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

2022-05-0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与医学有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将医学知识渗透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和渗透进行探索和尝试,谈几点体会。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 篇1:

中医学基础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

【摘 要】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和推拿等多方面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卫生教育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应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推动学生中医药行业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医学基础 教学优化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卫生职业技能是各门专业课程的共同教学目标。中医学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卫生教育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重要纽带。为了提高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学生将来求职就业的大方向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中医学基础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通过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卫生职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一 积极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若要使教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也是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追求所在。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缺少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普遍比较薄弱。因此,中医学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愉快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经络和腧穴时,我们引入武侠电视剧情节,以剧中侠客高超的点穴奇功,创设富有悬念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建立关于经络和穴位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兴致盎然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的不同经络和穴位,诱发同学间的相互指点。这样一来,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欲望强烈;并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把学习真正当成一件乐事。

二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直观实用

中职卫生教育的总体办学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技能型、实用型医药卫生一线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培养通晓医理的中医专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中医药知识融会贯通和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遇到的中医药实际问题。因此,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不应过多地追求理论的深奥,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表现教学直观性,注重教学的实用性。

三 合理简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安排,中医学基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几十节课。对于这门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和推拿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而言,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是不现实的。由于中职卫生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学说,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有技能。中医学基础教学就必须结合课时容量简化教学内容,遵循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讲解清楚,让学生掌握中医精髓,获得通往中医学宝库的“钥匙”。同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对中医理论中比较抽象复杂的、学生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浓墨重彩,详细讲解。特别要结合通俗易懂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如对于“五行学说”重点讲授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核心,阐述中医的辨证论治。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收获最佳授课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在中职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打破教学的单调和枯燥,以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习针灸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在中医实训室里给学生提供数字针灸模型仪、针灸的毫针、穴位挂图、人体模型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教师授课基础上的自我实训,内化相关理论,形成操作技能。在讲解情志与五脏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外来刺激过于强烈,超过人自身的调节能力,便可伤及五脏,导致疾病发生”的含义,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说明“思为脾之志、思伤脾”;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为心之志、喜伤心”;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来说明“忧为肺之志,忧伤肺”。

要实现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优化,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中职教育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实施积极的改革。力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事半功倍的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瑜、戴奕爽.谈护理专业《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J].中国当代医药,2010(8)

[2]刘颖萍.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8)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王立安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 篇2:

浅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医学知识渗透的探究

摘 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与医学有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将医学知识渗透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和渗透进行探索和尝试,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医学知识;运用;渗透

纵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许多方面都涉及医学相关内容。合理将医学背景知识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学生利用简单医学常识来解释化学现象,可以加深其對相应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不仅贯彻了新课标“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还可增强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对生命的珍爱,提高学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和渗透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在课堂上运用医学知识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医学知识密切相关,要善于挖掘,既可穿插渗透用化学知识解释医学实际经验,又要会从学生已有的医学经验来引入化学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蛋白质变性的教学中,学习完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后,可借医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打针前,医生先在病人打针的地方涂上碘酒,这样做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蛋白质的变性条件入手分析,蛋白质遇到强氧化剂会发生变性,这样可以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注射后针口不易感染。这样既可巩固知识点,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教学中,可以列举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相关的疾病,如以牙膏中含氟(F)广告入手,问为什么牙膏中含氟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向学生解释氟的功能:利于维持骨骼的结构,所以可防止蛀牙。那是不是氟含量越多越好呢?不是,氟过多会导致牙斑的形成;人体吸入过多的氟会导致骨骼部分变硬,容易发生骨折。

通过课堂上医学知识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在综合实践中开展与医学相关的实验

在开展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身边存在的现象,可以设计一些医学相关的实验。如:在校本综合实践课程中,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小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硫酸亚铁药片,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设计实验验证药片是否被氧化。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如果药片被氧化,就会有Fe3+,可利用Fe3+使得KSCN变成血红色的特性进行验证。于是设计出相关实验进行了验证,正当学生验证成功,有满满的收获感之时,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那怎么样防止药片被氧化呢?学生再次兴奋地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在药片的外面包一层糖衣片或者把药片做成胶囊。

通过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医学探究性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医学思维,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做实验来验证一些医学知识,不仅认识到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生活素养,也启发和培养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在板报、宣传栏中渗透化学医学知识

板报和宣传栏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媒介。利用板报和宣传栏可面向全校进行医学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如:毒品对中学生的危害、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防治艾滋病的传播等,还可宣传当年化学医学发展的相关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危害”“登革热的防治”等。学生在平时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科学发展的知识素材,在高考中遇到相关的化学时事热点考题时,才会胸有成竹,沉稳作答。

通过板报和宣传栏,不仅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起到了德育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开拓了学生的医学视野,了解到了更多化学医学前沿成果,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和推动学生在化学医学领域的深造及职业规划。

四、在课外作业、活动中渗透医学知识

在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方式方面,可以打破化学传统习题作业形式,学习国外经验,布置学生写与医学相关的小论文。如:通过学习《合理选择饮食》这一章节,学生了解了合理选择饮食的重要意义,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带到生活保健中去,布置学生以“给家庭成员的一封信——合理选择饮食”为题,对家人如挑食、喜吃垃圾食品、吸烟酗酒等各种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进行健康生活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调查研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关注家人健康,培养其家庭社会责任感和日常自我保健意识。又如:收集并评价医学广告。以下是学生在电视中收集到几条广告:“补铁、补血,效果好!××口服液!”“腰酸背痛腿抽筋,请服××高钙片”“一天一个苹果,你会让医生失业,××苹果”“有了××香皂,变异细菌我不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知识,从化学角度为这些广告做一些补充论据或反驳观点,能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批判精神。另外,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医学科普读物,如“维生素的作用”“抗生素与健康”等,使学生增强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高了自身保健意识。这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进行中学化学教学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和增强了对化学学中医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标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向东.中学化学中医学知识的渗透和联系[J].化学教学,2002(3).

[3]雷敏.浅谈化学与医学教学的关系[J].科教文汇,2013(9).

编辑 李艳韬

作者:刘清环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 篇3:

《中医诊断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初探

【摘要】对《中医诊断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对其教学方法、步骤等进行探索。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中医思维能力,因而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同时,本文还对教材问题、课程设置等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国家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应大力应用和推广,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云南中医学院2014级中医学、针推学专业部分班级的《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作了初步尝试。其教学效果在课中、课后及考试结束之后,向部分学生作了一些交流及口头调查,主要围绕该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等问题进行,均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支持和赞同。现将该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教学的具体方法

1.1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教师一般在一节课时除了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及其考试要求等外,应特别告知学生本课程将进行传统式教学同时并应用的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作用、方法、步骤和要求等,以使学生有学习准备。之后可作一定的示范性教学,如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探讨有关“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

1.2主动探究有关中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讲授到一定程度后即应向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一些有关中医的基本问题,也可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如“什么是症、证?”或“什么是神?”或“潮红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心血虚证?其主症有哪些?”等,开始多以教师提问为主,之后学生也可成为提问者。这些是对问题的初步解决过程,要求学生明确表述自我理解后的观点,特别是其论证的逻辑过程,要体现出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将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甚至具体化过程都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

1.3师生之间主动进行学术辩论针对学生在上述问题回答过程中存在的逻辑或证据问题,教师可再次提出问题,这是对原来问题进行更深入认识的关键过程。如在“什么是心血虚证?其主症有哪些?”的提问中,可继续问:“为什么心血虚证会出现失眠、多梦症状?”并可进一步再问:“为什么心血虚会导致心神失养?”还可将各个主症逐一问清;最后再问“中医是如何确认心血虚证的?”等等。如此继续不断往下提问,可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这是回答者对上述新、旧问题的重新论证过程,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其存在的逻辑错误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用“为什么?怎么办?”等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引导,师生间可进行一些学术辩论。

1.4探究过程的评价与解释以上问答结束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上述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应作出评价或小结,并解释或阐述自己论证、提出观点的过程。使用的标准,不能只是教师个人的经验,应当符合科学及中医的原理和方法、乃至临床事实。

1.5结论与反思这是对该课程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总结。可以对教学内容的有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同时对学生(包括教师自己)暴露出来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明确告知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存在的各种认识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学习建议和要求。如自学或温习与本课程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等知识,并推荐有关参考书籍等。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允许并鼓励学生保留各自的观点,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讨论

2.1教学背景目前,大学的课堂教学有一定课时数要求,学生多数要求跟着教师上课进度齐步走,多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达到规定的水平,故对教材照本宣科也较常见,而难补教材之不足。《中医诊断学》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课,本阶段的学生入学时间不长,对中医学认识不完整,缺乏较系统的中医思维方法,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结论虽然也能够倒背如流,但对于这些知识更深层的关系知之不多。这种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的应试为主教学,不利于培养中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思结合。该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为重点的一整套教学方法[1]。其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以教材及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为背景,通过学生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形式开展学生表述、质疑、探究和讨论活动,通过质疑解难,达到全面掌握教材中所阐述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2]。”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

中医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具有明确的逻辑性,其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中医思维是一种高级认识过程,只有达到理性认识水平,才能成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内在工具而科学、有效地指导临床。中医学知识体系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来表述其逻辑性及其有机联系,而科学认识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应该在教学中给予体现。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是适合本课程特点的高质量教学方法。

2.2作用和意义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注重结论产生过程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将来从事科研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意义。

2.2.1能让学生主动探讨中医而成为知识的获得者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探究”的要求,能成为“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3]。”当前的中医学生仅仅只靠记忆来获得的知识是很粗浅的,因此,在中医注重传授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教学方法之外,应同时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课后向学生提出诸如“你们对中医是否感兴趣?”“课外是否会主动讨论(或辩论)有关中医的问题?”“是否经常读一些课外书?”等问题进行口头调查,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讨有关中医的问题,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得者。

2.2.2能让学生围绕中医科学性问题而展开探索和研究活动医学的科学活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如此。中医学知识体系与其他体系一样,都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办?”的知识体系,一个问题可以不断地产生出新的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你认为中医是否有道理?”“中医治病有效吗?”等问题的口头调查,均得到几乎所有学生的肯定回答。据此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深化问题,必然使学生围绕有关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活动,从而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对中医的新认识,培养其中医思维。

2.2.3通过思维活动的训练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随着教学的不断开展和探究式训练,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活动,提出假设后,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这必须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问学生“在学习和辩论中是否会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和严谨推理?”“通过学习是否对中医的逻辑性有所理解?”等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令人满意。显然,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动参与到中医知识的验证过程中来,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中医思维能力。

2.2.4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有逻辑、有证据地得出一定结论,从而完成一个初具雏形的科学论证过程,形成新观点。同时,也对论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和缺点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方向。这一过程既是教学示范,又是科学过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结束后,笔者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你们对教材的知识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能否会去发现问题、并能阐述自己的新观点?”“这样的教学对你学习中医有没有帮助?”等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也很令人满意。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法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精神,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3问题及建议

2.3.1存在的问题①教材方面,现有的内容多从理论到理论,缺乏中药学、方剂学等实践性知识的补充验证,没有形成中医“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易致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产生教与学的困难,也达不到桥梁课的作用,不利于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②课程安排方面,笔者认为本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课不太合理。学生大一上学期刚学完《中医基础理论》课,尚未开设中药学及临床课程等,学生在学习了中医诊法和辨证的知识后,不知如何运用到临床,容易教学困难;③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主讲的灌输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比较被动,而易形成死记硬背的学风,对其所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不利于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养成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2.3.2建议①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结合临床实际,适当增加一些中药学、方剂学等相关知识的内容,使教材本身成为病、证、症与药、方相统一的知识载体,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通过学习而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②本课程的教学宜安排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中药学和方剂学知识后进行。这能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加深对本课程乃至中医学知识的理解;③探究式课堂教学宜在第一门中医课程开始时采用。这是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尽早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热情,及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和能力,体现出中医知识产生、逐渐完善的科学历程,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对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春江,谢妹庄.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2009,16(8):111-112.

[2]饶志明,林珩.化学教学论与微格教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9.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01.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林丽 杨梅 王雪梅 何丹 卜文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信息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