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辛《孽债》的艺术特色

2023-03-03

《孽债》是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代表作之一。 小说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知青上山下乡的社会现实 , 通过对沈若尘、杨绍荃、吴观潮、俞乐吟、梁曼诚等知青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下 ,知识青年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现将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写作手法等三方面分析《孽债》的艺术特征。

1环 境描写

《孽债》开头环境的描写为后来写沈美霞要来上海找沈若尘做好了铺垫。“高空中一大片卷积云, 白得像闪光明亮的釉瓷,鱼鳞片似的排列齐整地伸展到远远的天边。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层在施展魔力般地往下压。”这环境的描写意示有大事情发生。对上海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人产生无限联想,同时也增加了事情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居室配有大卫生间,走廊和楼梯还有应急的厕所”,通过对上海居住环境的描写,也更好的阐述了知识青年为什么要返城,阐明了后来故事发生的必然性。“温柔清凉的月色,给曼雀寨外的江河照了一层神秘的袅袅娜娜的薄纱,椰林、菩提树、花丛、竹楼以及弯弯的凤尾楼, 都在这宛如梦境般朦胧的夜色里显示出股多情的娇态。”这是对云南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景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村生活的幽静。在《孽债》中,叶辛对少数民族的描写数不胜数。

2人物刻画

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都属于人物刻画。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她的五官长得恰到好处, 微微下凹的大眼睛活脱像秋月那对清幽的眸子,挺直的鼻梁很像沈若尘,而樱桃般的小嘴巴”。通过这些肖像描写,沈美霞的美已经在深深刻在我们脑袋里。通过沈美霞的美,可以进一步写韦秋月的美,为描写沈若尘与韦秋月甜美的爱情埋下伏笔。叶辛的人物刻画有独特之处,对杨绍荃的描写,反映了她的风骚,也从侧面表现了她人生的悲哀。

3写 作手法

叶辛的《孽债》采用了蒙太奇的写作手法。把看似相关又不相关的几个故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也有通过性的描写来表达文章主题,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上海的社会环境与农村的环境进行对比,把知青的农村爱情与城市的爱情,故事没有按照正常事情发展顺序来描写,采用了倒叙、顺序、插叙的写作手法。除此之外,作者还以不同的视角观照城市,观照知青的生活。还用上海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作品还是一反常态,以悲剧性结尾的。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沈若尘为什么在农村还有个女孩? 为什么杨绍荃、吴观潮的孩子送给别人了? 那五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会不会留在上海生活? 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文革”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留下的问题,突出了小说反思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多义化的。

3.1 对比的写作手法

《孽债》开篇就是写沈若尘在上海的生活 ,写他在上海有个幸福的家庭,以邮箱里有一封落款是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信,把我们的视野马上带入了西南地区,也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文革”年代。其他四个故事都是在写上海生活的时候,有个西南地区的小孩来找他们了,这样展开故事情节的。一边是在上海的家庭生活,一边是对在“文革”年代生的小孩。他们为此陷入矛盾,一面不想打破现在的幸福生活,一面又觉得对不起以前的孩子。各种矛盾描写的淋淋尽致。通过对比上海与农村的环境,对比以前的婚姻和现在的婚姻,对比以前的“下乡”和“返城”的生活 ,这些碰撞在一起 ,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城乡观念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孽债》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 给我们不一样的视野。一个是在农村的妻子韦秋月的贤惠、漂亮体贴,一个是在上海生活的新妻子的妩媚、“不讲理”,但是两个女人都深深爱着沈若尘,给他的心理压力也特别大。一个是在农村与她结婚的吴观潮,一个是在上海与她结婚的程锦泉,他们都抛弃了杨绍荃,她的人生悲剧更加明显。

3.2 蒙太奇的写作手法

叶辛把不同故事拼接在一起时, 产生了各个故事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叶辛通过五个人一去上海找父母,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他们几个坐着同一辆火车来到上海卢正琪就家, 然后又分散的找各自的父母, 后来因为各种事情又聚在一起,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心理波澜起伏。故事一开始是在上海,可是为了把以前的“下乡”生活结合在一起,叶辛也是采用蒙太奇和回忆的手法,把这些情节拼凑在一起。

3.3 运用上海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上海方言“鱼鳞天,不雨也疯癫。”、“倒卖紧俏电影票,被‘刮散’的票贩子咬了出来”,这些上海方言体现的上海城市的特色,也是一个地域的显现。通过用上海方言,显示出了《孽债》的逼真性。少数民族语言“梁曼诚向寨上的小普毛借了辆单车”、“特意去买来‘埋豪拉’学着做竹筒饭给他吃”,这些少数民族语言,让我们觉得有趣,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话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因为使用了这些方言,增加的《孽债》的精彩性。这两个不同的方言之间,城乡文化的碰撞更加显现,我们阅读《孽债》需要随时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转换,这更能引起读者的反思。

3.4 性 的描写

作家描写性,肯定不是为了表现单纯的生理欲望,而是着眼于情与欲之间无穷微妙的心里关系。叶辛在《孽债》中也有性的描写,例如“梅云清赤裸的丰腴的手臂伸出去,在枕边的床头柜摸着了小灯的开关……可今晚,沈若尘是带着目的、带着点儿勉强上床的”。这是属于性爱的描写,可是更写出了心理现象,写出了沈若尘知道女儿要来以后的复杂心理, 写出了沈若尘有求于妻子梅云清的心理。

3.5 小 说主题的 “多义性 ”

在《孽债》中描写了知青返回大上海的生活。在上海,生活的压力比在农村大,好几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设备的简陋、精神思想上的空虚……种种状况都体现了知青返城后的命运。回到城后,日子并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好,他们从乡下人眼中的城里人变为了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使小说主题具有了多义性, 小说的重心从知青运动转移到知青身上。作者似乎感到需要摆脱外在的各自观念的干扰,隐藏自己的真正意图,让知青小说超出某种纪实文学已有的域走,更深地回到艺术本体,回到知青人生个人的命运之中去。

《孽债》是叶辛在遇见真实事情之后 ,反思的苦闷探索中创造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语言表达已臻完善。

摘要:本文揭示了《孽债》的主题思想,然后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写作手法等三方面来试论《孽债》这篇小说中的环境、人物以及写作技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孽债》,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艺术特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例自我中心的心理咨询案例下一篇:刍议PDCA循环在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