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65例诊治体会

2022-09-12

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发病率高, 多数国家报道儿童发病率为2%~5%, 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绝大多数预后较好, 但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脑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出现不可逆损伤, 部分患儿可逐渐发展成癫痫。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收治小儿热性惊厥6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5例小儿患者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 其中男41例, 女26例;本次就诊时首发52例, 复发13例。首次发作年龄4个月~6岁, 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者4例 (6.15%) , 6个月~2岁22例 (33.85%) 2~4岁32例 (49.23%) , 4岁以上7例 (10.77%) ;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者8人, 有癫痫史者2例。此次发作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46例急性胃肠炎l2例, 小儿肺炎7例。

1.2临床表现

患儿多突发起病, 发病后体温骤然升高, 可达39~41℃。患儿多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发绀、全身强直性抽搐, 阵挛发作, 多伴神志不清, 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 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1.3治疗方法

接诊后采急救措施,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除其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 防止窒息发生[1];及时给氧以改善脑细胞的缺氧, 并根据患儿年龄、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同时使用药物及物理降温。积极使用止惊药物控制惊厥, 首选安定, 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 每次0.2~0.5mg/kg, 单次用药不超过10mg;惊厥症控制后, 口服苯巴比妥, 每次3~5mg/kg, 2~3次/d, 维持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2]。在抢救的同时, 应积极查找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 并及时治疗。

2结果

本组65例患儿入院时处于惊厥状态31例, 其中1例入院后20min后惊厥停止, 其余患儿均于10min内惊厥停止。患儿入院后给予抗惊厥、退热、抗感染, 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 其中32例无复发, 复发患儿中10例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患者9例复发。

3讨论

热性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见于6个月~3岁起病, 其发病可能与婴幼儿时期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有关, 有学者认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性神经递质生成不平衡, 进而引起过部分组织器官过度兴奋或深度抑制[3]。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 诊断并不困难, 其典型临床特点为惊厥发作前有发热史, 惊厥发作时时患儿常有明显的强烈抽搐, 体温出现急骤上升, 多数患儿常伴发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甚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但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间短, 发作后意识恢复快, 查体常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患儿惊厥发作前常有发热史, 因而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 除外中毒、器质性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上要迅速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患儿发作时经积极治疗, 多数病情可控制, 预后也较好。但若处理不及时, 可能导致脑组织严重缺氧遗留并发症[3~4]。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热性惊厥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本组46例, 占70.77%, 提示提高小儿机体抵抗能力对预防本病的发生的重要作用[5]。本组65例患者6个月~4岁54例 (83.08%) , >4岁者7例 (10.77%) , 提示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和年龄密切相关, 多见于者6个月~4岁婴幼儿, 可能与该此期婴幼儿脑组织发育不完善, 自身调节功能差有关, 也可能与此期婴幼儿中枢神经细胞分化活跃、代谢旺盛、兴奋性高有关[3]。本组中患儿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或癫痫史者10例, 提示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因而对那些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婴幼儿要做好预防, 平时注意增强其体质, 减少其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对于6个月~4岁的婴幼儿, 其发热时要提防热性惊厥发病。而且文献研究表明[6]有家庭史者复发率高, 热性惊厥发病时间越长其复发的进一步发展为癫痫或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机会也越多, 因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医务工作者对本病要有足够的重视, 发现热性惊厥患者一定要尽快控制病情, 避免热性惊厥持续及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在6个月~4岁, 发作多与感染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有关, 有家族遗传倾向, 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医务工作者以小儿热性惊厥要有足够的重视, 对6个月~4岁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发热患儿, 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发作, 患儿惊厥发作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诊治

参考文献

[1] 张兆兄.小儿高热惊厥208例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 2011, 30 (5) :314~315.

[2] 余伟.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0) :85.

[3] 邹莉.小儿热性惊厥256例临床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88.

[4] 王雪红.小儿热性惊厥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4) :73.

[5] 李凤兰.探讨如何降低小儿高热惊厥[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3) :337~338.

[6] 王洪青, 李春利.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 :74~7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下一篇:基于AACSB认证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