因此同意结束个案服务关系。工作员告知服务对象结案后将安排回访跟进。

七、回访

结案一个月后, 工作员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服务对象近况, 服务对象表示自我感觉良好, 工作员摘取服务对象的自我评价“我现在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会处理家庭生活的锁碎事, 家庭生活和谐了很多, 小孩也开始懂事了......这些都是因有你, 而使我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衷心的感谢你!”

摘要:系统理论的观点认为, 发展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系统之中, 在这些系统中, 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本案例中, 引发事件是母亲对儿子的社交问题的担忧和情绪暴躁。结合系统理论分析:形成服务对象困扰的因素主要包括:家族病史、夫妻沟通不协调、自身性格因素、亲子沟通等, 涉及个人系统和家庭系统、朋辈系统。

关键词:非理性信念,个案介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CQC生态纺织认证在企业申请的可行性下一篇: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干预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