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提纲

2022-09-27

论文题目: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研究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语言与文化传播活动,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势必需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的力量。现代社会正是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型媒介手段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只有充分了解每种媒介的运作原理、传播规律才能恰当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从而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将汉语国际教育置于传播学视域下进行研究,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及媒介分析的原则,对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等进行分析,理清了各种媒介的特性和优缺点,指出了在选择和使用媒介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对媒介进行因势利导的有效措施,文章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第二章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传播学角度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了分析。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活动,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类型。然后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别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了解读。第三章介绍了多位学者的媒介分析原则,并对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及移动媒介等媒介类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教材、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已经成为汉语在国际范围内推广的主要助推器。第四章以教材和广播为例,对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介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在汉语如何有效传播和受众语言习得方面各有利弊。教材的平面传播和延时传播使其具有了很强的选择性和可控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克服弃取力量弱和内容滞后等弊端。广播的听觉传播和线性传播使其生动可感、覆盖面广,却也存在不可控和缺乏视觉直观性等不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教材和广播等媒介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五章从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入手,分别对教材、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教材、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由于不具备通信功能,与受众的互动远远比不上互联网方便快捷。但是,它们都存在与受众互动不足、互动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通过整合多种媒介、拓宽互动渠道等方式增加与受众的多途径、多样性互动的建议。第六章为总结部分,回顾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传播内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等建议。

关键词:传播学;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互动关系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播学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2.1 汉语国际教育概述

2.2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学分析

2.2.1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传播活动

2.2.2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过程分析

第三章 媒介分析原则及传播媒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运用

3.1 媒介分析的原则

3.1.1 媒介的概念和性质

3.1.2 媒介分析的原则

3.2 传播媒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运用

3.2.1 印刷媒介

3.2.2 电子媒介

3.2.3 网络媒介

3.2.4 移动媒介

第四章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分析

4.1 媒介的传播方式

4.2 纸质教材媒介的传播方式分析

4.2.1 平面传播的特点分析

4.2.2 延时传播的特点分析

4.2.3 合理开发利用纸质教材媒介

4.3 汉语教学广播的传播方式分析

4.3.1 听觉传播的特点分析

4.3.2 线性传播的特点分析

4.3.3 灵活运用广播媒介推广汉语

4.4 重视媒介传播方式促进汉语有效传播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分析

5.1 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原理

5.2 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分析

5.2.1 受众进入传播过程的可能性

5.2.2 媒介调动受众想象力的程度

5.3 媒介与受众在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反馈体系不完善,互动不足

5.3.2 互动方式单一,互动过程简单

5.4 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媒介与受众的良好互动

5.4.1 增强互动意识,重视受众的互动需求

5.4.2 探索全媒体互动模式,拓宽互动渠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课堂教学物流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