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7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劳动和教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完成的一大教学任务,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浅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不仅在源起国美国得到广泛推广,而且在中国也开始慢慢开展起来。新课改之后,新课标教材倡导学生应该私下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让课堂内部气氛活跃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越来越多。

关键词: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

初中历史教育改革后,新一种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得到向广大初中历史学习者的推广。在外国,合作学习已经是一种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有效学习方法了。然而在中国也只是在新课改后才将这种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推广开来,对于中国学生的效果还是很模糊的,所以今天就来初步探究一下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大致效果。

一、合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七十年代期间的教育界,在美国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后来被各个国家教育界引入,都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得到了不断历练。尔后,小组合作学习也被称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意思就是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为了解决它,在明确具体分工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共同搜集资料后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方法。对于当下的初中学生,教育是相较于其他学习方法来说比较有意义的,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组织教学,又能使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做人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探析

1.教师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

无论在哪一种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一个关键人物,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既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分组及组内各项小任务的分配;又要对学习的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对问题进行符合初中历史教育的设计。只有教师在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后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才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这样才是一个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2.教师要努力挖掘初中历史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中国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邀请了广大教育学者及相关科目的知名人士所编写,内容是符合现阶段历史研究的最新内容,也是符合国家对于中学生教材规定的。他们在编写初中历史教材的时候肯定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历史研究的某些观点,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就一定要认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筛选,并且根据初中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教案的整理准备,使教育教学是按照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来开展。那么,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完成这项目标内容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对每个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准备好。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举一反三

良好的习惯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例如,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保持健康身体的前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保持完美身材的基本前提。那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必然是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式,取得良好成绩的优先前提。当然,作为一个初中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生活上也一定是拥有很好生活习惯的。在历史学习中都能有一种合作学习的习惯,那么,在其他科目上也能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三、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分组不可毫无实际可操作性

对学生的分组既要从不同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考虑分组。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和成绩中上的学生为一个小组,中下等成绩学生与成绩稍差的安排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以好带差,学生间相互促进;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同窗之情得到良好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待人之礼。

2.不可忽略内向性格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向

内向的学生一向都是在教育教学任务活动中一个小小的不和谐的成分。这类学生不好意思甚至是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所以在他们身上实施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得不对这类学生进行更多的辅导,慢慢地让他们克服那种与人交流的障碍,进而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内心,活跃思维,再逐渐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

总之,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达到更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但是若不配合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石新海.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9).

[2]何登文.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3]李晓霞.创新课堂模式:在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新课改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福建陶研,2009(01).

编辑 孙玲娟

作者:王姝杰

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 篇2:

深化初中历史劳动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    要】劳动和教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完成的一大教学任务,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浅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  劳动教育  重要性  评价

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以及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既是学生学习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最旺盛的一个时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劳动是人们取得进步以及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经历辛勤的劳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掀起进步的狂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相关部门开始提倡教师应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一、教师应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教学何种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初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初中历史的过程中,历史学科的独特特点为劳动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部分教师已经有计划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但纵观其教学过程,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高效地接受劳动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革新教学模式。在当今时代,学生并不能明晓劳动这一概念,有些学生甚至从不参与任何劳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做到位,并且也没有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都没有形成劳动的意识,并且也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甚至不珍惜劳动成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先重视劳动教育,只有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竭尽全力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意识决定行动”,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则不会煞费苦心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态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只有教师重视劳动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以随意的态度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则很多学生都会对劳动教育内容置之不理。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很多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结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选择性学习的倾向,这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示范的作用,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重视劳动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还应该落实在教学中,因此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劳动教育,并且给学生讲解劳动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已接触过多年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感化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改变对劳动的看法。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内容给学生讲解劳动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体会到缺乏劳动的后果,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劳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育人这一环节,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他们才能在学习领域有所成就。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给学生一一列举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之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的意识,便于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二、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历史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中国历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现今阶段的学生对历史较为陌生,很多学生都无法站在新时代的角度理解过往的历史,很多学生都不能明晓历史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劳动的支撑,并且劳动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某一时期的历史有所不同,只有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接受劳动教育的最佳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历史内容时不宜给学生呈现零星的历史内容,而应该为学生呈现系统的历史内容,即教师应基于时间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置入历史环境中体会中国历史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的阶段,中国历史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历史背景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正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很多学生都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劳动的意识,并逐渐养成乐于劳动的好习惯。

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对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反馈,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客观的建议,使得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避免学生陷入盲目学习的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还能避免教师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评价。然而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部分教师会完全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且热爱劳动的人,教师应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参照其劳动情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只有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他们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才能促进学生锤炼美好的品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其他内容。

总而言之,虽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确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但只有教师采用妥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劳动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

参考文献

[1]曾治国.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劳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3(11):178.

[2]滕明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劳动教育理念[C].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

作者:季宗静

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 篇3:

试谈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倡导有效性提升是当前的潮流,有计划地建立起有效性高的初中历史课堂,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热议话题。本研究以初中历史课堂作为探讨的中心,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集中进行了论述,在说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基础上,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行为特征,提供了初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与要点,希望对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课堂氛围;情境教学;语言艺术;学习效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实现教育行为的主要场所,科学、高效地组织课堂可以提升教学有效性。近些年的新课标推广活动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更多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多样教学活动的内容将初中历史课堂推向了丰富多彩的层面,使得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在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正在不断提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变革走到了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阶段,如何建立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应该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掌握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技巧,从教学氛围、教学情境等环节入手,探寻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方法,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速初中历史课程向深层次和高层面的发展进程。

1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价值

1.1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学习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进一步地统一和协调,这有助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把握,取得深层次地认知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1.2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发展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潮流,通过有效教学可以挖掘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潜力,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作用。同时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以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核心,能够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学科和教学方面的基础。

1.3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改革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有助于教師主动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对教师技能发展的作用,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形成了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与变革,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改手段得到发展,进而确保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行为特征

2.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开放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灵活性和权变性的特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倡导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采用主动引导的策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发展的维护来扩展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具有自主发展的可能,以更加开发的系统和态度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2.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适应性和差异性,以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初中历史课堂的内容进行有效发散,以此来适应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这样可以在尊重学生个体需要的同时,使教学资源得到开发,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进而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上实现学生综合的发展。

2.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统一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师行为、课堂情境做到最大层面地统一,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而且也有利于历史课堂情境的创立,还有助于师生双方良好地互动,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满足学生对初中历史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保障。

3初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点

3.1创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特点,。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含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3.2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上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史料外,还应该给学生以广大的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不仅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想象力,更会自然而然产生情感倾向和价值观的取舍,这样我们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体现初情境教学的效果。

3.3提高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应熟练地驾驭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语言,如开始语、讲授语、提问语、演示示范语、结束语等。教师开始讲授新课时开始语,首先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力求简洁、扼要,承上启下,富有吸引力,切忌不顾学生的心境,一上讲台就机械地讲。讲授新课时“讲授语”要准确精练,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连贯适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在提问时“提问语”要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巧妙设疑,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烘托课堂气氛。

4结语

初中历史是提高初中生人文素质、分析与判断能力的重要课程,特别对于初中生爱国主义和健全的历史观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应该立足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初中生认知和学习为基础,加强初中历史课堂的重构,以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创建有效性高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突破的关键,也是全面确保初中生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宋书林.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兼谈《近代文化》(一)的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07).

[2]李伍善,薄存臻.浅谈初中历史十六字教学法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4).

[3]李增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8).

作者:张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