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课程与舞台表演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2022-09-13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学院音乐表演、音乐学的专业主干课程。它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 对提高音乐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培养音乐表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该课程, 能正确理解歌唱和语言的关系, 学会分析处理及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 达到具备较强的声乐表演能力, 为从事舞台表演等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声乐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声乐基本知识、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处理三方面内容。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逐步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然而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因为教学场地的单一, 导致学生的实际收效与社会需求不足够同步, 学生毕业后对于社会岗位的适应性略显薄弱。故此, 作为高校声乐教师, 如何能够更合理的实现声乐课程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 研究和探索更适合自身声乐实践的教学新模式, 是我们面临突破的教学组织实施难题。

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

以往的声乐课程, 上课的形式均为一对二、一对三的形式在琴房进行, 课程针对声音技巧训练和作品演唱处理两方面进行。学生在课程中面对的都是自己的老师和同课堂的同学, 并且空间局限, 所以在作品演唱的过程中对作品表演的积极性差, 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表演。笔者认为可以试行强化舞台教学的方法, 分两个部分完成。第一, 每学期在课程中进行四周舞台实践小组课, 在舞台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而在完成教学环节后, 获得较为全面、实用的教学效果。第二, 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 给学生

提供舞台表演实践平台, 在实践中积累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等。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和效果。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使实践教学更具社会意义。

二、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考核模式大部分高校是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面试考试两部分进行综合评定的。该模式比较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具备较为严谨的教学示范意义。但是, 单一的考评模式, 对于多元化的教学, 不足以印证、匹配。故此笔者认为应该尝试改革现有考核模式, 做出以下调整:

加重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比例, 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项目后, 可以参加校内外实践, 例如正规声乐比赛, 校企合作演出、校社合作演出, 社区活动等等, 正规渠道的实践机会, 可根据完成情况及级别进行成绩奖励。如果按照百分制计算, 平时课堂成绩占30%, 期末考试面试成绩占40%, 学生舞台实践及成果占30%评定。其中舞台实践成果一项的成绩评定又可分为两部分完成, 完成教学课程中的舞台实践获得20%的成绩, 学习期间可根据完成情况及级别进行余下10%的成绩奖励。这一举措可以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使声乐实践教学更具现实意义, 更好的让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零差距结合。

三、教学场地多元化建设的探索

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声乐课程都是在声乐教师的琴房中完成的, 场地单一并且局限, 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声乐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从规模上也只能满足独唱类实践的教学需求, 但不能满足组合类和表演唱的实践教学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相关文件精神,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 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群艺组织、社会新闻媒体、琴行等相关行业、产业的资源, 建设舞台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关于声乐教学排练场地的实施现状是有多功能排演厅一间, 价值18万元左右的三角架钢琴一台, 专业调音设备一套, 可容纳观众200余人.为此, 借用学校毕业大厅、报告厅等实践场地, 在调度上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困扰。为此, 我院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 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群艺组织、社会新闻媒体、琴行等相关行业、产业的资源, 建设舞台实践教学基地。

现已与南阳市第12小学、第15小学、第32小学、南阳电台、曲剧团、南阳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之上, 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 开展声乐表演的实践研究工作, 深入社会平台进行实践锻炼, 弥补教学场地不足的现状。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教师、有场地、有资源、有体验、有评价、有反馈, 真正地体验到社会的专业需求现状;使得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校园, 走出校门, 体验社会。在日后的工作中, 找到自身所长,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专业能力。在这一环节的实施中, 要本着促使学生“走出琴房、走进校园、走出校门”的基本思路, 进行整改。

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在课程学习期间, 充分利用现有的舞台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音乐文化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学校搭建的校园文化艺术平台, 不仅可以锻炼声乐学生的舞台实践, 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合理利用校外平台。与学校周边的中小学、社区 (街道) 、企业单位等合作, 以群众文化艺术广场的形式进行实践积累, 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使学生更早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更有利于学生的提高与成长, 同时也有利于艺术事业的推广和普及。

摘要:声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技巧课, 现代音乐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 学生学习的实际收效要尽可能的与社会需求同步, 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实现零差距, 探索一条更合理的更适用与声乐教学实践的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声乐,舞台表演,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娜.声乐教学中的手段[J].艺术研究, 2010 (5) .

[2] 王熠娜、李蕾.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装配式小箱梁纵向铰接处桥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