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外语人才的新模式

2023-01-27

近年来, 许多职业院校探索订单式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外语专业也在尝试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教育, 然而对外贸易部门及各类涉外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整批学生的实训。因此, 外语专业的订单式教育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外贸函电、单证和外语口语的强化训练。部分院校也开始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对各个商务主题进行模拟训练。此外, 还要在3年学习中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但是由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 学校对实训的监督和指导不足, 因此实训效果不理想, 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只是找个企业盖个章, 自己随便填上一些实习内容, 根本没去实习的现象。

1“校企联合”模式存在的难点

高职外语专业不仅面临着其他工科专业在采用“校企联合”实训模式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而且由于它的文科和商业特征, 与建筑、汽车、机电等工科专业相比, 订单式教育采用“校企联合”模式时还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1.1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 我国的高职教育大都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处于初级阶段, 合作深度还远远不够, 不仅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 而且合作中的多数企业的作用也只停留在项目支持和实习场所的提供上。校企合作仍然是“学校热, 企业冷”。外语专业更是如此, 校外实训基地经常流于形式。因为如果让学生顶岗操作, 万一出现纰漏, 会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 至少会给客户留下负面印象, 而且还涉及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问题, 更何况普通企业大多没有能力接收多名实习生。

因而外语专业难以建立真正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合作基地。那些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也往往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 不愿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技能培训, 实训效果也不理想。

1.2 缺乏政府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对实力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说, 没有制度化的校企合作规则作基础, 没有政府在关键时期的政策扶持, 广泛推行“校企联合”的实训模式是不可能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能达到举世公认的水平, 就离不开政府在其发展关键时期给予的实质性干预和扶持。而我国政府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职业教育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但都限于指导思想上, 并没有做出实质上的硬性规定, 也没有对参与合作的企业给予实质性的优惠政策。而那些能给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机会的有关企业一般工作空间都已占满。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通常是不愿意让实训几个月的学生“挤”进来的。因此, 除了工科实习生因为可以在生产性岗位为企业创造利润而比较容易为企业所接收外, 包括外语专业在内的很多非工科专业很难找到合作企业。

2 外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新思路

2.1 学校与企业合作创办校内公司, 实现双赢

为克服企业工作空间拮据的问题, 企业可以指派“师傅”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此模式应实行双导师制, 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辅导。企业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此, 首先应改变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对合适的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如, 按照外贸流程来进行国际贸易外语的教学。

学生在掌握了典型商务活动的工作过程之后, 我们就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 为每一个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内容及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相关知识。其次是推广项目教学法, 安排虚拟项目进行训练, 然后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反复操练。最后在“师傅”的点拨和指导下完成学生带来的真实的任务, 使其不仅积累了经验, 而且掌握了工作技能和全部工作过程的思路。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较快结合, 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时, 要结合公司业务, 给学生补充所需理论知识并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业余自学, 帮助学生建立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还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 成立多个公司或工作室。一个年级的学生实训时, 可安排下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观摩, 以熟悉程序和基本操作情况, 这样就可以使实训基地的工作不断地持续下去。

2.2 学校融入行业, 与地方经济共赢

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等。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安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层级之间独立运行, 同层级课程并行交叉运行。如商务俄语专业课程中, 基本上涵盖了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俄语语言交际能力及涉外商务基础知识。其中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商务俄语、进出口业务洽谈、进出口业务函电、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综合俄语、国际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岗位核心技能, 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有:进出口业务模拟谈判、进出口函电案例处理、进出口单证制作、客户服务与人际交往技巧等。

2.3 建立对口接纳企业

不同于其他一些加工制造类、服务类等专业, 外语专业没有具体的行业和产业背景,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尽管许多单位都需要外语人才, 但各个单位的需求量有限, 不成批次, 突破口应放在同一行业或者类似行业的企业群而不是单个的企业。因此外语专业设置是否满足社会需求, 每年是否有容纳毕业生的足够的企业数量, 是实施高职外语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首要条件。产学合作、校企联合要从头做起, 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生入学后, 开始实行预订单制, 由企业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 企业选择学生, 学生也可以选择企业。被选中的学生分别由学校和企业、学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校企联合意向书。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 也成为企业预约的员工。

摘要:笔者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开展现状, 分析了外语专业人才订单式校企联合模式的面临的难点。从而探讨了外语专业开展订单式教育的新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外语

参考文献

[1] 程敏.高职合作教育中的校企关系简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2) .

[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4) .

[3] 饶玲.高职外语专业技能型人才订单式教育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4] 邵建华.校企合作推动“2+1”模式创新发展[J].中国培训, 2007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湖北某公路路基边坡滑塌处治工程设计探讨下一篇:赣南乡村伦理体系的重建与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