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外,创设一个“和谐型”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对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 篇1:

初一英语奋进奖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英语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尝试,即借鉴德育奋进奖评价模式,在初一学生中建立和实施形成性评价方案——《英语学习奋进奖奖励方案》。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奋进奖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评价”,就是考试,人们通常将考试又看作是进行纸笔测试。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及学习习惯等问题。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本校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案呼之欲出。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评价观。本人尝试研究、制定并实施了《英语学习奋进奖奖励方案》,现将尚未成熟的研究方案简介如下:

首先,本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了实验时间:自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实验对象就是本人任教的一所初中名校的初一两个平行班级。其中的2班为实验班(40人),4班为对照班(42人1。实验材料就是牛津版初一年级的7A、7B教材Fun WithEnglish。据说,实验之初的摸底考试两班英语水平相当,4班均分略高(教学处未公开)。

然后,根据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1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我评价能力。3 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4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5 大面积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接下来进行实验前测: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2009.10.第一次段考显示我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成绩分别为:2班69.54;4班72.64,差距是3.10分。优秀率2班28.21%,4班42.86%;及格率2班79.49%,4班85.71;低分率2班5.13%,4班4.76%。我选2班为实验班,4班为对照班。

再次,师生共同研究制定英语学习奋进奖奖励方案,如下: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奋进奖奖励方案

一、评价说明

1 学生成绩评定由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2 终结性评价成绩和形成性评价成绩各占50%;

3 终结性评价成绩: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30%;

4 形成性评价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占10%,参与活动成绩占40%:

5 形成性评价分为三部分:学生个人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40%)。

二、奖励办法

期末根据学期综合评定表的得分,分别评选出英语学习奋进奖金奖(10%)、银奖(20%)和铜奖(30%)若干名,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然后,本人想以Main task教学为例简述英语学习奋进奖奖励方案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原先Main task课后作文大多依赖于教师的批改。结果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只是匆匆看一眼成绩如何,很少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我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价,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手段。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在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让学生正确自我评价,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一起具体制定评价标准,确定优秀写作构成要素,并提供范例。

2 小组互评

学生相互评价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己对人”。在学生自我评价并对作文初稿进行修改之后,他们可以成立4人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织组员对作文进行传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组长认真填写互评表。小组推选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同学的普遍性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分析本组佳作。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意见,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完稿后连同两份评价表一同上交老师。

3 教师评价

教师认真阅读作文及评价表,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经过上学期六个单元和本学期目前五个单元Main task的奋进奖评价实践,实验班级2班的写作水平明显提升,特别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作文(满分10分)均分高达9.2分,而对照班级4班只有8.1分。

最后,将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的所有项目进行量化打分并进行汇总公布。具体内容参见分表一和分表二。

通过将近一学年的初一英语评价改革实践,本人发现奋进奖奖励方案同时促进了学生和教师双方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力。调查结果表明,和对照班比较,实验班里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课堂上喜欢表演,课后喜欢看英语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增加人数远远超过对照班。

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

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让他们能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无形中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实验班中,80%的学生周末、假期在家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全班学生都订了英文报刊;90%的学生能坚持做读书笔记。而对照班中,65%的学生每周收看英语电视节目;75%的学生都订了一种英文报刊。

三、增强了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了英语考试成绩

初一进校之初,对照班比实验班成绩高出3.10分。到了2009年11月的期中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班均分达到74.93,反超对照班(73.19)1,74分;再看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均分高达到79.23,超出对照班(77.22)2.01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反超对照班约10个百分点,并大大减少了低分率。

四、增强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意识。

当然,在奋进奖奖励方案实践过程中,本人也发现它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某些评价内容由于时间少、精力不够而无法实施;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部分家长不重视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的素质水平达不到要求,等等,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祝新民

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 篇2:

创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外,创设一个“和谐型”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对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和谐型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孔慧(1965- ),女,广西平乐人,桂林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广西桂林541004)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生动的语言表达之外,创设一个“和谐型”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创设并总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熏陶,获得心智的成长,较好地达到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学习环境之间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奋进,师与生、教与学达到最佳配合、和谐融洽状态的一种教学模式。

“和谐型”课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主动营造出来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无论教学效果好与坏,都包含有课堂氛围的因素在其中。“和谐型”课堂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心理自由感和轻松感,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与学、传授和吸收达到和谐统一最佳状态,理想的教学效果自然产生。

与“和谐型”课堂相反,上课时如果教师面无表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过于凝重,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由此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的课堂局面,结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但对教学过程不会产生兴趣,更不会有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二、创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体现在会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善于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同一时空下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配合,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没有教学实效。所以,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的感受和认识,就如何激活课堂,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谈点粗浅的看法。

1.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教师的精神状态是指教师的声容、仪表、情绪,它是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时感官功能反馈的第一对象。课堂状态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态度,教师健康的心绪、激情的语言、严谨的态度是学生产生勤奋好学的积极情感的前提。要想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充沛的精力接受学科知识,教师首先要有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情感。教师得体庄重的外表、声容并茂的表现、饱满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刺激学生的接受欲和求知欲,能有效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就会专注,思维就会活跃,就会营造出活泼向上的和谐氛围。相反,如果教师穿着不得体,表情严肃,无精打采,没有激情,从始至终一个声调语气,平淡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听不进去讲授,而去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打瞌睡、看课外书等,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无生气,犹如一潭死水。

因此,创设“和谐型”课堂,前提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处于最佳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前穿着打扮应该整洁、庄重、大方,进入课堂时面带微笑,神采飞扬,自信满满,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良好和谐的。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师进入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切忌以沮丧、低落、邋遢、懒散、急躁、鲁莽的形象出现在教室,切忌将课前不好的情绪带入课堂,要用高尚的人格、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热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有其特定的职业要求,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教师工作的。除了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即教师必须德才兼备。要想获得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比普通人厚韧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强大而独特的人格魅力。“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行为、气质、素养、仪表、思想意识、敬业精神以及教学态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学生努力效仿、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艺术语言,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这是创造“和谐型”课堂的基础条件。

为人师者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是深远长久的,是终身难忘的。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加强素质修养、提高教学技艺、增强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尊其师、听其言、信其道、仿其行。因为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往往一开始是来源于学生对教师的才能和人品的钦佩,而最终引起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正人,通过理论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这个崇高的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正人必先正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要以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真正做到德高身正,这样的话“和谐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必然形成。

3.运用激励和表扬等合理的评价策略是创造“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准确、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期待成功,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本领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善于运用激励和鼓舞的技巧。所谓激励,是指利用外部诱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赞赏鼓励、表扬鞭策、期望祝愿等激励因素,学生会感到振奋、鼓舞,充满信心、充满动力,会更加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成绩是表扬出来的。可见,激励等教学评价手段在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善于創设和谐课堂的教师,会用适时、恰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提问后热切的期待,学生回答时报以微笑,目光对视交流,有意义的点头,对学生正确的发言给予表扬和激励,对学生不完美的发言给予宽慰和信心,学生在教师这样的鼓励下,必定能对学习充满信心,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总之,教师要及时发现、善于挖掘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通过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语,以此来缩短师生的距离。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亲近和鼓励,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4.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影响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制约和影响课堂氛围,进而影响教学过程的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良好的“和谐型”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可见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没有压力、没有等级的宽松环境下形成的,这就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即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相互认同和尊重,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权威架子,真诚对待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与欣赏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融洽相处,取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知识、共同探究问题,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真情,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还会使学生把他们对学科教师的好感转化为对学科本身的热爱和兴趣。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民主、融洽相处、互相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造“和谐型”课堂。

5.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动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有意识调动。“和谐型”课堂的创造重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投入与参与,注重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因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教育,由学生开展讨论,发表见解,展开争论,有助于活跃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愿学习会学习,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学自讲”的教学活动。教师课前将课程内容给学生列出,由学生自组学习团队,组织约为15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制作PPT,交给教师审查。审查合格,学习团队安排1~2名主讲人授课。授课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针对学生授课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的重点理论问题进行讲解,提升理论高度。通过自学自讲教学活动,营造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并思考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开展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角色,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及提高能力的“角色体验”教学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原理融入生动的情景中,鼓励学生去体验情景中的角色,课堂由此变得立体、活泼、丰富起来,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明显提升。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中,由学生分别扮演我国入世首席谈判专家龙永图和新闻记者。记者就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等问题对龙永图进行采访,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讨论“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生涯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发”,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与老师站在一起,实现与老师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灵距离。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用两三句话进行点评,挖掘学生发言的亮点。在这样民主的环境中,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亲密、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这样就一定能创设“和谐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淑娟.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搞好教学的前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2).

[2]宋亚萍.浅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2(2).

[3]王俊超.思想政治课应重视教学情境、教学情感与教学氛围[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1).

[4]姜德辉,韩立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六个结合”[J].教育探索,2007(8).

[5]胡俊修,唐苏南.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新诉求[J].教育探索,2009(9).

[6]董丁戈,强盛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2).

作者:孔 慧

课堂评价激发奋进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伴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有效教学已经逐渐变成了广大物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笔者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主要从“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做好课堂导入,培养学生思维”以及“适时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这三个策略,讲解了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对学生的物理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常常会抱怨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过大,物理知识点所涉及到的范围过广,较难理解,再加上部分物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导致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可以获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保持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而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以此来改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物理教材上的实际内容,穿插一些学生更容易感兴趣的事物,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比如,在学习“全球变暖和水资源危机”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设施来丰富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全球变暖就发生在身边。其次,教师可以再次用多媒体设施来向学生普及全球变暖的出现原因,以及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最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尝试着根据全球变暖的出现原因,思考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水资源危机的相关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多媒体设施所展示的内容走,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做好课堂导入,培养学生思维

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初中物理这门课程,是因为他们往往很难直接进入到物理学习状态中,这时候课堂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物理问题,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一些物理互动,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物理学习技巧,以此帮助学生可以积累到更多学习物理知识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积极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入手:“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一个现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一个冰块,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变成一滩水,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滩水就会变干。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呢?”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水三个形态之间的变换。而当学生在思考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熔化和凝固,使学生可以通过水而准确描述这三种物态的特征。所以,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学习,降低了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他们也就会进入到物理学习状态中。

三、适时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想获得来自教师的肯定,而当学生真正得到了表扬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得到明显改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的鼓励学生。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肯定学生的物理进步,以此来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物理目标奋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保持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而且还可以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自信心,从而有效促進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比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互补的物理学习小组,以此来更加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并且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其次,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合作探究以下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气化和液化这两个概念;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沸点的相关内容;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最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当有某位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相信这位学生在之后的探究过程中,也就会更加努力。所以,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综上所述,要想对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进而让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宇嘉.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金茜. 构建农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广西桂平市社步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鹏

作者:杨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