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备课

2022-09-12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前提。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对教材适当进行整合、取舍, 制作适宜的多媒体课件,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 备学生

1.1 了解学生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地普及, 加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一些中学都有开设, 有的地区的小学也有开设, 计算机对于部分高职新生来说已不陌生, 其中不乏一些“电脑迷”、“网络高手”, 他们对常用软件的使用游刃有余。而有学生些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或者来自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的学校, 他们对计算机仍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感, 甚至有些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可谓多层次, 这无疑对教师教学增添了难度, 教师要采用怎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一次上理论课时, 不妨花上一定的时间去和学生“聊天”, 聊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 聊他们在入学前学过计算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聊他们认为计算机能做什么……同时, 教师要用心记下信息, 这些信息看似与教学无关, 但对教师以后能顺利开展教学有很多帮助, 比如及时调整教学难度, 适当扩充信息量。

如果这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 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机课时, 让学生首先分别进行15分钟的中、英文打字测试, 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正确率。这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为了让学生熟悉键盘;其二是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 了解学生的整体基础怎么样, 哪些学生的基础好些, 哪些学生的基础差些。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在QQ上聊天, 通过E-mail联系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学生,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1.2 因材施教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 教师要因材施教, 适当引导。如果对所有学生统一采取“零起点”的教学模式, 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 这势必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 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比较简单的作业完成的很马虎, 上机时也不想着完成任务, 而是浏览网页、聊天或玩游戏, 从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久而久之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大大减弱, 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 从而带动了不良的学风。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难度时一定要适中, 既不能让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失去兴趣, 又不能让那些没有什么基础的学生失去信心。因此在备课时, 教师应适当地将难度进行阶梯化设计, 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 并保证知识连贯。

2 备教材

2.1 选择合适的教材,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 大部分高职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之间, 偏重于本科, 存在理论性内容多, 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教材版本老, 内容陈旧, 知识更新不及时;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缺乏衔接。为此,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要避免选用本科院校及以上的教材, 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同时, 学校应重视加强教材建设, 最好采用校本教材。

2.2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内容调整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一般都容纳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的操作与管理、信息检索与交流、文字编辑与排版、演示文稿与展示、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然而不同的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设计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对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当熟悉, 根据教学目标, 紧扣教学大纲,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课时, 突出重难点内容, 注意知识的整合、迁移、扩展和梳理。

3 备课件

如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 节约了教师在黑板板书的时间,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要注意的是, 课件的制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同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合理运用, 注重实效

课件的制作不能只追求形式, 而忽略实质内容, 只需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必要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放在适合的地方, 切忌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媒体“堆砌”在其中;应着眼于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复杂知识简单化, 突出重难点内容, 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多彩的图片、活泼的动画上。实践证明, 媒体的适时、合理、适量的运用,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反之就会徒劳无功。

3.2 内容简洁, 重点突出

课件应是教学内容的精髓, 应用浅显、精炼的文字归纳出要点, 切忌强行将大量的文字堆积在一张幻灯片上, 更不是将教材的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恰当使用图片、动画、视频, 以便更形象、更具体的反映出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 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时, 可以引入相关图片;在介绍计算机硬件安装时, 可以借用相关视频等等。

3.3 结构清晰, 界面友好

课件所表达的内容应结构清晰、合理, 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标题, 标明课件结构的逻辑关系, 章与节的关系、各知识点的关系等等;文字和背景的颜色反差要大, 文字和各种素材要合理搭配;播放课件时, 尽量采用顺序播放, 避免来回的翻动和跳转。

4 备教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的地方需要讲授法, 有的地方需要演示法, 有的地方则需要讨论法。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 应当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篇一律。

4.1 要考虑如何启发学生思维

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 由例及类, 灵活变通并运用于实践。比如, 在进行Word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需讲授文本框属性的设置方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文本框属性设置的基础上, 教师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 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4.2 拟订教学方法时要敢于创新,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 讲解“网络功能”这一个知识时, 可以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进行讨论, 学生发表言论后,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这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摘要:教师在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备课时, 应深入了解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 制作多媒体课件, 确定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备学生,备教材,备课件,备教法

参考文献

[1] 吴振峰.计算机应用[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 吴振峰.计算机应用基础[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的选择下一篇: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在穿煤层巷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