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旅游管理论文

2022-05-04

小编精心整理了《定位理论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旅游管理哲学理念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实践领域,但未得到足够重视,未被理论化系统化。本文提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概念,并对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定位进行系统研究。

定位理论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定位研究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 要:在对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专业当前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专业定位的原则与依据,最后,从办学目标、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类型、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几个方面提出定位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定位

1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1.1 定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大多民办高校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时缺乏对专业定位问题的思考。不少院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的因素少,所在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较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此外,不少民办院校出于便于管理、确保安全、缺乏资金等方面考虑,关起门来办学,与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联系很少,使得民办旅游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状况较为突出,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2 定位不准,表现为高、大、同

所谓“高”,是办学目标定得偏高,比如有的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就把专业目标定为具有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谓“大”,是办学规模定得偏大,比如有的学校不考虑自己所处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人才需求规模,就盲目扩大招生数量;所谓“同”,是办学定位趋同,有相当多的学校不考虑旅游专业自身办学条件、师资结构特点和水平、客观需求及潜在的可能条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照搬国办学校或者办得比较成功的民办高校,自觉不自觉地跟进心理造成了办学类型、办学模式甚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趋同。

2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的原则与依据

2.1 定位原则

2.1.1 导向性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既要主动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类型、质量、规格上的变化,又要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民办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上应对已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方向重点支持,使之在短期内有较大发展,充分发挥重点建设方向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带头、辐射作用。

2.1.2 科学性原则

要科学地分析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差距,掌握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前景;要具有开拓的眼光,既着眼现实,又与时俱进,以特色专业方向建设营造特色专业。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宽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必然趋势。

2.1.3 灵活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新兴业态及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以体现人才培养的超前性,注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4 合理性原则

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迟效性要求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应在人才预测的基础上作出招生规模及专业方向的整体规划,注意与公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保持特色、错位竞争。同时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既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根据本校办学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充实和提高。

2.1.5 特色性原则

保持专业特色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最核心的工作,要以专业特色建设统领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工作,要以专业特色建设、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实现学科专业建设与其它建设的协调发展。

2.2 定位依据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依据如下:一是旅游行业对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弄清楚何种人才最为紧缺;二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办学条件和主要优势,弄清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三是敢于标新立异,努力避免趋同,以本校培养的人才填补人才市场的空缺,不与其他学校争饭吃、抢通道。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优势也可能不止是一点、两点,紧紧抓住旅游行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本校旅游管理专业优势(包括潜在优势)的交汇点这就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最佳定位。只有找到既适合自己又不被别的学校所替代的定位,专业的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检验定位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专业能不能吸引学生,有没有充足的生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受社会欢迎。

3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的基本思路

3.1 办学目标上培养面向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

公办高校的投入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因而,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公办高校的总体办学定位通常是具有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社会中、高层科研、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公办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有其自身特点,与其他专业相比,该专业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当前,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眼高手低,耐不住寂寞,思想波动比较大,有拈轻怕重的现象。即使公司给的待遇不低,并且进行岗位培训,但结果离开的人还是不在少数。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特征,与公办高校办学定位趋同。而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实事求是,定位实际,体现特色,使学校具有长远发展的能力。从实际而言,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在办学目标上应以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功底,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在就业上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实际,从而成为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2 办学层次上以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以“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为其培养目标,重心应着眼于理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由基础理论向应用转化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偏重于理论的探讨和学术素养的培养形成,也不是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预备队。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传授社会直接需要的旅游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应着眼于为旅游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办学层次上以主要履行教学职能、以本科教育为主。在专业建设上应注意拓展专业方向,突出行业特色,改善实验条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和专业特长。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定位为本科教育为主,原因在于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当前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学历低下的严重隐患。从整个行业看,大专以上文凭人员较少。上海市旅委2002年对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主要旅游部门的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平均不足20%,目前登记在册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仅18人,占总数的0.17%;大学本科533人,占5.32%;大专1452人,占14.5%;高中(含中专)4944人,占49.4%;初中及以下共3055人,占30.2%。

3.3 人才培养类型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民办高校是市场的产儿,受市场影响巨大,它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方式等方面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决权,市场是它们的指向标。民办高校应该注重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市场共进退。所谓结合市场,并不仅指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要研究未来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特别是本地区对旅游行业提出的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了解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趋势以及目前和未来的若干年内的人才需求,从中挖掘人才需求的信息,使专业设置与行业结构的发展速度始终保持一致。

目前旅游业对于紧缺人才的需要尤为迫切,主要集中于三类:一是旅游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眼光、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如旅游企业资产管理与运作人才、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人才、高级旅游营销人才、饭店高级职业经理人、旅行社高级人才、餐饮职业经理人等;二是一线应用技能型人才,如饭店一线服务人员、餐馆西菜/西点厨师、中菜厨师、行政总厨与厨师长、餐饮策划、小语种导游人员等;三是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休闲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等等。第一类人才主要由公办院校培养,对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应抓住机遇,重点培养后两类人才。

3.4 办学模式上坚持校企联合开放式办学

旅游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校企联合开放式办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企业为学校提供对学生的需求信息,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巧,达到教学实习目的;企业的某些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学校客座教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设一系列讲座,往往他们的课很有特色,言之有物、形象生动、实用性强,可以把行业中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程来,引进案例教学,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否取得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自己的教学实力和条件,更重要在于是否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校企联合是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校企联合开放式办学,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双方互利互惠。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科研,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体现“订单式”和“模块式”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一专”,就是要针对市场的需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对口的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模块式”培养模式是指“多能”,是指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学生在掌握一门技术的同时,要求获得若干个职业技能证书,如英语等级证、普通话证、导游证等。

3.5 办学思路上打造品牌,突出特色,营造差异化

专业特色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民办高校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是民办高校塑造学校形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否具有特色是决定一个专业教育市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作为民办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就要在同公办高校的比较中找出自身优势,在教育细分过程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搞大而全,以提高质量为首要目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具体而言,一是定位在“专、特、精”上,“专”就是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艺型专门人才(以专科层次为主),如酒店管理、餐饮烹饪等专业;“特”就是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你无我有、你弱我强的专业,办一些新的填补性、操作性强的专业,如会展、节事策划、活动管理、韩语导游等专业;“精”就是要质量立校,创出品牌来。二是定位在“能、多、活”上,“能”就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不追求高学历,而追求高能力和高就业率;“多”是发展以产、教结合为主的多种办学形式;“活”是办学形式要活,紧跟市场,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多办,办好。三是定位在“高、大、高”上。“高”是硬件、软件建设高起点、高投入;“大”是办大,办强,规模要大,实力要强;“高”是师资结构高学历、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培育.对民办高校定位问题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3):14-16.

[2]胡大白等.民办高校类型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成果报告[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2):1-8.

作者:李娜

定位理论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概念及理论定位

摘要:旅游管理哲学理念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实践领域,但未得到足够重视,未被理论化系统化。本文提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概念,并对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定位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哲学;旅游;管理;哲学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Philosophy;Tourism;Management;Philosophy

一、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背景

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对于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将具体理论或理论原则与实践要素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的理论的能力,是针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旅游管理理论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要形成很多哲学理念,部分哲学理念不仅能够指导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还能够运用于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并发挥指导作用。

目前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主要用于旅游业实践领域对具体运营项目方案的指导,其中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景区投建决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运营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较为广泛;

同时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系列观念在国际、国内运用领域专家的运营理念交流中也被普遍涉及,亦有跨学科学术研究者試图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寻求相关学科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启示,然而因为研究界客观存在的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运用研究领域的分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未得到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学者的足够重视,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研究,尚未形成专门化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理论研究界鲜见相关著作。

二、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概念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指从旅游管理的愿景和远景视角,将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经过理论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的,对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将旅游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实现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也是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目的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对旅游管理的整体理论、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力求寻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力求寻找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所独具的系列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从而得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

四、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定位

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特征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其中管理哲学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上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平级学科。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哲学的理论源泉是企业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源泉是行政管理领域。

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针对单体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群,如普通企业、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具有共同股东的多个联动的独立公司;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自我治理和社会治理。

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借用了企业管理的部分理论和部分行政管理的理论。经过漫长的理论发展,旅游管理学科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旅游管理理论界以外的人一般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理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也是旅游管理学习者的主要就业方向。但认为旅游管理理论仅包含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是对旅游管理理论了解尚未深入的人的看法。在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体系中,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现象相关的各种本质性规律,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是旅游业的部分外在活动,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这些外在活动的规律,更要研究掩盖在外在活动现象之下的本质性规律和不具有明确现象的本质性规律。旅游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目标是探寻旅游行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本质规律。相对于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只是必要条件中的极少数条件,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的总量远大于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这两项必要条件。如某些区域旅游企业运营质量较高,旅游行政监管也很到位,但旅游业仍无活力,本质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起到合理引导旅游业发展动力的作用。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取决于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依照其发挥作用的规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动力。这些动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研究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理论包括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旅游业与国民工作环境的关系、旅游业与基本物质生产型产业的关系、区域区位特点及旅游潜质对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以旅游管理理论的早期特点代替旅游管理理论的现代特点,以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代替旅游业的理论特点,仅注意到关于旅游业具体运转的理论而忽视使其得以存在的基础性关键理论,是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过时和片面看法。

比较旅游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旅游管理理论虽然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有着少量的理论重合,但所重合的理论仅属于旅游管理理论中不具太大分量的边缘性理论,旅游管理理论有着其分量很重的独有性核心理论,这些理论是不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还是其他理论都无法直接提供的,所以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中相关理论的组合仅代表旅游管理理论的少量边缘理论,绝非旅游管理理论整体。

可见旅游管理理论相对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是相对独立的另一种理论,所以以旅游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以企业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企业管理哲学、以及以行政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绝对独立的另一种哲学理念。因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关系,试图通过将企业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通过理论组合得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仅适用于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时的情况。

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因而管理哲学的理念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体系中也是必然存在的,因为一般被包含于特殊之中并小于特殊的哲学规律,管理哲学被包含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是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一部分,但无法代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同样也可证明,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管理哲学与企业管理哲学、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关系。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是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平行学科,三者的上一级学科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被包含于三者之中,并不能代表三者的直接组合或三者之一。(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福墀,杨静.管理哲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王德清,么加利.管理哲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袁闯.管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钱学成,全林.管理哲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月霞, 赵玉娟.现代企业管理哲学:兼论企业家哲学素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一)[J].冶金信息,2000(3).

[7]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二)[J].冶金信息,2000(4).

[8]钟一鸣,黄江泉.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哲学阶段性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1)

[9]刘安萍.探讨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哲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1(8).

[10]周毅之.周恩来的行政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宋丹妮. 道是无为却有为——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哲学思考[J].经济师,2004(4).

[13]王亚魁.高校行政管理的哲学基础[J].益阳师专学报,1998(3).

[14]谢吉晨.行政管理的哲学之維——我国行政哲学研究述要[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2).

作者:刘建华

定位理论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探讨

本文主要从中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出发,针对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长期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在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随着新的教学形式的变革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办学体制以及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本文主要就这几点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中职学校的生源匮乏,职业学校的招生原则是只要愿意上就招收,不看分数。这样的招生标准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差甚远,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学校的教学制度较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很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2)师资力量欠缺,质量不高。目前,中职学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开办历史不是很长,学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的实训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并不高,而且很多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匮乏,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让不是该专业的教师改行,或者聘请刚毕业的大學生任教。长久以来,很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普遍的缺乏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导致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学科特色。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在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也无法进行补修,更无法实现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基地的筹建。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教学不够重视,甚不到位。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缺乏创新,还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的旅游职业素质并不高,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在教学中缺乏和市场的结合。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1)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该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掌握,以市场为导向,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新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创新举措,在为学校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2)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学科特色。应用性强以及综合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的教学目标中,既要实现其行业性,同时还要注意宽泛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培训与讲解,还有注重技能操作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善管理,精技巧的实用性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快步入社会,适应管理工作。已经掌握的管理知识使学生就、更具竞争力。

(3)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针对性。我们要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普通的高中学校学生相比较弱,我们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首先要保证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来满足学生在中职阶段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其专业的实践性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着重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适当安排学生在旅游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4)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实现教学的内涵发展。在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数量的追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就是将其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得旅游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有序扩展,实现教学规模的不断增长,突出教学中的学科特色。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将旅游管理专业办好不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还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要想实现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顺应社会的需求,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大其建设力度,集中学校内外的优势力量,突出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多渠道,多途径改革旅游管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创新。

作者:潘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德教育设计教学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论文

热门文章

定位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