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工具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计量问题成为全球反思的焦点。从会计学角度,结合我国实施不久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一篇:金融工具论文范文

金融工具基本权益工具法及其应用

在金融工具中正确区分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对于确定一个企业的净收益至关重要,并且也会影响到财务杠杆比率和其他财务指标。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影响净收益,而权益工具的变动则不影响。区分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时,最明显的债务工具(如应付账款)要求交付一定数量的现金或其他资产;最明显的权益工具是普通股,代表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但一些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融工具却难以分类。随着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其实质和形式开始背离。如“可转换债券”事实上是以现金结算,在数量上等于按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将要发行的股票的价值。现有的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结算方式选择和一些其他特征都没有很好地进行反映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发行者通过改变金融工具的形式(而无需改变其实质)就可以选择如何报告,从而规避会计准则。

一、基本权益工具法概念与逻辑

负债是需要企业牺牲经济利益(交付资产或者提供劳务)的义务。需要企业发行股票进行偿付的义务不是负债。这样,根据金融工具的形式进行分类就是一个结构化的选择。可以使用“基本权益工具法”来确定某一项金融工具是属于权益工具还是属于债务工具。为此引入“基本权益工具”的概念:基本权益工具是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代表了真正的所有者权益。基本权益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其持有者对企业资产有要求权;如果企业进行清算,这份要求权相对于其他任何对企业的要求权而言都不具有优先性。二是其持有者对于企业在所有较高优先级要求权都满足后所剩余的资产拥有所有权,该所有权的大小只受企业剩余资产数量的限制。引入基本权益工具的概念后,对企业净资产的最后要求权被归类为权益。这类金融工具的持有者被看作是企业的所有者,减少企业所有者可支配的净资产的要求权被归类为负债,增加企业所有者可支配的净资产的要求权被归类为资产,基本权益工具即所有者权益。具有一个基本权益工具部分和一个负债(或资产)部分的金融工具应拆分,只有基本权益部分可以被归类为所有者权益。所有其他金融工具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优先股等永久金融工具)都应被归类为资产或负债,而不是所有者权益。

在企业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中,具有最低优先级要求权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就是基本权益工具的一个例子。如果企业发行了两种优先级不同的股票,只有最低优先级的才是基本金融工具。确定哪种金融工具是权益就是在对企业净资产的不同类型的求偿权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将对于净收益的要求权和用于确定净收益的要求权区分开来。历史上所有者权益被定义为企业的剩余权益,剩余权益是拥有企业经营活动净剩余的权益。但是企业有不同类型的剩余,所有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都可按等级列出来,对权益和其他要求权的划分取决于对不同剩余水平的划分。基本权益工具的持有者承担企业及其活动的最终风险并享受最终回报。基本权益工具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剩余权益的最低等级求偿权,没有这种求偿权,企业就无法存在或运营。基本权益工具所收到的任何数量的股利、赎回、分配都是企业净收益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是指企业组织中的财产权利,这种财产权利往往都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金融工具的法律形式是重要的,但并不决定其分类,因此某一金融工具是否符合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并非至关紧要。法律特征并不是判断某一金融工具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的关键,一些法律形式的所有者权益是基本金融工具,如普通股就是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也是基本权益工具。优先股虽然是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但通常并不具有对企业净资产的最低优先级求偿权,因此不是基本权益工具。

除基本权益工具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包括永久性金融工具)都应分类为资产或负债。所有远期合同和期权都应归类为资产或负债,即使这些远期合同和期权需要支付或收取基本权益工具。在用基本权益法对金融工具类别进行判断时,基于股票的支付(如员工股票期权)应归类为负债并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基本权益工具法优点

首先,基本权益法增加了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可比性,只将基本所有权工具归类为权益,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加容易区分哪些会减少所有者在企业净资产中份额的要求权。该方法是基于财务报告的财产权利观(产权观),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观点。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描述的企业主体观不同,企业主体观从企业(而非其所有者)角度看各个交易与事项。通过将最低等级求偿权金融工具列为权益,基本权益工具法更清楚地区分了不同股东的权益。目前,几种不同类型的所有者权益都混合在权益中,在留存收益和累积其他综合收益中报告的数量,其实应归属于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期权持有者和其他各方。如果收益的各部分能清楚地界定,各类股东就能更容易地判断哪些收益归属于他们,哪些不是。其次,基本权益工具法简化了概念和应用,将其他永久性金融工具归类为负债,如果减少了可供分配给基本权益工具的净剩余,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就是负债。该定义减少了结构化的机会,如一些企业发行了永久性优先股,并约定股利随时间而增长,如果股利支付率增加太快,超出企业支付能力,企业就不得不回购这些优先股,显然这里的优先股更具有负债的属性。

三、基本权益工具法具体运用

第一,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以现金结算的签出看涨期权归类为负债,但如果看涨期权发行者选择使用现金或股票进行结算,就被归类为权益。这样,即使发行者的意图是以现金结算,其也可以通过加入一个股票结算条款将期权归类为权益。现行制度对签出期权的归类依赖于金融工具的结算要求,如果期权条款要求以股份结算就归类为权益。如果要求以现金结算就归类为负债,这种处理方法和金融工具的后果并不总是一致。某项金融工具以权益结算,但权益工具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轻易转化为现金,那就和现金结算没有实质区别。基本权益法消除了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一致,不管签出期权如何进行结算,都被归类为负债,这也防止了发行者通过改变金融工具条款操纵会计处理。

第二,许多基本权益工具是永久性的,但可赎回的金融工具(不管是强制可赎回还是持有者具有选择权)只有在具有上述两个特征时才是基本金融工具。即赎回的数量等于当持有者选择结算时所应享有的净资产数量,这个数量可以用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来近似反映。赎回计算公式应该反映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持有者在企业资产中应得的份额。在其条款中规定,如果赎回会损害到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要求权,则不得赎回。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求以公允价值赎回的金融工具不一定是基本权益工具。因为如果企业在金融工具赎回日进行清算,金融工具持有者所得到的企业净资产的相应份额不等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此有必要排除企业清算的情况。

第三,子公司和其他合并各方发行基本权益工具应在子公司的层次上进行确认。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也应保持基本权益工具的特征,除非这些特征与合并会计报表内容不符。如果子公司发行了可赎回基本权益工具(将以公允价值赎回),母公司对这些工具作了一个最低赎回数量担保,这项金融工具在子公司报表上是所有者权益。如果母公司没有进行担保,那么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它也是所有者权益;但如果母公司进行了担保,那么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它就是一项负债,因为担保对赎回数量进行了限制(保证某一部分一定可以赎回),就不再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求偿权,因此不满足基本权益工具的定义。应分类为负债而不是所有者权益。要指出的是,一个由基本权益工具和债务混合而成的金融工具可以分离并分开进行报告,就好比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金融工具一样。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某些具有嵌入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可以直接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无需再分为宿主合同和嵌入衍生工具分别计量。

作者:周长鸣

第二篇: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计量问题成为全球反思的焦点。从会计学角度,结合我国实施不久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改进建议

一、金融危机后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反思

2008年秋季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化,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损失惨重,大量倒闭。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导致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留给世人不尽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国际互换衍生协会对其是这样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互换交易、远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双方协议确定。期货和认股权证则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波动性,其价值随着标的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二是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交纳合同所载的全部金额,只需交纳少量保证金等费用即可进行交易。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使用者的目的越来越偏离避险保值功能而追求投机获利,这使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越来越高。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现状

以前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仅在表外披露,并未纳入表内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第22号、23号、24号和37号明确规定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处理,将其纳入了表内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可划分为三类进行核算,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为除以下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第一,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第二,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第三,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前两类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作为取得成本,第三类即属于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满足条件的运用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一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其摊余成本计量;二是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其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的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成本计量。当合同的权益或义务终止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时进行终止确认。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利弊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实现了重大改革。首先,突破了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其次,发展了会计的计量基础,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再次确认的会计确认方法,这对更准确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是一种必然趋势;二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市场密切相关极具波动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真实计量其价值,用公允价值计量更具相关性;三是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交易,合约标的在合约签订后交易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价格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也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客观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些方面的突破,使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处理方法也好似一把双刃剑,虽然现有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一)公允价值的确认方面

公允价值是在公开活跃市场上买卖双方在自愿平等原则上的交易价格,但是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有很大一部分的金融工具的价值都不能从活跃市场上取得。会计准则又规定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然而,在我国独立的评价机构尚不健全,该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而且即使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再加上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等因素,其价值也不一定公允。

(二)混合计量基础的矛盾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报表核算后,表内核算项目既有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数据,又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这造成在计量口径上不一致,其经济意义也不一样,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纳入同一报表内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三)确认时点的选择

具体包括初始确认时点的选择和再次确认时点的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时点发生的交易事项,在签订合约时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净投资,但又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如在签订合约时予以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是否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但它又对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合同到期再次确认不能反映企业存在的风险及收益,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再者,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频繁而且剧烈,何时进行再确认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也较难确定。

作者:王 晗

第三篇:浅析衍生金融工具审计

【摘要】 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一般程序和其中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特殊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一、引言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发现价格。衍生工具通过组合单个基础金融工具,利用衍生工具的多头或空头,转移风险,实现避险目的;衍生工具依照所有交易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定价,发现价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以下特点: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分析,指出审计测试的一般模式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特殊的审计测试:模型审计测试。

二、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三、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

(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七、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参考文献】

[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2004.

[3] 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2年第二期.

[4] 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5] 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6] 王大友. 关于注册会计师防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审计风险的思考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7] 赵娜.Black_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探讨 [J].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6期.

作者:周丽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证券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