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心理疏导的全面关注

2022-09-13

小学阶段, 科学持续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保持阳光的心态, 练就豁达的心胸,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影响十分深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全面关注, 以集体疏导为主, 兼以个案辅导。

一、落实三个结合, 保障全体关注

大课与小课结合。大课是学校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帮助孩子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学习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比如, 如何调控情绪, 如何驱散心理阴影, 如何解开心里困惑, 如何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学校开设“电视集体心理辅导栏目”, 校内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定期进行辅导。小课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学困儿童等小团体作专题性辅导。比如给留守儿童举办“五自”教育讲座, 上“关爱在我身边”主题队会课;给学困儿童作“超越自我, 做最好的自己”专题辅导等。二是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思想动向, 灵活选择典型性的问题对部分孩子进行疏导, 比如引导孩子认识“拉小团体的利与弊”, 上讨论课“话说炫富”。

规范化辅导与灵活性辅导结合。除了专题性辅导, 班主任老师还要根据班级实际, 利用晨会、午会、班队会等作灵活性辅导, 正确引领孩子,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比如六年级男女生传纸条、发短信表达朦胧的感情, 班主任及时上了《小学生爱情观启蒙教育》主题班会课。有一位生活、学习能力较低的孩子, 屡次遭受周围同学的嘲笑, 取乐, 甚至欺负。班主任在午会时间及时进行曝光, 让全体同学换位思考受辱同学的心情, 再对施辱者、受辱者各说几句心里话 (也可写纸条) 。同学们便懂得了尊重友善、怜弱互助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会让生活充满阳光。

全面关注与个体关注结合。除了集体性的心理辅导, 还应充分关注个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成功, 分享快乐, 树立自信。比如在班级里书写“成功接力日记”, 整理自己的《苗苗成长袋》。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进行单独谈话, 不仅引导学生排解眼前的困难, 更要教会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寻求心理疏导。事后让学生把谈话的重要环节详细地写在《谈话录》上面, 以便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 提醒自己自尊自信, 更便于老师反思、总结、提炼、推广。

二、畅通多种渠道, 培养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心理疏导的意识和能力, 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目标。学校及教师畅通多种渠道, 让学生自主选择途径, 寻求疏导, 在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 获得自主疏导能力。比如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 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开通“悄悄话热线”等。每天中午、下午“心理咨询室”按时开放, 知心姐姐提前到达等待学生, 讲故事、打比方、拉家常, 促膝谈心, 帮助来访学生解开心结。如果学生有了难言之隐, 不愿当面交流, 可把书信悄悄投进“知心姐姐信箱”, 或是给知心姐姐QQ留言, 第二天, 学生就会收到回信或是QQ回复。同样, 班级里设立“班主任信箱”, 公开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电话、QQ、电子邮箱, 建立班级QQ群、通讯录,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同学倾述烦恼, 寻求帮助, 分享快乐。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总能敞开心扉, 打开心结。一次次经历, 会让学生逐渐学会排解不良心理, 保持阳光心态的方法。

三、家校社联动, 实现全面关注

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开辟各种教育途径, 充分动用家庭、社区的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关注,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如下发倡议书, 向家长推荐专业书籍, 召开家长培训会, 开办“母亲学校”等, 培养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正副班主任积极开展“家访进万家”活动, 和家长直面交流、全面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 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让教育更有针对性, 提高有效性。学校可以启动社区管理监督机制, 比如每年一度评选“三好学生”等, 申请表上要求三五名社区居民签字, 或是加盖社区公章。学校、家庭、社会联动, 增强了教育合力, 实现了对孩子的全面关注。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会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 个性飞扬。从小形成的积极心态, 将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下,青少年教育途径探析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