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护理临床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在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护理程序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64例因心力衰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纳入32例病人。常规护理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实施护理程序方案。总结与探究护理程序方案、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

第一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临床满意率等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护理;并发症;满意率

PICC置管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穿刺技术,该种技术可以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1]。但PICC置管若护理不当,则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PICC置管患者优质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次调查中,我院以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该种护理模式条理清晰、合理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体情况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男患13例、女患12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51.2±2.4)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为33~76岁,平均年龄为(50.3±2.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临床经验总结。我院对往期临床资料及医护人员经验进行总结可知,PICC置管患者易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出四类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此次护理中,需着重对该四类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与护理。(2)预防措施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法及患者的自身原因进行观察了解,并总结出下述的预防方案。首先对于穿刺部位易出血的患者而言,该种症状的表现主要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医护人员对穿刺血管的选择有关[2]。当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或医护人员选择的穿刺血管较细时,均易出现穿刺点出血症状,因此,对患者穿刺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可有效降低穿刺点出血情况。其次,穿刺后出现导管堵塞也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种并发症的发生与滴注的药物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针对这一并发症,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导管冲洗,尤其在进行药物滴注后 ,可进行及时的导管冲洗,以免药物产生结晶或沉淀,而导致血管堵塞。此外,PICC置管易出现的并发症还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落等。对于感染情况,首先需对患者穿刺前操作器械清洁程度、患者穿刺处的皮肤洁净度进行保障,需于穿刺前进行强力的消毒处理,同时,穿刺时因选择资历较深的医师进行,避免在穿刺时增加导管与血管壁发生摩擦的几率,进而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则需及时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炎症加重。对于导管脱落情况,该种情况的发生一般与患者自身有关,如患者活动度较大、强烈咳嗽等均可引起导管脱出,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需对其导管的稳定程度进行保障,后期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临床活动,尤其减少置管部位的活动力度,并由医护人员每日定时为患者的导管固定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以保证导管不会松动脱落。(3)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我院按上述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及时了解,以了解该护理模式的价值性。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的减轻趋势,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此外,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并由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分别为95%、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类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以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但PICC 置管技术在带来较高临床价值的同时,其也可引发部分并发症,因此,若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则可使得PICC置管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3]。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此次临床护理途径主要从患者并发症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而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而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而言之,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且该种护理模式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高莉,许云.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病人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20-21.

[2] 何巧英.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62-663.

[3] 徐胜军,曹玉萍,段爱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12):1120-1121.

作者:刘力维 谭学会

第二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护理程序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在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护理程序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64例因心力衰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纳入32例病人。常规护理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实施护理程序方案。总结与探究护理程序方案、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结果 常规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讨论:在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护理程序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程序;

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据有关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心力衰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呈逐年增高趋势[1]。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以护理干预为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我科室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与护理程序方案,为了调研与总结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64例因心力衰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64例因心力衰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纳入32例病人。常规护理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在45岁至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11岁。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在46岁至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15岁。两组病人之间的一般资料上经软件处理差异显示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对病人实施护理程序方案,具体如下:(1)疾病评估: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详细询问病人既往疾病史、过敏史、治疗史,详细记录疾病情况、临床资料、疾病症状,同时评估病人负性情绪反应。(2)健康教育: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向其普及与疾病有关的常识,为病人讲述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3)心理干预:根据病人负性情绪反应评估结果,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与病人主动沟通,引导病人将心中的苦闷讲述出来,同时对其实施疏导,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自信心。(4)护理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尽可能的分析各个护理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记录病人个人应对能力、心排出量、气体交换量,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针对性、个体性护理干预,对病人实施个体性护理。(5)饮食干预:根据病人饮食喜好,为病人制定饮食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饮食方案实施饮食干预,告知病人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或是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还应增加蛋白质、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

1.3指标观察

指标观察与对照。(1)护理满意评分:采用评分方式进行,总得分值越高证明病人对于本次护理满意程度越高。(2)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为跌倒、坠床。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采取的数据均纳入SPSS25.0软件中进行处理,对于技术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护理组、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对照

常规护理组:给予85.15±1.15分护理满意评分;研究组:给予90.09±1.15分护理满意评分,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与研究组对照得分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常规护理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

常規护理组:共有8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跌倒、坠床分别为5例与3例,发生率为25%;研究组:共有1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即为跌倒,发生率为4%,常规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心力衰竭是因某种因素而导致病人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病人心脏难以完全排除静脉回心血量,从而诱发与引起静脉、动脉系统发生不同症状,导致病人心率发生呼吸困难、喘息、加快等症状,给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2]。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以护理干预为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治疗配合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3]。通常情况下,临床常用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这种护理方案虽然有效,但实施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实施效果,则采用护理程序方案。护理程序属于新型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案在实施期间能够避免与保留传统常规护理的优质以及不足之处。护理程序方案在实施中,通过疾病评估,为后续制定护理方案做好准备。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知晓程度,帮助病人树立治疗自信心。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病人改善与疏导负性情绪反应,树立治疗的自信心。通过护理诊断,利于制定护理方案,实现个体化、个性化护理。通过饮食干预可改善病人身体素质,改善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护理程序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李霞,杨蕊,陈飞飞. 远程网络延续护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3):414-419.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1.03.018.

[2]江水凤. 标准化护理程序用于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5):124-12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05.060.

[3]王珍. 基于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3):2324-2326.

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1.13.069.

作者:陈玲 李小平

第三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川崎病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儿童;川崎病;临床护理路径

Key words: Children;Kawasaki disease;Clinical care path

川崎病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儿科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及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等,由于该病病变部位较广,故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遵循成效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日程计划表,指导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执行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们给予川崎病患儿临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照,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90例病例均为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1.84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成立由责任护士、主治医生、营养师及理疗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实施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经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路径护理方法。我们查阅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文献资料,参照相关护理常规和标准,并结合主治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横轴为严格的时间框架,纵轴为具体护理流程,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指导、病情记录、实验室检查、治疗计划、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疗效评估等,并标明相应的护理目标[2]。在路径表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评定每个护理时段的护理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积极给予处理,并由权威医师和护士共同分析异常出现的原因,相应优化、改进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出院时进行护理疗效评定,观察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其中患儿满意度标准: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较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标准:80~100分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X±s)

2.2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满意度和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满意度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川崎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中少数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健康[3]。

我们给予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将多学科知识和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指导下,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并采用表格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利于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该套护理模式将临床诊治、护理程序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充分发挥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一改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中盲目、机械地服从医嘱行事,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主动施行护理服务,同时患儿亦可通过路径表格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和目标,有效激发其自护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护理工作中无效的护理服务项目,提高了护理效率,而规范化的护理标准,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中的失误、重复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5]。在路径计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不断优化、更新诊疗方案,使其更为科学高效,若患儿病情无异常情况发生,责任护士在路径指示下完成所有护理工作,患儿即可迅速康复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6]。本次探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患儿满意度极高,同时有效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瑾.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1):99-100.

[2] 谷玥,孙晓红,李艳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8-39.

[3] 罗雪梅,王洪.28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治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4):429-431.

[4] 龚仕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医药前沿,2011,01(24):388-389.

[5] 高喜琴.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23-224.

[6] 钟影.32例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8):200-201.

作者:琚红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西医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航空航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