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伴随我国美术艺术形式不断创新,“中国民间美术”作为我国艺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性及艺术性对其自身价值提升、内容展示影响颇大。本文将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 篇1: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背景下育儿消费特征及育儿消费企业对策分析

摘 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育儿消费市场可能将面临一个持续的繁荣期。基于此背景,本文对育儿消费的主体——新一代的父母的育儿特征、育儿消费特征进行分析,针对这些特征为育儿消费企业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育儿消费;全面放开;二孩;育儿消费者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中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对人口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这对我国的低出生率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扭转作用,事实上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率就有一定上升。从出生率影响育儿消费市场的先后顺序来看,出生率的提高将首先影响到的是母婴医药类市场;其次是奶粉、尿不湿等初生婴儿食品、用品相关产业市场;再次是儿童服饰、家具、童车、玩具市场;最后是书籍、文具、早教、兴趣培训等文化教育相关产业。伴随着出生率小高峰的出现,育儿消费市场将呈现新的繁荣景象。

一、新一代父母育儿特征分析

现在0-12岁儿童的父母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独生子女。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被立法肯定下来,他们是这部法律的首批受益者。而同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互联网世界的互联互通,使得这一代父母普遍有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相对于上一代的父母,他们的育儿观和育儿方式、育儿信息的获取渠道、育儿消费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1.更新的育儿观

普遍来说,新一代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科学素养也更高,更愿意钻研各种育儿知识。与上一代父母普遍大多非常重视智商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同,新一代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育儿观念。他们多持有更多元育儿价值观,重视家庭教育,更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发展需求,注重孩子的情商、智商、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2.多元化的育儿方式

在具体的育儿方式上,新一代的父母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在早期喂养中,许多新一代家长摈弃了陈旧的育儿方式:了解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后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不是强迫喂养而是Baby-Led-Weaning(自主进食);不干涉幼儿的大运动发育,不过早的强迫练习站立和行走;不把尿而尊重孩子的规律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如厕训练。在教育和娱乐时,新一代的父母会坚持亲子共读,与孩子共同玩电子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父母正在有意识的探寻他们所认为的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教养方式,并试图改变他们父辈的育儿观念。

3.广泛的育儿信息来源

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的交流频繁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育儿信息更加丰富、获取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家长由于普遍受过更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强的信息搜寻能力,这两者结合使得新一代的家长接触了更多的育儿信息。现阶段,国内家长的育儿信息来源有如下渠道:传统渠道——国家、社区或医院等官方非营利组织的宣传,母乳协会等民间非盈利组织的宣传,PET父母效能训练等家长培训课程;育儿专家的育儿书籍、育儿手记一类家长经验书籍、社区中家长交流互助;网络渠道——各类育儿网站、论坛、APP,各种网络育儿课程,育儿专家在社交网络中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普通父母在社交网络中相互传递育儿信息等等。

4.育儿社交的开展与育儿自媒体的诞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新一代的父母们更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育儿心得。普通父母对育儿问题进行钻研,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社交网络再次传播,这样的影响力积累起来,丝毫不亚于专家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成为育儿领域的网络草根意见领袖,如在微博上科普婴幼儿科学养育的普通爸爸“火爸朱剑迪”,他通过自己的科学素养学习婴幼儿养育的最先进知识,并将其整理、分享给广大微博网友。有的父母甚至由于自己对于某方面的深入研究,考取了某方面的证照或学位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例如微博上的ID“小土大橙子”由于对自己孩子在睡眠方面的关注,对婴儿的睡眠引导进行研究,并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此领域的研究总结和实践经验,在网络上免费接受婴儿父母的咨询,最终考取IMPI认证睡眠咨询师的资格,从事婴幼儿睡眠引导的研究、咨询和实践工作。

二、新一代父母育儿消费特征分析

在育儿消费方面,由于市场上育儿商品的极大丰富和“4+2+1/2”(四个老人+一对父母+1~2个孩子)家庭模式下经济的宽裕,育儿产品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同时,育儿消费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1.对产品来源、质量、安全性和品牌的注重

新一代父母们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如经济条件允许,会尽量选择进口食品(奶粉、液态奶、鱼类、水果、辅食等)或采购有机食品;选择无毒害的材质婴幼儿用品、玩具;会选择有助孩子开发智能的玩具;做出购买决策前,除了上述因素,新一代父母们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即先衡量品牌是否值得信任,然后再考虑需要选购的产品特性;而当拥护的品牌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他们也乐意尝鲜。

2.对育儿辅助工具的依赖

由于新一代的父母们工作压力大、育儿时间相对短缺,同时育儿消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新产品,在育儿方面,他们更多地会借助育儿商品和辅助育儿工具(安抚奶嘴、婴儿摇椅、游戏围栏、早教机等),这也导致了辅助育儿工具市场的繁荣。

3.互联网消费分享的盛行

由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互联网自由、共享精神的长期熏陶,新一代父母更开放、更乐于分享。在购买商品后,新一代父母会进行“确认”和“分享”——近八成的妈妈们在购后会再次查看网上的评价,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四成的妈妈会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分享育儿商品的使用感受。

三、育儿消费营销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从育儿观、育儿方式、育儿信息获取、育儿消费模式来看,新一代的父母在各方面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应对育儿消费者及育儿消费的新特点,育儿企业应适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做出调整。

1.开发有利于科学、便捷育儿的产品

如前文所述,新一代的父母对育儿消费的科学育儿、节约时间的属性需求更高,这就要求育儿消费企业从育儿消费用户的角度出发,开发出解放父母双手、更符合科学育儿潮流的产品。

2.着重树立品牌形象

新一代的父母对在消费时对品牌更加看重,因此,企业应更加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这要求企业首先对自身育儿产品(服务)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选择目标市场父母认可的渠道和代言人等进行宣传,最终树立有个性、有特色的独特品牌形象,提高自身育儿消费品牌的竞争力。

3.重视社交网络的作用

在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中,社交网络无疑是育儿消费企业在互联网中口碑传播的先头站。因此育儿消费企业应当重视其作用,把在社交网络的公关或营销作为其网络营销战略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社交网络中,既存在对育儿信息、情感的交流,还有有育儿消费信息的推荐,也有国外先进的育儿理念与领先的育儿商品的介绍,甚至可以成为代购、团购或卖家的信息平台。育儿消费企业应有意识的密切关注与自身经营领域相关的一些社交网络平台,从中发掘有用的育儿市场信息,掌握育儿市场的需求动态和口碑风向标,或与其合作,传播产品或服务的口碑。

四、结论

短短两年内,政府接连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松绑,这不仅对生育率是一种刺激,对育儿消费市场的繁荣也产生了促进作用。育儿消费企业只有对育儿消费者进行研究,并掌握其消费心理及消费特点,才能抓住机会,分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育儿消费市场带来的红利,为企业赢得育儿消费市场、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蕾.都市80后双独子女家庭的孕产消费[D].华东理工大学,2013(12).

[2]管乐乐.我国母婴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段晶晶.城市消费者涉入行为的质性研究初探——以母婴行业为例[J].商业时代,2011(8).

[4]姬玮.母婴产品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5).

[5]刘娜.中国80后新一代父母的消费观分析[J].经济师,2014(11).

作者简介:胡国敏(1984-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作者:胡国敏

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 篇2: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探析

摘要:伴随我国美术艺术形式不断创新,“中国民间美术”作为我国艺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性及艺术性对其自身价值提升、内容展示影响颇大。本文将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   艺术价值   基本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有关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国民间美术起源及发展、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包括地域性特征、历史、生活性特征、装饰性特征等,本次研究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民间美术起源及发展

目前,随着“中国元素”的不断介入及发展,世界文化及艺术形式对在“中国元素”格外关注及重视。其中,在诸多中国元素中,“中国民间美术”较为独特,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固有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从文化范畴的角度来讲,”中国民间美术“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风俗文化及民间生活现状,它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首先,中国民间美术起源于我国民间,它与我国民间风俗密切相关,即来源于民间、形成于风俗。例如我国传统民俗如节日庆典、娶妻生子、迎神赛会等,这些活动中都先后出现了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 、扎纸 、符道神像 、服装饰件 、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相关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形式正式基于上述活动中的艺术形式体现,将其进行加工、制作处理,形成一种更为立体、鲜明、代表性较强的美术艺术形式[1-2]。该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同时,从其制作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其制作材料多为民间常见材料,主要包括布、纸、木、泥土、竹等。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合理运用,并通过较为高深的技艺手法,将其美术形式以一种更为立体、趣味、丰富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来[3]。其次,我国民间美术也注重其“寓意”,从传统文化起源的角度来讲,中国民间美术多为带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寓意。体现了我国传统民俗中的积极乐观、淳朴活泼、清新刚健,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特有的民族文化及精神核心。最后,从其制作及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中国民间美术多为、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整体布局较为宏达,细节处理较为细腻,往往给人一种“犹如山的强你、犹如水的柔,这种感觉极大体现了中国文化及人文精神的重要所在[4]。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特征是我国民间美术主要特征之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诸多,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地方艺术”。我国民间美術不是片面的内容体现,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通过对相关史料及信息研究发现,中国民间美术特征按其地域可以分为:西北系、江南系、东北系、川蜀系及中原系极大部分。按照地域的不同,其民间美术形式也存在诸多差异,例如:西北、东北具有特色民间美术形式包括:剪纸、泥彩、木雕年画等。中原地域民间美术形式主要包括:民间皮影、石雕、玉田泥人等。中国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点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多群体的融合及团结,而民间美术的形式也还会随其地域之间的差异化,产生不同的特色效果,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形式与种类,体现了国家及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5]。

(二)历史、生活性特征

通过对我国各地域民间美术作品及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历史性特征主要从其美术作品的故事内容、寓意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年画中的“门神形象”,正是对唐朝初年秦琼、尉迟恭的人物事迹进行提炼,让人们了解与认同他们的“门神”形象。所以,中国民间美术内容与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性,将历史人物与事迹融入到民间美术作品中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民间美术的“生活性”特征主要是基于“民间”生活来源,即素质的生活性。民间美术作品大多反映了我国民间最底层的百姓生活与现实情况。如市井街道、民间杂耍、劳动耕种、狩猎出巡、日常生活等。这些艺术特征都在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得以彰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缺乏生活的“艺术”是空洞的、乏味的,也是缺乏其灵魂性。所以,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分析,将其生活特征进行阐明其意义十分重要[6]。

(三)装饰性特征

“装饰”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方法应用必须从其“结合性”入手,以民间传统花鸟画为实际案例,在对其进行绘画中可以以“装饰画”进行定义,装饰画的定义是在色彩、风格、节奏等方面都以“装饰”为主,并将其装饰理念融入到现代花鸟画中的构图、形象及色彩上。另外,装饰画在通过诸多装饰手段及方法度及其现代花鸟画进行立体效果呈现,具体手段如下:第一,元素搭配手法,元素搭配手法是在花鸟画主体对象确定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元素进行融入搭配。首先,对其元素进行认真选择,以民间花鸟画为案例分析,选择元素装饰应该从花、鸟对象主体入手,将其花鸟的种类、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选择其必要元素。其次,要对选中元素进行整体画面配置,这种配置性具有一定的效果性与优化型,在画面配置中元素的位置选择、尺寸距离、色彩运用等会对整体花鸟画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元素搭配手法应该体现其花鸟画的整体渲染力与延展性,不能进行无效的元素搭配装饰。第二,寓意融入手法,民间花鸟画与现代花鸟画不同,现代花鸟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集约式艺术体现。现代花鸟画可以包括:古代花鸟画、西方花鸟画等风格结构。而寓意融入手法正是在其现代元素、写实、色彩、运笔的结合下,将其“寓意”进行体现。“民间花鸟画”是有灵魂的,欣赏者可以在花鸟画中仿佛听见“鸟语花香、百凤齐鸣”,这种渲染力主要是其寓意融入的重要作用,寓意的涉及成分较多[7]。

三、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新时期、新时代的伟大发展契机来临,我国将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胸怀去包容以应对一切机遇挑战。在美术事业发展中,中国民间美术作为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重要性及影响性。而我国民间美术的现代性融合正是其艺术价值提升的重要基础。现代性融合不是片面的简单艺术体现,而是更为美化、大气、丰富、多元的艺术形态发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将我国民间美术进行现代性呈现尤为主要,未来是多元化艺术发展时代。未来我国民间美术的现代性融入,首先,加强对民间美术工作者的培养,用传统艺术语言讲现代故事。将更为流行、新潮的绘画理念及思维方式进行培养灌输,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性元素添加,保证其新颖性、立体性。另外,呈现时代精神,符合现代审美。促进国际美术艺术及相关组织进行沟通交流,让中国民間美术走出去,树立中国特色民间美术形象,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认知与中国民间美术声誉。

参考文献:

[1]谢圣飞.鉴赏课让高中美术教学生动起来——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民间美术”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1).

[2]柳姗姗,李说文.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背景下桂东南民间美术利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04).

[3]谷海燕.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评《中国民间美术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9,(04).

[4]吴从瑞,江文淼.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现代传承[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5]王刚,丛红艳.陕西民间美术造型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创作实践[J].西部皮革,2018,(02).

[6]司春燕.中国民间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现代性融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8).

[7]刘伟.借“本”塑“原”:论中国民间美术应用于原创儿童绘本的可行性[J].蚌埠学院学报,2018,(06).

[8]赵起,邱继东.民间美术是艺术之源[J].美与时代(上),2014,(05).

[9]杨七洲,民间美术资源在农村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孙培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之教学实践探索[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11]李建强.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8).

作者:许煦

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 篇3:

中国民族音调与西方演奏技法的融合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且内敛的民族,在古代军事、医学、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传说,在音乐领域方面也开出了许多灿烂的花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到现在依旧是我们弘扬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世界文化包容性的深层次发展,音乐逐渐呈现交融的趋势,在多元化的今天,音乐会继续承担起沟通桥梁的作用。本文就以《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管弦乐曲》陈爽钢琴改编版为例,具体分析中古民族音调与西方演奏技法的融合。通过对这部钢琴作品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中国这首钢琴独奏改编小乐曲的创新理念、创新技法。并研究总结《炎黄风情》的创新成功经验,探讨中国当代钢琴改编乐作曲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展望中国当代钢琴改编乐曲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西融合  鲍元恺  《炎黄风情》  陈爽

西方音乐的进入对中国当时的传统音乐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作曲家逐渐开始进行摸索,融合中西方音乐,主要是把西方的音乐理论、音乐风格和音乐作曲技法加入中国传统音乐中。《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这部组曲以流传久远的汉族民歌为主题且包含鲜明的民族风格,用西方管弦乐的绚丽色彩描绘了炎黄子孙的生活场景。20世纪中叶至后期及21世纪初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成绩卓越的作曲家,中国音乐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炎黄风情》为代表的作曲优秀作品体现了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创作的水准。

一、关于《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钢琴改编的丰富多彩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是鲍元恺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西方管弦乐色彩相融合后的优秀作品,展示着地跨东西南北(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等地),情及悲愁喜乐的汉族人民生活画卷。根据地域不同可分为6组,每组有以歌曲、民歌、小调和叙事曲为题材的四首歌曲。这部作品先后经历了钢琴独奏改编版,和四手联弹的改编版,本文主要针对四手联弹改编版进行分析。通过对整部改编曲的肌理类型进行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四种类型:快板、慢板、抒情、复调及和声色彩。在演奏《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钢琴四首连弹时,演奏者要充分理解此类型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西方演奏技法,并运用到演奏中,从而在乐谱中表达作曲家的意图,以“心琴和谐”为目标,使这组《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陈爽钢琴四首连弹改编版的作品演奏更加完美。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中国最知名的乐器之一。伴随着国内艺术行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钢琴艺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钢琴也随之成为了最受家长欢迎的乐器之一,这也为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片沃土,钢琴曲的创作逐渐向着多元化与艺术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大量蕴含着古代中国元素的钢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传承了古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推陈出新,融入了部分西方音乐的元素,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钢琴的乐音符合中国人审美的线性思维。钢琴弹奏的音乐往往是跌宕起伏的,它还非常重视立体结构、和声、复调等。《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是鲍元恺将中国民间旋律结合西方管弦演奏技法改编成的管弦乐曲,陈爽将其改编成四手联弹版,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通过传承、创新和文化融合后能焕发出新的活力的特点。通过将《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曲目,陈爽在鲍元恺之后再次展现了中华音乐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通过欣赏民间音乐的钢琴演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在钢琴曲改编中,其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教学再现了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欣赏价值,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钢琴改编作品的意义。在《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钢琴四手连弹改编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四手联弹增加了钢琴声部,中音区频繁在演奏中出现,扩展了钢琴的力量。《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的钢琴四收连弹改编版再现了优美的民歌旋律,并结合了钢琴的音色音响特征。将民歌中的滑音用钢琴的修饰音来表达,用连续快速的音程体现管弦打击乐的效果。

中国民歌多为民间艺人传唱,旋律简单,音乐色彩淡。《太行春秋》中,作曲家运用复调音乐,将原本简单的民间音调重新排列组合成全新的音乐曲调。这种方法让音乐的音效变得更加具体,同时也让整首音乐的感染力不断增强,更容易和听众产生共鸣。而《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钢琴四手连改编版中更多地采取了对比、模仿和自由复调等多种方式让民歌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地展现了炎黄子孙春种秋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生活图景。在管弦版《炎黄风情》中,挑选了几个典型的管弦乐器进行演奏,对民歌进行完善,丰富了原先的音乐形象。钢琴四手联弹版中的《走西口》,再现了山西民歌的特点,钢琴的音色可以模仿管弦乐乐器,利用钢琴在整首乐曲中发出三连音的特色,形象的展现了雨滴落下的场景和掉落在花草树木的声音。钢琴的音色非常清脆,具有比较强的穿透力,可以营造安静的氛围。对于触键方面来说,高音部分的高音要求指尖像“一点水”一样触键,力度节奏均匀,音色通透,给人一种对悠悠仙境之美的向往之情。

中国改编钢琴协奏曲的改编曲从近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战争胜利时期中国开始逐步萌芽、兴起,发展至今,改编钢琴协奏曲的主要音乐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正在创新、蜕变,日趋成熟。是作曲家鲍元恺在1991年的音乐二次创作期间重新完成,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举行首演。最后现场内容是作为一部由24首歌和一个新的流行管弦乐曲分别进行二次创作混合流行音乐而完成的。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钢琴四手联弹改编版,这部经由多种改编方式的钢琴组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歌的特点,在中国大陆省市间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汉族钢琴民歌改编曲也成为合唱组曲的重要主題,可以说《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中华民族音乐表演艺术画卷。《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先后在世界各地区陆续进行巡回演出,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广泛认同赞誉并获得了各界人士高度评价。《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以脍炙人口的多首汉族传统民歌歌曲为设计主题,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汉族音乐艺术画卷,充分体现实践了“中国风”的音乐创作设计理念,中西文化结合、雅俗共赏、时空流动的充分结合。不仅如此,作者鲍元恺老师独具匠心地用现代化的钢琴演奏技巧来对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表达,将中国的古典音乐特色与西方的流行音乐文化相结合,赋予了它更多色彩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焕发了全新的活力,称得上是对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作。

二、《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具有独特的文化融合风格

20世纪西方传统音乐艺术开始引进中国,对中国传统音乐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打破了原先单一、半封闭的艺术发展状态,也让中国音乐艺术开始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不断丰富中国音乐艺术的内容。西方知名乐评家对中国当代钢琴流行音乐演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钢琴音乐演奏理论、创作技法、风格和演奏技巧等方面都为中国音乐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不少的借鉴,让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中国的音乐听众在再次听到自己较为熟悉的旋律音乐的时候,会引起中国人骨子里的强烈共鸣,能以更好方式深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新形式。西方的古典音乐家和听众也能根据自己较为熟悉的音乐演奏方式重新理解、领悟中国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因此《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在进行改编的时候仍然保留了中国音乐最初的优美旋律和最本质的面貌。它既是中国古代乐器与钢琴这一外来乐器完美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钢琴作品中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经典之一。它的内容结构与文化意蕴中都充满了古风古韵的艺术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与解读,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完成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既充分遵循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也符合西方古典乐和交响乐四个主要乐章的整体结构演奏模式,构成整部作品中西音乐元素相互碰撞的重要基础。这一钢琴改编曲使用了多种中国民歌创作技法,让民间歌曲具有时代特征。《炎黄风情》之所以在全世界如此广泛地传播,并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民歌遗产。这种改编的器乐在音乐主题上一直是对原本音乐风格的关注和发展。这样创作既不会失去原民歌的魅力,又丰富了器乐的形式,使音乐更具层次性。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以民族旋律为创作蓝本,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钢琴作曲演奏技法、改编作曲技法最终使其发展成为,既充分保留原来民歌的整体风貌、音乐特点,又同时兼具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特点的新型音乐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小河淌水》中对和声的处理,鲍元恺复调式的管弦乐作品少有声部交叉,而陈爽改编的四手联弹中多以和声为例,管弦乐音要想在钢琴乐音中保持色彩,必须重新对照民歌和管血的乐谱排列方式,重新规划和声的布局。从钢琴和管弦的一音响特征分析,钢琴的音色比管弦要碎,它不像管弦是连续的,钢琴的简单单音就是单音,管弦乐的打击部分乐音音高没有定向标准,管弦乐的声部交叉钢琴也做不到。因此要简化一部分的交叉音。《小河淌水》中就实现了对交织音的處理。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的整部乐曲的次级主体结构上,作曲家主要分别采用了两段体、三段体、单重复主题和多重复等次级结构。例如:两段体的《小放牛》,三段体的《对花》《绣荷包》《小白菜》,单一中文主题字体结构的《兰花花》《茉莉花》等等。为了充分保证乐曲作品浓郁的中国民族性,在音乐旋律上的创作上,他由衷希望西方国家人民能通过自己较为熟知的民族管弦乐形式来充分了解这些来自中国的民间民族音乐。

既要保证中国民歌音乐不做任何修改,西方传统弦乐、器乐也不过度刻意模仿中国民歌旋律或者在音色上的特点,使用中国传统西方管弦乐配器写作演奏手法重新进行音乐创作,灵活运用各种弦乐配器创作手法及各种旋律的综合扩充手法来丰富民歌音响艺术色彩是《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最出色的地方。

《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它来自不同作曲家的不懈坚持。它不仅仅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共同巡礼,也不是中国作曲家对音乐创作形式技法的共同探索,它的背后必然是两种音乐文化的共同碰撞互相交融,是彼此间一次次共同力图创新冲破艺术阈值的共同探索,是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

三、结语

西方钢琴进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方钢琴家也对音乐的融合展现出极大的兴趣,西方的钢琴演奏经过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方式,中国钢琴结合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借鉴了西方的钢琴演奏方法和成功经验,和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相融合。《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四手联弹钢琴改编组曲,把中国民族音调和西方钢琴演奏技法相融合,让钢琴在音乐中的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充分展示钢琴的独有魅力,把中国的乡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3.茉莉花[J].当代音乐,2017(18):109-113.

[2]郑妍.改编自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的钢琴作品本体及艺术价值的探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3]欧阳灿.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郭向明.字字珠玑,句句入胜——浅析《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J].钢琴艺术,2008(04):59-62.

作者:潘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洋石油环保管理论文下一篇:政治经济格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