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支持

2023-04-03

第一篇: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支持

农行三农金融支持产品

农行特色惠农金融产品介绍

产品一

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

产品定义:

本产品是指农业银行向县域中小企业法人客户提供的以动产质押为担保方式的短期流动资金业务,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动产质押,是指借款人将其合法所有的动产移交农业银行经营机构或者农业银行委托的仓储公司、物流公司、资产监管人等中介机构占有,作为借款人向农业银行申请办理信贷业务的担保。

功能和特色:

本产品主要是为拓宽县域中小企业客户融资担保渠道而设计,对借款人能提供的质物质押方式设定较灵活,即可实行静态质押,也可实行滚动质押;对质物即能采取现场监管也可采取移库监管;且农业银行能接受的动产质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

(一)钢材类,包括但不限于螺纹钢、线材、优质型材、优线、中厚板、冷热扎卷板、带钢、度锌板、圆钢、不锈钢板、不锈钢管、轴承钢、热镀锌板卷、马口铁、彩涂板;

(二)有色金属类,包括但不限于铜锭、铝锭;

(三)化工原料类,包括但不限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其他通用化工原料;

(四)大宗农副产品;

(五)木材、石油、煤炭、化肥等;

(六)以上述品种外的动产进行质押的,需报农业银行一级分行批准。

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对客户准入资格及提供的动产进行调查

(三)对经调查符合条件的业务进行审查、审批

(四)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五)核定担保,办理质物交接登记手续

(六)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七)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八)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

所有经授权的三农事业部辖属经营机构均可办理。

产品二

季节性收购贷款

产品定义:

本产品是指在农副产品收购旺季,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储备企业正常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满足其收购资金需求而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主要面对有季节性收购资金需求的AA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原则不超过6个月,最长不能超过9个月,不得循环使用,到期必须收回。

功能和特色:

本产品主要是为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收购旺季资金需求量大、时限要求高等困难而设计,对借款人准入和资金需求等有明确的限定。

季节性收购贷款实行“封闭运行、期限管理、专款专用、库贷挂钩”的管理方式。产品主要特色为根据农副产品收购资金需求特点,可超企业授信理论测算值为借款人核定授信,超30%(含)以内需农业银行一级分行审批,30%以上需按照农业银行相关信贷制度报批。

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对业务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五)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六)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

所有经授权的三农事业部辖属经营机构均可办理。

产品三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

产品定义: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是指对项目所有权人发放的用于县域内商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总行确定的纳入三农金融部统计的县(含县级市)支行所在行政区域都被称为“县域”。县域范围内农副产品、文化用品、服装家具、装饰建材、五金钢材、种子化肥等流通市场建设都可适用本产品。非县域范围内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贷款也适用本产品。

功能和特色:

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合理设定了借款人准入标准和项目准入标准,主要满足各类商品流通市场提供交易用固定场所及交易必需的配套设施产生的资金需求。固定场所主要包括交易厅(棚)、商铺等,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配套仓库、水电道路、保鲜储藏冷库、停车场、办公用房、安全检测系统、市场信息化系统、商户生活服务等市场附属设施。

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核定担保,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五)根据合同约定逐笔核贷,逐笔放贷

(六)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七)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

所有经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产品四

农村城镇化贷款

产品定义:

农村城镇化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在县域范围内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改善县域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县域经济承载功能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贷款。

农村城镇化贷款的基本贷款品种为项目贷款,按照还款来源分为城镇化一般项目贷款和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

城镇化一般项目贷款是指以新建项目法人或既有法人为承贷主体,以项目自身现金流或既有法人综合收益为还款来源而提供的融资。

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是指项目自身收益或既有法人综合收益不能全额还款,以项目建成后的财政拨付资金为部分或全部还款来源而提供的融资。

功能和特色:

农村城镇化贷款可满足借款人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县域园区建设、县域流通市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土地整理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

办理流程:

(一)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

(二)借款人除提供基本生产经营、财务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项目资料:

1、政府有权部门授权或委托借款人从事规划区域内的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批件;涉及用地的,提供建设用地合法手续的证明材料;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环保评价报告及批准文件;其他批准文件等。贷款申请时尚未取得前述合法性资料的,须提供办理情况和取得计划;

2、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提供有权部门同意立项的批准文件、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需政府核准的项目,提供有权部门核准文件、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项目(需备案的项目)提供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投资项目,提供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3、自筹资金到位的计划和已投入资金的证明;

4、农业银行要求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三)借款人申请办理农村城镇化垫支性项目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1、上款规定的资料;

2、经地市级以上(含)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或特色风貌设计;

3、政府部门出具的书面还款承诺,以及经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财政还款预算决议。

办理渠道:

农业银行县域范围内所有分支机构。

产品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产品定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是指用于中央和省级财政主导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承诺全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期限按照项目总投资规模和财政资金到位计划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20年(含)。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功能和特色:

一是在贷款用途上,主要投向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农村水、电、路、气、医疗和教育等公益性项目。二是在资本金要求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年】35号)中关于 “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精神,对资本金未做强制要求。三是在贷款期限上,根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财政投资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上述特征,符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行的一般规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办理流程:

(一)客户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和审批。

(三)签订借款合同。

(四)办理抵制押登记等手续。

(五)贷款一次性发放或根据合同约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分次发放。

(六)借款人按约定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七)办理结清贷款手续。

办理渠道:

所有经授权及转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产品六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

产品定义: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是指农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申请,向其提供用于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也适用于农业银行向借款人开展化肥淡季储备业务而提供的票据承兑、贴现、保函、期限不超过90天的短期信用证及其他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是指每年进入化肥使用淡季后,化肥流通企业将淡季生产的化肥收储一部分,存到用肥旺季时再集中投放市场的经营活动。其中,与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签署了有效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承储协议书》,能够按照协议约定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

务的企业称之为“承储企业”,其他从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的企业称之为“一般企业”。

功能和特色: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主要满足“承储企业”和“一般企业”因开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业务产生的流动资金需求,主要具备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为企业制定了化肥质押担保方案,以企业储存的化肥设定动产质押,为化肥流通企业增加了有效担保方式;二是针对化肥流通

企业特点,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为企业增加了特别授信方式,为企业贷款拓宽了授信空间。

办理流程:

(一)客户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审批

(三)签订借款和担保合同

(四)核定担保,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

(五)根据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六)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七)按期足额收回信用

办理渠道:

所有经授权的营业机构均可办理。

产品七

三农个人产品——农户小额贷款

什么是农户小额贷款?

本办法所称的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的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有哪些特色?

1、贷款方式灵活。农户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

2、用款方式灵活。根据用款方式不同,农户小额贷款分为自助可循环方式和一般方式。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可随借随还,通过自助借款方式提款、还款;一般方式下,我行对借款人实行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收回。具体用款方式由借款人与我行协商决定。

3、节省利息。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农户小额贷款按照贷款的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出。

如何办理?

授信流程:

产品八

三农个人产品——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什么是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是指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用以满足其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大额贷款。 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有哪些特色?

1、贷款方式灵活。农户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

2、用款方式灵活。根据用款方式不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分为自助可循环方式和一般方式。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可随借随还,通过自助借款方式提款、还款;一般方式下,我行对借款人实行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收回。具体用款方式由借款人与我行协商决定。

3、节省利息。自助可循环方式下,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按照贷款的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出。

如何办理?

授信流程:

第二篇:对金融支持服务三农问题的调研对策

近年来,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我市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变化的发展关键期,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对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非常重要。最近,信息科对我市金融服务“三农”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金融支农服务的建议,供领导参阅。

、我市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投入加大。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分别占各项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21.6%和25.4%。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重点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市的94.2%;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在继续做好粮食收购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2005年以来,新增贷款1.2亿元,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支持重点突出。随着我市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信贷需求由单一小额生产贷款逐步向复杂多元化资金需求转变,金融机构积极适应这一需求,将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农业信贷投放的主要方式。目前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占全部涉农贷款的48.59%;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99万元。以阳谷县为例,支持重点一是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凤祥集团、仙农塑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向特色农业倾斜,重点支持以阿城、范海为代表的蔬菜大棚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基本形成了户连村、村连镇、镇连蔬菜市场的产销一体化特色农业产业。

(三)服务方式不断改进。一是深入开展信用村、户评定工作,改善支农环境。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户资金需求“季节性强、期限短、时间急、金额小”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目前,**市共评定信用村187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9.4%;评定信用户48.6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7.4%。对评定出的信用村、信用户,农村信用社给予了资金倾斜、利率优惠、服务配套等多项优惠政策;二是简化贷款程序,实施贷款上柜台工程。农村信用社在信用户评定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实行农户贷款证业务上柜台。借款户持贷款证可直接到贷款专柜办理贷款业务,有效地简化了贷款审批发放程序,切实提高了办贷效率。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结构供求不匹配。从贷款投向上分析,“三农”经济(农业、农村、农民)中,满足程度不一致。一是对农业和农民满足多、对农村建设满足少。据调查,农村水、电、路“三网”建设、大型水利建设、新住宅区开发等亟需金融部门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但由于村委会不具备法人资格,导致该类贷款缺乏承贷主体而无法操作。以茌平县为例,现有农村信贷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未涉及,而交通、水利、桥涵、电力、通讯等资金需求达8亿元之多,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后劲;二是农村工商业贷款满足多、农户需求满足少。农户贷款也大多用于工商经营,用于纯农业的贷款占农户贷款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

(二)农户信贷结构需求满足程度差别较大。以莘县十八里铺和徐庄两个乡镇为例,农户信贷需求的反映明显不同:十八里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农户信贷需求主要集中在蔬菜大棚建设和物料投入,近年来农民已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农信社规定的2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基本能够满足农民需求;徐庄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晚,自2006年下半年发展蘑菇大棚,每个大棚建设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棚建设和生产性投入资金在6万元以上,农信社2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据了解,目前该乡蘑菇大棚在200个以上,60%的农户除在信用社贷款和自有资金外,不得不通过亲朋借贷等方式进行筹资。

(三)资金定价机制僵化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农户小额质押贷款上浮30%,中小企业、农户联保贷款上浮100%,直接加大了农民经济负担,增加了生产成本。我市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多数农产品仍采用农户分散生产、粗放经营的方式,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往往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境,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贷款的使用效益,即使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村经营企业利润率也超不过10%,与上浮后的利率相差无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申请使用贷款的积极性。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受到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影响。农业银行因处于转轨过程中,其正常贷款的发放程序复杂,贷款投放速度不及时,增量和增速均不适应业务发展。农村信用社由于存贷比例明显超出银监局对法人金融机构的监

第三篇:***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问题情况的分析

近年来,**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农村建设”实现的前提是农村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而农村生产力的社会化必须要求高度的市场化,需要通过市场化经济把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在一起,把城乡、工农联系在一起,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三农”组织能力,加快资源与信息流通,实现“三农”持续和谐发展。但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县组织不同的金融机构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服务单一,与**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性需求不匹配 首先是贷款期限设置不合理,贷款数额受限制。如在农产品经营中很多产品深加工中小型企业融资没有渠道,相对僵化的农业贷款条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户的多种信贷需求。再就是结算渠道不畅,电子化建设滞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纷纷从乡镇撤离,在乡镇保留的其他银行业机构一般不具备跨市、县特别是跨省市异地汇兑结算功能,给一些交易活跃、资金流量大的客户结算带来诸多不便,一些业务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

(二)农村资金流失,金融投资偏离农村

**县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金融无疑是这一工程的血脉。而目前**县广大农村正处于严重“失血”的境地。一方面是县政府财政加大了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却是金融资金加速从农村流出。主要表现为从贫穷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商业。目前,在**县的乡镇金融机构中,邮政储蓄只吸收农村资金而不发放贷款,吸收的资金全部转存,农村信用社在强调资金集中使用的同时,富余资金则以拆借或购买商行票据的形式从辖内流出,**县的农业银行及各商业银行也由于近年来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权限上收,信贷向大中型企业集中,支农职能严重削弱。

(三)投资风险较大,防范措施不能到位

一是行政干预风险。有的乡镇党政领导将农业贷款比喻成“唐僧肉”,只要有本领,谁贷得到尽管贷,造成不良贷款占比上升,严重影响了基层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二是自然灾害风险。农业贷款金融机构很难抵御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大面积的病虫害、传染病等系统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户就无力归还贷款,这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是信用法制风险。由于各乡镇发展速度及文明程度的差异,导致农户依法借贷、及时还贷的意识不强,容易造成逃废债务的现象。

四是行业效益低微,信贷支持不到位

二、解决**县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县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

一是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稳步推进**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切实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二是**县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加强引导,规范其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正常运转。

三是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手段比较先进的优势,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资金回流,解决农村资金不足

一是要实现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互动。近年来**县财政支农力度虽然在逐年加大,但相对庞大的农业需求还是偏小,必须加大力度以减轻金融支农的压力。

二是**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支农再贷款规模,缓解支农资金匮乏问题。

三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协调,将来源于农民的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回流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一是加快诚信系统建设。**县政府要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地域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备的诚信档案,进行有效监管,及时打击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及个人,构建诚信友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是在**县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各乡镇建立农业龙头合作基金性质的担保公司。地方的龙头企业多家联合出资不仅对地域经济有一定的带头引导作用,且对基地内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如果由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来担保和其关系紧密的农户贷款,这样既解决了农户难贷款的问题,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系数。

三是打造**县政府“诚信政府”形象。**的党政机关应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提倡信用、信誉,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为**的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和谐的投资环境。

(四)兼顾长远利益,有效搞好信贷支持

一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广大农村农业建设领域并不是“盈利死角”,农村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客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农村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领域都是尚未开发信贷投放的优质对象,是信贷投放新的“处女地”。当前**县农村金融机构关键是要建立配套的营销机制,不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适时、适度抓住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好国家支农新政策,在保证信贷质量上做文章、下功夫,农村金融天地大有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也大有潜力可挖。

二是处理好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关系。随着**县“三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民负担不断减轻,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消费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也将会有长久的利益空间,**县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县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紧抱“三农”不放松,立足长远,引导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政府、银行、农户“三满意”的新格局。

三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随着支农资金逐步回流,**县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仍热衷于“抓大放小”,把资金重点投向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优质民企等高效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仍然一时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农业基本建设虽然存在成本高、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但是农金部门唯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村市场的信贷投入,支持“三农”建设,农

民收入才有可能不断得到提高,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得到不断扩大,农业自筹建设资金才能得到循环再生,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利益也才有可能在“水涨船高”之中得到提升。

第四篇: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

崔玲 鲁振满

中共中央已连续十一年发布一号文件,聚焦 “三农”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既发挥着科技开发、示范辐射作用,也担负着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历史重任。金融业应把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要抓手,以强有力的信贷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决定了投资回报的低收益和长期性,加之农业园区无法人地位等因素,导致金融支持差异化,影响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效益和速度。

(一)国有大银行区域定位差异较大,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从功能定位上看,金融机构体系在城乡之间布局失衡,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人员、信贷资源配置等都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在县域分布单一,部分县只有农信社、农行和邮行等机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加上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制约,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除县级农行有小额农户贷款、低风险贷款的审批权限外,其它保留的县域分支机构基本上不具有信贷发放的审批权,对农业园区的信贷支持处于“空白”期。

(二)支农信贷产品功能欠缺,难以满足园区资金需求新变化。由于农业园区的资金需求正向大额化、长期化、抵押担保方式多元化转变,小额信贷等支农产品(000061,股吧)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房屋、土地、林权、水面等方面开办了抵押业务,仍然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贷款期限不适应农业园区生产需要。当前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对农民的房屋、土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一般为1年,对企业贷款一般不超过3年,而当前园区龙头企业主要贷款用途在新建、扩大种养规模、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资金收益周期长,需要长期贷款予以匹配。二是贷款额度受限,不适应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建农业产业园区前期投入普遍较大,一般资金需求在1000万元以上,而按照银监会贷款集中度风险控制的监管要求,农信社机构单户贷款比例不能超过资本金的20%,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不超10%。受资本金制约,部分联社发放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受到限制,对农业园区资金支持有限。

(三)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仍停留在局部试点,尚未全面推行。一是法律障碍未彻底消除,风险仍然存在。《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抵押,如出现风险,银行维权时仍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二是“三权”流转市场缺失,农村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林权没有交易平台,贷款出现风险难以变现。三是“三权”资产专业评估机构少,市(县)级几乎没有中介评估机构,制约了金融机构贷款抵押业务的开办。

(四)农业园区无独立法人地位,难以符合信贷准入门槛。农业产业园区依附于龙头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法人地位,没有独立的园区财务管理,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都不能直接和农业园区进行对接。农业园区的法人主体问题无法满足银行信贷准入审查的基本要求,目前的这种现代农业园区模式无法成为金融机构扶持的主体,信贷准入难。另一方面,农业园区建设融资的综合成本高。如在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要求对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中间手续麻烦,环节较多,耗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大,增加了贷款人的负担。

(五)农业保险(放心保)缺乏,难以规避信贷资金风险。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储存运输不当等多种风险,商业保险不愿介入,使得园区抗拒风险能力弱,风险转嫁能力低。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资金短缺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长期问题,破除金融供给障碍,增强金融支农能力尤为重要。

(一)建立商业银行支农长效机制,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市场。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通支持“三农”渠道。一是机构人员下沉,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需求,在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服务不足的县域延伸分支机构,拓展农村市场。二是下放信贷审批权限,赋予与基层分支机构业务发展能力相适应相匹配的信贷审批权限,促使信贷支农有所作为,改变“抽水机”现状。三是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强制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在县域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的信贷投放,引导县域资金回流农村。

(二)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加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进一步加强支农金融体系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一是加强各涉农机构间

的合作,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如农业发展银行或邮储银行等资金充裕的大型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将贷款批发给资金来源有限、规模小的农村小额贷款机构或农村信用社,切实增加流入农业园区的信贷资金总量。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机构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不同治理结构的金融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三农”。三是组建农业产业担保公司,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为主体组建股份制担保公司,开展担保服务,化解信贷风险。

(三)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绩效。一是继续扩大农村抵押物担保范围,总结经验,扩大推广面,解决农业产业园抵押担保瓶颈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开发信贷产品,如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期货定价+倍贷+定单,支持现代农业增信融资。三是科学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要素,建立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相适应的决策流程和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四)加大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力度,丰富信贷抵押担保内涵。土地流转是改变农村经营模式的重要环节,没有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就没有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一是扩大可用于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范围。通过转包、流转、入股等形式获取土地经营权用于贷款抵押。二是将土地经营权上附着的龙头企业投资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纳入信贷抵押物范围。三是明确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定,从法律上保护龙头企业的投资权益,为农业园区的规模化建设夯实基础。

(五)强化龙头企业自身管理,满足银行信贷准入条件。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尽快实现园区工商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农业产业园区为核算主体的财务体系,全面综合反映园区经营、盈利、现金流情况,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详实可靠的财务依据。三是引进专业营销人才,通过寻找战略合作联盟、专业销售协会、发展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手段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农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减少市场风险。四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有效规避信贷资产风险。通过扩大对农业生产的保险服务,增加农业投保险种和保障范围,广泛开展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保

险服务,降低现代农业园区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成立政策性的再保险公司,国家建立巨灾保障基金,对重大水灾、旱灾、禽流感等灾难损失提供保障,发挥好保险防灾和灾后重建功能。

第五篇: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熊春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08-18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而且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不足,揭示金融支持不足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改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遵循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和废弃物再循环的原则,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的融通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循环经济项目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需要巨额资金。然而,受防范金融风险与发展新型经济、融资方式有限与多样化金融需求等矛盾制约,我国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仍然比较薄弱。

(一)面向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己经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以及多种形式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共同参与的金融市场,但是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仍然很不完善,相互之间因业务范围、竞争结构的不同,没有形成有机的竞争和互补机制,对循环经济发展不能提供相适应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服务循环经济的融资工具欠缺。

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项目融资等新兴融资工具使用率低以及风险投资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多样的金融工具来满足自身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也难以改善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无法满足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三)针对循环经济的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缺乏。

循环经济融资项目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面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复杂性、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及不对称性,资金趋利避险的本性导致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之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二、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

结合当前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造成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商业性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进入渠道障碍。

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信贷资金投放遵循盈利性和安全性原则。由于存在原材料价格和循环过程成本等制约因素,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难以体现出来,导致商业性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自发的市场配置资金的渠道和机制,存在着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渠道障碍。

(二)政策性金融与民间金融由于业务范围限定及实力所限难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以及扶持重点与循环经济项目或企业融资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而大部分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也难以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此外,民间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整体实力、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支持十分有限。

(三)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缺乏多样化融资渠道,缺乏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支持,缺少丰富的融资方式,便不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供涵盖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资本运作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这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相称。

三、促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首先,要实施有差别的货币政策,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应实行区别性的信贷管理政策,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国家通过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建设项目资本金限制、延长银行贷款期限等,对商业银行资金加以引导,为扩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规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

投入,特别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振兴、环境保护等项目。再次,要扶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要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关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再次,要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三)拓宽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

首先,要积极推动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其次,要使商业银行信贷优先投向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及相应的重点项目。对于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信贷优惠政策,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资金需求,可以考虑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循环型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扩大其债务融资规模。▲[参考文献].[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4,(10)。

[3]李虹。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J].东岳论坛,2006(6)。

[4]贺景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学术交流,2005,(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标签:财经2011-08-24 09:47 星期三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张漫雪 张昶

摘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资源的节约和优化,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这个重要的渠道和中介,因此,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必对金融业提出更高的需求,本文针对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金融支持 可持续发展

该文章为贵州省商务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循环经济的融资特征与融资需求

循环经济的多阶段和多层次决定了其对金融支持的多元化需求,循环经济融资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资金的稀缺性。由于循环经济的高风险、高投入以及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循环经济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存着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专门的投融资机构对循环经济的投资一般是组合投资(包含多个项目,用成功项目的高回报补偿失败项目的损失)。一般社会资本出于安全性考虑,不会轻易地进入该领域。如果政府不能支持,银行不予以优惠,循环经济的融资就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第二,渠道的狭窄性。循环经济投资的多阶段特征导致对融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而目前,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渠道和金融渠道,在中国循环经济投融资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注入,缺少社会财力的支持。甚至一些重大项目还要依靠国外贷款来解决。第三,技术的分阶段性,循环经济投资在其不同阶段的金融价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五个阶段(种子阶段、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投融资的特点和其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资金需求量是随着阶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大的,其融资难度也是随阶段的深入而由难变易。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障碍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循环经济需要各环节主体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将其推行下去。在效率的基础上,一种制度安排能够使提供具有正效益的公共物品或产生正的外部性的供给者得到适当的补偿(因为这些正效益或正外部性无法在市场交易中自动反映),那才是可行的。但是,这并不表示政府可以取代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市场仍然是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作为纽带,将循环经济各环节的利益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没有损害自己(生产者/消费者)和他人的利益,并且公众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使各种资源使用更加趋于有效合理,达到帕累托最优。政府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辅助和调节,因为政府供给的产品主要是制度,而制度是作为保障因素存在于生产函数之中发挥正效益的,制度要素和市场要素同时保障包括自然和环境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运用。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客观上就要求进行制度设计,降低交易费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分类标准和运行、管理、考核体系没有建立,未对循环经济做出直接规定,配套法规、细则制定不及时,致使一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高效、严格的执法措施,产权不清,交易费用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如:虽央行与国家环保总局达成了有关环境执法信息进入金融监管机构征信系统的协议,但协议仅约定环境执法信息进入系统,尚缺乏企业其他方面更具体、更完整的环保信息。如:各银行在企业贷款审核中都对环保审核作出了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掌握“两高”企业的环保达标及耗能指标等第一手资料,且很难从企业获取所需的完整的环保审批材料。因此,缺乏有效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银行环保审核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各类征信系统和信用中介机构体系建设仍未完善,且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企业和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淡薄,失信现象严重;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以及执法不力,容易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和纵容企业逃避债务。同时,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管理章程、相关法律法规、担保基金的运作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配套现象,都无法对循环经济提供有效的避险机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各类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再加上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金融生态体系,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导致金融机构介入的制度基础不足。

(二)国家投资不足,根据国外经验,污染治理的投资占GNP的比例达1%~1.5%时,环境污染恶化有可能得到基本控制;污染治理投资占GNP的2%~3%时,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己达2%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形成

了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而且,近些年我国循环经济中环保投资总量也不断攀升,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

(三)缺乏创新,由于循环经济产业的运营管理与传统产业的不同,金融供给模式需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货币循环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信贷操作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企业对资源及其产品的利用实现了封闭或半封闭的链式管理,因此要求相应的资金亦应实现封闭运行管理或“链式”管理。然而,目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模式除了个别对企业的专项政策信贷资金实行类似管理外,银行的产品基本是适于传统经济单程式的线性模式,缺乏适合循环经济风险特点的产品规划,容易导致诸多管理风险。同时,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社会担保体系、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性,资金趋利避险性、社会信用不佳等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一)加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GDP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600多亿增长到2008的30多万亿。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家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促进社会节能、节水、节节约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实践看来,“十一五”上半期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扭转了“十五”以来持续上升的态势,出现了“双下降”的好局面。2006年、2007年、2008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了1.79%、3.66%和4.59%;2008年数据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已经发展到475个,动漫产业基地也有40多个。这些综合性或者产业性的工业园区(基地)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无不涵盖。2009年金融风暴时期国家更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果一个在政策扶持范围内的高科技企业,在早期风险投资融资难、无资产抵押银行融资难的时候入住园区,可以申请国家、市、园区不同科技口部门的各类资金,还可享受政府反税支持和获得各类政府资金,在危机时代应该成为企业融资的务实选择和趋势。同时,生态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例如:贵州省作为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点,西电东送的重要供给基地,在使用煤炭资源的同时,率先引入氯碱/硫酸钠法工艺技术,力争使燃煤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这个世界性难题率先在中国、在贵州得到破解,不仅意味着贵州将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这一大思路中率先破题,寻找到“十一五”期间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辽宁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振兴老工业基地。山东省组织实施的“613工程”抓煤炭、建材、发电等6个重点行业,10个循环型企业,300个循环经济骨干企业。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应对危机的4万亿元振兴经济方案再次明确了方向,即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这不仅助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更会让循环经济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制度环境,我国在2006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而在2009年4万亿投资的大背景下,国家现在也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支持。贵阳市颁布并实施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经济法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2007年8月26日,贵州省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该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创新金融产品。在环境的恶化给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条件下,国

外出现的“环境金融”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产品,目前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包括:绿色抵押等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生态基金等基金类环境金融产品、巨灾债券(巨灾风险证券化)、天气衍生品和排放减少信用等金融衍生品。另外,风险投资这种创新金融工具,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最为有效的金融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从科技开发到产品中试再到产品投产所需资金的比例是1:10:100,这种对资金逐步追加且长时间没有赢利的投资要求,使得传统资本对之“望而生畏”。风险投资通过其独特的运作方式满足了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对资金的巨额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永冰.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韩宁.构建中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J].中外企业家,2006;第2期

[3]王文军.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28~32

[4]王卉彤,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路径[J].上海金融,2006;第06期

[5]王大珊.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6]刘学斌.循环经济与中国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室内装饰设计实习报告下一篇:三年下册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