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1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档案管理是全国档案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但整体分析国内专业档案工作运行实况,发现其和各项业务工作相比较,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征。鉴于此以上情况,应尽量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持续创新专业档案工作。文章在分析专业档案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囊括的内容与运行策略作出探究。

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管理论文 篇1:

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摘要:介绍“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存在的工程、水文、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采用风险分析理论进行综合风险管理研究,以降低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目标、技术路线、主要任务及项目的创新点。

关键词:南水北调;风险;运行;管理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in Risk Management during Opera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LIU Heng GENG Lei-hua PEI Yuan-sheng WANG Hui-min XU Peng-bo JIANG Bei-lei CHEN Lian-gang HUANG Chang-shuo1

(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100044,China;3.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program“Key Technology in Risk Management during Opera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hich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The research program aims at the potential engineering,hydrological,ecological,environmental,social and economical risk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fter the complete of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low down the negative impact from risks,the risk analysis theory is adopted in the integrated risk evaluation.The research goal,research technique,main content and the innov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risk;operation;management

1 引 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东线和中线的输水线路长度均在1 000 km以上,西线调水工程(目前仍在论证过程中)要建300 m高坝,开凿100 km以上的超长隧洞;每条线的输水流量为500~800 m3/s,年调水量为100~150亿m3[1]。无论是调水线路的长度,还是调水的规模都超过目前世界上已建的最大调水工程。随着这些长距离跨流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工程运行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南水北调运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也摆在管理者面前,研究如何降低、减小和控制风险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 任务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沿途距离长、投资大、范围广、地质情况复杂,这一系列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系统工程[2]。南水北调工程既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等主体工程,又包括配售水的配套工程,连接多个存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差异的水资源分区,其运行管理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对工程的运行造成影响,给项目的实施效果带来风险,因此,必须开展相关风险研究,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以降低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我国在水利工程安全和运行风险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3]。针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安全,有关学者进行了系列的理论和实际运用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此外,还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方法在水工水力学领域运用的研究[4],在施工导流风险分析和方案优化决策[5]、大坝防洪调度的风险分析和防洪安全评估校核[4]、河道堤防的行洪风险分析和设防标准的确定[6],以及水文水利随机量的定量分析方面[7],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水利工程安全和运行风险控制技术的进展。但对于跨区域、跨流域的工程风险问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建筑结构等领域,研究成果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需要针对该类项目展开运行风险的识别、机理、标准、预测、控制、管理等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庞大,涉及范围广、运行时间长,风险因素多、管理难度大,必须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才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采用风险分析理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进行综合风险管理研究,不仅对发展和完善风险管理方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的风险调度及工程运行的管理体制创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降低工程运行风险损失,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为其他大型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3 研究目标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跨流域、跨区域的特点,工程规模大、与许多河流水系有交叉或联系,且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其工程运行的风险因素十分复杂。本课题将抓住工程运行中的重点风险因子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南水北调中、东线的工程风险、水文风险、生态与环境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等,研究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各种复杂情形下的调水运行风险分析方法,制定相应的运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建立风险调度预案,为南水北调工程高效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4 技术路线

本课题以解决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风险评价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主线,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调水工程运行风险管理理论为核心,以提出调水工程风险分析、评估和处理的研究框架和技术途径为手段,以调控措施及调度预案为平台,以实现南水北调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充分运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及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及管理、安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综合、集成和多种研究手段来完成本课题研究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期使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并直接为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服务。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广泛调研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运行风险因子集;二是针对风险评价的需要,对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三是对各种风险综合,采用模拟模型的方式,以贝叶斯概率风险网络为工具,建立南水北调运行风险调度预案。主要技术路线见图1。

5 主要任务

5.1 南水北调运行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输水线路最长、输水流量最大的超大型输水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的东、中线工程贯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工程规模大,大型建筑物数量多,工程跨越了多个气候带,沿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出现工程建筑物失效的风险概率相对较高,对南水北调进行工程运行风险分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结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情况,本专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南水北调运行工程风险因子识别及机理研究。本专题研究的重点在中线工程,主要分析工程内在质量,或运行过程中,其他外在因子的变化影响工程稳定和安全运行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自然条件、工程条件、工程结构以及其他因素风险因子。

(2)南水北调运行工程风险评价与预测。中线工程类别多、区段多、组合多的特点,研究单因子、多因子影响与转换,风险叠加,不同类型关联性等。从系统工程出发,分析各类工程风险因子组合的可能性,评价和预测工程风险。

(3)南水北调运行工程风险控制技术及对策研究。采用回避、转移、控制等措施[8]。研究中线工程风险控制标准,提出包括提高施工技术、采用先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工程质量把关等工程及非工程的风险控制对策。

5.2 南水北调运行水文风险管理研究

水文要素的随机性是最古老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水文事件本身的特性,如天然降水过程的不确定性、河川径流过程的不确定性、水文蒸散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地下水补水过程的不确定性等;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水文现象认识的不完备性等,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导致水文风险的客观存在。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多个水文气候区,充分认识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水文不确定性,科学评估其水文风险,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参照风险评估管理理论,本专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水文风险因子识别与作用机理研究。不同线路存在的水文风险是不同的。东线水文风险主要集中在:①相连湖泊水系水量丰枯变化;②受水区丰枯变化导致需水量超过和低于设计量。中线水文风险则主要表现为:①丹江口水库丰枯变化导致供水量变化;②受水区丰枯变化导致需水量超过和低于设计量;③水源区/受水区丰枯遭遇;④供水/需水过程协调等。

(2)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水文风险评估及预测。构建水文风险评估及预测体系。对主要水文风险率进行评估,并估算风险损失;在单一评估基础上,进行综合水文风险率和风险损失评估。

(3)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水文风险控制与调度预案研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运行水文风险管理调度方案,并分析削减效果;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成效[9],研究水文风险控制标准;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设计应急调度预案。

5.3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生态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10]。环境风险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不确定事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体及社会财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11]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风险包括东、中线的生态风险,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的湖泊水系输水,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扰动不大;而中线工程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对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系统以及景观格局扰动明显。因此,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风险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环境风险的研究重点是东线工程,其首要问题就是水质污染问题,由于东线工程与沿途湖泊水系相连,沿线区域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到东线的供水水质,区域内的环境不确定因素复杂而众多,都关系到东线水质是否能实现全线Ⅲ类目标。东线与中线工程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根据风险评估管理理论,本专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与环境风险因子识别及作用机理研究。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风险敏感区域,识别工程运行对区域生态系统的风险压力因子,研究不同压力因子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环境风险可以分为:①突发性事故生态与环境风险;②非突发性生态与环境风险;识别导致这两类风险的因子,并对各因子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2)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与环境风险评估与预测。构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与环境风险评估预测体系,在风险定性评估的基础上,对东线工程沿线区域环境风险和中线工程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风险进行重点区划。

(3)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与调度预案研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生态与环境风险的管理策略、并分析削减效果;研究控制标准;针对可能发生的生态与环境风险事故,设计应急调度预案。

5.4 南水北调运行经济风险管理研究

长距离复杂调水工程在运行中出现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相关经济风险的剖析与防范。一旦经济系统发生波动,将会给项目的效益状况造成冲击,致使直接收益不能满足还贷费用及维持运行成本,使得项目运行难以维继。南水北调项目运行中的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政策、金融体系、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变动而导致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12]。本专题将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

(1)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经济风险因子识别及其机理分析。从成本收益及财务体系分析,识别对工程运行有影响的经济风险因子,研究其风险来源、形成过程、影响模式、潜在破坏机制、影响范围等作用机理,包括:经济能力风险、水价风险、售水量变动风险、财务风险等。

(2)南水北调工程经济风险的评估与预测。确定关键因子,对各单一经济风险因子的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变动区间进行损失评估、预测。针对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各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输水距离、水价承受能力等,建立动态经济风险模拟模型并预测。经济风险如控制不力,极有可能引发其它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关联分析。

(3)南水北调工程经济风险的控制方法及调度预案研究。研究经济风险控制标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设计应急对策,制定减小经济损失的调控准则和管理方案。

5.5南水北调运行社会风险管理研究

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13]。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从而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南水北调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输水距离长、投资大、范围广、途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庞大、关系复杂,其运行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进而演变为社会风险。本专题研究从多角度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中蕴含的社会风险进行因子识别、机理剖析、综合评估和预测,并设计相应的管理控制方案。本专题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

(1)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社会风险因子识别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分析工程运行与潜在社会问题的关联,找出最有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涉及区域的认知风险、水量水质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的资源危机、物质利益冲突导致的水事纠纷、管理中的违法犯罪、源头水库移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主要从影响对象、产生根源、作用时间、作用方式、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着手。

(2)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社会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与其他风险相比,社会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公度性。在调查基础之上,通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最终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评估预测南水北调工程社会风险综合评价损失。

(3)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中社会风险的控制技术及补偿机制研究。研究社会风险控制标准。从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两方面共同构建供水运行社会风险控制系统,从而约束或指导社会大众及自身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另外,强化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拓展社会保障空间,构建社会风险补偿机制。

5.6 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综合评估与管理调度预案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复杂而众多。虽然上述5个专题将分别从工程、水文、环境、经济和社会5大方面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进行专门性研究,但是如何将这5大风险有机整合,并考虑其他潜在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风险,从而综合评估南水北调工程的系统风险、如何形成综合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调度运行预案将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并期望在综合风险的评估、控制和管理方面有所创新。由于南水北调运行系统内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决策增加了难度,也不可避免的带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与风险是并存的。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后备措施等[14]。风险管理作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理论、模型以及方法相继被提出,南水北调运行风险是首次被提出,因此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在我国有着很深刻的实际意义,而对于调度运行风险的系统管理模式,以及风险调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基于系统工程原理,本专题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

(1)复杂调水工程运行风险综合评估理论方法体系研究。南水北调运行管理风险具有多类别、多时段、多区域、多层次、多组合的特点,在单项风险因子评价的基础上,研究运行系统综合风险。传统的单一风险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本专题拟采用贝叶斯概率网络理论对风险事件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15],通过建立贝叶斯概率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实现对南水北调运行的动态风险管理。

(2)南水北调运行系统风险综合评估与预测研究。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区段、不同风险组合,研究运行调度系统风险组合模式,研究因果关系,采用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手段,寻求不同情景下的关键风险因子及其连带风险,建立风险综合控制标准[4],进行分等级评价,建立南水北调运行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综合评估与预测。

(3)南水北调风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以系统控制理论为指导,从改变风险后果性质、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负面效应三方面出发,构架风险控制理论体系和风险应对模式。针对运行管理特点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风险控制技术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进行风险控制的机制与方法。

(4)调水运行风险调度的依据与原则。在风险调度中,要实现承受适度风险、保证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在制定风险调度预案前,除制定相关风险标准外,还必须确定风险调度的原则和依据。根据来水和需水情况,受工程、水文、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约束,最终确定调出、调入水量。

(5)建立南水北调运行风险调度预案。根据单项风险控制管理的研究成果,从运行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出发,以系统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为平台,根据风险管理决策机制,从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后果的性质或风险后果大小方面提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系统风险管理的多种综合策略。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制定南水北调工程运行风险调度预案。

6 结 论

本项目是针对特大型远距离调水工程的安全问题开展的研究,在深入分析不同风险因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运行的综合风险集成,提出维持南水北调长效运行的管理预案。研究注重理论创新,但更注重成果的应用,在4个方面体现项目的研究目标与创新:(1)研究内容上,瞄准南水北调管理运行实践需求,提出完整的复杂调水巨系统运行风险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填补我国在工程运行风险管理研究上的空缺;(2)研究体系上,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综合风险识别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建立复杂调水工程综合风险识别体系;(3)研究技术上,对复杂调水工程系统的多层次时空风险预测与模拟研究,提出调水工程运行风险分析的理论框架,解决调水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子、调度的安全控制和运行风险度的定量分析模型,提出保障调水工程运行和维护安全的对策措施;(4)研究方法上,采用贝叶斯风险决策技术来解决调水运行管理问题,对调水(需求)量的非平稳随机因素进行修正,降低调水运行存在的风险,最终建立南水北调风险调度预案。

参考文献:

[1] 朱尔明.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专家论坛——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认识[J].中国水利,2005,4:16-20.

[2] 韩亦方.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科技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 32(1):35-37.

[3] 傅长锋.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工程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5):6-8.

[4] 王 栋,朱元甡.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 23(2):15-19.

[5] 王振强,钟登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004,7:92-97.

[6] 李原园,石海峰,张继昌等.城市防洪减灾对策的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 4:1-4.

[7] 田林钢,孙淑侠,孙明权.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J].人民黄河,2006,28(12):73-76.

[8] 〔美〕防务系统管理学院,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中心译.风险分析与管理指南[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9] 姜树海,范子武,吴时强.洪害风险评估和防洪安全决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 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1] 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2] 李继清,张玉山,王丽萍,等.水利工程经济效益风险分析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 11:9-13.

[13] 河海大学.南水北调工程经济社会问题研究[R].2001.

[14] 李 雷,王仁钟,盛金保,等.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5] 张孝令,刘福升,张承进.贝叶斯动态模型及其预测[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作者:刘 恒 耿雷华 裴源生 王慧敏 徐澎波 姜蓓蕾 陈炼钢 黄昌硕

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档案管理是全国档案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但整体分析国内专业档案工作运行实况,发现其和各项业务工作相比较,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征。鉴于此以上情况,应尽量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持续创新专业档案工作。文章在分析专业档案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囊括的内容与运行策略作出探究。

关键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措施探究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被定义为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社保经办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在管理劳动就业、办理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档案。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拓展就业、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效措施。当下我国专业档案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这是令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堪忧的,创新管理措施方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作出相关研究分析。

1.专业档案管理应遵照的原则

1.1集中统一管理

这是专业档案管理工作所遵照的基本原则,也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部门设有多种模式,档案来源体现出繁杂化特征,应在管理规范中明确设定该部门的综合性档案管理机构,针对档位档案实施统一管理措施,并对单位运行模式予以督导。统一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方面能有效规避不同类型档案间出现分离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为专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性。

1.2服务广大群众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部门和普通大众密切相关,在管理专业档案全过程中应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将服务的重点转移至广大群众。《劳动保障监察条例》[1]中明确指出,建设用人单位与劳动保障有关的内容,也有益于更有效的就业并协助职工维护合法权益。所以,在管理专业档案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引导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

1.3开拓创新管理

专业档案管理是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构成,在国家相关部门颁发与归档相关规范后,下属部门在工作进程中也积极响应、落实,主动作出改革、创新。在现实工作中,专业档案数量庞大,这势必会增加管理工作压力。若相关部门依照现有规范开展该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不可观。鉴于以上情况,要求相关人员应具备长远的目光,以最新理念与技术为支撑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归档材料范畴的文种化、动态化,最大限度的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促进其现代化发展进程。

2.专业档案管理内容及措施

2.1劳动就业专业档案

劳动就业专业档案被定义为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过程中,而形成的专业档案。主要涵盖企业职员、劳动监察、劳动争等。对全国劳动就业整体状况分析,不难发现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持续推进。从就业人数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2]。在以上过程中,企业职工档案在保证职员切身利益、记录职工劳动状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全国状况分析,尽管国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较为规范,但在很多已破产、民营企业及外资产企业中,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随意性显著,暴露出诸多问题,已管理分散、监督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较差、档案内容严重缺失等为主。为应对以上情况,有省市基于建设劳动力资源、信息档案资料库服务再就业为工作目标,从产业结构、经济种类、行业、学历、技术专长等方面,科学调配了就业供需状况,最大限度的满足供需两方的需求。

2.2社会保险专业档案

社会保险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涵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及生育保险。社会保险专业档案为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档案。类型。结合相关统计,2018年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畴将进一步拓展。截至2018上半年,我国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人、12亿人、1.91亿人、2.3亿人、2.27亿人、1.97亿人;五项基金总收入3.7万亿元,总支出2.93万亿元;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库已基本建设成型,截至6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1.5亿人[3]。为应对社保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数目庞大且管理失衡的现状,有社保局印发相关文件,对本省所有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推行目标规范管理考评制度,协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高管理服务标准水平、经办程序规范性、人员队伍专业性、信息网络科学性。

2.3社會救助专业档案

社会救助体系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其专业档案为民政部门经办各项业务期间形成的专业档案。在该体系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最高的工作项目之一。结合2017年社会救助统计资料,发现国内城市低保标准上调至52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上调至350元/月。城市低保累计保障77.48万人,累计支出2.25亿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107.2万人,累计支出为1.94亿元。 当下,重庆、天津、云南等地区民政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颁发了城市低保档案管理规范,将城市最低保障档案设定为城镇街道办事处、居

委会处理低保待遇申请、审批、发放及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存储价值的历史记录,并构建了城市低保档案、规范管理与归属流向的形式,以提升城市低保档案归档与管理工作效率。

1、结束语

现阶段,国家专业主管机关针对专业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制定、颁发有关规定。只有国家专业主管机关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形成合力作用,立足于专业档案管理实况尽快拟定、下达与专业档案管理相关的规定,方能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专业档案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武晓燕.劳动保障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兰台内外,2019,17(33):21-22.

[2]张楚儿.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19,47(09):29-30.

[3]姚金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开展路径的相关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8,14(32):60-61.

作者简介:马爱侠(1978年6月),女,汉族,山东省鱼台县人,职务/职称:助理馆员,学历:大学专科, 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单位:鱼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位所在省、市:山东省济宁市,单位邮编272300。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经济开发区众创空间一楼大厅,收件人姓名:闫位位,联系电话15563499114

作者:马爱侠

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管理论文 篇3:

社会生态视阈下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研究试图从社会生态的理论视角探讨社会管理的模式创新。首先论证其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其次从社会生态系统边界确定、系统能量流动及干扰因素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相关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保证。

关键词:社会生态;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党中央提出要重点关注社会管理,尤其应注重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相关人员都将社会管理作为研究和工作的重点,现已有大量有关社会管理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突出研究成果。杜威的社会管理方法,包括民主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方法和“思想五步说”,科塞的冲突理论对社会管理的研究,齐美尔的社会形式理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都是国外学者对社会管理探索性理论研究(陈成文、高妮妮,2009;张敦福、李红姗,2009)。而中国自古以来便存在对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儒家思想对社会管理的研究体现在其整体观和矛盾观上(吕洪涛、黄维柳,2001)。当代中国对社会管理的理论视角则可归纳为政治文化、国家与社会、多元治理、民主政治等四种类型(施新洲、王春霞,2007),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广泛应用在中国当前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和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率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笔者正是基于此背景进行探讨。

一、社会生态视阈下社会管理研究可行性分析

社会生态是指构成社会生活形态的各方面要素组合,包括社会发展指导原则、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等,其中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通常会带来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群体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李宝梁,2007)。社会生态系统包含的结构有无机(理化) 环境,有机(生物) 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生产群体(工人、农民、商人、士兵、知识分子等),社会管理群体(公务员、企业家、经理、管理阶层等)和社会败坏群体(破坏分子、腐败分子、社会渣滓等),由此可指导社会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演变历程,并达到对其矛盾的调控(叶峻,1998)。

从上述研究内容可看出,社会生态和社会管理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作为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当某一地域或某一群体的社会生态发生变化时,其社会管理手段和模式必定会随之变化。同时,社会生态系统涉及社会管理的全领域,社会生态的系统能量流动对于社会管理的效率将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社会管理中的“和谐”是对社会有序的描述,是负熵控制能量在社会系统中的发展流动。任何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都必须使得社会的人、财、物、能、信息等各个部门组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并保证从自然中流入的能量能够有序地流经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并不断地與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吸取负熵能量并把正熵排给外部环境。而通常这种能量交换的通道便是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它在社会各部门进行分配后,再通过人的自身消费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同时通过劳动再把熵排泄给环境,使环境的熵增大。因此,能量在这样的循环系统才能使得社会保持稳定有序发展,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社会形态内讨论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是无法说明和解决相关的各种生存危机和生态问题的,也更加无法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管理可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秩序的能流路径,有效的社会管理能提高社会生态系统流动的速度,加快熵的交换,同时,社会管理的模式可看做社会生态系统的阶段模块在特定时期特定空间内的体现。

由此可见,在社会管理中引入社会生态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群体(如农民工、失地农民、其他弱势群体等)的社会管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生态视阈下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一)中国社会管理现状特征分析

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目前已基本建立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格局首先强调的是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等。

从上述社会管理的现状可知,中国社会管理模式是基于政治文化、国家与社会、多元治理、民主政治这四个基本理论范式。这些理论对于社会管理的指导多从正式制度的角度来进行,涉及到相关非正式制度的因素,如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观念等则相对较少进行研究。事实上,社会管理作为全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忽略,由此,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这便是笔者进行社会生态视阈研究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生态视阈下新型社会管理模式构建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社会生态系统边界确定。社会生态系统的边界确定是构建有效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特定的人群和管理内容,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社会管理的边界。例如,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年群体,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将其从整个大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独立出来,确定其核心、外围和相关层次的边界,突出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此过程中社会管理的模式可依据该系统边界,探讨其与外围层、相关层之间的能量流动和干扰因素的作用,通过控制能流路径、方向和强弱进行系统协调度的控制,以达到系统平衡态。此外,系统边界的确定对于能量流动方向、路径及干扰因素的判定也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看,处于正式制度的控制模式能对系统的核心层进行管理,处于非正式制度的控制模式则较好地配合做好外围或相关层的管理工作。因此,应用社会生态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管理模式将不失为一种新型思路。

2.社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通常,社会管理全过程可看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网络,在这些生态网络之间,可通过模拟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来描述不同社会管理的物质、能量流动,其流动的基本单元可比拟为“分室”和“路径”。分室是指生态系统中特定的功能单位,路径是分室间物质、能量傳递的通道。因此,对于社会管理体系而言,社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从社会管理对象边界出发,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若管理路径合理,则系统网络的能量流动顺畅,能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若管理路径结点遇到堵塞,系统网络能量流动受阻,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基本无效。社会管理的路径基本可分为正式制度手段和非正式制度手段,能流方向可为从上而下的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控制,涉及到政策手段管理的可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道德文化传统及观念等内容管理的,可采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若管理不力或效果不突出,则可通过疏导能量流动通道来进行调整,即消除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3.社会生态系统干扰因素。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即为系统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会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边界及能流通道等方面进行阻碍。因此,在构建社会管理系统时候,要准确辨析其存在的系统干扰因素,具体如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社会保障缺失和不完善、住房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等。社会生态视角即要将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放于社会生态大系统中去考虑,不能单纯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对于社会管理大系统而言,所有的因素都是环环相扣的,要抓住管理的关键要素,疏通系统能量流动的大通道,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生态视阈构建社会管理模式,关键是要有系统的观念,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看成是社会大系统的某一分室或结点,管理手段则为系统能流的路径和方向控制点,干扰因素决定管理的效率,由此构成这个管理系统。

结论

社会管理是当今重要的研究热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已有丰富研究成果。笔者选择从社会生态的理论视角探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是试图引入更多学科的分析视角来研究这一重要问题,从研究的可行性到相关模式构建的初步探讨,是为下一步更为具体和翔实的实证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高妮妮.从科塞的冲突理论看中国社会建设[J].社会科学论坛,2009,(4):46-50.

[2] 吕洪涛,黄维柳.简论儒家社会管理思想的整体观和矛盾观[J].地方政府管理,2001,(7):18-19.

[3] 张敦福,李红姗.齐美尔社会形式理论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79-82.

[4] 施新洲,王春霞.试论分析中国社会管理的四种理论视角[J].学习论坛,2007,(9):60-62.

[5] 李宝梁.社会生态分析方法在阶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民营企业家研究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

[6] 叶峻.社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50-258.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吴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员综合素质图书管理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